張偉奇,張扎西嘉措,拉毛加,完么才讓
(1.甘肅中醫(y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人民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隆”是藏醫(yī)學中三大基礎因素之一,對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及生理功能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人體的基本生命活動如呼吸、血液循環(huán)、肢體活動、五官感覺、新陳代謝、語言思維等都離不開隆的作用。從營養(yǎng)角度看,三因中培根最有營養(yǎng),赤巴次之,隆最差,因此體內隆成分相對較多的隆型人屬于虛性體質[1]。藏醫(yī)學中的“隆”類似于中醫(yī)學中的“氣”或“風”,是一種無形的基礎因素,這些特性有時會使機體養(yǎng)分喪失,體內冷熱失衡,加之行為起居、飲食不當?shù)葘е侣≡隗w內過?;蜻^衰,從而增加潛藏在人體內的某些疾病的傳播和擴散風險?!端牟酷t(yī)典》記載隆是誘發(fā)一切疾病的動因,一切疾病都隨之乘虛而入,然后遍布全身[2]。該書關于隆病的詳細闡述就有63種,可見隆病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疾病。在防治隆病時,縱然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和藥物,但傳統(tǒng)乳制品酥油的應用效果也不容小覷。酥油(藏語稱為瑪兒)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傳統(tǒng)乳制品,是通過專門的提取方式從牛奶或羊奶中提取制作而成的,具有營養(yǎng)價值高、食用方便、可塑性、可燃性、可融水等特點。酥油作為具有民族標志性的乳制品,不僅有助于解決游牧民族的一些生活問題,在醫(yī)療方面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藏醫(yī)通過外治和內服用藥治療隆病時應用較多。本文基于藏醫(yī)隆病理論與臨床診療方法,探討傳統(tǒng)乳制品酥油對隆病的臨床治療效果。
1.1 病因 隆是由“無明”產生的貪欲而誘發(fā)人體內原本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隆特有的性質即糙、輕、涼、微、硬、動6種特性偏盛或偏衰而引起的一種疾病?!端牟酷t(yī)典》記載過多食用味苦、性輕或粗糙的食物,或房事過度,疲勞,饑餓,熬夜,空腹勞動,或失血過多,泄瀉嘔吐過猛,經常遭受寒風吹襲,或長期悲傷哭泣,憂慮過多,或飲食過快,久食無營養(yǎng)食物,或強忍或努責二便等都會引發(fā)隆病[2]。說明隆病的誘發(fā)與日常飲食及行為起居有密切關系。
1.2 分類 藏醫(yī)學根據(jù)隆的特性和入侵途徑將其分為索增隆(位于囟門部)、緊久隆(位于胸部)、麥娘姆隆(位于胃部)、吐塞隆(位于肛門部)、恰不欺隆(位于心臟)[3]。5種單型隆因所在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又分為維持生命的隆(索增隆)、上行的隆(緊久隆)、普遍存在的隆(恰不欺隆)、主消化的隆(麥娘姆隆)和主排泄的隆(吐塞隆),這是隆的基本內涵[4]?!睹卦E續(xù)補遺》將隆分為頭隆、心隆、肺隆、肝隆、腎隆、大腸隆、胃隆、骨隆及兼赤巴的隆病和兼培根的隆病等[5]。
1.3 癥狀 《四部醫(yī)典》載隆病的癥狀:患者脈虛,猶如皮囊;小便如清水,攪動后稀而不黏;容易引發(fā)咳嗽,又氣虛乏力如踩云端;頭腦眩暈,耳鳴嘈雜,舌紅干燥,口澀;畏寒戰(zhàn)栗,身上痛處不定,酸軟懶動;想動困難,因為身重如有物捆綁;不暖和,總覺有寒風入體;全身關節(jié)疼痛如裂,猶如被打,特別是后頸、前胸、面頰疼痛得更加明顯;失眠,常打哈欠,易怒;風癥諸穴按之則痛,喜干嘔,早晨起床時多痰;不論饑飽,都可聽到腸鳴轆轆聲;饑餓時胃脘痛[2]。《秘訣續(xù)補遺》記載,隆病的癥狀為脈空虛而浮,小便清澈如水,冷卻轉變后質稀,想走動,常噓嘆,心神輕浮,頭暈耳鳴,舌燥而紅,口中苦澀,痛無定處,惡寒戰(zhàn)栗,全身刺痛,疲乏無力,拘攣僵直,肌裂骨斷般疼痛,有束縛感,動則痛甚,汗毛酸楚,寒戰(zhàn)毛豎,不寐,多呵欠,伸懶腰,無故生氣,髖腰關節(jié)有打擊感,前胸和顳颥面頰刺痛[5]。董騫等[6]認為,隆發(fā)病可見哮喘、面部麻痹、口眼斜、周身疼痛似針刺、心悸不安等癥狀。
2.1 酥油的制作 牧區(qū)通常用牦牛牛奶制作酥油,牦牛酥油色澤鮮黃,味道香甜,口感極佳;羊酥油為白色,光澤、營養(yǎng)價值均不及牦牛酥油[7]。酥油并不是一種簡單現(xiàn)成的食品,而是在提取牛奶或羊奶后經過復雜的工序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民族傳統(tǒng)乳制品。因環(huán)境變化及社會發(fā)展,藏民族制作酥油的方法有4種。①將擠取的牦牛奶用紗布過濾,然后溫火煮至剛熟,微晾片刻再倒入(處理干凈的)?;蜓虻奈改抑?把口扎緊,然后反復多次地搓、揉、翻、滾,直至有大小不等顆粒狀油脂出現(xiàn),將其收集,而后在清涼的水中反復揉洗,至油脂中的蛋白與水脫離干凈后,將油脂裝入?;蜓虻奈改依?。為了能長時間儲存,胃囊需封口,使油脂與空氣隔絕,放于陰涼處,俗稱“酥油肚子”。②將擠取的牦牛奶過濾,用溫火煮至剛熟后于陰涼干凈處靜置1~2 d,取出上層漂浮的奶皮,反復揉捏,待奶皮中油脂與蛋白、水完全脫離成塑狀后,在清水中揉洗至水變清,將其水分揉捏干凈后裝入?;蜓虻奈改抑?封口置于陰涼處儲藏。③將擠取的牦牛奶過濾、加熱后倒入酥油桶內,蓋上桶蓋,兩手握住木柄,使勁壓“甲洛”(酥油桶上的木棍),使其下沉,把“甲洛”壓至桶底時再松手,待“甲洛”憑浮力緩緩升起時再繼續(xù)按壓。如此不斷重復按壓,逐漸有塊狀酥油緩慢漂浮于牛奶表層。將塊狀酥油收集后放入清水中反復揉捏、清洗,直至成團酥油中的雜質、酪乳全部除凈。為便于保存和運輸,裝進牛、羊囊中縫好。這是藏區(qū)最傳統(tǒng)和普遍的酥油制作方法。④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生產技術的規(guī)范化,現(xiàn)代牦牛酥油生產工藝流程如下:原料乳檢驗→預處理→發(fā)酵→乳脂分離→標準化處理→殺菌→冷卻→物理成熟→攪拌→洗滌→濃縮→壓煉→包裝→冷藏[8]。
蒙古族制作酥油的方法與藏族略有不同,是將牛奶放入容器內,室溫靜置,然后有乳脂肪自然浮起,形成一層脂肪含量為15%~20%的稀奶油,用淺平小勺收集,不斷攪拌,取出凝結物,放入鍋內,文火熔化、熬煮,待鍋內沒有水分的響聲后倒出澄清液,冷卻后即為酥油,其含脂率為99%以上,蛋白質、乳糖含量較低[9]。常見的蒙古族酥油制作方法流程如圖1。
圖1 蒙古族酥油制作方法
酥油的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過程如下:將奶油置于夾層鍋里加熱、熔融直至達到水相沸點,沸騰使水分蒸發(fā)后,停止加熱,冷卻靜置,使水分和蛋白質分層沉淀在下部,或用離心分離機將酥油與水和蛋白質分開,將酥油裝入容器,包裝、密封即成成品[10]。
2.2 酥油的特性及性價分析 我國農牧區(qū)飼養(yǎng)奶畜、制作并食用乳制品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5 000年前,我國就開始食用牛奶。隨著時間的推移,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又從牛奶中制取出了營養(yǎng)豐富的乳制品即酥油?!端牟酷t(yī)典》記載新鮮酥油性涼,能夠強筋潤肌,增強體力,除赤巴??;經年的陳酥油,能治瘋狂、癲癇、眩暈、昏迷等病證;熔煉過的酥油,可益智健腦,暖中補虛,開胃健力等;桶酥能治療培根風癥,暖身祛寒;牦牛、綿羊奶做的酥油也能祛寒[2]。《藥典古本晶珠本草》記載新鮮酥油其性涼,可壯陽,增強體力,止腹瀉,治隆病、赤巴病血病、痔瘡和熱證[11]。牦牛奶酥油性溫,綿羊奶酥油性溫,兩者皆可治療隆病,并且能提升胃陽[11]。酥油是一種含多種脂肪酸及維生素的營養(yǎng)品和保健品,是生活在高原地區(qū)農牧民汲取和維持生命能量的主要來源。張琦[9]研究得出,酥油不僅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LA)、共軛亞油酸(CLA)、α-亞麻酸(LNA)、花生四烯酸(AA)等,還含有鈣(Ca)、鎂(Mg)、鐵(Fe)、銅(Cu)、鋅(Zn)5種元素。此外,還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在進一步研究中發(fā)現(xiàn),牦牛酥油中CLA的含量是普通奶油的2倍。由此可見,酥油含有多種脂肪酸和人體所需元素,是在過去乃至現(xiàn)今都備受人們青睞的主要原因之一。
酥油味甘,性涼、膩、輕,根據(jù)時間和性質可將其分為3種,即新鮮酥油、陳酥油、融酥油,可滋養(yǎng)內水,清潔腸道,增強體質,對隆邪造成的疾病均有益處。吐蕃時期古老的原始涂擦療法中就用到酥油,油脂涂擦具有配方簡單、治療效果明顯、便于操作、無不良反應等特點[12]。因酥油具有可塑性、可燃性、可融水等特點,在藏醫(yī)外治油脂涂擦中運用較廣。索南仁欠[13]取藏藥二十五味阿魏散和白脈散各50 g,以陳舊酥油為調劑物,涂擦治療腰肌勞損、肩周炎、白脈病、癱瘓、偏癱、筋腱強直、外傷引起的筋絡及筋腱斷傷、手足攣急、跛行等疾病,效果顯著。針對隆型體質人群的失眠癥[14]、寧隆病(心悸癥)[15]、中晚期食道癌[16]、帶狀皰疹后遺肋間神經痛[17]、產后抑郁癥[18]、竇性心動過緩[19],以及焦慮、心慌、健忘等一些亞健康癥狀[20],取酥油、肉豆蔻、小茴香、白石英等壓制隆偏盛的藥物,根據(jù)經絡走向和相應隆的穴位實施熱熨,可以調節(jié)平衡三因(隆、赤巴、培根),治療效果顯著?!端牟酷t(yī)典》秘訣部脈瀉療法章節(jié)中提出,隆病是瀉治療法(腹瀉、催吐、鼻飼、緩下、灌腸、脈瀉)的“大敵”,為了使瀉治療法安全有效地實施,瀉治療法前必須先行油脂療法,根據(jù)不同疾病采用新鮮酥油、陳舊酥油、融酥油、骨髓、脂肪及芝麻、芥子、菜籽等。其中新鮮酥油、陳舊酥油、融酥油在瀉治療法的先行、正行、善后治療中的應用有詳盡描述,如先行時用新鮮酥油或植物油,除肚臍以外周身涂擦按摩,正行時“隆盛而腹部堅硬者,應內服新鮮酥油,口含長咀訶子”,善后治療中“寒性后遺癥,要進食羊肉、融酥油、熱粥等熱性飲食斷除疾病”。另外,其他藏醫(yī)古籍中也記載了酥油在臨床治療、藥物炮制加工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指出,酥油的食用安全性高,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用于兒童潤膚,并治療外傷、便秘、肺結核、新生兒硬腫癥、壓瘡等[21]。研究表明,由酥油制備的滋補酥油顆粒具有補腎益智、光澤皮膚功效[22],如《四部醫(yī)典》提及藏藥巴桑母酥油丸可治療腎寒證和嚴重隆病。黃曉芹等[23-24]報道,巴桑母酥油丸可促進放射線-化學復合損傷小鼠骨髓細胞增殖及“虛損不足”機體造血功能的恢復。張靈莉等[25]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巴桑母酥油丸能促進小鼠成骨細胞增殖。夏若吉[26]研究發(fā)現(xiàn),藏藥骨康酥油丸治療股骨頭壞死臨床療效較好。喻峰等[27]研究結果顯示,酥油與國產奶粉和純奶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差異較小,但功能性脂肪酸含量遠高于國產奶粉和國產純奶脂肪,尤其是CLA、EPA和DHA含量豐富,特別適用于中老年、嬰幼兒和體弱人群。蔣淑紅等[28]研究發(fā)現(xiàn),酥油具有抗菌、抗炎、潤滑結締組織、增強免疫力等作用。
基于藏醫(yī)經典《四部醫(yī)典》和藏區(qū)的臨床實踐,可以充分肯定的是傳統(tǒng)乳制品酥油在預防和治療隆病時發(fā)揮了優(yōu)勢。當今社會對乳制品的研究層見疊出,但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挖掘酥油特有的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的技術仍有待提升。希望加大對民間醫(yī)技醫(yī)法的整理與研究的力度,以藏醫(y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系統(tǒng)性、科學性的研究,從而促進酥油的推廣和應用,讓這種傳統(tǒng)乳制品在發(fā)揮藥用價值的同時也能帶動高原牧區(qū)經濟發(fā)展,讓其走出牧區(qū),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