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的西南邊疆個案

2022-07-06 08:03楊艷秦瀟瀟
廣西民族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個案研究

楊艷 秦瀟瀟

【摘 要】實踐理性是倫理學和社會學研究的重要范疇,本文基于布迪厄實踐理論視角,以地處西南邊疆的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為個案展開田野調查,圍繞場域、慣習和資本對個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的表征、發(fā)展與邏輯進行梳理與闡釋。期望通過探索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為重要抓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規(guī)律與啟示,推動民族地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眾化。同時,以地方經驗補充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化研究資料,以西南邊疆實踐展開同布迪厄理論的本土對話。

【關鍵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理性;邏輯闡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個案研究

【作 者】楊艷,大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秦瀟瀟,大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云南大理,671000。

【中圖分類號】C9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22)02-0072-0008

較早對實踐理性的研究多為倫理學和道德科學,將實踐理性劃歸價值哲學范疇,[1]之后拓展到社會學、認知心理學、人類學等社會科學領域??档绿岢鰧嵺`理性這一概念時將其分為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黑格爾將實踐理性理解為精神意識的一種活動,以馬克思為代表的實踐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實踐是人類的生存方式,實踐理性即改造世界的一種實踐活動。[2]受馬克思實踐哲學及批判精神的影響,皮埃爾·布迪厄的社會理論從實踐出發(fā),以反思性為基本原則,在人類學和社會學上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建構與實踐,[3]提出實踐理性主要反映為“場域”“慣習”“文化再生產”。馬歇爾·薩林斯(2002)的《文化與實踐理性》一書力圖將人類學的“文化”理論和社會科學的“實踐”理論結合起來,認為文化是在實踐活動以及實踐活動背后的實用利益中逐漸形成。近年來,國內學界對于實踐理性的研究集中于哲學、社會學、民族學。高宣揚(2004)著書結合“文化再生產”“生存心態(tài)”“場域”“資本”及“語言象征性權力”等關鍵概念,就學校教育文化特權的再生產、權力正當化、生活風格及文化品味等當代消費社會的中心問題做了較為詳盡的分析。[4]12崔思凝(2017)認為慣習、資本和場域的互動構成了行動者實踐,進而分析了公共政策的過程,從理論層面探討了布迪厄實踐理論對中國社會政策過程研究的啟示。[5]謝立中(2019)對“實踐”“實踐邏輯”的含義做岀了獨特性詮釋。[6]魏成、王麗(2019)從場域、資本與慣習入手,分析了社會組織的困境,探析社會組織在基層政府與社區(qū)居民互動中提升能力的可能性。[7]馮冰(2019)在其著作中根據布迪厄實踐理論“場域、習性、資本”的核心概念,對浙江省四個不同階層的外來群體分別做了概念批判性的檢驗和應用,通過對研究數(shù)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檢驗核心概念是否具有跨地域和跨文化的普適性。[8]9針對民族地區(qū),趙巧艷(2011)借助布迪厄實踐理論的關鍵概念,以龍勝金坑梯田旅游與紅瑤女性角色變遷為調查內容,探討民族旅游與社會性別的關系,解釋了金坑旅游與紅瑤女性角色變遷的互動機制。[9]劉婷(2017)將民族文化的當代重構作為一種實踐行為,借鑒布迪厄的實踐理論闡釋了廣西布洛陀文化的當代重構。[10]上述實踐理性研究多從功能主義視角聚焦于文化具象闡釋,以其為理論框架探討民族理論與政策方面還比較欠缺。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方面,其范式總體上可歸結為理論、歷史和現(xiàn)實三類。理論模式主要關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概念、內涵和思想由來;歷史范式則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意識范疇探究其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土壤;現(xiàn)實范式則主要從新時代民族理論和民族工作實踐出發(fā)探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路徑。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中辦發(fā)〔2019〕65號)之后,更多學者投身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近年來相關研究數(shù)量大幅增加,但以地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為個案從實踐理性視角切入的研究尚無。所以,從場域、慣習、文化再生產等實踐理性的核心概念入手,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進行內在邏輯的梳理與闡釋,具一定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價值。基于此,筆者所在調研組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巍山縣)為田野點,自2020年開始對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展開了近兩年的田野調查。巍山縣歷史悠久,系南詔國的發(fā)祥地、古都,也是茶馬古道重鎮(zhèn)和彝族尋根祭祖圣地,1956年成立自治縣。2012年4月,巍山縣在云南省內率先啟動了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wěn)定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二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示范單位,其永建鎮(zhèn)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之星。因此將巍山縣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的西南邊疆個案具有典型性,通過此個案研究可補充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化的地方經驗,推動民族地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眾化,同時以西南邊疆實踐展開與布迪厄實踐理論的對話。

一、場域、慣習與資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表征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fā)軔于古代華夷民族共同體時期,在近代民族國家的建構進程中逐步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得以發(fā)展、深化。[11]從“華夷一統(tǒng)”“天下觀”等思想的傳承、近代中華民族自覺意識的覺醒,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理論,再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原創(chuàng)性提出,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話語表述逐步完善?;阼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由實踐上升為理論的特點,民族地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邏輯亦應是由淺入深,首先體現(xiàn)于其表征。而最基本的表征是實踐場域,以及基于其發(fā)生作用的慣習與資本。

(一)復合場域在實踐中交織

“場域”是布迪厄社會學的一個關鍵空間隱喻,[12]136他將場域定義為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網絡或構型,[13]134實踐發(fā)生于被稱為“場域”的結構化斗爭領域,[12]10即多種關系相互作用的空間。布迪厄提出的“場域”概念,主要從結構主義角度將象征性商品的生產與消費聯(lián)系起來,筆者認為“場域”概念不必局限于經濟領域,亦可聚焦于具體的文化事項,如巍山縣個案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社會實踐。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為重要抓手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涵蓋了一系列復雜的社會關系網絡和社會空間,主要體現(xiàn)于政治、學術、社會、教育場域等。政治場域系由各級部門、相關工作人員構成行政關系網絡和共治共享共贏的社會空間;學術場域主要為共同體建設提供理論支撐;社會場域基于每一個個人,發(fā)生于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街道、企事業(yè)單位、機關、軍營、家庭、宗教活動場等各個社會單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的基礎性場域;教育場域則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與宣傳網絡。以上四種主要場域在實踐中又相互交織,發(fā)揮著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不同作用。當?shù)卣η笸苿涌鐓^(qū)域、跨部門、跨行業(yè)的共建聯(lián)創(chuàng)和協(xié)同示范,使更多群眾能參與其中。如永建鎮(zhèn)樣板示范區(qū)建設,以東蓮花村為中心打造“五朵蓮花并蒂開”的聯(lián)盟模式,包括回族聚居的東蓮花、上西蓮花、下西蓮;漢族聚居的西南蓮花、東北小東蓮花村五個村,進一步發(fā)揮翁家埡口、巍山一中等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的作用,通過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的立體聯(lián)盟,實現(xiàn)政治場域、學術場域、社會場域和教育場域的交織聯(lián)動,共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進程。此外,在不同場域相互交織中,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域中亦扮演著多重角色。在巍山縣東蓮花村,ZB(男,回族,49歲,初中文化,東蓮花村村委副主任,東蓮花清真寺管委會成員)向調研組介紹清真寺基本情況時提到:“前段時間剛接待過一批專家,我盡自己所能提供了材料。雖然只是小小的村干部,但從小在這里長大,對村子充滿熱愛,也相對熟悉,對村子歷史文化進行了持續(xù)關注或者說研究吧?!?75D44F4-17E8-42F7-9821-B99EA0AC7B17

(二)形成于歷史生活的慣習融入

場域是構成實踐表征的基礎,基于場域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中發(fā)生作用的另一重要元素是慣習1,它是歷史的產物,按照歷史產生的圖式[14]73~76,產生個人的和集體的實踐活動,其形成與特定的歷史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調研中筆者發(fā)現(xiàn),源于歷史文化的慣習是巍山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的又一要素。其一,實踐基礎來源于南詔歷史文化,文化元素依附于公共空間可以表達共享的集體性歷史記憶和人文價值[15]。巍山是南詔國的發(fā)祥地和故都,南詔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內涵多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原文化、氐羌文化、藏文化及南亞、東南亞文化等外來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兼容開放、寬和溫馨、和諧誠意、忠勇堅貞、文明圖強”的南詔文化。巍山縣民宗局YSZ(男,彝族,48歲,本科學歷,巍山縣民族歷史文化研究室主任)在介紹創(chuàng)建工作時談到:“南詔歷史文化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方面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其包容性是維護祖國統(tǒng)一、促進民族團結的基礎,將南詔歷史文化融入巍山縣創(chuàng)建工作尤其群眾的日常生活,是我們工作的重要切入點?!眴柤澳显t的歷史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關系時,南詔博物館的解說員SR(女,漢族,33歲,本科學歷,南詔鎮(zhèn)開南村村民)說:“南詔國在實現(xiàn)六詔統(tǒng)一的同時,奉行‘獨奉唐朝為正朔,為鞏固中原領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促進了各民族歷史上的交往交流交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了歷史基礎。”其二,實踐形式來源于日常生活,作為生活文化系統(tǒng)的慣習構成于實踐活動,且總是趨向實踐功能。在入戶訪談時調研組詢問村民們通過什么方式學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如何了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ZLQ(女,回族,58歲,小學文化,東蓮花村村民,家庭主婦)指著庭院中的小喇叭說:“我們平時都是聽廣播,這個小喇叭會提醒我們做禮拜,從里邊也常常能聽到你們問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知識,知道我們縣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焙芏啻迕裼绕涫巧狭四昙o不太識字的老人,都表示自己就是通過平常坐在庭院中聽小喇叭來了解當今的國家政策和時事,這種接地氣的工作方式,被作為潛移默化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工具。

(三)處于重要位置的資本共存

不同資本在場域中處于不同位置,場域的性質和主要特征則取決于處于主要位置的資本。[16]13布迪厄認為資本可分為經濟、文化等資本,筆者則認為基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此實踐場域中共存著政治、象征、經濟和文化四類資本。一是政治資本,主要體現(xiàn)在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的政治行為上,如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實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頒布的各類政府文件、組建的專項小組、形成的日常機制和宣傳政策,如組建“一把手”責任制、制定《巍山縣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穩(wěn)定示范區(qū)的實施意見》等。二是象征資本,討論社會結構和符號表征體系之間的聯(lián)系與各種資本如何獲得合法性。具體到巍山縣個案主要體現(xiàn)于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及個人的評選中獲得的相關榮譽稱號、主題教育館等傳達的文化意義上,如創(chuàng)建了75個州級示范單位,表彰了168家縣級示范單位、4215戶民族團結示范戶,深入地挖掘示范典型的感人故事等。三是經濟資本,體現(xiàn)為政府劃撥的專項創(chuàng)建資金、社會企業(yè)幫扶資金等,如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鞏固提升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雙推進”中全縣共投資33.92億元。四是文化資本,如制定“弘揚南詔愛國精神、凝聚團結進步力量”的主導性思路目標,實施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搶救保護工程項目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建設了6個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點和2個民族文化廣場,完成牛街鄉(xiāng)架媽佐(傈僳族打歌)、馬鞍山茶春梅文化、紫金鄉(xiāng)泥利午(畢摩文化)等6個傳承項目傳習點和青云(彝族打歌)傳習中心建設。上述資本并非獨立存在,而是通過創(chuàng)建工作實踐發(fā)生著資本共生能量的變化,政治資本階段性主導,推動與整合其它資本進入場域,實現(xiàn)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大眾化以后,發(fā)揮文化資本、象征資本的重要作用,多種資本互利共存。

二、從自發(fā)到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發(fā)展

基于對實踐三要素的梳理,以場域、慣習、資本為關鍵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的階段性過程可概括為由自發(fā)到自覺的三個發(fā)展階段:慣習實踐、政策實踐、日常實踐。

(一)萌發(fā):源于自發(fā)性的慣習實踐

布迪厄認為慣習是一種處于形塑過程中的結構,通過社會化個體生成(ontogenesis)的過程體現(xiàn)于個體[13]184,是實踐的萌發(fā)階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的形成亦與此息息相關,作為一項人類的實踐活動,共同體意識早已在文化資本占據主要位置的場域中自發(fā)形成,通過歷史自發(fā)性形成的慣習促進著各民族的交融,發(fā)揮著凝聚民心、促進團結的社會作用。體現(xiàn)最鮮明的慣習實踐是節(jié)慶,節(jié)慶實踐源于歷史發(fā)展中自發(fā)形成的社會性活動。如巍山縣打竹村彝族火把節(jié),相傳為紀念南詔的鄧賧詔柏節(jié)夫人,也有傳說是為祭祀大理彝族臘羅伯的祖先“密枯”[17]195,由祭火神儀式衍生出祭田神祈求豐收,以及各種以避惡、滅蟲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雖然當?shù)馗髅褡暹^火把節(jié)的時間略有不同,白族是農歷六月二十五日、永建地區(qū)回族和彝族過六月二十四日,但一起參與節(jié)慶的內容卻十分一致。節(jié)慶當天,各家各戶都要湊柴、出勞動力,在門前豎起小火把,火把頂為升斗形紙扎的“火把頭”,整個火把四周掛滿火把梨及糖果,“火把頭”和插在火把間的小彩旗上寫著“清吉平安”“風調雨順”“六畜生旺”“人壽年豐”“四季發(fā)財”等吉祥語,以村為單位的附近各族群眾都聚在火把周圍載歌載舞。[18]220訪談當?shù)鼐用駮r,ZZQ(女,彝族,44歲,小學文化,巍山古城商戶)熱情地講道:“我們這邊各家各戶不僅要湊柴,男的還要早上帶著米去獻祭密枯神,祭畢后大家一起吃飯,然后帶著分發(fā)的豬肉、稀飯回家,那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來過節(jié),村里聚完家里聚,熱鬧得很?!痹谠从谔囟v史文化、全民參與、共同勞作、共同分享的社會性節(jié)慶實踐中,共同體意識得到自發(fā)凝聚。375D44F4-17E8-42F7-9821-B99EA0AC7B17

(二)制度化:探索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為重要抓手的政策實踐

政策實踐一詞由詹森(Jansson,Bruce S.)1984年在《社會福利政策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率先提出,被界定為“利用思維工作、介入和價值澄清,發(fā)展、通過、執(zhí)行和評估政策”[19],是一個包含著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系統(tǒng)過程。具體到巍山縣個案,經過最初共同體意識自發(fā)構建的漫長歷史進程,黨和政府長期致力于探索從民族大團結到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為重要抓手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策實踐,重要資本占據主要位置的場域及歷史中自發(fā)形成的慣習對于政策實踐的形成、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推動了政策完善進而形成新的政策實踐。其制度化發(fā)展具備了兩個條件:一是讓象征資本和經濟資本在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為特征的實踐場域中形成。2013年,云南省開始實施示范區(qū)建設“十縣百鄉(xiāng)千村萬戶示范點創(chuàng)建工程”三年行動計劃,以點帶面形成經驗、示范全省。巍山縣基層政府積極響應號召,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wěn)定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2014年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示范單位,其永建鎮(zhèn)被國家民委列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之星,[20]實施了“民族團結生態(tài)宜居示范、民族特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示范、和諧寺觀創(chuàng)建示范、少數(shù)民族勞動力素質提升示范”四大工程,相繼制定了《巍山縣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穩(wěn)定示范區(qū)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二是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中積極傳承具慣習內涵的地方文化,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政策實踐的不斷完善與本土化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巍山彝族的民間舞蹈主要是“打歌”,也稱“踏歌”,彝語稱“阿克”,“阿”是娛樂的意思,“克”含有砍的意思,起源于古代部落戰(zhàn)爭,清代繪制在巍寶山龍?zhí)兜顑鹊乃上绿じ鑸D就反映了身著不同民族服裝的人們手拉手圍成一圈共同參與打歌的活動。當前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中,基層政府通過組織打歌活動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巍山古城中的文獻廣場、南詔文化廣場等多處活動廣場,成為了彝、白、漢、苗、回、傈僳各族群眾攜手打歌的重要場所。

(三)大眾化: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日常實踐

中辦發(fā)〔2019〕65號文件指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要堅持以各族群眾為主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以此為指導,巍山縣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日常生活,將文化交相互融變?yōu)樽杂X日常實踐作為創(chuàng)建工作的方向。大三家村是巍山縣東部的一個彝族村落,地處高寒山區(qū),村民種植作物以烤煙、糧食為主,過去生產、生活和交通條件相當艱苦,2016年大三家村82戶村民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在這樣的一個彝族山村,如何使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提升到“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增強“五個認同”中,如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實到大三家村的每個村民身上,是基層政府所思考的。其較有特色的舉措是通過舉辦被譽為彝族傳統(tǒng)文化“活化石”的“賽裝節(jié)”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2019年7月26日,巍山彝族“賽裝節(jié)”暨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月在大倉鎮(zhèn)大三家村啟動,[21]211來自馬鞍山等6個鄉(xiāng)鎮(zhèn)的各民族群眾分別帶來了賽裝隊,展示了顯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共享符號的旗袍和代表民族特色的彝族服飾,傳承人們還對彝族刺繡、烤茶進行了活態(tài)展演。參加賽裝節(jié)的小姑娘MYQ(女,回族,15歲,初中生,大倉鎮(zhèn)甸中村人)說:“雖然我是個回族姑娘,但特別喜歡彝族服裝,長大后也想給自己做一套彝族衣服,穿著肯定很漂亮?!贝祟惾粘嵺`潛移默化地營造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濃厚氛圍,增強了群眾對各民族豐富文化構成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有助于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眾化。

三、邏輯闡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創(chuàng)新

慣習、資本、場域三者之間各有特定邏輯但又相互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的綜合性結構即實踐理性的運行邏輯。描述實踐表征和階段性發(fā)展后,可以通過對實踐邏輯進行規(guī)律闡釋,進一步探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各要素的關系,梳理其互動中的發(fā)展與地方創(chuàng)新。

(一)在資本的區(qū)域聯(lián)動中推動場域再生產

布迪厄認為場域需要“真正質的飛躍”[13]142,即場域再生產。巍山縣個案中突出體現(xiàn)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立體聯(lián)動機制運行下的場域再生產,通過建成示范帶、長廊等模式,將過去單獨示范單元形成的多點場域進行點線面的結合,形成更廣闊立體的新場域。

場域再生產需做到兩點:一是實踐主體積極投入經濟資本推動場域再生產。如西蓮花村,多種形式的經濟、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該村文化產業(yè)示范工程建設中,引導、扶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規(guī)范發(fā)展,成立了下西蓮花村發(fā)展互助社和核桃產銷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打竹村泡核桃產銷合作社,建立了回輝登村刺繡協(xié)會等,聘用的產業(yè)工人遍布半個巍山,帶動了周邊鄉(xiāng)鎮(zhèn)近萬各族群眾的再就業(yè)。核桃加工戶YJW(男,漢族,43歲,初中文化,下西蓮花村村民)說:“我們廠里的漢族、彝族女工能熟練地加工核桃,年紀最大的已經六七十歲,年輕的二十歲左右,很大程度緩解了她們家里的經濟壓力?!睆S里一位老工人WSF(女,彝族,62歲,小學文化,官莊村村民)談到:“我雖然年紀大一點,但每天也能加工幾十公斤,日收入一百多塊。很多年輕人和我們打上了‘干親家(認干親)?!睋y(tǒng)計,交易量最大的2019年,全村加工鐵核桃、藥材近6000噸,用工超過15萬個工時,支付工人工資600多萬元,熟練工人能領到加工費上萬元。本土經濟組織積極參與文化產業(yè)示范工程,不僅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下了物質基礎,還廣泛地帶動周邊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發(fā)揮了經濟資本迅速增長和跨區(qū)域集聚的社會效應。

二是基于資本聯(lián)動能讓群眾廣泛參與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主線的新場域中。一方面需要積極打造創(chuàng)建聯(lián)盟,形成創(chuàng)建聯(lián)盟示范帶、示范圈,使新場域有點、線、面的結合和立體性;另一方面還要調動政府、社會組織及群眾的積極性多方廣泛參與,實現(xiàn)多元主體參與民族團結進步的協(xié)同創(chuàng)建機制,以接地氣的方式貫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主線,才能讓新的場域形神兼?zhèn)?。巍山縣個案的具體做法是,在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開展“美食節(jié)”活動,依托傳統(tǒng)習俗實現(xiàn)“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產業(yè)項目”的雙推進,如永建回族商貿城和美食一條街形成的示范帶,在外部氛圍營造上增加了紅旗、中國結、對聯(lián)等中華民族共享標識。調研組訪談了民族團結廣場的個體商鋪老板MJC(男,回族,58歲,初中文化,東蓮花村村民):“過去,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這兒最熱鬧的時候,因為我們這里一直有在二月初八辦美食節(jié)的習俗,好多村子都有辦,不僅本村村民,鄰村的和縣外的朋友也都會來品嘗特色美食。”群眾能廣泛參與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主線的新場域中,在宣傳中華美食文化和民族飲食文化的同時去接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375D44F4-17E8-42F7-9821-B99EA0AC7B17

(二)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培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慣習

作為開放的性情傾向系統(tǒng),慣習會不斷隨經驗變化而變化,并在這些經驗的影響下不斷地被強化或是調整自己的結構。[13]178經驗形成于一定歷史時期和區(qū)域,優(yōu)秀部分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內心、流露于言行、內化于思想,能夠促進族群心理共塑,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認同感,深化個體對共同體意識的理解和凝聚。所以,基于具地方特點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的慣習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將其融入到學校教育、行業(yè)規(guī)范教育、鄉(xiāng)規(guī)民約及家風建設中,是從根本上貫徹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途徑與思路創(chuàng)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不僅指對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傳統(tǒng)文化,更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具體到巍山縣個案中,實施了各級各類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搶救保護工程項目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豐富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通過打造文化精品、促進特色旅游等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推動創(chuàng)建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如東蓮花村推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云南茶馬古道窗口、回族建筑珍寶館”的三張名片。東蓮花村小學退休老校長ZHJ(男,回族,65歲,大專文化,東蓮花村村民)講到:“我們村孩子對南詔文化、馬幫文化和中華文化都比較感興趣,學校專門編寫了地方讀本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讀本,我們老一輩教書人正在做,也很欣慰能親眼見證。”與東蓮花村馬家大院景區(qū)負責人MYJ(女,回族,29歲,大專文化,東蓮花村村民)交流時她介紹到:“帶游客體會集回、漢、白、彝為一體的建筑風格是我的日常工作,參觀的過程中我會講解馬家大院的歷史文化,重點介紹東蓮花村歷史上就已經形成的民族大團結傳統(tǒng)、從民族團結到民族團結進步,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歷史傳統(tǒng)融入當前的民族政策?!痹L談中我們還注意到,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的慣習逐漸養(yǎng)成,關鍵在于正確把握四組關系,即共同性與差異性的關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方能保證培塑方向。

(三)多種資本在鑄牢中華民族意識實踐中實現(xiàn)共建共生

在新場域中培塑新慣習,引入資本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資本與場域的互動過程就是多種資本謀求共生的過程,當各種特有資本在新場域中達到共建共生,就能更好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巍山縣個案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是多種資本共同作用的運行結果,體現(xiàn)為各級資本的共同投入與共建。2013年至2015年,以實現(xiàn)“四大示范”為目標,巍山縣重點實施9個項目,建設總投資14274萬元,其中的民族團結生態(tài)宜居示范工程總投資2749萬元,省級補助500萬元,州級補助500萬元,縣級整合1031萬元,群眾自籌以及投工投資718萬元,1多方資本共建為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h民宗局創(chuàng)建辦工作人員ZHZ2介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納入縣“十四五規(guī)劃”中,各級專項經費能確保投入?!背洕Y本外,政治資本、象征資本和文化資本亦在新場域內得到一體化推進,共同發(fā)揮作用。M局長(男,回族,大學學歷,巍山縣民宗局局長)在座談中總結:“得益于各上級部門對巍山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重視和支持,我們積極鼓勵經濟組織和企業(yè)發(fā)展特色產業(yè),累計投入資金41652.49萬元,推薦了1名省級民族團結優(yōu)秀工作者,14名州級民族團結模范個人,對全縣6275戶民族團結示范戶、60戶光榮脫貧戶和幫扶明星企業(yè)、2個雙推進示范村進行了表彰和授牌,建成6個傳習點和青云(彝族打歌)傳習中心。”各項制度的不斷完善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的政策基礎,政府、企業(yè)、社會多方資金大量進入提供了經濟資本,示范集體和個人評選等獎勵鼓勵體現(xiàn)了象征資本,構成中華文化的地方歷史文化傳承是為文化資本。

結 ?語

圍繞場域、慣習、資本三個關鍵詞,通過探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運行的要素、過程與邏輯(如圖1),筆者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過程就是在各領域進行場域再生產的過程。具體有三點感想:

<\\Dfs\電腦室\錄排專用\2022年\廣西民族問題研究中心\廣西民族研究\廣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2期\圖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理性研究.tif>

圖1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邏輯圖

首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具內在結構與運行邏輯。結構上,當前大場域以政治、社會生活、教育、學術四個子場域為主,每一個子場域具有自身的運行邏輯,并發(fā)生著相互作用,大場域在多個子場域的共同作用下發(fā)生質變。內容上,資本、慣習、場域的循環(huán)運動推動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資本以場域為載體在一定場域中形成并發(fā)生作用,其積累依賴于場域空間,資本的積累又促進了場域變遷,新的場域吸引著更多資本參與制度化運行、資金投入、文化傳承,通過不斷積累的實踐加快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步伐,使慣習更具傾向性地推動場域范圍的擴大,從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循環(huán)。其次,慣習的雙重結構是場域再生產的基礎。慣習一方面具建構性、創(chuàng)造性和再生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被建構性、被動性和穩(wěn)定性,其來源之一是場域內的位置和資本,在場域中占據不同的位置、掌握不同的資源和資本會予行動者相對應的性情傾向,慢慢地影響慣習,完成慣習的創(chuàng)造和再生;另一方面,慣習又對場域的結構產生影響,在互動中重塑場域,實現(xiàn)場域再生產,如東蓮花村美食街的村民在共同日常生活中早已形成共聚一餐、親如家人的狀態(tài)。最后,中華民族共同體場域的再生產并非一蹴而就,其規(guī)律表現(xiàn)為從表征向深層精神結構、從物質場域向精神場域的質變。從最初政治、社會場域發(fā)揮主導作用,逐漸提升至教育、學術場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經歷著從物質到精神、從具象到抽象、從技術到認知的升華。只有先通過場域的特有形式和力量的特定中介環(huán)節(jié),預先經歷一次重新形塑的過程,才能對場域中的行動者產生影響,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正是一次守正創(chuàng)新的重新形塑,培育形成精神譜系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構筑共同精神家園,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真正落實民族地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眾化與“重在交心”“重在基層”。375D44F4-17E8-42F7-9821-B99EA0AC7B17

參考文獻:

[1] 王炳書,高劍.十年來實踐理性問題研究述要[J].探索,2009(3).

[2] 王慶賀.后申遺時代民族文化的節(jié)日化建構及其實踐理性[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8.

[3] 高亞春.布迪厄:在實踐中超越——與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契合[J].江海學刊,2006(4).

[4] 高宣揚.布迪厄的社會理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5] 崔思凝.慣習、資本與場域:布迪厄實踐理論及其對中國公共政策過程研究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17(9).

[6] 謝立中.布迪厄實踐理論再審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

[7] 魏成,王麗.布迪厄社會實踐理論視角下社會組織能力提升的三個維度——基于內蒙古E旗Y社會組織的觀察[J].陰山學刊,2019(1).

[8] 馮冰.布迪厄“實踐理論”的中國案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

[9] 趙巧艷.布迪厄實踐理論視角下民族旅游與社會性別的互動——以龍勝金坑紅瑤為例[J].人文地理,2011(6).

[10] 劉婷.民族文化當代重構的實踐理性——以壯族布洛陀文化為例[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11] 王文光,徐媛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過程研究論綱[J].思想戰(zhàn)線,2018(2).

[12] [美]戴維·斯沃茨.文化與權力:布爾迪厄的社會學[M].陶東風,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13] [法]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李猛,李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14] [法]布迪厄,華康德.實踐感[M].蔣梓驊,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15] 楊艷.獨龍族傳統(tǒng)生產生活邏輯的價值反思——兼論“美蒂斯”的傳承與復興[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20(10).

[16] 宮留記.資本:社會實踐工具——布爾迪厄的資本理論[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17]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縣志[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20.

[18] 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事務委員會.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民俗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19] 馬鳳芝.政策實踐:一種新興的社會工作實踐方法[J].東岳論叢,2014(1).

[20] 楊錫偉,卜成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強大合力——巍山縣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wěn)定示范縣綜述[J].社會主義論壇,2017(6).

[21]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巍山年鑒[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20.

A PRACTICAL RATIONAL RESEARCH ON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THE COMMUNITY OF CHINESE N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SOUTHWEST FRONTIER BASED ON THE DEMONSTRATION WORK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Yang Yan,Qin Xiaoxiao

Abstract:Practical rationality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ethics and sociology research.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this paper takes the demonstration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in Weishan Yi and Hui Autonomous County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frontier,as a case study to carry out a field investigation,focusing on the field,habit and capital to sort out and explain the characterization,development and logic of casting the sense of the community of Chinese nation. It is hoped that by exploring the laws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demonstration and creation a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forging the sense of the community of Chinese nation,it is expected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sense of the community of Chinese nation in ethnic areas. 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supplements the research o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national theory and policy with local experience and conducts a local dialogue with Bourdieu's theory through southwest frontier practice.

Keywords:consolid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practical rationality;logical interpretation;the demonstration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case study

〔責任編輯:農世杰〕375D44F4-17E8-42F7-9821-B99EA0AC7B17

猜你喜歡
個案研究
云南省高職院校體育資源校企合作視角下開發(fā)個案研究
小學科學新課程實施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
用愛引導幼兒樂學的個案研究
企業(yè)參與現(xiàn)代學徒制的發(fā)展樣態(tài)研究
農村教師生存困境分析
感覺統(tǒng)合訓練
一例攻擊性行為學生的個案研究
高校初任教師專業(yè)成長過程透視*
箱庭療法治療中青年無奈個體的過程及效果
相對剝奪視角下的權力腐敗研究
上犹县| 浙江省| 苍山县| 红安县| 靖州| 鲁甸县| 饶河县| 弥勒县| 阳原县| 阆中市| 乌海市| 广宁县| 西充县| 重庆市| 盘锦市| 海安县| 盱眙县| 通化市| 黑山县| 定襄县| 额敏县| 兴义市| 龙南县| 杭锦旗| 潼南县| 牡丹江市| 曲周县| 井陉县| 射洪县| 正蓝旗| 利川市| 时尚| 九台市| 山丹县| 祁门县| 竹溪县| 合水县| 泊头市| 玛纳斯县| 扬中市|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