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永杰
(寧夏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寧夏固原 756000)
磚雕是一種雕刻藝術,它是通過對建筑基本材質磚塊的藝術處理,使磚塊之間形成情理協(xié)調、節(jié)奏明快、逶迤交錯的形式組合,通過精細的雕刻技藝將豐富的象征寓意傾注在圖案紋樣的藝術組合中,凸顯出建筑藝術與雕刻藝術的深度融合。在我國磚雕藝術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種工藝就已初露端倪,至唐宋兩代進入高峰期。唐代由于佛教的興起,佛塔、寺觀建筑大量盛行,磚雕在宗教建筑領域嶄露頭角,此時的磚雕是在模具印花的基礎上加以雕刻,以突顯物象的精細立體。宋代延續(xù)了唐代磚雕藝術的發(fā)展,磚雕技法和工藝日臻規(guī)范與成熟,但其使用的范圍仍然被限定在寺觀廟宇、皇城王府、權貴墓室等大型建筑中。到了明清兩代,石雕和琉璃逐漸取代了磚雕成為高級建筑的新型材料,磚雕漸而成為民間小型建筑中的寵兒,隨著市民階層的出現和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一些富足的商業(yè)資本擁有者開始大量興建民居,催生了民間磚雕藝術的空前繁盛。到了民國時期磚雕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與文化價值,在不斷的發(fā)展中結合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形成地域流派和藝術風格。
寧夏固原磚雕肇始于唐宋時期,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據《隆德縣志》記載,在隆德存有宋代的寺院遺址,其建筑的門樓、屋脊、墻壁等處都運用了磚雕作為裝飾。經過世世代代民間藝人的傳承與發(fā)展,固原磚雕已經逐漸民間化,與本地傳統(tǒng)建筑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地域色彩的創(chuàng)作風格,并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尤其是固原的魏氏磚雕,更是以古拙生動、立意精妙、構圖完整、雕工精湛聞名遐邇。固原周邊的民居與建筑遺跡中更是保留了歷史悠久、莊重雄渾、粗獷樸拙的磚雕造型圖案,內容生動、技藝精細的磚雕作品構成了一個藝術的殿堂,其不僅反映了寧夏固原建筑磚雕的藝術風格和審美特征,還詮釋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并生。
在西北地區(qū),人們常以磚雕來裝飾自己的庭院,磚雕被視為是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精美的磚雕圖案通常鑲嵌在建筑的外壁墻體、門樓、屋脊上,在裝點建筑的同時,還加固了外墻,同時這些寓意豐富、形式多樣的磚雕紋樣還使整個建筑顯得古樸大方、素雅沉穩(wěn)。寧夏固原的磚雕圖案,因在傳統(tǒng)建筑上的具體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呈現出多變的形式組合,大體上可分為植物圖案、動物圖案、人物圖案、文字圖案等類型。
固原傳統(tǒng)建筑物上的磚雕圖案中植物紋樣是出現最多的,同時也是變化最多、種類最多的,就花的種類來講涉及了蓮花、荷花、梅、蘭、竹、菊這些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極為常見的花卉品種,它們被賦予擬人化品質,常常與古人高潔的品格與卓絕的精神世界聯系在一起。其中蓮花是建筑裝飾中備受青睞的花卉,佛教、道教的廟宇建筑中都有運用,它是圣潔、高遠的象征;荷花,取其諧音有和美之意,多象征和諧團結;松柏圖案常以單個紋樣或與仙鶴組合的形式出現在磚雕作品中,象征延年益壽;富貴的牡丹花在門洞上出現的較多,多以藤蔓襯托著,根須延展、藤蔓挺立、花開富貴、一派吉祥,寄托了當地民眾對美好生活的祈愿,還有象征多子多福、人丁興旺、金榜題名的“百籽葡萄”圖案和石榴、佛手、仙桃、桂圓組成的“四果”圖案等。
植物紋樣的磚雕圖案在西北地區(qū)的傳統(tǒng)建筑中被廣泛應用,它是最能詮釋和表現民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紋樣圖案,在世代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地形成寧夏固原磚雕的獨特藝術風格。在固原地區(qū),磚雕圖案廣泛地采用富有吉祥寓意的植物紋樣來裝飾建筑墻面,并且每種植物紋樣都有象征寓意。這些變化多樣、寓意豐富的植物圖案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充分體現出當地民眾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在固原地區(qū)的傳統(tǒng)建筑中多采用磚雕、木雕和彩繪等裝飾圖案,在裝飾圖案的使用上根據不同的建筑形式,所使用的裝飾圖案有所不同,例如當地傳統(tǒng)建筑中大多采用磚坊結構,以龍、鳳、麒麟、牛、鹿、兔、鼠、魚、鶴、鴛鴦、蝙蝠等動物和瑞獸作為裝飾圖案。建筑結構上通常以中門為主,東西各有側門,在中門和側門刻有左右對稱的動物圖案,例如騰駕祥云、姿態(tài)矯健、左右顧盼的麒麟圖案,寓意著麒麟送子。在中門頂部楹聯橫批上面通常會出現牛、獅子、猴、兔、蛇、老虎、蝙蝠等單獨圖案,寓意著青牛吸水、馬上封侯、五福臨門等美好的祈愿,在動物圖案周圍配以吉祥植物的圖案,例如鴛鴦蓮花圖,磚雕上的鴛鴦寓意夫妻偕老,蓮花象征和睦,蓮子寓意連生貴子,刻畫出尋常百姓最樸素的人生理想。這種單個圖案和多個圖案的組合寓意為“福降吉祥”,這些祥禽瑞獸圖案的運用,反映了當地民眾共同的審美情趣。
固原東岳山就存有始建于明代的五龍壁碑,碑體正面是由160塊大方青磚雕刻組成的“魚龍游戲圖”,畫面視覺中心是一條飛龍騰空躍起,左右各有兩條飛龍一高一低,在畫面的左右角落,鯉魚躍出水面騰空飛轉與飛龍相戲,整幅磚雕的構圖左右對稱,平穩(wěn)的構圖形式彰顯出畫面的動態(tài)感。畫面頂部以鳳凰圖案作為適合紋樣,變換方向連續(xù)出現。璧碑頂部左右各有兩對捏制的龍頭磚雕形象,威武莊嚴,與璧面的魚龍游戲圖渾然一體。璧碑的底部基座上采用了淺浮雕手法雕刻了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圖,與整個碑身結為一體,體現了創(chuàng)作者巧妙的構思和精湛的技藝。
在固原隆德的魏氏磚雕中也常常將植物紋樣與動物紋樣相結合,他們創(chuàng)作的“雙龍紋”“龍鳳脊”“二龍戲珠”等典型圖案中都是以龍作為動物紋樣,“‘龍’或‘二龍戲珠’的符號廣泛出現在各種宗教的建筑當中,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寓意。龍這種瑞獸不僅僅是漢民族的文化圖騰,也是其他少數民間藝術喜愛的對象,這反映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互滲。”
固原地區(qū)的傳統(tǒng)建筑中常有“暗八仙”的磚雕圖案,(暗八仙是指繪或雕八仙手中的“寶器”,隱去八仙的人物形象,又可稱為“道家八寶”。)尤其是在四合院落中,八仙所持的拂塵、扇、拐、劍、笛、葫蘆、花籃、檀板等八物,以長條形的構圖出現在建筑物墻體頂部,并用圓雕柱頭加以分割,周邊還配有精美細致的木雕加以呼應,整體上展示了每個法寶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這些人物圖案以八仙的寶物象征了八仙的神通。
固原地區(qū)磚雕的文字圖案主要是吉祥話語的祝福字樣,作為磚雕的一種呈現形式,它們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如固原磚雕中經常會出現“福祿壽”等字樣,傾注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祝愿。同時,在傳統(tǒng)建筑中會出現磚雕楹聯,體現出中國傳統(tǒng)儒家教義對人的修為的規(guī)范以及道德指引。這類文字圖案一般出現在傳統(tǒng)建筑門樓的中心位置,既強化了文字的權威性,也體現出傳統(tǒng)文化與地域文化的相互浸潤。在隆德魏氏磚雕中就有各種字體書寫的“壽”字圖案,這些文字有些是獨立出現的單獨畫面,有些是四周配有連續(xù)紋樣作為邊框裝飾的圓形圖案,文字與圖案融為一體,交相呼應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
“構圖是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畫面中的各個表現對象要想獲得最佳的布局立意,突出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就要依靠精巧的藝術技巧和合理的布局位置?!睒媹D立意可以說是藝術作品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不同的構圖形式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固原磚雕的構圖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方形構圖、條形構圖、圓形構圖和扇形構圖,在具體的磚雕作品中有單個形式的構圖呈現,也有多種形式的構圖組合。
方形構圖在固原建筑磚雕中較為常見,一般指在邊長相等的方磚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構圖形式,通常運用30厘米×30厘米的方磚雕刻成局部,然后拼裝成一副完整的畫面。方形構圖磚雕的創(chuàng)作一般以多個花卉、動物的組合來呈現,在方形的空間里進行合理布局,使畫面富有韻律和節(jié)奏感。固原魏氏磚雕中就有許多的方形構圖,畫面主要以表現“梅蘭竹菊”四君子為主,構圖繁而不亂、井然有序,畫面的視角中心被一些連續(xù)紋樣包圍起來,凸顯出主體。為了平衡畫面的構成,畫面四周還配以上下左右對稱的邊框,尤其是四角精美的植物紋樣,這種藝術處理手法使本來安靜的畫面頓時動了起來,整個作品看上去意趣盎然。例如出現在固原磚雕作品中的蓮花圖案,通常表現的是山澗的水塘長出茂盛的蓮花,在主畫面邊角還出現了百籽葡萄,從畫面構圖立意來看,表現了多子多福、合家歡樂的美好愿望。從構圖形式來看,采用了相同的構圖法則,都是采用邊框裝飾,層層深入的藝術手法突出主體,在穩(wěn)定中求變化,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畫面。這類方形構圖都采用了局部服從整體的藝術原則,簡繁對比的藝術手法,強化視覺沖擊力,符合藝術美的創(chuàng)作法則。
固原磚雕中的條形構圖是根據題材內容、裝飾的部位來確定磚的大小及構圖的長寬比例,一般多用單個紋樣和二方連續(xù)紋樣的變化組合來構圖立意。其表現形式多樣,有單獨成畫的,也有裝飾主體畫面的邊框,其目的是讓磚雕豐富多彩,襯托畫面主體。固原東岳山山門上出現的獨立成畫的花卉和動物組合圖案,以及單個的紋樣圖案,這類圖案根據構圖美的法則來確定畫中物象的大小、高低、疏密組合,構圖時花頭和花葉要賓主分明,錯落有致。有時還根據構圖的需求要添加山石和花瓶場景,或者巧妙留有空白,使構圖的內涵得到充分的擴展和深化。單獨紋樣構圖的形式通常采用對稱、重復的構圖方式突出構圖的飽滿性。照壁壁座底端上磚雕裝飾就采用長條形的構圖方式,圖案則以二方連續(xù)的形式展開,連續(xù)的圖案以牡丹、蓮花、菊花、香草為主要內容,構圖形式主要以兩到三種大小一樣、繁簡有別的單獨紋樣組成單位紋樣,根據裝飾的需求,反復連續(xù),循環(huán)排列,產生優(yōu)美的、富有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的條狀構圖形式。還有壁座頂端出現的單個紋樣的構圖,圖案主要以梅蘭竹菊為主,紋樣之間用突出畫面的方形柱頭分割,從而形成強烈的畫面對比,使這種條形的構圖簡潔明快、生動活潑、富有情致。
最常見的圓形構圖是把物象安排在畫面的中央,圓心正好是視覺中心,周邊配有各種圖案,構圖飽滿充實。固原磚雕中圓形的構圖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建筑外墻上,內容以暗八仙、花卉、幾何紋樣為主,用四方連續(xù)手法巧妙地組合起來,形象突出、繁而不亂,圓形的邊框裝飾紋樣主要有纏枝牡丹、纏枝菊花、香草等,整幅畫面精美靈動,動感十足。固原磚雕的構圖靈活多樣、繁而不亂、巧妙組合,每幅磚雕作品都配有精美的磚雕邊框裝飾,邊框既獨立成形又與主畫面和諧統(tǒng)一,構成一副完整的磚雕藝術作品。
固原磚雕扇面的構圖,一般采用折扇的構圖形式,呈圓弧放射形,畫面構圖體現出上寬下窄的特點。折扇畫面的景物,不是將畫面的主要部分緊縮在扇面的內側,而是借助扇形的開張取勢加以發(fā)揮,保持畫面協(xié)調,打破呆板的構圖形式,將扇面特定的開展形勢得以充分發(fā)揮。固原東岳山大成殿兩側外墻上的磚雕就采用了扇形構圖中的折扇構圖形式,兩幅磚雕都以花卉為主,一棵松樹順勢從扇面左下角入刻,主干橫展伸展到扇面中心位置,使松樹在有限的空間里得到最大程度舒展,展現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動人畫面。
磚雕的制作工藝分為捏活和刻活,刻活也叫“刻雕”,它的工藝要比捏活復雜,制作要經過六、七道工序才能完工。在燒好的青方磚上用刻刀雕刻成各種浮雕圖案,然后塊塊對接組裝,就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用以裝飾建筑的門樓、屋脊、外墻。固原磚雕主要以“刻雕”為主,技法多采用平雕、浮雕、透雕等。
平雕手法使用最為廣泛的是陰刻技法,一般用以雕刻植物、動物圖案表面的經脈、毛皮。固原東岳山的五龍壁碑的頂部的“滴水”圖案(滴水是鋪在屋頂檐口處的一種瓦,形狀呈上平下尖的三角形。)中花卉的花瓣紋路就是運用了平雕陰刻手法完成的,在磚表面刻出深淺不一的線條,用這些流暢優(yōu)美的線條表現物體的質感,豐富了畫面的層次,強化了畫面的動態(tài)感。
浮雕是在磚面上刻出相對完整、半立體物象的技法,根據壓縮空間的不同程度,可分為高浮雕和淺浮雕。淺浮雕是單層次雕像,內容比較單一,高浮雕則是多層次造像,內容較為繁復。固原磚雕的圖案雕刻大多采用淺浮雕和高浮雕相結合的表現技法,在固原傳統(tǒng)建筑中的各類磚雕圖案中都以淺浮雕手法為主,在突出物象主體部位時又運用了高浮雕的技法,用以增強立體感。在固原東岳山山門兩側的龍紋圖樣、纏枝紋樣,以及五龍壁碑上的龍魚圖案采用了高浮雕的技法,龍身體上的鱗片運用了淺浮雕的手法,而龍的頭部則運用了高浮雕的手法,強化了頭部的體積感,表現了龍的騰躍動勢。五龍壁碑頂部的鳳的適合紋樣裝飾中,鳳的身體上采用了平雕與淺浮雕相結合的手法,淺浮雕刻畫出鳳身體的體積感,平雕的手法則表現出鳳翅膀的質感,尾部則采用了層疊有致的高浮雕手法,展現了羽毛高低不同、疏密相間的空間層次感。
透雕即鏤空雕刻,由于磚雕材質的限制,不宜在大面積的磚雕圖案中使用,大多在雕刻小面積的磚雕圖案時使用。在八卦亭外墻上圓形構圖的暗八仙與幾何圖案中出現了透雕手法,這些圓形圖案以浮雕為主透雕為輔,透雕圖案以四方連續(xù)的形式出現,從功能性上來講鏤空的部分具有透光與通風的作用,從裝飾性上來看,刻雕極為細致精巧,展現出了雕刻技法的多樣性。
寧夏固原磚雕美輪美奐、圖案通俗生動、質樸大方,屬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以磚塊作為創(chuàng)作材質,通過結構布局、制約配合,組成繁復精美的磚雕作品。這些磚雕圖案與雕刻技藝是中國民間美術的珍貴財富,在對稱中追求變化性,在變化中保持一致性,這些磚雕作品既反映了當地建筑裝飾圖案的藝術特色,同時也彰顯了當地民眾對生活的美好祈愿以及各民族文化在長期發(fā)展中的不斷交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