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路徑探析

2022-11-21 22:35李小娟馮風雷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四史思政課思政

馮 鋒,丁 成,2,李小娟,馮風雷

(1.石河子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學 黨委學生工作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3;3.石河子大學 發(fā)展與規(guī)劃處,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以史為鑒才能更好地開創(chuàng)未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并且在不同場合就研究歷史的重要性等相關問題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論述,引人深思。2020 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首次提出學習“四史”,“四史”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統(tǒng)稱;同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1]提出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教育,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四史”教育主要目的也是通過對“四史”知識的講授來發(fā)揮以史育人的功能,二者在育人方面具有內(nèi)在統(tǒng)一性。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史”教育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指明了方向。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其問題核心是“融入”,而“融入”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整體替代”或“全面消解”,而是力求實現(xiàn)兩者的有機融合、共生共長。[2]當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將“四史”知識和專業(yè)學科相融合時,融入教學的力度把握不夠、對“四史”知識理解缺乏深度等問題還尤為突出。為此,本文從高校主管部門的引領作用、教師隊伍建設、搭建網(wǎng)絡平臺、完善大思政課的實踐路徑出發(fā),以探求更好地把“四史”教育系統(tǒng)、科學地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增強高校思政課程的教育效果,提升思政課的時代活力,實現(xiàn)其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闡釋

(一)有利于批判錯誤思潮,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指導地位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通過網(wǎng)絡媒介從社會領域轉向高校領域,腐蝕著高校學生的思想,這些錯誤社會思潮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在這些錯誤思潮中,對高校學生影響最深的當屬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站在歷史唯心主義的立場上,打著學術研究的幌子,以“反思歷史”“重寫歷史”的名義,丑化革命領袖和革命英雄人物,竭力否定黨的革命建設改革史,企圖達到否定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目的。[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堅決抵制、反對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錯誤傾向和錯誤思潮?!八氖贰苯逃粌H對高校學生有理論滋養(yǎng)的作用,還能夠促進學生的政治認同,使得學生深刻理解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領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建設新中國政權的來之不易,以及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學有所悟,而后篤行。學生在“四史”學習中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并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處于指導地位的認識,摒棄錯誤思潮,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領悟黨的初心和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埋頭苦干、勇毅前行,把自身前途命運同祖國和人民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有利于補充課程內(nèi)容,創(chuàng)新課程形式

“四史”教育并非簡單宣講與普及知識,其中蘊含著鮮明的政治屬性,它是以歷史知識為基礎的意識形態(tài)學習與教育。[4]目前高校思政必修課分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形勢與政策課等五門課程?!八氖贰苯逃娜谌肟梢詾楦咝K颊n提供充足的資料補充和形式創(chuàng)新,這有利于豐富教學內(nèi)容和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以“四史”教育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以下簡稱“綱要課”)為例,綱要課主要講述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歷史,與“四史”有大部分重疊交叉的地方。如果只按照書本邏輯來講會讓學生抓不住重點,講授起來過于冗雜,而將“四史”教育融入綱要課教學,則主要對四個歷史時期為主線進行脈絡上的梳理和講授,更容易讓學生以“四史”為主線把握重點。講述歷史,不是單純地向學生輸出理論知識,而是通過“四史”對綱要課的融入,同時引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史”的重要論述、相關學界科學的看法觀點和相關史實史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引導學生深刻認識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發(fā)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關于“四個選擇”的正確性和必然性。在新時代,“四史”將載入新的歷史篇章,綱要課要及時適應“四史”發(fā)展新階段,結合“四史”研究最新成果,不斷補充、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依據(jù),適時嘗試教學改革,增添新時代新元素,講好“四史”教育新故事。[5]

(三)有利于堅定教師政治立場,培養(yǎng)教師教學能力

2021 年4 月,在《教育部關于在教育系統(tǒng)開展師德專題教育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強化教師“四史”學習教育,將“四史”學習作為廣大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課。[6]“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利于教師堅定政治立場,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提高教學能力,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利于堅定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立場。思政課教師不管講授哪一門課程,都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只有教師自身理想信念堅定,才能確保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價值觀念。特別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就更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政治清醒,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堅持把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論述放在首位,講好中國故事。在“四史”中,隨處可見具有崇高追求、無私奉獻、立場堅定的共產(chǎn)黨人,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特別是一線青年教師要通過對“四史”教育的學習,梳理在黨的百年歷史進程中、在新中國七十多年輝煌歷程中、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fā)展史中涌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不斷反思自己,錘煉黨性修養(yǎng),堅定政治立場。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利于教師提高學科教學能力素養(yǎng)?!八氖贰苯逃牟粩嗌钊腴_展對高校思政課教師也提出了新要求。“四史”教育需要思政課教師具備相關歷史學科知識,思政課教師在學習“四史”時應當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看成是一脈相承的整體,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看成四個不同歷史時期,因為“四史”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理論和實踐聯(lián)系。思政課教師不能僅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還要不斷向歷史學習,探尋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趨勢,以此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歷史邏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充分挖掘“四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以此找準和教材的契合點,有利于以理論和鮮活案例為支撐,來增強課程感染力和親和力。

(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成長成才與愛國情懷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經(jīng)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擴展,由此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不斷加強,密不可分。中國的迅速崛起讓一些西方國家宣傳“中國威脅論”,妄圖以此來引導國際輿論走向。外國文化思潮的入侵嚴重沖擊了中國的本土文化,其中青年大學生作為最脆弱的群體易受不良思潮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青年大學生處于‘拔節(jié)孕穗’的黃金時期,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確引導?!盵7]那么如何正確引導青年大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來樹立正確價值觀,如何讓青年大學生自覺抵制不良思潮影響,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這些都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有待解決和關乎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問題。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程重點是發(fā)揮其以史育人的功能,所育的也一定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的新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通過“四史”教育來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并把這份熱愛化作努力奮進的動力,進而培養(yǎng)有時代擔當且知行合一的新人。

二、“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的內(nèi)在關系

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不僅要認真學習“四史”的重要意義,更要探索如何把“四史”教育融入高?,F(xiàn)有的思政課程中。本文通過理清“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課的關系,來探析“四史”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課,最后從總體上把握“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課的內(nèi)在有機聯(lián)系,這對推動“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意義重大。

(一)目標一致

在塑造學生三觀和確立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八氖贰苯逃透咝K颊n兩者都是以育人為根本目標,即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四史”教育來說,就是通過歷史來育人,即通過對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史實的講授,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歷史觀,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當代青年大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塑造和引領,培育具有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的時代新人。高校思政課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在新的發(fā)展階段更需要各種史實和史料的滋養(yǎng),來豐富、完善和發(fā)展自身的理論體系,聚焦“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由此可見,“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課都是以立德樹人和塑造學生三觀為根本宗旨和基本遵循,兩者在以教育來育人的目標上是一致的,都符合并且服務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目標。

在正本清源、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的目的上具有一致性。教育形塑的歷史意識,是凝聚國家認同的重要工具。近年來,臺灣當局不斷修改歷史課綱,誤導青年對正確歷史的認識,以通過“滅其史”的方式達到對青年去中國化的目的,這種分裂行徑不利于青年學生的思想統(tǒng)一和政治認同。將“四史”知識融入高校思政課可以幫助當代青年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統(tǒng)一思想,凝聚歷史價值共識,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正本清源,統(tǒng)一思想這都是“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課共同的目的。

(二)內(nèi)容互補

要了解二者內(nèi)容上的互相補充性,就要了解二者各自的內(nèi)容都有哪些,然后找到二者互相補充的契合點。黨史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自成立以來至今的整體發(fā)展脈絡,內(nèi)容主要分為黨的歷次會議、黨章制定和修改完善、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組織建設情況等史實的記載。新中國史主要講述了1949 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主要包括四個時期,分別是過渡時期、十年探索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這四個階段。改革開放史主要講述了三個階段歷程,首先是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歷史轉折點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其次是總體上描述改革開放的發(fā)展進程及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挫折與挑戰(zhàn),最后是描述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及新形勢下對改革開放所提出的新要求。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主要分為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六個時間段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其他脈絡這兩部分來講述?!八氖贰苯逃粌H僅是講述各階段中的史實,還包含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和認知。高校思政必修課分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形勢與政策課五門課程。通過“四史”教育與高校五門思政課部分內(nèi)容上的比較,可以看出,一方面“四史”教育包含了部分高校思政課的所學內(nèi)容,而“四史”教育的落腳點在“教育”,只有通過深入講授和引導才能達到“四史”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上述高校思政課程也包含了部分“四史”教育的相關內(nèi)容,只有講清楚了“四史”的歷史邏輯和發(fā)展歷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育的深化,引導學生在觀念層面產(chǎn)生深刻的認同感,才能實現(xiàn)思政課效果入腦入心。因此,“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在內(nèi)容上具有契合點,這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在內(nèi)容上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三)方法互鑒

“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課都是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理論層面,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說服學生、引導學生,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在實踐層面,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8]高校的思政課要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都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理論層面

部分高校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是單向的理論知識灌輸,如果說理論上的輸出是給學生講知識,那么“四史”教育就是給學生講故事。給廣大青年學生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的生動事例,講好“四史”的來龍去脈,把講道理與講故事相結合,通過“四史”教育,有效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9]同時充實教師講授思政課程的內(nèi)容和創(chuàng)新教師講授思政課的方法,才可以使以“四史教育”為養(yǎng)料的高校思政課成為一門科學、有針對性、高參與度和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課程。

2.實踐層面

高校思政的教學形式不能僅局限于課堂,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育人。以“四史”教育為主線的思政課程更應該以社會實踐為大平臺,謀求發(fā)展形勢的多樣化。高校應組織學生更為廣泛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四史”教育的知識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寒暑假社會調(diào)研活動。充分挖掘當?shù)丶t色資源,組織學生參觀軍墾博物館、革命遺址、革命文物、復興之路展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高效利用社會資源為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條件,使得學生對“四史”的學習由課堂的講授轉為社會實踐中的體悟,入腦入心以達到知與行的統(tǒng)一。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新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據(jù)時代的要求和特點,遵循教師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斷因時而新。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推動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fā)展的需要。

(一)發(fā)揮教育主管部門的組織、引導和保障作用

作為頂層設計的國家教育部門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都要對“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課中的融入起到組織、引導和保障作用。首先是發(fā)揮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籌劃作用,從大局把關出臺相應政策,推動“四史”知識的學習在整體社會層面達到一個新高度,這樣才能順理成章在高校開展“四史”教育,才能為“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課提供可能?!八氖贰敝R的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漸進的過程,只有社會層面對“四史”知識學習形成一個基本框架,有相應政策與機制的保障,高校才能對“四史”教育做好銜接。其次是發(fā)揮教育主管部門引導作用,引導高校充分利用已有社會資源與“四史”研究成果,在高校廣泛開展“四史”學習動員大會,普及“四史”知識,把四史的總結、學習、教育、宣傳引向深入,使得高校師生對“四史”知識的學習持久性和常態(tài)化,推動“四史”知識的學習有效從社會層面過渡到學校。最后,發(fā)揮好教育主管部門的保障作用,教育主管部門應當以黨和國家的政策為原則,為“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提供實施方案、制度保障和經(jīng)費支持,同時搭建更多社會資源平臺,切實發(fā)揮好教育主管部門的保障作用。

(二)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流教師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睂ⅰ八氖贰苯逃谌敫咝K颊n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需要思政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

要加強高校對不同科目教師“四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開設專門“四史”系列講座和“四史”專題培訓課程。將高校教師對“四史”知識的學習納入到教學評價和教師考核體系中,設立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四史”知識的學習,進行針對性考核,以引導和促進教師加強對“四史”知識的學習和思考,避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流于形式,充分發(fā)揮體制機制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1.教師在知識選擇上應具有合理性。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面對如此龐雜的“四史”知識時要理清歷史脈絡,結合自己所教授科目的教學特點恰當選擇相應的“四史”知識元素,挖掘學生可能感興趣的教學案例,真正找到教學案例背后的歷史史料和育人價值。

2.教師在知識研究上應具有主動性。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給青年學生講好“四史”,不僅需要主動學習“四史”的相關知識,增強知識儲備,更需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做好“四史”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

3.教師在問題解決上應具有合作性。思政課教師要充分挖掘“四史”中的教育價值,認真思考如何更好把“四史”知識切入高校思政課。對于在進行教學設計中有爭議的問題,可以單獨拿出和教研室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研討交流,提高教師合作意識,發(fā)揮教育合力。

(三)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打造“四史”教育網(wǎng)絡平臺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中國已經(jīng)進入教育信息化2.0 時代,時代也催生著新型教育教學形式的變革。2020 年4 月頒布的《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指出:“加強網(wǎng)絡育人。提升校園新媒體網(wǎng)絡平臺服務力、吸引力和黏合度,切實增強易班網(wǎng)、中國大學生在線等網(wǎng)絡陣地示范性、引領性和輻射度,重點建設一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類公眾號,發(fā)揮新媒體平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盵10]新媒體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利用好大數(shù)據(jù)來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充分借助學習強國平臺、微課、中國大學生MOOC、智慧樹、翻轉課堂等在線教育平臺為主的新媒體新技術及新教學形式開展“四史”云教學。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把一些有代表性和故事性的歷史故事做成“四史”微課,上傳到云端資源共享平臺方便學生觀看瀏覽。同時,可以在高校五門思政課課前和課后通過“雨課堂”“藍墨云班課”等手機端APP 發(fā)布“四史”相關話題討論,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打造形式多樣的“四史”教育網(wǎng)絡平臺,融入思政課教學。

(四)走向社會大課堂,講好“大思政課”

2021 年3 月6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yī)療衛(wèi)生界和教育委員時強調(diào)“‘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提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11]那么如何善用之?“大思政課”是通過空間與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來延展思政課教學的渠道與陣地,由此呈現(xiàn)了思政課格局之“大”。從空間展開的角度來看,就是思政課教學場域的拓展,將傳統(tǒng)的思政課課堂延伸至社會生活、社會實踐之中,推進思政課教學過程實現(xiàn)“在課堂上講”與“在社會中講”的緊密結合。[12]“四史”教育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僅僅停留在學校的思政小課堂,更應該走向社會的大課堂,向社會的實踐中去要活力。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觀紅色基地、復興之路展館、慰問革命先輩等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我們黨這一路走來所面臨的挫折和挑戰(zhàn)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上好思政課要求高校教師用好百年黨史這部飽經(jīng)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生動“教材”,用好課內(nèi)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資源?!八氖贰苯逃谌敫咝K颊n程,作為新時代大思政課的一部分,也應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課堂與社會的結合,才能讓融入后的思政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鹽溶于水,更有營養(yǎng)和樂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內(nèi)心,改變學生思想,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四、小結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四史”是我們黨在長期探索、奮斗和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程旨在以史育人,通過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的講授和體悟,幫助青年學生培養(yǎng)歷史意識和歷史思維。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四史”教育有機融入高校思政課程是辦好思政課的必然要求,同時,“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是一個相互磨合的長期過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高校、教師、學生的不斷共同努力,早日把“四史”教育融入后的思政課程落到實處,使之成為一門有溫度、有情懷的思政課。

猜你喜歡
四史思政課思政
新時代高校開展“四史”育人的理論與實踐
提高少先隊員“四史教育”有效性 輔導員可以怎么做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醫(y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讓“四史”教育在中小學落地生根
思政課“需求側”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