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文昌湖省級旅游度假區(qū)范陽中學 翟愛娟 蔣海晶
在“互聯(lián)網+教育”的新形勢下,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傳統(tǒng)線下互動轉變?yōu)椤熬€上互動+線下互動”的多元化形式,這為家校共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家校共育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保持與家長之間的實時互動,確保雙方都能更加深入、實時、全面了解學生在校以及在家的生活、學習、情緒等情況,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家校共育方案,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他們未來的良性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家校共育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其價值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但是落地效果并不理想。而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家校共育存在時間上的沖突。作為教師,要認真做好日常授課工作,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心理健康情況、家庭關系等,任務煩瑣且復雜,很難抽出充足的時間展開家校共育活動,所以教師這方面的實效性很難得到保障。作為家長,每個人從事的職業(yè)不一樣,時間也很難協(xié)調一致,所以在參加家長會、親子活動等諸如此類的家校共育活動時經常有缺席的情況,其實效性也難以得到保障。其次,家校共育的溝通方式比較單一。就當前初中家校共育實施情況來看,通常是教師每個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或者只是給家長打電話來完成家訪任務,缺乏針對性與有效性,這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家校共育問題。在召開家長會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缺乏深入、有效的交流,通常是教師單方面告知家長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與生活狀況,而家長全程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很少有表達真實想法以及發(fā)言的機會,這難以發(fā)揮出家校共育的作用。
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上述問題均不再是阻礙,眾所周知,互聯(lián)網具有資源共享的優(yōu)勢,人們通過虛擬的平臺可以實現(xiàn)隨時隨地的互動,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例如,家長可以給教師留言,而教師在看到后及時回復,或者教師給家長留言,家長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回復,這樣就避免了時間沖突,保障了雙方溝通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以實時互動,通過語音、視頻等在線交流。此外,教師與家長除了用文字傳輸信息以外還可以相互分享圖片、視頻等資源,讓家校共育更有保障。因此,在新時代下有必要借助信息化平臺展開家校共育工作,這可以保證家校共育的有效性、針對性、持續(xù)性。
家校共育的對象是學生,所以教師和家長需要圍繞學生這一中心共同制訂育人計劃,這樣才能有效實現(xiàn)工作目標,有針對性地展開所有工作計劃。因此,初中家校共育需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即尊重學生的個性、考慮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的成績與行為,實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此外,初中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所以需要具體分析學生的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制定合適的教育策略,同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思想品質。
家校共育有著一致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越來越好,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家校共育應遵循科學性原則,即尊重事實,了解學生學習規(guī)律,確保制訂的育人計劃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點等。除此之外,家校共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學生的改變也不能一味求快,這意味著教師與家長之間需要保持長期聯(lián)系與溝通的關系,這樣才能綜合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有效實現(xiàn)教育目標。
現(xiàn)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幾乎每一個領域都運用了信息技術,它所帶來的改變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家校共育中,教師要與時俱進,遵循信息化原則,利用信息化平臺優(yōu)化家校共育流程,重構共育體系,與家長保持穩(wěn)定的溝通關系,獲得強有力的支撐,從而達到科學、有效管理學生的目的。此外,基于信息化平臺進行家校共育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師生關系、親子關系等。
借助信息化平臺有效開展家校共育,首先要落實的工作就是構建信息化家校共育平臺,在教師與家長之間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為后續(xù)工作奠定基礎。通過分析當前人們生活方式可知,微信、QQ是兩個使用率很高的社交軟件,通過這些軟件的多人會話聊天功能,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變得更加密切。在家校共育工作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建立QQ群、微信群等,并將學生的家長逐一邀請進群,這樣班集體的建設與發(fā)展也會進一步得到提升。QQ群、微信群的功能十分強大,可以通過它發(fā)布群公告、分享視頻資源等,家長可以通過查看群聊信息以及參與群聊等方式了解學校的最新消息以及孩子的學習狀況、家庭作業(yè)等,從而有針對性地展開督促、輔導工作等。
為了保障家校共育的有效性、規(guī)范性、持久性,必須建立科學、完善的共育機制。例如,明確在育人工作中學校與家庭的不同職責和任務,確保分工明確,充分調動教師以及每一位家長的參與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同時建立獎懲機制,對表現(xiàn)較好的家長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而對未按照要求履行職責的家長則給予提醒或一定程度的警告,從而保障家校共育的有效性。又如,為了保障初中生的出勤率,可以在家校共育信息化平臺上設置學生上學與放學打卡,這樣可以讓家長及時、全面了解學生的上學情況。一旦學生出現(xiàn)遲到、曠課等問題,家長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同樣,教師可以在信息化平臺上上傳學生每次考試的成績單,這樣家長就能全面了解學生在班上所處的位置以及學習情況,于無形中強化了家長對學生的監(jiān)督,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除此之外,要構建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教師可以在工作之余錄制微課視頻并上傳到信息化平臺上,還可以針對家庭教育指導收集一些高質量視頻并上傳到平臺上,鼓勵家長觀看視頻并及時留言,闡述自己的觀點或困惑等,以此提升家長的育兒水平,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在家校共育工作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家長的力量,以此豐富評價主體,從而提升評價的客觀性。例如,基于信息化平臺展開在線問卷調查活動,教師可以設計家庭表現(xiàn)、社會表現(xiàn)問卷,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提供給家長,由家長快捷、高效地填寫問卷并提交。這樣,教師可以借助大數(shù)據(jù)分析問卷結果后形成的系統(tǒng)報告直觀地了解學生在家表現(xiàn),從而做出合適的調整,與家長深入交流并共同構建更加科學的育人計劃。又如,在線評價活動,教師可以設計“學生多元化評價標準”,通過信息化平臺發(fā)布,然后鼓勵家長參與評價,從而構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全方位共育評價機制,真實地反饋學生在校情況以及在家情況,教師可以與家長結合這些信息共同協(xié)商教育學生的策略。除此之外,教師和家長可以上傳學生在學?;蛘咴诩抑械耐怀霰憩F(xiàn),比如,學生尊老愛幼、社會公德、文明禮儀等事跡,這樣可以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有助于提升家校共育實效性,有效落實多元評價個性教育機制。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在給社會各領域的發(fā)展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教育事業(yè)改革帶來全新的發(fā)展方向。家校共育作為一種科學的育人模式,在新的時期也要做出新的改變,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加強互動,構建多渠道家校溝通平臺,強化家長、學生、教師之間的互動,充分發(fā)揮家校共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為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社會品質以及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