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唯物史觀看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路與實踐意義

2023-05-30 10:48張曉明王豪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科學社會主義唯物史觀

張曉明 王豪

[摘要]馬克思用唯物史觀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認為社會經濟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動力,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換發(fā)展是社會轉變的主要原因。在此理論框架下,馬克思闡釋了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現代化過程,即資本主義社會的現代化發(fā)展道路,并解剖了資本主義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的結構性缺陷,進而構建出了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非資本主義社會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原則指導下符合中國國情的實踐運用,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就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非資本邏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得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整個歷程。在世界歷史意義上,中國式現代化所創(chuàng)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豐富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模式,拓寬了人類歷史由傳統社會轉向現代社會的理論和實踐路徑。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唯物史觀;人民共享;科學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A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701(2023)02-0001-07

迄今為止,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性轉折,標志著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歷史性轉型,直接改變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的關系。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現代化,由于各個民族和國家之間歷史和現實的差異性,所以現代化模式也不盡相同。西方發(fā)達國家首先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實現了現代化,主導和確立了以資本為主線的現代化模式,但由此所促進的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并沒有帶來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反而陷入了社會兩極分化的困境。在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視角下,資本主義社會現代化道路所出現的現代性困境是其結構性的缺陷。而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吸收其他現代化模式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走出的一條以全體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道路。因此,從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出發(fā),揭示中國式現代化所蘊含的唯物史觀理論內涵,以及其具有的實踐價值,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一、 現代化的唯物史觀遵行與衍生邏輯

(一) 現代化的緣起及發(fā)展動能

第一,從人類社會發(fā)展演變歷程來看,現代化最初顯現主要緣起于西方國家從前資本主義時期進入資本主義時期這樣一個社會轉型階段。依據馬克思的發(fā)展觀點,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循序漸進的,需要經歷一個過程,而現代化發(fā)展本質上就是人類生產方式不斷進步的結果。通過對前資本主義社會與現代工業(yè)社會的比較,馬克思認為現代化亦非靜止不變狀態(tài),而是社會形態(tài)演變的階段性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據此,馬克思進一步指出,“亞細亞的、古希臘羅馬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tài)演進的幾個時代”[1]592。在這個社會形態(tài)演進過程中,“現代資產階級社會”被馬克思認為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化的起點,這一論斷無疑揭示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維度之一就是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相互促進,從落后到先進不斷進步的結果。但需要注意,人類社會發(fā)展從原始社會一直到資本主義社會,雖然是生產力發(fā)展和生產方式相互促進發(fā)展的結果,卻并不意味著所有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都是按照“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一單線條流程逐個經歷的結果,而是多要素綜合作用辯證發(fā)展的過程。最后,基于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現代化背后是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質變突破,據此可以認為,歐洲16世紀以來的社會轉型變化和之后發(fā)生的工業(yè)革命,打開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大門,所以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語境中,“現代”往往與“資產階級時代”緊密相連。

第二,從生產方式變化的發(fā)展視角來看,從人類進入工業(yè)社會開始,生產工具愈發(fā)先進,催生了一系列生產關系革命,最終促成了生產方式的大變革,而這一變革則是現代化的內驅動力。在馬克思唯物史觀視域下,生產方式變革于社會發(fā)展進步而言具有革命性意義,因為生產方式變革所內蘊的先進生產工具能創(chuàng)造巨大的生產力,進而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人類社會的存在形態(tài)。恩格斯曾指出,“隨著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fā)明,推動了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又推動了整個市民社會的變革”[2]388。關于生產工具引發(fā)生產方式變革進而促成“現代化”的問題,馬克思也認為西方社會的現代化主要源于機器大工業(yè),其中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等現代生產工具是其直接動力。所以綜合來看,現代化的出現并非意外,而是有著一套嚴密的關于唯物史觀的生產方式演變邏輯,并且它處于現代化生產工具牽引驅動下生產方式的大范圍、不間斷的動態(tài)更新中。

第三,從世界發(fā)展一體化進程來看,現代化是商品經濟在工業(yè)化助推下向全世界傳遞并不斷取得革命性進步具有世界歷史性的動態(tài)過程。從馬克思的觀點來看,現代化生產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傳遞,并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的鏈式反應是驅使現代化形成的重要動力之一,他指出現代化生產方式“所固有的以越來越大的規(guī)模進行生產的必要性,促使世界市場不斷擴大,所以,在這里不是商業(yè)使工業(yè)發(fā)生革命,而是工業(yè)不斷使商業(yè)發(fā)生革命”[3]371。從馬克思的觀點中不難看出,正是由于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給商業(yè)取得革命性進展提供了物質條件,進而促成了商品經濟全球化,形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造就了西方現代化局面。從世界發(fā)展史視角來看,雖然現代化的全球發(fā)展進程具有發(fā)展不平衡性,造成了“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1]36的局面,但總體上處于進步態(tài)勢。發(fā)達國家領先發(fā)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水平,從較大程度上為后者提供了其未來現代化的一種參照,預示了一種趨勢,促成其現代化,發(fā)達國家的現代化同樣也無法離開發(fā)展中國家而單獨存在,不然也會因封閉靜止而停滯不前,所以現代化的前進發(fā)展,是世界范圍內合力助推的結果。

(二) 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的結構性缺陷

第一,資本的野蠻無序擴張是西方現代化進程中一系列問題的主因。而西方的現代化過程又是以資本為核心,憑借資本擴張邏輯建立起來的,所以資本之于西方社會的現代化具有支配地位,是一種區(qū)別以往的全新的生產關系。不過從馬克思的觀點來看,這種主要依靠資本推進現代化的手段,雖然能產生很好的效果,但也充滿了毀滅性,這種毀滅性不但能縱向毀滅過去的傳統生產方式和關系,還能橫向毀滅其他國家的生產方式和關系及其文明,最后毀滅自身。在西方現代化依靠資本發(fā)展過程中,有過一段“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進行的征服和掠奪”[4]769的血淚史,這段歷史盡管帶來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但也充斥著“最下流、最齷齪、最卑鄙和最可惡的貪欲”[5]873。綜合看來,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西方現代化終究是具備雙向毀滅性的資本衍生發(fā)展歷程。

第二,西方現代化進程中最突出的社會矛盾是社會資源分配兩極化、貧富人群比例極度失衡。在資本擴張過程中,由于追求財富增值和效率提高是其內蘊價值邏輯,因而憑借資本立足的西方現代化不免會使得大部分社會資源流向少數人,進而加深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各種矛盾。馬克思對此曾指出,“資產階級時代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6]28。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這兩大對立階級的出現,也映射出了西方現代化的缺陷。另外,基于資本推動下的西方現代化,其缺陷并非單個偶然,而是伴隨資本發(fā)展呈現出鏈式樣態(tài)分布。除了社會資源分配不均,這種現代化模式在發(fā)展過程中還將持續(xù)伴隨無序生產、周期性經濟危機和商品拜物教產生等社會發(fā)展缺陷。依據唯物史觀理論,當西方的現代化社會由于資本擴張而引發(fā)的重重社會矛盾達到一定程度時,馬克思所預示的“資產階級的滅亡不可避免”也就降臨了,依靠資本發(fā)展起來的現代化社會也就隨之崩解了。

第三,西方現代化進程使人的異化逐漸加深。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逐漸擺脫了對自然界的依賴,進入了依賴物的工業(yè)社會,并隨著生產力的進步最后進入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狀態(tài)。但在西方資本主義主導下的現代化社會卻把人束縛在了對物的依賴中,這種把人束縛在對物的依賴的行為是異化的表現。在這種異化狀態(tài)下,人淪為物的附庸,“人的社會關系轉化為物的社會關系;人的能力轉化為物的能力”[7]51。在被異化的群體中,勞動階級的異化表現尤其突出,由于資本的盤剝,“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guī)模越大,他就越貧窮。勞動所生產的對象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同勞動相對立”[8]51。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現代化社會中的勞動者付出的勞動最終成為了控制自己的力量,不斷奴役著自己。除了勞動,人的精神同樣不能幸免,隨著技術的進步,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將逐漸通過資本和技術實現對普通人的政治領域的封閉和話語領域的封閉,最終擊敗人的精神中的抗議邏輯,將其變成一個“單向度的人”。最后,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沒有得到改變和扭轉的條件下,其現代化進程越是向前,人的異化將越是深重。

二、 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路與定位

(一) 歷史起步: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式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非資本主義性

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究竟是不是唯一的現代化道路。對于這一問題,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可以得出結論:以資本為導向的現代化并非唯一。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深刻揭示了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起點和發(fā)展本質,進而有力地論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的缺陷是客觀存在且無法自我克服的。而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代化,必不可免將順承這些缺陷,最終使自身的發(fā)展陷入停滯。基于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固有弊病,馬克思論證了以“跨越卡夫丁峽谷”為前提的新型現代化道路存在的可能性,即建立在科學社會主義基礎上并發(fā)展起來的現代化道路,否定了將“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9]466這一觀點。所以,立足于科學社會主義并實現社會形態(tài)跨越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合乎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并具有光明前景的道路。

從理論層面,依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相關論述,既然社會主義能夠在“一國或少數幾國”取得勝利,加之社會主義相較資本主義具有制度上的優(yōu)越性,那么立足社會主義發(fā)展邏輯并避開資本主義發(fā)展邏輯的現代化發(fā)展道路從很大程度上是可行的。馬克思與恩格斯在晚年對東方社會發(fā)展道路的研究中提出了關于俄國農村公社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設想,并論證了其在一定前提條件下實現的可能性,這也間接為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階段進而實現符合自身實際的現代化道路的可能性提供了有力依據。針對馬克思的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列寧進一步提出了“一國勝利論”并全面論證了資本主義相對落后的俄國可以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實現自身發(fā)展的觀點。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實現對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超越。所以,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從發(fā)展理論層面承續(xù)了非資本現代化發(fā)展的歷史基因。

從實踐層面,新中國通過“一化三改”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后續(xù)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和制度條件,然后通過改革開放解決了計劃與市場的矛盾關系問題,協調了資本與社會主義有機共存關系,最終證實了非資本現代化發(fā)展邏輯存在的可能性。列寧曾指出,“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產階級專政的這種或那種形態(tài)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10]777。而中國式現代化就正好如列寧所指出的這樣,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探索開創(chuàng)出的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本國實際的社會主義新型現代化模式。尤其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中國社會發(fā)展基本矛盾的轉變,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完成,中國式現代化之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而言,其優(yōu)越性愈加凸顯,這從實踐上有力論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fā)展邏輯的科學性、正確性。

(二) 縱向定位:黨的獨立領導促成中國式現代化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主動和實踐先行翻開了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的第一頁??v觀世界現代化歷史趨勢,根據推動現代化發(fā)展的動力類型劃分,大致存在兩類現代化模式:一類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下由于自身社會內部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矛盾推動而自發(fā)遵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內發(fā)型”現代化;另一類為后起國家在外部環(huán)境刺激和引領帶動下而開啟的“外驅型”現代化。從近代中國的發(fā)展來看,早期中國的現代化屬于后者,其現代化的驅動力主要依靠外部力量。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先進理論指導下的精神主動去推動構建符合自身實際的中國式現代化模式。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11]1516。而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先行者,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的進程中,更是將這種把握歷史主動的精神信念融進實踐范式中。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再到改革開放和“中國夢”的提出,這些無一不是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精神主動的具象化。

第二,“四個現代化”的提出與踐行,表明了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決心與信念得到承續(xù)延伸。新中國成立后,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探索推進“四個現代化”,這種不懈探索不僅體現在黨的指導理論的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更體現在黨團結領導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1949年,當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首次提出“現代化”這一概念時,就在很大程度上埋下了中國社會發(fā)展邁向現代化的一粒種子。毛澤東同志指出“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現在被我們廢除了,或者即將被廢除,在這點上,我們已經或者即將區(qū)別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將取得使我們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逐步地向現代化發(fā)展的可能性”[11]1430。在這之后的十幾年中,黨領導各族人民陸續(xù)實施了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將中國建設成了一個擁有完整獨立工業(yè)體系的現代化工業(yè)國家的同時也賦予了中國人民現代化的生活和思想方式。黨領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未模仿西方,也未完全參照馬列經典教科書,而是依據自身實際、實踐加總結,堅持“四化并舉”,其最終目標是將自身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徹底改變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走向光明未來。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究其社會性質而言,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意味著這種現代化是不同于其他任何國家的一種新型現代化模式,它推動形成的是區(qū)別并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新型社會形態(tài)。鄧小平曾指出,“我們搞四個現代化建設,人們常常忘記是什么樣的四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12]173。這表明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是緊緊契合社會主義的。此外,由于社會主義并非中國獨有,因而中國式現代化要在保證社會主義性質的基礎上,貼合中國具體實際,要能有機融入中國歷史傳統,凸顯民族特色,絕不是通過仿造他人,消解自我來打造一種現代化發(fā)展的“萬能模板”。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從辯證統一的角度充分說明了中國式現代化在集世界各國現代化之共通點的同時,也在著力打造屬于自身的優(yōu)勢,即統攝于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目標。

(三) 橫向定位:人民共享凸顯中國式現代化

第一,基于理論層面,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是指導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的基礎理論之一。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中,包含了人的存在、本質和發(fā)展等基本內容。首先,從人的存在來看,“現實的人”是唯物史觀察、理解歷史現象的前提和出發(fā)點,所謂現實的人,即在一定條件下從事活動的人?!艾F實的人”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的價值追求必須立足廣大人民的現實根本利益,謀求人民的現實幸福生活。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湖北考察時的講話中曾指出“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我們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人民滿意的事情做起”[13]135。其次,從人的本質來看,“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4]139,而其中于人而言最重要的社會關系是生產關系,發(fā)展良好的生產關系是由人的本質所決定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這里對公有和非公有制經濟的有機協調,也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基于“人的本質”的考慮,根本目的是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而實現人的本質。最后,從人的發(fā)展來看,與西方現代化的“資本邏輯”不同,馬克思主義強調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力求規(guī)避資本對人的壓制,避免人的異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15]23。由此表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為了維護少數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實現人民共贏。

第二,基于實踐層面,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從都國際論壇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著力提升發(fā)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保?6]133。按照這一要求,進入新時代以來,為了實現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黨堅持在“脫貧攻堅”“民生就業(yè)”和“疫情防控”等諸多關乎民生的重大問題上持續(xù)發(fā)力,多措并舉,用行動來深刻詮釋人民至上理念。此外,除了滿足人民對于物質生活的需求,對于人民的政治生活需求,黨和國家也力求做到讓其滿意。為了追求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要讓社會主義民主貫穿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jiān)督等環(huán)節(jié),實現全鏈式運行。2013年,“全過程民主”作為一種實踐機制寫入了國家法律,如此,廣大人民的參與政治生活、為國家發(fā)展建言獻策的一些相關權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其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而無論是改善提高物質生活,還是保障政治權利,黨始終以人民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充分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不同之處,說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由廣大人民參與并分享成果的現代化,不是少數人推動并獨享的現代化。

三、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意義

(一) 中國式現代化對資本發(fā)展邏輯的辯證否定和超越意義

人類社會進入現代化的路徑是否是單一的,從世界各國已有的實踐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西方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雖然是世界現代化進程的開端,打開了人類社會發(fā)展新局面,但從辯證的角度來看,這種“新”主要是相對于前資本主義時期的人類社會生產力和存在狀態(tài)而言的。西方國家開創(chuàng)的這種以資本為核心、工業(yè)為基礎的現代文明以一種近乎野蠻的方式將整個世界聯結為一個整體,它迫使其他相對落后的國家卷入了這種現代文明,儼然將自己打造成了世界先進文明的中心。但這種現代文明在長期的發(fā)展中也逐漸暴露出其一些本質特點,包括階級分化與對立、人的異化與片面發(fā)展等。對此,馬克思指出,“新的工業(yè)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1]35,西方現代化文明暴露出的種種缺陷表明人類現代化道路尚未到達終點,需要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向前邁進。以資本增值為核心發(fā)展邏輯的西方現代化文明雖然造成了人的片面化,顛倒了人與物的位置,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歷史中起到過非常具有革命性的作用。相對于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奴隸制、農奴制而言,資本主義文明獲取人的剩余價值的方式顯然更為“文明”,這帶來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極大發(fā)展,為更高級的現代文明的出現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馬克思看來,基于西方工業(yè)發(fā)展基礎上的未來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新進路。由此再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近幾十年的實踐來看,可以確認,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基于對西方工業(yè)文明的辯證否定,超越了資本發(fā)展邏輯,指向未來文明的新進路。

建立在對西方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批判反思基礎上的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用實踐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比之資本主義的優(yōu)越性,更在文明層面對西方支配全世界的工業(yè)文明形成了沖擊與超越。這種沖擊與超越可以通過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得以體現。一方面,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已然改變了以往的東方落后農業(yè)大國的被西方支配的命運,實現了走向獨立自主和繁榮富強的目標,激活了中國人民邁向現代化的主動性,使得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古老民族重新在現代化進程中散發(fā)活力。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新的歷史性跨越,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17]35。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續(xù)寫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篇章,也勾畫出了資本主義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態(tài)。迄今為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唯一將社會主義文明與自身歷史文化有機融合并形成新的實踐邏輯的發(fā)展道路,或許這條道路還尚未完全成型,但它對資本主義文明的辯證否定,對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已然將世界進步的未來圖景描繪了出來。

(二) 中國式現代化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提供重要參照

世界各國在其現代化的進程中,有依靠自身內部力量推動自覺加入現代化的,也有被外部力量驅使被動加入的,但不論何種緣由,它們中的大多數國家都無一例外不同程度地借鑒了西方的現代化模式,更有國家甚至全面照搬西方模式。這些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一定程度上就是西方現代化模式的不斷外延和散射過程。不過較為令人惋惜的是,部分發(fā)展中國家自從全面照搬西方現代化模式后,不僅未對本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進步作用,反而適得其反,并在相當程度上淪為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附庸,發(fā)展受到限制??v觀世界各國,當前依舊不乏很多發(fā)展中國家繼續(xù)緊跟西方現代化模式,遵循著這種單一選項,然后按照被圈定的道路亦步亦趨。不過,與很多發(fā)展中國家不同,中國選擇了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并結合自身實際獨立自主地走出了屬于自身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經過不斷的實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已被證明是超越西方現代化道路的科學的道路,是區(qū)別于西方現代化道路的第二個發(fā)展道路選項,它值得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學習、參考和借鑒。

對于廣大發(fā)展中國家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的參考意義主要表現于兩方面。一方面是讓自身發(fā)展趨于獨立,去除依附,中國式現代化的獨到之處在于自身立足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的同時又通過對外開放充分吸收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這樣一來就使得自身獨立自主發(fā)展和降低國際資本進入本國蠻橫生長風險并舉,并在全球化浪潮中掌握歷史主動,在較大程度上脫離西方掌控。另一方面是讓自身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機融入現代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能另辟蹊徑,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根系于本國各民族特色,深耕各民族優(yōu)秀傳統歷史文化,進而探索適合自身的現代化發(fā)展道路、方式,而絕非照抄“作業(yè)”,復制粘貼西方現代化模式。此外,在對待發(fā)展公平問題上,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在堅守“公有制為主體”和“共同富裕目標”兩大原則的基礎上,實現廣大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共建共享。所以,中國式現代化給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重要參照總體上在于它“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18]89。

(三) 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科學社會主義實踐的繼承和發(fā)展

人類社會的歷史自從邁入近代以來,現代化的道路就以西方資本主義為模版,但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的結構性矛盾,致使其必將進化到下一個社會形態(tài)??茖W社會主義的產生意味著資本主義內部的基本矛盾已經初見端倪,資本主義正逐漸朝著毀滅自己的方向行進。但現實是幾百年來,資本主義仍處于發(fā)展上升期,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依舊為資本主義所支配。所以,科學社會主義的存在對于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qū)而言無異于洪水猛獸,為很多人所批評和謾罵,以至于曾經“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左、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6]26,圍剿這個所謂的幽靈。但即便一些激進的西方學者和政客在一些方面否定科學社會主義,進而否定立足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也無法扼殺憑科學社會主義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可能性。而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伊始,便致力于領導中國人民獨立自主地探索屬于自身的現代化道路。20世紀末,“蘇東劇變”和“蘇聯解體”致使全世界的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以科學社會主義為基礎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可能性一度被人質疑。不過,中國共產黨憑借自身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先進理論的創(chuàng)新運用經受住了考驗,并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成功在21世紀再度將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揚起?!坝捎谥袊厣鐣髁x不斷成功,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社會主義萬馬齊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轉,社會主義在同資本主義競爭中的被動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轉,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顯?!?[19]

作為面向未來社會形態(tài)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自誕生以來就與資本主義現代化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是在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批判和超越的基礎上,繼承了人類社會先進的文明成果,在其獨特的歷史和現實環(huán)境中形成的現代化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辟,使中國人民在相對穩(wěn)定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經濟社會發(fā)展奇跡,一舉完成了首個百年奮斗目標,并朝著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繼續(xù)追逐屬于全體人民的中國夢??v觀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歷程,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不斷創(chuàng)新運用的過程,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可行性問題的正面肯定回答。盡管在迄今為止的文明中,還沒有哪個文明能夠將科學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全部發(fā)揮出來,但是在當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繼續(xù)守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歷史,用實際行動和現實結果讓“社會主義失敗論”失敗,讓“歷史終結論”終結,并將不斷向中國和全世界人民證明科學社會主義能夠從實踐和理論上經受住時代的考驗。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鄧小平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7]習近平.論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9]習近平.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J].求是,2019(22):411.

(責任編輯:青山)

(校對:心子)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科學社會主義唯物史觀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民主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區(qū)別探討
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堅持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當代社會政治思潮對中國的影響
科學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源
鄧小平開創(chuàng)“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