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紅
摘要:語文要素即構成語文的基本要素,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有機分布在每冊教材中。這種呈階梯狀分布的語文要素讓教師教學有了抓手,在閱讀教學中,必須重視語文要素的凸顯,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落實語文要素的策略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切實推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要素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語文要素亦即“語文學習要素”,它涵蓋了語文“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各個方面,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及語文學習的方法等。在教學中,必須以語文要素為抓手,科學地開發(fā)及使用課程資源,大力開展素質(zhì)教育,穩(wěn)定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新課改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特別注重學生對語文要素的理解和學習,因此,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與手段,積極落實語文要素,讓學生在開放性氛圍中學習到更多、更加實用的知識技能就顯得尤為必要。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有效構建。
一、把控教材特點,追求閱讀質(zhì)效
統(tǒng)編版教材更注重學生的文本解讀,如何把控教材的特點,實現(xiàn)語文要素的貫徹落實,除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記憶外,還需注重閱讀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追求閱讀質(zhì)效,切實幫助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與思想情感等。如教學《媽媽睡了》一文,文章以孩子的所見所聞感受著母愛,情感真實且文字樸實,是教育學生感恩與關愛父母的好文章。圍繞關鍵詞匯或句子,挖掘文章中的德育素材,積極滲透孝道相關的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接受感恩與孝道等方面的美德教育,這就是教學應該重點把握的內(nèi)容。只有把握這些要素,學生才能對字里行間滲透出的母子情深體會更加深切,讓學生透過文字表象看到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
語文,是一門情感性很強的科目,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關注細節(jié),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用好教材,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基于此,我們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與表達自我的機會,積極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及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對文本的閱讀學習有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如在《小池》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受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強化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不妨利用多媒體播放美麗大自然的錄像片段,配上唯美的背景音樂,出示泉眼、樹陰、小荷、蜻蜓等小池景色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理解抽象的文本內(nèi)容,并在腦海中構建完整的美景畫面,從而實現(xiàn)與作者的近距離對話,深入感受作者營造的意境。同時,引導學生圍繞思維障礙展開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碰撞和集思廣益中,得出完整性的結(jié)論,從而拓展學習思路,也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教學方式。如組織學生展開與古詩《池上》的對比學習,引導學生分析兩首古詩的異同點:相同之處在于兩首古詩都是描寫夏季的景色,都與池塘、蓮荷有關;寫作手法相似,都是抓住細節(jié),雖然運用了概述性的語言,但能夠透露出閑情逸趣;語言淺顯易懂,富有生活情趣,契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習內(nèi)容,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二、結(jié)合讀寫策略,豐富閱讀體驗
打通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板塊的界限,讓文章成為學生寫作的最好模板,通過對文章寫作手法的仿寫、改寫或續(xù)寫等微寫作練習,實現(xiàn)所學知識的有效輸入與輸出,這也是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它通過借尾巴的故事,講述了各個動物尾巴的實際用處和小壁虎尾巴可再生的特征。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仿寫小壁虎向猴子等其他動物借尾巴的話術,可使學生注意禮貌用語,深入體會擬人手法運用的巧妙性。課文中,小壁虎與媽媽的對話并未做詳細的敘述,可讓學生通過擴寫對話內(nèi)容的方式,將一筆帶過的內(nèi)容平鋪開來,實現(xiàn)文本中心思想和情感的延伸。
閱讀與寫作的互相作用使學生知識漸漸廣博,解讀文章也不再拘泥于表相,也能達成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大大提升。比如讓學生將文章的各自然段內(nèi)容進行概述,能考察學生的信息整理與歸納能力,讓學生圍繞概述語句進行內(nèi)容的擴寫與拓展,可以考察學生對全篇文章的閱讀理解程度等等。如在《狐假虎威》的教學中開展續(xù)寫訓練,將故事的結(jié)尾作為續(xù)寫文章的開頭,要求學生深入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即有些人在生活中可能就像這只狐貍一樣狡猾,會依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以及恐嚇他人,我們應該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不要被表面的形象而嚇到,——然后把握這一主旨開展續(xù)寫,能有效實現(xiàn)文章內(nèi)涵與情感的延伸。續(xù)寫能使文章的情節(jié)更加精彩,思想情感更加豐富飽滿,也能夠讓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更具有層次性和立體感,并進一步帶動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將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與原文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自己與作者文采之間的差異,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再次閱讀文章的欲望,從而真正實現(xiàn)寫作練習對文章閱讀學習的反哺。
三、圍繞問題互動,拓展閱讀思維
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設置有價值的問題,提出師生想探討的問題,在問題探究中實現(xiàn)主體間的知識構建。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提問的引導性,提出有邏輯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確保問題有討論的意義。提出問題后,要讓學生進行思考之后才能答出來。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思考每段話背后的含義,并提出“是否可以用其他語句替換”與“你從中學到了什么”等開放性的問題,教師需要想法讓學生融入自己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設置邏輯性的問題,則要注重學生語感和語言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設置的問題需具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并將問題串聯(lián)起來,整合零散的知識點,切實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同時,應盡量圍繞一個主問題展開互動閱讀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構建有效性提問的方法。首先,鼓勵學生提問。注重閱讀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通過學生提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了解學生的思維障礙與學習想法。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學生對于“爬呀爬”的用詞感到疑惑,認為小壁虎處于著急與恐慌的心理狀態(tài),不應該是快點爬和去借尾巴嗎?為什么還要緩慢的爬?其次,教師要仔細傾聽學生的回答,耐心進行解答。小學生處于定勢思維的發(fā)展階段,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引導學生透過文字的表象看到其本質(zhì)。第三,盡量讓學生自己來證明自己的回答。給學生更多整理思路和完善回答依據(jù)的時間,使其能夠充分證明自己的回答。第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回答,讓學生對文本閱讀學習有更多獨到的見解,積極營造個性化閱讀的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jīng)歷及素質(zhì)水平等去思考問題,向更深與更廣的閱讀方向邁進。
總的來說,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既定教學目標,精準細化語文要素;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去落實語文要素;結(jié)合單元語文要素,梳理整合各課文的教學價值,加強實踐經(jīng)驗總結(jié)與積累,以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辰輝.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語文新讀寫,2017(08):62-63.
[2]許紅琴.深度學習——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01):40-43.
[3]王秋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語文要素”落地[J].小學語文教學(園地),2019(11):37-38.
[4]楊玉琪.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的策略[J].江西教育(綜合),2020(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