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澤邦
我們愿意聽到的表揚是“聰明”而非“勤奮”,我們愿意接受的批評是“懶散”而非“愚蠢”。
無論你承認與否,人的本性總會讓我們渴望成為一個“懶散的聰明人”。
這是一種惰性,也是一種逃避。當然,這更是一種自我評判標準的缺失。
人人都渴望捷徑的時代,捷徑就會變成唯一的道路;人人都渴望懶散的時代,聰明就會變成醉人的鴆酒。我們從小就生活在褒譽中,剛學語時是“聰明”,剛上學時是“天才”,剛認錯時是“懂事”,剛道歉時就叫“成長”。自我的感動,成了我們目空一切的禍根,更成了自我認識畸形的源頭。
拒絕自我感動,就需要積極成就自我,聰明而懶散的人掌握先天優(yōu)勢,卻明可為而不為;愚蠢卻勤奮的人,用努力對先天說“不”。前者往往泯然眾人,后者往往改變自我,甚至能創(chuàng)造奇跡。縱觀我們身邊,其實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愚蠢而懶散,卻又自恃聰明的人;最缺的,是那些聰明勤奮,卻又能“虛懷若谷,大智若愚”之人。我們應當摒棄唯天賦論的念想,看到主觀能動下,人類巨大的潛能,看到“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的天才李白一心打磨詩歌的鋒芒;看到十五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鐘揚不斷求知發(fā)現(xiàn)生物的秘密;也要看到馬龍一步一個腳印用勤奮換來的每一次戰(zhàn)績……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用傳奇的一生告訴我們,生命是場馬拉松,在成就自我的賽道上,先天的智力必要但有限,唯有“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的勇氣與“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毅力,才是奮力向前邁進的雙足。
但這還不是終點。
最理想的人生,應是無論他人如何評價,無論成就大小,都能踏實生活的人生。理想的人生不應由他人定義,而應當由自己創(chuàng)造。無論聰明愚蠢,無論勤奮懶散,都能以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一個可觀的未來。我們不應為他人的表揚與批評而困惑,更不能向著他人的表揚與批評而生存,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愿你積極評價自我,努力成就自我,以自己的方式踏實生活,建造自己的圣殿,過自己理想的人生。
評點
作者從一個有趣的學生心理分析寫起:人們都傾向于被評價為聰明而非勤奮,都愿意接受被批評為懶散而非愚蠢。作者認為這是一種“自我標準的缺失”,提倡愚蠢而勤奮的積極人生,同時肯定了智力和努力的兩方面要素。最后提倡每個人積極評價自我,努力成就自我。
(指導教師:李璐琳/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