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蘇寧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識,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五自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與運用,則為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了有效途徑。為了充分發(fā)揮“五自課堂”的價值與意義,教師需要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梳理清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并實施相應的教學方式,從而全面貫徹自主教學理念,提高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成效。
1.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是小學語文“五自課堂”教學的基礎目標。即通過“五自課堂”模式下“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的構建,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綜合提升。
2.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是小學語文“五自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即立足“五自課堂”特點、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以及“雙減”“新課標”“素質教育”等相關政策的要求,通過實行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革,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
3.落實教育整體目標
落實教育整體目標是小學語文“五自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即其一通過課堂模式與教學的整體創(chuàng)新與改革,構建更具自主性、開放性的課堂,讓學生以主動的心態(tài)參與學習,從而改善學習壓力,落實“雙減”政策;其二通過建立學科融合,加強實踐教學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與應用力,以此落實新課標任務與要求;其三通過學生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助推素質教育的落實與發(fā)展。
“五自課堂”是以“前學自探—共學自得—延學自用—評學自能—問學自思”為步驟和環(huán)節(jié)所構建、開展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其特定的目標與實施方法,教師可據此設計小學語文“五自課堂”教學思路。(如表一)
1.巧設預習任務,激發(fā)探究意識
基于“前學自探”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則可以立足單元核心主題與課文主旨設立精準度較高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預習;二則可以借用微課增趣預習內容,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探究積極性。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的預習為例。
(1)設立問題引導預習
問題一:除了我們熟知的臺灣島、海南島之外,我國還有一處如寶藏般的島嶼,那便是西沙群島。請大家找一找西沙群島的位置,思考為什么這片島嶼會被稱作“群島”。
問題二:看到“富饒”兩個字大家第一時間能想到什么?為什么會用“富饒”形容西沙群島?從哪里可以體現西沙群島的富饒?
問題三:如果你是導游,你會如何向游客宣傳與介紹西沙群島?如果你是紀錄片導演,你會從哪些角度去拍攝西沙群島來展現島嶼的美景與富饒呢?
(2)借用微課高效預習
針對預習問題,僅通過課文預習無法達到學生的認知需求,對此可以指導學生結合微課視頻,通過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圖像,加強對西沙群島的印象,增進對課文所描述的內容的理解;同時跟隨微課視頻生動形象的講述方式輕松掌握課文的重點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此外,還可以搜索西沙群島相關的紀錄片或旅游宣傳片進行觀看與學習,從而總結出“介紹西沙群島”與“拍攝西沙群島”的思路與邏輯順序等。
問題的設立與引導,能夠貼近教學目標,明確學生的預習方向,讓學生知道“該預習什么、要預習什么”;微課的運用,則更加精確地向學生傳遞重點知識內容,并通過直觀呈現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如此,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預習成效。
2.構建自主課堂,強化自學能力
基于“共學自得”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構建“項目化”課堂,按照“任務驅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問題新生—循環(huán)探究—重塑構建”的步驟,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以《呼風喚雨的世紀》的自主課堂為例。(如表二)
“項目化”課堂的構建,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更加自主、開放的課堂中釋放好奇天性,大膽思考,盡情表達,從而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
3.多元延伸學習,提高應用能力
基于“延學自用”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則可以建立學科融合,拓展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學生認知與技能,鍛煉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二則可以組織開展實踐,拓展學生的應用空間,讓學生立足于更加真實的環(huán)境充分應用與體驗,從而提高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以《爬山虎的腳》的實踐教學為例。
(1)建立學科融合
例如,教師可以建立語文與生物學科的融合,站在生物學與植物學角度向學生普及“爬山虎”的相關知識,豐富學生認知;還可以建立語文與美術學科的融合,引導學生按照課文描述,畫出自己想象的或認知中的爬山虎。
(2)拓展實踐空間
基于課堂已形成的生物認知基礎,組織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或以小組的形式在戶外探尋爬山虎,近距離觀察爬山虎的生長特點,拍照記錄并與自己畫的爬山虎進行對比;還可以以視頻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探尋過程,并將課文與自己拍攝的爬山虎實景進行整合,自己試著錄制《爬山虎的腳》微課視頻,或以“關于爬山虎的故事”為主題錄制一期自然科學類的知識普及視頻。
學科融合的建立,優(yōu)化了語文課堂的資源與結構配置,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取更多知識與技能;實踐空間的拓展,則解放了學生的應用空間,讓學生在“用”中學,在“用”中體驗、操作、思考與獲得,從而充分落實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
4.優(yōu)化評價結構,引導自我完善
基于“評學自能”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則需要轉換、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拓展評價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評價,解決“讓誰評”的問題,以此全面貫徹自主理念;二則需要通過思辨活動訓練學生的評價思維,讓學生能夠客觀、全面地參與評價,解決“怎么評,評什么”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完善。以寫作評價為例。
(1)自主參與評價
(2)訓練評價思維
學生自主評價的有效參與,需要其保持客觀的視角與心態(tài),避免學生無法正視自身問題或他人問題,從而阻礙了共同的進步與提升。對此教師便可圍繞寫作設立相關辯論課題,讓學生能夠學會從更加多面、更加客觀的角度去評價作文以及其他文學作品。如“寫作是記錄生活還是想象生活”“寫景類作文中如何把控‘景’與‘情’的比重”等。
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評價,能夠讓學生不斷汲取他人優(yōu)點,糾正自身缺點,改善自身不足,完善自身素養(yǎng)與能力;評價思維的訓練,則能夠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與層面看待問題,從而形成科學思維,讓學生更加明確、客觀地評價他人,審視自己,幫助學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長與發(fā)展。
5.加強思維互動,塑造學習品質
基于“問學自思”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則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提煉、整合知識內容,強化學生的認知結構;二則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問學平臺,從而打破時空限制,隨時與學生進行問學互動,塑造學生愛問、好學、善思的良好學習品質。
(1)運用思維導圖強化認知結構
例如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比如在面對一篇將要閱讀的文章時,可以將思維導圖分成“題目/作者/背景”“情節(jié)劃分”“經典詞句”“自我感悟”四大部分;然后按照思維導圖的指引一邊閱讀,一邊提煉重點信息補充與完善思維導圖。以此增強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2)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問學平臺
教師可以組建線上學習交流群與學生進行問學互動。例如,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問學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已掌握的內容,整合學生的疑難問題,在課堂上則重點講解疑難點,從而提高課堂的精準性;在課后,學生在閱讀、寫作或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交流群向教師或其他學生請教,自己也可以分析回答教師或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
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在圖像與文字的配合中增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具象思維能力,增進學生理解、思考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從而輔助學生高效完成認知構建;線上文學平臺的建立,則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而輕松、活躍的交流氛圍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問學積極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良好的學習意識與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五自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開展,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與交流能力、實踐應用與自我審視等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新時期各項教育政策的落實。為了高效發(fā)揮“五自課堂”的功能與優(yōu)勢,教師需要加強教學環(huán)節(jié)、目標與方法的規(guī)劃,以此有序推進教學,保證教學成效。在課堂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課前預習與引導、課中學習與延伸、課后實踐與拓展等內容設計與實行多元教學方式,從而助推預期目標的達成,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綜合發(fā)展。
作者簡介: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勝浦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