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貴榮
摘 要 “雙減”與提質并行,減負不是減責任而是求發(fā)展,提質增效才能高質量發(fā)展。課前準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前準備提質增效,建設高效課堂才有保障。
關鍵詞 課前準備? 提質增效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zhàn)場,是學生的生命場。我校是典型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受到成長環(huán)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很多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底子薄、能力差,部分學生因為父母頻繁地外出打工,缺少親人的陪伴與關愛,自信心不足,情緒消沉,課堂學習缺乏主動性,沒有強烈的參與意識,這導致現(xiàn)行農村初中語文課堂中普遍存在一些費時耗力、“滿堂灌”“教師主宰一切”的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行為?!半p減”與提質并行,減負不是減責任而是求發(fā)展,提質增效才能高質量發(fā)展。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中最基礎的學科,提升學生語言運用水平,培養(yǎng)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傳承文化,是語文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課前準備提質增效與大語文教育觀相契合,也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必經之路。課前準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各方面準備工作做到位,才能上好一堂課。課前準備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它在整個教學工作中發(fā)揮著 “導向”作用,探究課前準備提質增效的實踐途徑具有突出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轉變備課視角
1.以學定備,凸顯主體
課前備課是教學活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是為“學”服務的,只有教師在起點上就把學生擺在應有的位置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在課堂上得到有效落實。教學設計是備課的直觀體現(xiàn),所以在教學設計中要將課堂教學重心由“教”轉向“學”,備課的時候要以學生為背景,以學情為依據(jù),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新聞單元,課前語文教研組考慮到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初中部住宿的學生多數(shù)不讀報紙不看新聞,我們就提前一周從學校圖書室搜集了多種近日的報紙,有《人民日報》《甘肅日報》《白銀日報》等,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閱讀,并要求學生就餐時有意觀看當天的《午間新聞》,以學定備,這樣的課前準備為課堂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2.科學設計,重在互動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要讓學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必須寓教于活動之中,使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去體驗和感知?;涌梢允拐n堂產生巨大的親和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共享、啟發(fā),能形成高效互動的活潑局面。教師要善于整合學生資源,因勢利導,讓每個學生學會,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排座時,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搭配,交叉安排,以座位形式結成幫扶對子,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取長補短,對學生資源進行充分開發(fā)整合和利用,便于課堂互動。教學是一個師生、生生互動的交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不斷地生成許多信息,教學設計要科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互動時間;要設計合理有效、形式多樣的互動活動,找準課堂“燃點”,讓活動成為課堂上那顆“激起千層浪”的石子;活動中要有學法滲透和指導,讓學生會學。語文教研組經過多次交流達成共識:在備課中設計以讀為主線的同桌互動、小組互動、師生互動等活動,讀、思、議、說、辯、寫交替進行。同時執(zhí)教者要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效調控互動過程,避免流于表面的熱熱鬧鬧實質卻低效的現(xiàn)象。
3.預設生成,游刃有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預設影響著課堂生成,精心預設是動態(tài)生成的前提。教育家葉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比裘婷婢愕剑幪幵O限,相當于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這樣或那樣的“框框”里,學生便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按部就班,無質疑,無挑戰(zhàn),無創(chuàng)新,無趣味,當然也就無“生成”。如同國畫中“留白”一般,應給予課堂更多的“自主時刻”,課堂將生機勃勃、活力無限。因此,我們應該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真實的、變化的、動態(tài)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教學。例如,七年級的公開課《一棵小桃樹》,在集體備課時,我們?yōu)閷W生提供了翔實的關于賈平凹的成長經歷資料,并預設了一個采訪活動情境,但不設定具體的采訪問題,目的就是留給學生“自主空間”。在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性特別高,各組的采訪問題都不一樣,既有見地,又有個性。課堂預設和課堂生成相輔相成,預設著眼于教學的計劃性和預見性,生成體現(xiàn)課堂的真實性和開放性。預設要活,注重發(fā)散思維,但一定要有導向性;生成要新,期待真知灼見,但一定要防止思維膚淺。
二、改進備課方法
1.研究性原則
不管是紙質備課還是電子備課,都要把理論學習和觀念更新放在首位,立足課堂實踐,聚焦有價值的教學問題,把新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與每一次備課的具體內容相融合,重研究,以教學研究強化備課,促進課堂教學。一個導入與過渡、一次交流與拓展、一項活動的設計等,都可以成為一個微話題,推進備課、教研深度發(fā)展。
2.實效性原則
備課組教師要對備課內容認真鉆研,講求實效。第一步:備預案,在個人吃透教材和研究學情的基礎上形成預案。第二步:改預案,在集體備課中討論修改預案。第三步:上好課,個人上課,其他教師聽課評課,不斷切磋、研討、再設計、實踐、反思,這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常態(tài)化原則
定時間和地點,定任務和內容,分工明確。教研組要努力營造和諧、寬松、向上的備課氛圍,鼓勵老師主動參與,對于那些有思想、有潛力、勇于創(chuàng)新、敢干、肯干、實干的教師要給予認可和贊賞,調動他們帶頭教研、潛心備課的積極性,使其成長為備課組的骨干力量,引領備課組成員在常態(tài)化的備課中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4.多樣性原則
提倡開展形式多樣的備課活動,有效開展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師自選教材內容,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自己備課,上好展示課;備課組選教材內容,共同備課,推薦教師上好示范課……總之,要搭建良好的平臺,給每位教師、每個備課組鍛煉提升的機會。提倡各年齡段的教師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思想、教學特色,使教師集體智慧和個人風格有機統(tǒng)一。
三、重視課前準備
1.備功底
堅持不懈地夯實專業(yè)素養(yǎng)是最基礎的也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課前準備。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一個優(yōu)秀的歷史老師這樣闡述自己是怎樣備課的:“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钡谝?,要有厚實的語文功底,廣聞博覽、專博相濟,努力使自己的知識儲備成為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閱讀的同時要勤于寫作,做到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生動流暢。第二,要具備優(yōu)秀的師德修養(yǎng),如正直、寬容、謙虛、嚴謹、堅強、樂觀……教師的人格魅力會使他的語文課堂產生強大的吸引力。第三,要有扎實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必備的心理學知識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擁有全面的課堂教學能力、精湛的教學技藝。
2.備資源
教師要以語文為主體,對各種“超文本”資源進行篩選、整合、優(yōu)化,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的優(yōu)勢,彼此關聯(lián)、相互滲透,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愛國情懷等,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過程。
3.備思路
每一節(jié)課都是教材系統(tǒng)中的一個要素,備課缺思路,就只是在各個教學內容的“點”上分散精力,學生感到在孤立地上每一節(jié)課。教學設計缺乏整體意識,缺乏“一線串珠”的感知與把握,不流暢,不清晰,就談不上課堂的波瀾起伏與一氣呵成。沒有或基本沒有成型的教學思路,課堂教學中捉襟見肘的尷尬景象就不可避免,或東拉西扯,或面面俱到,或照本宣科,或陷于瑣碎,出現(xiàn)常見的備課、上課“兩張皮”的生硬現(xiàn)象,老師、學生、課堂是割裂的,說到底還是備課功夫不足。備課時要注意尋找各課之間、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縱向橫向的邏輯聯(lián)系,然后準確定位,巧妙融合,形成一條主線貫穿整個課堂。
4.備問題
有效的問題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張力的課堂情境,每節(jié)課要設計好主干問題。問題的表述要規(guī)范、嚴密、通俗,忌瑣問與淺問,忌漫問與濫問,減少封閉問題,增加思考性問題、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辨。
5.備語言
備課堂語言我們確立了以下目標:①言之有據(jù)、觀點鮮明、合乎邏輯,具有準確性;②真摯誠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具有激勵性;③言語豐富、含蓄幽默、機智活潑,富有趣味性;④慧心妙語、引發(fā)思考、循循善誘,富有啟發(fā)性。教師的語言是整堂課的粘合劑、助燃劑、催化劑。導入,要披文以入情,創(chuàng)設情境。誦讀,是不講之講,是浸染,是熏陶,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能讓學生在欣賞中掌握朗讀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打動學生,增強學生的朗讀期待。講解,當講則講,講透徹,講深刻,以精要的“言傳”強化教學的指導功能。過渡,巧妙自然,水到渠成。評價,有的放矢,因材施評,觸動每個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被看見”,創(chuàng)設和諧而充滿活力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樂觀、自信的積極情緒。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課堂所有的思想與情感都伴隨著教師的語言流向學生的心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6.備時間
一般一節(jié)課40分鐘,在備課時必須要有時間設計。首先要合理分配時間,講究科學性,前松后緊或前緊后松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要避免草草結課或隨意拖堂。其次要用好黃金時間,好鋼用在刀刃上,前20分鐘是一節(jié)課的黃金學習期,在這段時間內學生的精力集中、情緒高漲,聽課效果最好。所以須分清主次,盡量在這個時間段內處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7.備教具
明確本節(jié)課教具的使用目的,熟練掌握教具,尤其是電化教具、多媒體軟件,對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正確選用,符合科學性、可操作性要求;②恰當組合,使之相互補充、化難為易;③使用要適度、適時,該亮相時再亮相,不要超前或錯后,且符合教學目標要求。
8.備板書
板書是一節(jié)課的精華所在,板書設計要注意細節(jié),規(guī)范書寫,工整醒目,不寫錯別字,不寫草書,大小適度,字跡美觀,布局合理。
綜上所述,課前準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不能囿于現(xiàn)狀,囿于陳規(guī),要轉變備課視角,改進備課方法,重視課前準備的八個要點,有備而教。課前準備提質增效,建設高效課堂才有保障,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落實“雙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重點課題“‘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3]GHBZ040) 研究成果]
[作者通聯(lián):甘肅白銀市白銀區(qū)武川新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