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聽說教學中,教師提問起到引發(fā)話題、維持對話、使對話深入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在教師的提問(包括理答)上存在控制性問題偏多、設問隨意無序、理答聚焦性不強等問題,而采用問題推進式教學有助于解決上述相關問題。具體而言,教師可通過設置真實性問題、梯度化問題、開放性問題、跟蹤式問題和進行針對性理答,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用完整的句子來回答問題,讓學生在課堂生成中深入探究主題意義,并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觸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聽說教學;問題推進式教學;初中英語
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思維過程。問題推進式教學,顧名思義即主張以問題來推進教學,其基本理念是民主性、互動性、啟發(fā)性、開放性和生成性[1]。在問題推進式教學中,教師不是知識的權威和唯一來源,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而是平等問答的主體。參與問答,意味著學生努力傾聽并積極思考,在原有基礎上構建個性化的認知框架。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既是對話的學習者又是對話的建構者[2]。
在聽說教學中,教師提問起到引發(fā)話題、維持對話、使對話深入等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包括理答)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控制性問題偏多,思維含量不足;設問隨意無序,梯度和效度不足;理答聚焦性不強,深度不夠。對此,筆者以為,采用問題推進式教學有助于解決上述相關問題。具體而言,教師可采用如下操作路徑:以真實性問題導入話題,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以梯度化問題豐富教學層次,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用完整的句子來回答問題;以開放性問題誘發(fā)課堂生成,讓學生在課堂生成中深入探究主題意義;以跟蹤式問題實施深度追問,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以針對性理答給予及時反饋,觸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
下面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中的Section B 1a~1d的聽說教學為例進行闡述。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中的Section B 1a~1d要求學生以“你最喜歡的學科”為話題,對自己最喜歡的學科展開討論并闡述理由。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對待所學學科的態(tài)度是該內容的教學意義所在,也是教師設計問題的最佳切入點。
一、以真實性問題導入話題
問題與情境往往緊密關聯,問題常常產生于具體的情境中。寬泛空洞的無主題、無情境的問答,會導致無效教學。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基于學生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的情境,以關聯學生真實體驗和想法的真實性問題導入話題。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片段】
教學伊始,教師播放以班級各學科教師上課和學生活動為內容的視頻。學生看完視頻后,教師提出問題Q1~Q3。
Q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video?
Q2: What subjects do we learn at school?
Q3: Can you guess what subject I like / dont like? And why (not)?
Q1旨在導入話題,引出描述性詞匯cool等,以及話題的核心詞匯subject;Q2旨在引出對話要用到的核心詞匯——各個學科的名稱,尤其是history、geography等;Q3旨在引出描述性詞匯boring、difficult、fun、interesting等,并引導學生簡單闡述理由。
在這一教學中,教師借助有關師生校園生活的視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真實性問題導入“你最喜歡的學科”這一話題,并呈現學生需要學習的新詞。真實可信的情境,馬上引起了學生的關注,他們積極尋找自己以及朋友的身影,全身心投入學習,并在三個問題的帶領下,開始學習這節(jié)課的重點:談論最喜歡的學科及喜歡該學科的原因。他們根據自己平時與老師的接觸以及對老師的了解,通過合理想象,猜測老師會喜歡或不喜歡哪門學科,并給出一定的理由。初步輸入目標語言,是聽說教學的第一步。
二、以梯度化問題豐富教學層次
不同的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等都是有差異的,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深度。因此,教師要用不同層級的問題因人施問,即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知識儲備、學習方法和生活閱歷等,圍繞語篇主題由易到難逐層設計問題,體現問題的梯度,以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用完整的句子來回答問題。
【教學片段】
在學習關于“星期”的詞匯時,教師在學生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的基礎上,設計了難度逐步加深的問題,引導不同水平的學生來回答。具體教學如下:
T: How many days do we study at school?
Ss: We study at school for five days.
T: What are they?
Ss: They are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T: What do we call them?
Ss: We call them weekdays.
T: What about the rest days?
Ss: They are Sunday and Saturday.
T: And what do we call them?
Ss: We call them weekends.
T: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weekends?
S1: They are fun.
S2: Im busy on weekends.
S3: They are wonderful.
S4: My weekends are interesting.
...
從數字(five)到“星期”(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從學生已知的詞匯(weekday)到新詞匯(weekend),從會說“星期”到談感受,教師設計的問題由易到難,逐步加深。這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分層性和針對性,可以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開口說,各有所得。
三、以開放性問題誘發(fā)課堂生成
課堂問答是真實的對話,對話的內容和方向由對話者在互動中現場生成,指向未知與不確定。教師提出問題之后,不需要多做什么,只要放手讓學生在一問一答中分析一段事實,辨明一個方向,形成一個觀點,促成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要善于用開放性問題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課堂生成中深入探究主題意義。
【教學片段】
基于每個學生都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學科,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使學生明白不能因個人喜好偏向某一門學科的學習,而要努力學好每一門學科。具體教學如下:
T: Why do we learn these subjects at school? What do you learn for?
S5: We learn for knowledge.
T: Yes. What else?
S6: We learn for fun.
T: Good. Anything else?
S7: We learn for our dreams.
T: Wow, wonderful! How about you?
S8: We learn for the nice life.
T: Hu-huh, sounds great. Oh, what about you?
S9: I learn for my family.
T: Well, your family will be proud of you.
...
面對“What do you learn for?”這一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經歷不多,心智發(fā)展水平不同,其感受、理解和表達自然也各不相同。教師通過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懂得不能僅憑個人喜好來對待學習,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學習的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這個問題最終指向對“因為各種原因,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的學科,但是我們仍需要努力學好每一門學科”這一主題意義的探究。
四、以跟蹤式問題實施深度追問
思維品質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3]。教師要設計能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活動,而深度追問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聽說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跟蹤式問題對學生進行深度追問,引導學生在口頭表達的過程中逐漸提升思維品質。
【教學片段】
根據錄音中的對話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說話人字里行間傳遞的情感喜好,再通過深度追問,讓學生想象說話者當時的態(tài)度傾向,并用聲調和肢體動作來還原說話者的神態(tài),促進學生在分析對話內容之后形成深度理解。具體教學如下:
T: Why doesnt David like Tuesday?
S10: Because he doesnt like math. He has two math classes on Tuesday.
T: How does Eric feel this time?
S10: Surprising.
T: Which sentence makes you think so?
S10: So?
T: How do we read it?
S10: (用升調說) So?
T: Can you add some body language?
S10: (聳肩并用升調說) So?
這段對話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學生以語言和聲調為載體分析、評判,并得出結論。他們根據上下文得出David不喜歡星期二,因為星期二有兩節(jié)他不喜歡的數學課,他認為數學太難了。他們還根據“So?”的語音語調想象和推測Eric的態(tài)度,多角度認識和體會說話者的言外之意。
五、以針對性理答給予及時反饋
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問的時候,有時是隨意的,有時是膚淺的,有時是詞不達意的,這就需要教師去點撥、引導、總結和提升。當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深度理答時,就能讓學生在及時反饋中觸發(fā)情感體驗。
【教學片段】
在學生評價一位近六十歲的體育老師真美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這位體育老師對工作的敬業(yè)以及對學生的熱愛,使全體學生都認同體育老師的內外兼美。具體教學如下:
T: Whos your PE teacher?
S11: Ms. Ma.
T: How old is she?
S11: She is about sixty.
T: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S11: She is beautiful.
T: She is nearly sixty years old, and you still think she is beautiful, right?
S11: Yes.
T: Oh, I think her hardwork and her love to you all make you think so, yes?
S11: Yes.
一開始學生用“beautiful”這個詞評價體育老師時,是比較隨意的。當教師用“Oh, I think her hardwork and her love to you all make you think so, yes?”這句針對性理答來引導學生將對體育老師外貌上的欣賞延伸到情感上的認同時,提升了學生回答的深度,彰顯了師生之間的良好情感關系。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問題推進式教學,即通過設置真實性問題、梯度化問題、開放性問題、跟蹤式問題和進行針對性理答,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用完整的句子來回答問題,讓學生在課堂生成中深入探究主題意義,并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觸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段瑜金.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問題推進式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7):7-12.
[2]黃永志.對話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課堂互動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5):23-2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