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娜 何毅超
摘要:民族聲樂藝術承載著國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聲樂藝術的發(fā)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民族聲樂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與發(fā)展。其中,鄧垚老師就是該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將從創(chuàng)作素材來源、聲樂作品的題材分類、和聲編配特點及二度創(chuàng)作的啟發(fā)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進而了解鄧垚老師對中國聲樂作品整體藝術的創(chuàng)作特點。
關鍵詞:鄧垚;聲樂作品;即興伴奏;創(chuàng)作特征
一、鄧垚老師的創(chuàng)作成就
鄧垚老師作為作曲家,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如他的代表作品有《昭君》《哺育》《梁祝新歌》《碟之舞》等。2023年鄧垚老師出版了《你也可以彈鋼伴——鄧垚中國聲樂作品鋼琴即興伴奏60首》,該書精選了大家常唱的60首民族聲樂作品,通過鋼琴伴奏的和聲設計與和弦標記,可以選擇合適的伴奏織體進行即興演奏。這本書包括四個部分:地方民歌和少數民族歌曲、古詩詞藝術歌曲、歌劇舞劇及影視劇選曲、新編配作品。每一首曲子都有和弦標記、五線譜、簡譜和歌詞形式,書本知識實用且易上手,適合大多數學習即興伴奏的音樂愛好者們。下面將對該書作品進行研究,從而提煉出鄧垚老師聲樂作品的整體藝術創(chuàng)作特征。
二、聲樂作品即興伴奏演奏的素材來源
(一)聲樂作品歌詞
1.即興伴奏與歌詞內容相結合,營造樂曲意境
歌詞在聲樂作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歌詞是歌曲的本意所在。不同的歌詞需要表達的樂曲意境不同,則即興伴奏的和聲編配以及織體的選擇需要與歌詞的含義相匹配,從而推動樂曲情緒發(fā)展,營造樂曲所表達的意境。例如,鄧垚老師書本中的樂曲《我的愛人你可聽見》(譜例1),從和聲標記上看,該樂曲第一句主要是在主和弦功能組上進行和發(fā)展,呈示并鞏固調性,符合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第二句與第一句為同頭換尾的平行樂句,主和弦的強調作用弱下來了,最后兩小節(jié)的和聲連接并沒有使音樂結束,出現了屬準備,使音樂的發(fā)展空間更為廣闊,后進去樂曲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有新的音型和節(jié)奏型的加入,該部分可以選擇十六音符琶音使整體節(jié)奏更為緊湊,且需要對歌詞對應的長音部分作音樂的補充,從而達到渲染氛圍、鋪墊情緒的作用。最后這兩句中主和弦時隱時現表達了主人公對信念的堅持和對勝利的堅信。
2.即興伴奏與歌詞含義相統(tǒng)一,推動樂曲情緒發(fā)展
即興伴奏的和聲進行與織體選擇是表現樂曲歌詞含義與整體情緒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伴奏織體可以使旋律、和聲和低聲部這三個層次緊密融合,能巧妙地把伴奏與歌曲歌詞的含義結合在一起,讓音樂靈活而又不失細膩。例如,鄧垚老師編配的鋼琴伴奏《越人歌》中,他在演奏時選擇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和弦進行,第一句采用了七和弦代替三和弦。通過副七和弦的使用,且對西方大小調和聲編配做了民族調式的處理,讓音樂一開始就把聽眾們帶入到一個優(yōu)雅又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情氛圍之中。為了使和弦的色彩與全曲情緒相統(tǒng)一,且和聲的編配與歌詞意境結合。因此,在第二句中,鄧垚老師采用了副屬九和弦來豐富歌曲旋律,使第二句的意境比第一句更具朦朧感,和聲語言色彩更加豐富,在意境和情感上做出了遞進,巧妙地把伴奏與歌詞含義結合起來,推動了樂曲情緒的發(fā)展。
(二)聲樂作品本體類型
1.地方民族歌曲體裁中的即興伴奏
不同的聲樂作品類型,即興伴奏的編配風格也有所不同。民族歌曲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也是在我國各個民族地區(qū)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民族歌曲由于語言、情緒及風格的不同,在曲調、律動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好的即興伴奏在演奏的過程中,可以使民族歌曲其韻味得到升華。例如,鄧垚老師書中的新疆民歌《一杯美酒》,該曲中的和聲編配,以及歌曲中大量采用了切分和附點節(jié)奏體現了新疆民歌特點,讓大家感受到新疆民族能歌善舞,自由奔放和對生活的熱情。再如鄧垚老師書中的陜北民歌《信天游》,陜北民歌起源于黃土高原,該曲為徽調式,旋律起伏較大,伴奏織體可以用琶音形式,使歌曲體現陜北山脈綿延的遼闊感,使用大線條的琶音與演唱者高亢嘹亮的歌聲形成呼應,更能感受到信天游的風格特征。
2.古詩詞藝術歌曲中的即興伴奏
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藝術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類型之一,也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將中國古詩詞與音樂結合起來創(chuàng)編歌曲,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既保留了古詩詞的優(yōu)美韻律,又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和表達方式。鄧垚老師在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即興伴奏創(chuàng)編中,對和弦的運用反映了詩的意境,古詩詞作品的古風特性與現代流行和聲所反映出新穎的音響效果,體現了跨越時空的交互性。例如,書本中的《青玉案》(敖昌群 曲)運用了持續(xù)性的和聲進行,體現著求同存異的矛盾性特征,較巧妙地體現了該古詩詞中的意境。又如書本《越人歌》中編配的連續(xù)離調屬和弦進行,既有著現代音樂中調性游離的新穎音響效果,又表達了古詩情景里主角的情緒婉轉變化特點。
3.聲樂演唱者
即興伴奏與聲樂演唱者是相輔相成、緊密聯(lián)系的關系。即興伴奏在整體音樂演唱之中發(fā)揮著幫助與襯托的作用,能讓整體的演唱氛圍更好,而即興則需要演奏者在實際排練或表演的時候根據臨時表演情況進行即興演奏,這種即興性質為鋼琴即興伴奏帶來了一大挑戰(zhàn)。在演唱聲樂作品中,鋼琴即興伴奏占據著重要地位,與演唱者一樣備受重視,伴奏者與演唱者之間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相互促進,發(fā)揮各自的獨特功能。只有通過協(xié)同合作,才能實現藝術表演的最佳效果。聲樂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時,通過與鋼琴伴奏的配合,能表現出音樂的情感,做出一些音樂的處理。而鋼琴伴奏者運用自身的演奏技巧,如和弦的編配、織體節(jié)奏的運用,觸鍵的處理等來幫助演唱者完成音樂之中的細節(jié)處理,確保音樂的整體性。鄧垚老師對于鋼琴伴奏的編配始終圍繞著音樂的風格特點,在伴奏織體上做出不同的改變。樂曲編配的和弦進行能看出不但圍繞著音樂內容的本身,也為演唱者提供了歌曲情緒,配合演唱者的換氣習慣,在氣口處也能保持鋼琴聲部音樂的流動性,使音樂一氣呵成,聲樂演唱者與鋼琴伴奏的配合能讓作品內容以更加完美的形式呈現,為觀眾打造出一種具有層次感的聽覺與視覺上的體驗。
三、聲樂作品分類的和聲編配特點
(一)和聲記譜法特點
該書采用了字母和弦標記法,該標記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方便演奏者快速準確彈奏對應和弦,但在不同聲樂演唱者的轉調演唱需求方面,則對于鋼琴彈奏者較具有轉調演奏上的挑戰(zhàn)性。
(二)民族聲樂作品的和聲進行特點
和聲進行中的低音二度下行:例如作品《趕牛山》(譜例2)調性建立在G宮系統(tǒng)D徵調式上,樂曲前奏使用了和弦轉位方法,使得每組和弦的低音進行形成了調式內的二度下行,配合高聲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式織體,體現了行進時漸行漸遠的距離感的音響效果,生動詮釋了作品所描繪的趕路行進步伐的情景特點。
七和弦作為調式特征音運用在和弦內:例如作品《繡荷包》(譜例3)常出現的bEmaj7和弦音為b3 5 b7 2,和弦七音2,為該作品的F宮清樂調式的羽音,并在旋律中下行解決。另外,作品在旋律聲部中雖然未出現bE音,但在和弦編配上,低聲部大量使用了帶有bE這一調式內偏音的和弦,例如第23小節(jié)的和弦F7/bE,該調式偏音bE既具有豐富調式音響的效果,又形成了二和弦這一朦朧的和聲音響,反映了作品中姑娘表達愛情的含羞之情。
以三度跳進反映舞蹈型特征:例如書中維吾爾族民歌《一杯美酒》(譜例4)的和聲編配,其樂曲開頭就出現了三個小節(jié)的三度和聲下行的進行,三度進行具有跳進的特點,同時也符合舞蹈的動作變換的跳躍性特征,使音樂的和聲進行層次分明,反映了維吾爾族舞蹈的律動性。
(三)古詩詞聲樂作品和聲編配特點
和弦運用中的詩詞意境:運用和弦進行特征來描繪詩詞所表達的故事情景,例如書中作品《青玉案》(敖昌群 曲)(譜例5)的調性中心音為A,以該音為根音構建的主和弦,在作品中常出現該和弦的跨小節(jié)變化重復,例如作品前奏前4小節(jié)Am和弦連續(xù)4小節(jié)位于強拍,而弱拍的和弦形成三度下行圍繞主和弦作調性鞏固,以及前奏中最后3小節(jié)的Am-Am9和32小節(jié)Asus4-A等段落,既具有穩(wěn)定調性的功能,又在主和弦加入了七音與九音來潤色同和弦變換的和聲效果,這既存異又求同的和聲語匯的矛盾特性與詩詞意境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詩中燈火闌珊處的人,或是辛棄疾對自己的寫照,在歷史上,他當時不被重用,心中無比惆悵,僅能像在熱烈氣氛外的人那樣孤芳自賞,但他仍保留著被冷落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氣概。
和聲語匯中的詩詞角色心境:使用連續(xù)離調的和聲進行,使和聲音響效果產生調性游離的徘徊感與新穎感。例如,作品《越人歌》本是春秋時期的民間情歌,表達了對跨越民族與階級的愛情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8%B1%E6%83%85/57?fromModule=lemma_inlink"\t"_blank"的抒歌,是詩人既情感化又理性的情感抒發(fā)。而在鄧垚的和聲編配上,第35-38小節(jié)的間奏,該間奏前半部分2小節(jié),使用了Am的副下屬二級七和弦Bm7及副屬和弦E7,該一系列離調和弦的調性游離感,恰好符合詩中越人與王子知遇時的心緒蕩漾。而詩人在感嘆有幸能與王子同舟這件事的詩句“得知王子”在歌曲中的旋律,正是間奏的后半部分,該部分在和聲編配上使用了低音連續(xù)四度進行,這產生了強有力的和聲推動感,正表明了詩人內心的激動無比,意緒已不復平靜,難以控抑的心境。
(四)歌劇舞劇及影視劇選曲和聲編配特點
歌劇中場景變化與伴奏在樂段反復后的關聯(lián):作品《我的愛人你可聽見》,在記譜中為一段旋律記兩段歌詞,該兩段歌詞在歌劇中代表著兩個不同的戲劇場景,在即興伴奏中可做出兩種層次的音樂情緒,這也在鄧垚即興伴奏系列講解課程中有所提及。例如,第一句歌詞“我的愛人你可聽見”其中的“聽”,代表描繪著一幅遙遠的展望情景,在鋼琴伴奏中使用高音區(qū)與舒緩的八分音符節(jié)奏則較為適合,而反復后的歌詞“我的愛人你可看見”中的“看”,則意味著苦盡甘來后與愛人的相見情景,此時的鋼琴伴奏可相對于第一段的舒緩,而使用低音區(qū)與密集流動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將音樂情緒帶入更為熱情的層次,即劇目音樂的戲劇性特征,在反復記號后常常產生新的情緒特征,這也是二度創(chuàng)作所特有的的靈活變化。
戲劇歌曲的和聲張力:和聲中的七和弦具有不協(xié)和的和聲特性,且有充滿張力與傾向性的音響特征,這種不穩(wěn)定的特性具有推動和聲繼續(xù)發(fā)展的作用。在發(fā)揮音響張力與和聲發(fā)展的使用中,例如有戲劇聲樂作品《映山紅》,其歌詞“夜半三更喲”為了突出其語氣詞“喲”的戲劇性效果,書中較多采用七和弦來進行音響潤色,同時也有使用調式中具有小屬功能的Cm和弦,為下行旋律的“喲”帶來柔和處理的語氣效果,該和聲的對比運用,使得歌曲情緒變化張弛有力且收放自如,和聲進行更生動形象地表達出戲劇性效果。
四、二度創(chuàng)作帶來的啟發(fā)及應用
鋼琴即興伴奏是二度創(chuàng)作中重要的體現之一。在二度創(chuàng)作的啟發(fā)方面,展現作品潛在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構思,同時充分發(fā)揮二度創(chuàng)作的潛力,不僅是演奏者進行藝術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也是研究者完成二度創(chuàng)作的重要理論基礎。不僅使演唱者能夠準確地把握音準、節(jié)奏和旋律,也使得整體音樂內容更加豐富和演奏的氛圍更加活躍,展示出樂曲所希望呈現的意境,從而充分體現出樂曲的情感。鋼琴伴奏能夠幫助樂曲情感傳遞,不但能呈現整體藝術的深度,也能在現有曲調核心基礎之上完成二次創(chuàng)造。例如,可在作品情景內涵理解、寫作特征分析、表演等方面對作品進行美化和完善,使作品內容更完整,情緒更豐富。若僅是遵循樂譜,對作品的理解停留在音準節(jié)奏層次,而在思考作品更深層的故事與畫面方面存在欠缺,該程度并不能完全稱為正確的二度創(chuàng)作,這也會緊密關聯(lián)著聽眾的共鳴與聽眾的思想深度。
在二度創(chuàng)作的應用方面,如聲樂即興伴奏,器樂演奏者可從研讀聲樂作品歌詞大意開始,同時思考歌唱時的情緒,需做到與演唱者的形神兼?zhèn)?,同時也可具有演奏者的自我個性風格,這與其他演奏版本既求同也存異,使得演唱者在多次演唱后,均會有不同的演唱體驗與思想感悟。對一首聲樂作品進行好的二度創(chuàng)作,需要演奏者和演唱者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豐富的知識儲備,精湛的專業(yè)技術及細膩的情感。優(yōu)秀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會不斷地在生活中汲取靈感和成長,在二度創(chuàng)作中表現出杰出的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作品的藝術魅力,使作品更加耐人尋味。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鄧垚老師的書本《你也可以彈鋼伴——鄧垚中國聲樂作品鋼琴即興伴奏60首》進行研究分析,從即興伴奏素材來源和作品分類的和聲編配特點出發(fā),進一步挖掘其創(chuàng)作靈感,和聲設計及音樂風格,進而得出鄧垚老師對中國作品即興伴奏的創(chuàng)作特征。鄧垚老師是中國民族聲樂創(chuàng)作的杰出代表,運用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的理念實現跨越時空的交流,借鑒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民族音樂相融合,體現出獨有的創(chuàng)作風采。從鄧垚老師身上能夠看到未來中國民族聲樂的發(fā)展?jié)摿?,展現了我國民族聲樂的文化自信和對文化事業(yè)的積極推動作用,他的作品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學習。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藥曉霞.歌曲《我的愛人你可聽見》作品分析及演唱藝術處理[J].藝術評鑒,2020(22):49-51.
[2]黃敏敏.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越人歌》藝術分析[J].黃河之聲,2022(10):64-66.
[3]王菁菁.論民族歌曲演唱中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J].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2023,20(03):108-116.
[4]王宗微.古詩詞藝術歌曲中鋼琴合作藝術的研究——以李清照詩詞作品為例[J].藝術評鑒,2023(19):13-18.
[5]邢彥琴.音樂演奏中二度創(chuàng)作的審美價值體現[J].戲劇之家,2023(3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