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教育工具和設備,具有動態(tài)性、智能性、現(xiàn)代性等特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教師需要明確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改革語文教學組織形式?;诖?,本文就以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為例,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
一、課前——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
信息技術具有時效化、動態(tài)化以及現(xiàn)代化等各種優(yōu)勢特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全面發(fā)揮信息技術具有的資源挖掘優(yōu)勢特征,提煉圖片、視頻等各種不同教育資源,并利用相關資源,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需求、認知的趣味情境,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例如,在《自相矛盾》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使用現(xiàn)代智能設備、信息技術等,為學生播放與展示《自相矛盾》相關的動畫視頻,鼓勵學生觀看視頻,讓其對《自相矛盾》故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初步了解故事大概以及故事核心情節(jié)。接著,在這一基礎上,教師使用語言與圖文等各種形式導入文本,講解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矛”“盾”漢字從古到今的演變與轉(zhuǎn)型過程。
師:同學們,觀看視頻之后,你們是否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講一講這個故事?
生1:這個故事內(nèi)容為市場當中有一個既賣矛又賣盾的人,他認為自己賣的盾沒有武器可以擊破,也認為自己賣的矛可以擊破所有的盾。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關于矛盾的小古文(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出示關于“矛、盾”兩個古漢字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屏幕當中矛、盾兩個漢字,你是否能夠猜出哪一個是矛,哪一個是盾?
生2:四四方方,如同護甲的字是盾。
生3:尖尖的如同兵器和長柄的字則是矛。
師:矛在古代是一種用來進攻的武器,不同時期對其的認識不同,這一字伴隨著時代發(fā)展,形狀也隨之出現(xiàn)改變,從最初如同劍,改變?yōu)楫斚碌拿?;盾是一種用來抵擋刀劍的武器,從商甲字逐步演變?yōu)楫斚碌摹岸堋保缤粋€人手持盾牌,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將兩個字結(jié)合,就組成“矛盾”這一詞語。
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寫矛、盾兩個字,并齊聲閱讀《自相矛盾》這一篇文言文。
由于小學生文言文學習經(jīng)驗欠缺,難以深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且缺乏學習興趣,而通過導入視頻、圖片等,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可以逐步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步降低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學習的難度。
二、課中——利用信息技術,合理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最主要、最核心的板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設計多元化、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教師課堂教學時間,逐步降低課堂教學難度;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深刻地認識與了解文本,不斷提升語文學習成效。
(一)組織自主閱讀活動,理解文本
在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文本之后,為了改善學生的文本閱讀體驗和感悟,讓學生能夠深刻地掌握文本字音、字詞等重難點知識,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設計自主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通讀文本,對文本有深刻的了解。例如,在《自相矛盾》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語言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閱讀文本。
師:請同學們自主閱讀文言文,將文言文中不認識或者重難點字詞標紅,并說一說文言文當中“吾、鬻”的字音,讀通上下文。
生1:吾字讀wú。
生2:鬻字讀yù。
師:這一篇故事我們之前已經(jīng)學過,對大致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你們是否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合理閱讀文本,并在恰當?shù)奈恢猛nD?
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學生閱讀文本,并在這一基礎上利用智能教學設備,播放文本閱讀音頻,布置任務:仔細傾聽,找出音頻中的停頓位置。
生:應該在人物后面或者事物后面適當停頓。
師:是的,要想高質(zhì)量地閱讀文言文,就需要在人或者事物后及時停頓,你們認為這篇文言文哪段話比較難讀?為什么?
生:“楚人有鬻盾與矛者;物莫能陷也;其人弗能應也?!比湓掚y讀,因為當中有許多生字。
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比較難讀,因為有許多重復的字詞。
在學生回答結(jié)束之后,教師可以利用智能平臺和PPT將學生認為難讀的語句標紅,并采取教師示范閱讀、學生跟讀的模式,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讓學生精準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同時,教師繼續(xù)提出思考任務:“古人為什么喜歡這樣寫作?這樣寫作有什么特點?”
生:文言文并沒有標點符號,主要采取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方式排列文字。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設施,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閱讀全文以及重點語句,可以讓學生精準掌握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明確文言文的節(jié)奏、字音等。
在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xiàn)《自相矛盾》文言文豎版文本,鼓勵學生與語文教材原文對比,自主總結(jié)和分析古人文本書寫的特點和技巧,開闊學生學習視野,讓學生對古典文本產(chǎn)生探索熱情和興趣。
(二)組織合作閱讀活動,加深對文本認識
合作閱讀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也是促進學生深刻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在自主閱讀結(jié)束之后,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模式深度閱讀文本,掌握內(nèi)涵。例如,在《自相矛盾》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或者智能設備,為學生呈現(xiàn)自主學習任務1:深度閱讀文言文,并通過查閱字典、研究注釋的模式,分析研究不同字詞的意思,并標記自己不認識的字詞。任務2:以小組為單位,針對自己不懂、不了解的字詞進行交流討論,并詳細說一說每一句話的含義。接著,在出示任務后,教師可以采取語言引導的模式,合理引導學生。
師:通過教材注釋,你學習的新字詞有什么?
生1:鬻這個字的意思為賣。
生2:陷這個字的意思并不是常見的陷阱,而是刺破。
師:文本當中陷這個字出現(xiàn)了多少次?
生:出現(xiàn)了4次,分別為“無不陷”“莫能陷”“不可陷之盾”以及“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等。
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答案,在多媒體課件中標注字詞,將其標紅,并及時引導:“部分字詞的含義雖然教材注釋中并沒有明確展示,但是可以與上下文聯(lián)系,猜測意思”,在這一基礎上,為學生出示“弗、譽、立”等字詞,要求學生結(jié)合文言文內(nèi)容,思考字詞的含義,在學生明確掌握與了解關鍵字詞意思后,鼓勵學生同桌相互交流,說一說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此外,在學生明確掌握文言文意思之后,教師可以設計高難度的任務3:將提示和標注去掉,你是否可以清楚、明確地說出文言文的意思?要求學生小組交流合作,互相幫助、互相協(xié)調(diào)與促進,講一講文言文的意思,對于文本中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模式解決。在小組討論結(jié)束后,教師要求各個小組隨機選派代表,匯報小組交流互動成果。
三、課后——利用信息技術,設計課后實踐活動
在課堂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需要明確掌握信息技術具備的個性化、交互化以及立體化等優(yōu)勢特征,考慮學生個性化成長和學習需求,設計多樣化的課后實踐活動,包括故事競賽活動、拓展閱讀活動等,借助活動讓學生拓展學習文本。
(一)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故事競賽活動
為確保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文本內(nèi)容以及文本重點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與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后創(chuàng)設“故事擂臺”比賽情境,鼓勵與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講故事。例如,在《自相矛盾》教學結(jié)束后,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xiàn)“故事擂臺動畫”以及故事競賽開場語:同學們,通過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故事,我們不但體會與感受到故事的內(nèi)涵、故事的特點,而且進一步掌握了故事隱藏的寓意,現(xiàn)在教師準備舉辦故事擂臺競賽活動,評選一個“故事大王”,你是否可以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以及優(yōu)異的表達技巧講解《自相矛盾》這個故事,成為新一代故事大王?接著,教師讓學生采取小組交流合作的形式,深入分析與研究《自相矛盾》,在這一基礎上,前往講臺講故事,由教師與沒有參賽的同學打分,評選出“故事大王”。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借助信息技術設計“故事擂臺”競賽情境,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故事講解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拓展閱讀活動
為豐富和充實學生的知識積累,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和文本學習視野,健全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體系,在課堂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具備的信息開發(fā)、挖掘作用,設計課下拓展閱讀活動,引導學生課下自主閱讀多篇文本。例如,《自相矛盾》選自《韓非子·難一》,韓非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寫下了許多寓言故事,講了許多道理。對此,在《自相矛盾》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出示《韓非子·難一》中幾個典型的寓言故事,如《三人成虎》《鄭人買履》《守株待兔》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下利用移動終端設備自主閱讀三篇文言文,并寫一寫、說一說自己閱讀中獲取的啟示以及得到的感悟。借此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文言文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評價成效
信息技術對于語文課程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升評價的及時性、科學性以及有效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可以綜合考量文本教學需求和任務,規(guī)劃設計針對性的教學評價表格和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直觀展示評價表格,結(jié)合表格組織教師評價、小組交互評價活動。另一方面,教師還可科學、合理地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動態(tài)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明確掌握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狀態(tài),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并結(jié)合教學評價結(jié)果,及時改革與調(diào)整語文課堂教學方案。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靈活使用對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教師需要明確掌握信息技術的價值以及功能,有效應用現(xiàn)代智能信息技術,規(guī)范、合理開展課前教學、課中教學以及課后講解,優(yōu)化教學流程和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讓語文教學可以全方位開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春榮鎮(zhèn)赤堡小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