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岡 鄒 婷
摘要:本文試析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倒裝句造成語序偏誤的成因,并從語言標記參數設置入手,對實
際語料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關鍵詞:標記系統(tǒng) 語序 誤因
一、語言標記理論與原則——參數設置
語言標記理論(Markedness)最早是由布拉格學派的音位學家Trubetzkoy和Jakobson在20世紀30年代初提出的,主要用于對音系的描述。隨著語言研究的縱深發(fā)展,標記理論應用范圍拓展到了語法、語義和語用等領域,因為在語言的各個層次都存在標記現(xiàn)象。同時,語言的無標記和有標記也從原來的有或沒有的兩項對立形式發(fā)展為標記等級差異,無標記和有標記之間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使用頻率、數量和程度上的高低大小問題。
以Chomsky為首的轉換生成語法學派認為,語言習得機制的普遍語法是由“原則”和“參數”構成的。標記理論被用以區(qū)別語言規(guī)則中的核心(Core)與外圍(Peripheral)兩部分。核心語法規(guī)則是指人腦中固有的、高度抽象的語法知識,由于它們與語言的普遍性原則相一致,包含了所有語言共同的特征,所以,核心語法規(guī)則被認為是無標記的。語言類型學也認為普遍存在于大多數語言中的規(guī)則是無標記的,僅存在于一種或少數幾種語言中的規(guī)則是有標記的。
標記理論還被引入第二語言習得,用以闡述語言遷移現(xiàn)象。Ellis曾提出,當母語是無標記而目的語是有標記時,遷移現(xiàn)象就會發(fā)生;當母語是有標記而目的語是無標記時,外語學習者在使用外語的過程中并不會受母語的干擾,也就是說,不會出現(xiàn)母語向目的語的遷移現(xiàn)象。
二、英漢語序標記性對比
為了便于操作,本文擬從英語和漢語具有明顯差別的語序著手,來分析以漢語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出現(xiàn)的母語遷移現(xiàn)象。語序(Word Order)是一種重要的語法形式或者說是一種重要的語法手段。語序不僅是表達語法結構、語法意義的形式也是言語表達或修辭的手段。語序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很重要。英語正從綜合型語言向分析型語言過渡,它是分析、綜合參半的語言,而漢語屬于標準的分析型語言,幾乎沒有曲折變化或形態(tài)變化,很多語法意義都要通過語序來表達,所以漢語更多依賴詞序、輔助詞、結構關系來表現(xiàn)語法意義。
根據語言類型學研究,世界上的大多數語言順序主要有三種:SVO、VSO和SOV。英語的語序多為SVO,而漢語的語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句子的意義,因而比較靈活,可為三種中的任何一種,甚至有更多的變體。英漢語的SVO語序具有普遍性,可以看成是無標記設置,相對而言英語中出現(xiàn)的倒裝句就可以被視為有標記設置。英語倒裝句的使用頻率很高,除了英語疑問句需要借助疑問詞和助動詞前置構成以外,表示否定的副詞或介詞置于句首及某些特定詞語的前置也會引起句子結構的倒裝。英語倒裝句和漢英正常語序SVO的巨大差異,使其成為語序中具有強標記性的典型。同時,英語倒裝句也是中國語言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出現(xiàn)中介語偏誤最多的地方,這為我們研究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遷移現(xiàn)象和語言標記系統(tǒng)中的參數設置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三、語料研究方法及結果
本文的中介語語料取自于以漢語為母語的南昌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大二學生的英語作文,筆者在大學外語教學部所承擔的大學英語教學班級是教研室任意分派的,班上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所以語料的取得基本符合隨機原則,具有代表性。本文通過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共得中介語抽樣總數5029個句子,發(fā)現(xiàn)語序方面的偏誤90例。其中,有關倒裝語序的偏誤為14例,占語序偏誤總量的15.56%。本人擬從語言標記參數設置入手分析中國學生中介語中倒裝語序偏誤形成的原因。
四、參數設置與英語倒裝語序偏誤
經過對語料的進一步分析,有關中介語倒裝語序偏誤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主謂應該倒裝而沒有倒裝或出現(xiàn)倒裝錯誤的。其中又分為1)疑問句主謂應該倒裝而沒有倒裝的。如What my future will be like? 2)某些特定詞語的前置主謂應該倒裝而沒有倒裝。例如,Only by this, our future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3)疑問句主謂倒裝卻出現(xiàn)錯誤的。如But did you have thought there are …?
2.主謂不該倒裝卻倒裝了的。如Time flies so fast that how short is the humans 5000 years history.
由于疑問句進行倒裝而出現(xiàn)錯誤的現(xiàn)象在語料中只檢索出了一例,在分析這種錯誤成因的時候,筆者將之作為一種疑問句倒裝沒有充分習得的形式,歸為疑問句倒裝出錯的范圍一并討論。
aComputed only for a 2x2 table
b1 cells (25.0%) 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4.09.
1.從以上各表中我們可以看到,盡管英語疑問句的倒裝錯誤和其他類型的倒裝錯誤都分別出現(xiàn)了4次,但是在疑問句和其他需要引起倒裝類型句式的使用偏誤在統(tǒng)計學上有著顯著性差異(x2=6.615>3.84; P=0.010<0.05)。這說明因為英語和漢語在疑問句式的構成方式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是外語學習者關注的焦點,因此他們在習得英語的過程中,會將自己母語中疑問句不移位的信息當作是未標記的語言參照系統(tǒng),對英語疑問句主謂語序倒裝的情況,重新進行參數設置。由于英漢疑問句只是對語言結構的一組標記性參數(+移位)和(-移位)進行兩極化處理,所以語言學習者易于習得和掌握英語疑問句的倒裝結構。
但是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在同樣是疑問句和感嘆句不需要倒裝的情況下,中介語中出現(xiàn)語序偏誤的現(xiàn)象與應該倒裝的疑問句其錯誤出現(xiàn)頻率,在統(tǒng)計學上卻沒有顯著性差異(x2=3.344<3.84; P=0.067>0.05)。這同時也說明了外語學習者對目的語進行的兩極化參數設置過程,往往是不完備的。當外語學習者在克服一種語言標記性障礙時,由于參數的重新設置出現(xiàn)明顯的兩極性(+移位)和(-移位),也就是說外語學習者易于將明顯不同的漢英疑問句語法結構中的參數(移位/不移位)進行重新調整,這同時又會使得外語學習者把一些語法規(guī)則過度泛化,忽略掉其他一些細小之處的相關參數的修改問題。例如把英語疑問句的倒裝規(guī)則拓展運用到從句或是感嘆句中,以至于出現(xiàn)以下的語序偏誤現(xiàn)象:a)*What a good mood will you have when you walk on thus street!b)*I dont know what will Chinachange into exactly.c)*No matter what do you confront, the best way is to consult others. 這說明我們在今后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除了要突出強調英漢疑問句型倒裝結構的對比之外,也不能忽視這種倒裝規(guī)則出現(xiàn)過度泛化使用的可能性。
2.通過SPSS數據對比,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在疑問句倒裝的掌握方面外語學習者運用比較自如以外,其他需要采用倒裝的情況,還是頻頻出現(xiàn)語序偏誤現(xiàn)象的。例如:a)*No sooner their products have become ill quality than their reputations will be affected. b)*Only this we truly put our future in hands.這些需要進行主謂結構倒裝的英語句子與漢語的基本語序雖然不同,但是,這些有別于漢語結構的英語倒裝句所需要進行參數修改的地方過多,例如,為了強調句子的否定意義,英語常常把一些表示否定的副詞或介詞短語置于句首,這時主謂需要部分或全部倒裝;當only與它修飾的狀語一起置于句首時,主謂應部分倒裝;某些句首是方位狀語(如here,there)時,謂語動詞為go,come等表示位置移動的動作動詞時,句子要全部倒裝,但在這種情況中,如果其主語是代詞就不用倒裝;當虛擬條件句省略了if時,句子又需要部分倒裝等等。這諸多的英語倒裝規(guī)則都需要外語學習者通過母語與目的語系統(tǒng)仔細對比和比較,對目的語重新進行標記,并對其參數逐一地調整和修改。雖然學習者在辨別這些規(guī)則時沒有什么問題,但他們在產出性運用這些規(guī)則時,由于時間的緊迫性等原因,難以較好地實現(xiàn)對目的語中的標記處進行全面的監(jiān)控,導致外語學習者出現(xiàn)疑問句倒裝較好,而其他類型倒裝語序偏誤較多的現(xiàn)象。這些都將成為我們今后教學需要重點把握的對象。
五、結束語
通過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中介語中的錯誤語料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英語倒裝句發(fā)生語序偏誤的現(xiàn)象較多,概括起來原因主要為:由于英語主謂倒裝形式較多,使用頻率較高,導致目的語標記多處需要修改重置,難于監(jiān)控;或是外語學習者對目的語標記進行兩極化修改,產生了中介語的規(guī)則泛化現(xiàn)象。
文獻參考
1. Ellis, R. 1986.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張今,陳云清:《英漢比較語法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
□責任編輯: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