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
摘要:本文以《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為例,談談筆者對“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幾點看法,目的在于探討高職教育教學中怎樣做到“教、學、做合一”。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高職教育;《建筑構造與識圖》課教學
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面向社會、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高技能人才。它強調實用性,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上崗能力。所以高職教育也應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都在以“做”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實現“教、學、做合一”,而避免單一地教授空洞的理論知識。下面以《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為例,談談筆者對“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做合一”——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這個中心就是“事”,也就是實際生活。從中可知,“教、學、做合一”是主張以實際生活為中心,也就是說教學內容及方式要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因而在教學中要向學生灌輸“生活中處處有建筑,建筑就在我們身邊”的思想。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盡量將書本與實際生活中的建筑構造對應起來,能在生活中找到書本中提到的構造內容,甚至發(fā)現書中沒提到的內容,同時讓學生多注意建筑的新技術、新材料,并在平常的生活中時刻學習建筑構造,將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
二、“教、學、做合一”—— “靈活”運用教材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教材,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和深加工時,可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編制適合本校的校本教材。第一,考慮“工學結合”——“學習”和“工作”充分融合,由“工作”內容決定“學習”內容、決定課程內容;第二,考慮“必需實用”——課程內容選擇不求多,課程內容上主要選擇建筑施工崗位所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以及建筑生產第一線廣泛推廣使用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第三,課程內容應體現職業(yè)標準的相關要求,如訓練學生嚴格按照現行制圖標準和作圖流程進行制圖操作。本專業(yè)崗位群是房屋建筑施工生產所需的施工員、技術負責人、質安員、材料員等施工管理人才,對上述施工管理人員來講,理解建筑構造、識圖(即讀懂建筑施工圖)是最基本的職業(yè)技術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職業(yè)技術能力,我們改革原有的課程模塊結構,形成如下的課程模塊結構。
三、“教、學、做合一”—— “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
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必須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師不得要領,上課冷漠無情,語言枯燥無味,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的興趣和熱情。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呢?教學中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游戲、競賽等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建筑構造模型(如樓梯、頂棚等)、分組比賽砌筑墻體、組織理論知識搶答賽等。通過這樣一些活動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樂”中學、“做”中學,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四、“教、學、做合一”——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互動過程,包括兩個方面即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敖虒W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也就是說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在現有教學條件下,可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手段。舉例見下表。
譬如,在“建筑施工圖的識圖”實訓教學時,可采用項目教學法。可以執(zhí)行這樣的操作過程:師生共同制定項目目標(如繪制一個樓梯的建筑施工圖)→師生共同制定實施過程(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制定可行的樓梯繪制過程)→師生共同實施(在教師的監(jiān)督下,學生進行樓梯繪制,教師在旁指導)→項目評價(學生對自我成果進行評價,教師對實訓成果給予成績評定、對教學過程及成果進行評估)。這種做法,能迅速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使課程教學方法符合“教、學、做合一”的原則。
采用情景教學法,把“以教室為中心”變?yōu)椤耙袁F場為中心”,把教學場所由教室轉向情景教學展示區(qū),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情境化教學模式,為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及實踐操作技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實訓條件,從而使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可將各類建筑特征直接展示出來,這樣使教學過程融科學性和直觀性于一體,既生動又形象,使學生可直觀、立體和動態(tài)地學習所學知識,從而加深記憶,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效果。在按模塊式教學要求制作多媒體課件(或二維動畫課件)時,可從結合教材和夠用為度的角度出發(fā),實現形象教學,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當然也可以加入很多的課外知識和現場圖片, 并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如分析建筑物的外觀圖片,可感知建筑物的外觀造型、立面的效果、門窗的形式、出入口的位置、采光度、疏散度等。另外在學時的安排上因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使課堂講述理論部分所需的學時數相應減少,從而增加了學生實際動手訓練的學時時數。另外,在學院網上建立起《建筑構造與識圖》PPT學習課堂和在線試題庫測試,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方便學生在網絡中自主學習,自主測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針對《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對學生解決空間幾何問題的圖解能力、空間想象力和空間幾何分析能力要求高、課程涵蓋內容廣等特點,綜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體系各階段的優(yōu)勢,采用以“多媒體教學”為核心的,教育電影、錄像、局域網為輔的綜合現代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