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凡峰
〔關鍵詞〕 課外閱讀;興趣;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2(B)—0045—01
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大量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學生課內學習的延伸和補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怎樣指導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意識
孔子曰:“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奔ぐl(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離不開教師的點撥、家長的支持等。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方面,教師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向學生推薦課外必讀書籍的目錄。從高一到高三每學期開學初,教師可先把目錄印發(fā)給學生。教師可介紹這些書的內容、作者及其重大影響。
2.定期舉行讀書報告會。在報告會上,學生可以敘述故事情節(jié),可以賞析優(yōu)美片段,可以介紹作者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等等。通過報告會,教師可檢查學生讀書的情況。
3.向學生介紹新人新作和文壇新動向。這些作品關注當代生活,以新的視角描寫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加之媒體的宣傳,學生一般都會好奇地閱讀。
4.爭取家長的支持,讓家長轉變觀念,支持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書。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意識,一是培養(yǎng)學生與作者平等對話的意識,與作者一起投入到作品中,體驗作者對生活的感悟,與作品中人物同喜同悲,感受作者的審美情趣。二是培養(yǎng)學生終生閱讀的意識,讓學生把閱讀當成一種享受,當作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學生樹立了終生閱讀的意識,就會把閱讀變成自覺的個體行為,成為生命的一個部分。學生樹立了終生閱讀的意識,不僅對綜合素質的提高有益,還對其今后的人生大有幫助。
二、指導學生掌握好的閱讀方法
方法得當,就會事半功倍。有人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焙玫拈喿x方法是提高閱讀效果的關鍵。
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的文體,學生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詩詞要朗誦、背誦,小說則要快速瀏覽,散文要找聯(lián)想點,議論文要找論據(jù)對論點的論證。有些書可隨便翻翻,有些書要咀嚼品味。讀書之前,學生要讀序言,讀后要想想“寫了什么,怎樣寫的”。教師應幫助學生最少掌握一種好的閱讀方法。對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讓其閱讀文學批評、美學、哲學等方面的書;對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可讓其泛讀金庸、瓊瑤、三毛、張愛玲等人的作品。
2.讀思結合。如果學生只閱讀不思考,就無法汲取閱讀文本的精華。讀思結合是歷代大學問家必用之法。思考作品的內容、琢磨表達形式、體會作者的情感,是閱讀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思考能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讓學生將閱讀和思考結合,教師應做到兩點。一是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如教學《祝?!芬晃臅r,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祥林嫂聯(lián)想到劉蘭芝、水生嫂和巴威爾的母親等,讓學生感受中外婦女美好善良的心靈,同情她們苦難曲折的命運。二是要讓學生學會比較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內容相近而體裁不同的作品進行比較;將體裁相同而內容不同的作品進行比較;將同一時代風格不同的作品進行比較,如讓學生將唐代田園派與邊塞派的作品進行比較,將宋代婉約派與豪放派的作品進行比較。這些比較能促使學生研究作品的價值,思考作品的意義,從而更快地提高閱讀能力。
3.讀寫結合。仿寫、改寫、擴寫、縮寫等不失為好的閱讀方法。學生一般是只讀不寫。教師可先給學生講清讀寫結合的好處,然后督促學生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教師要肯定、鼓勵學生,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堅持并養(yǎng)成習慣;二要讓學生體會這樣做的好處,從讀寫結合中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深化對閱讀文本的理解。
4.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批注、摘抄等是中學生閱讀常用之法。學生要勤動筆,該圈則圈,該點則點,準備各種摘抄本,長期積累,必有收益。教師可向學生講述名人讀書的方法,如徐特立、毛澤東關于閱讀的論述和讀書心得,使學生明白圈點、批注有利于加深印象,增強記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汲取閱讀文本中的精華,制卡片、建資料是必備之法?!昂糜浶圆蝗鐮€筆頭”,讀書除眼到、心到、口到外,還必須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