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樹航 昌艷飛
【摘 要】行動研究作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早已經(jīng)取得了教育研究者的一致認可。但是,作為行動研究的重要開展者——中小學教師對行動研究的青睞卻并沒有在行動上展現(xiàn)出來。雖然行動研究在理論層面上走俏,但在實踐層面上卻遭遇擱淺。這種“上熱下冷”的現(xiàn)狀既折射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張力,也暴露出應試教育的沖擊以及教育理論研究中本土化的不足。這種現(xiàn)狀的解決需要教育理論研究者進行反思,同時也需要教育實踐者進行反思。
【關鍵詞】中小學 行動研究 教育理論研究者 教育實踐者
自從196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表《 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 》明確指出教師職業(yè)是一種“專業(yè)”,隨后便出現(xiàn)了有效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各種研究,而行動研究成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中最受青睞的一項。此后,在教育研究者的推動下,理論研究者對行動研究的關注迅速升溫。20世紀90年代,行動研究被介紹到我國并且成為教育研究者關注的熱點。作為教師反思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的論述,成為行動研究的亮點而受到教育理論研究者的一致認可。那么行動研究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研究,我國中小學教師開展行動研究的現(xiàn)狀如何呢?
一、行動研究的概念、起源與發(fā)展
行動研究是一種由實際工作者在現(xiàn)實情景中自主進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的一體化,使實際工作者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這種研究方法把“行動”和“研究”結合在一起,最早提出者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Kurt Lewin,他針對美國社會中所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提出了為改善社會行動而提倡實際工作者在工作中進行研究。但是他并沒有直接將這種研究表述為行動研究,而是在兩年后即1946年才把這種研究方法定名為“行動研究”,并提出了“沒有無行動的研究,也沒有無研究的行動”的著名論斷。[1] 行動研究在教育領域的興盛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斯騰豪斯在人文學科課程編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沒有教師的參與,就沒有課程編制”。[2] 因此,斯滕豪斯提出了“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的重要口號。自從“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這一口號喊出以后,行動研究便迅速成為教育理論研究者所關注的對象?!按撕蠼?jīng)埃利奧特、凱米斯等學者的積極倡導和發(fā)展,行動研究在世界范圍內成為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的重點、熱點?!盵3]
隨著世界范圍內對行動研究關注的升溫,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行動研究開始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并很快被引入我國。行動研究開始了在國內的傳播發(fā)展,一系列有關教育研究的的文章和專著開始涌現(xiàn)。
二、我國行動研究的現(xiàn)狀
粗略算來,行動研究引入國內已經(jīng)有20年的時間了,那么國內行動研究開展的現(xiàn)狀如何呢?我們可以從教育理論層面和教育實踐層面來述說我國教育行動研究的現(xiàn)狀。
1.行動研究在理論層面的受寵
行動研究被引入我國之后,關于教育行動研究的文章就從來沒有間斷過。筆者在谷歌學術搜索中輸入“行動研究”這一詞條進行搜索,并把搜索結果限定為“至少顯示摘要”,就搜到約22萬條有關行動研究的結果。當筆者把搜索結果限定為“始于2010”和“至少顯示摘要”時,顯示結果為14600條。如果說行動研究引入我國之初,理論界需要對其進行認真解讀和本土適應性檢驗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理論界依然有這么多的有關行動研究的文章,可見理論界對行動研究的熱衷。從學者對行動研究的推崇可以看出,理論界對于行動研究在改進教師工作方面的認識是一致的,并且是對行動研究寄予厚望的。很多學者把教育行動研究作為教育研究方法中與量的研究和質的研究并列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來看待,并把行動研究看做彌合理論和實踐之間鴻溝的良藥。從理論上看,行動研究正如它的提出者所設想的那樣,成為改進實際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而得到了國內學者的承認。一些重量級的教育研究者甚至喊出了“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4] 這樣的口號。由此可見,理論層面對教育行動研究的推崇是存在的。
2.行動研究在實踐層面的擱淺
行動研究在實踐層面所受的關注是否也如在理論層面所受的關注呢?我們來看看一位教育者的話:“行動研究理念被評介到中國已經(jīng)有許多年,但它始終沒有成為相對主流或被教師所熟悉和認可的研究方式。人們對‘行動研究本身的理解莫衷一是?!盵5]
在跟農(nóng)村一些教師的談話中了解到,一些教師從來沒有聽說過行動研究是什么,還有一些教師雖然聽說過行動研究,但是對行動研究的理解正如上面所說“莫衷一是”。一些教師認為行動研究就是課堂結束后在教案尾部的備注中加入課堂反思。一些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在面對“你們學校的教師開展行動研究嗎?”這樣的問題時,會反問“什么是行動研究”?!霸诮處熆磥碜约菏滓墓ぷ魇墙虒W,教學的核心就是上好課。教學與科研,一個是本職工作,另一個則是額外的工作,二者并沒有必然的關系,并且在他們心中的位置本末不可倒置?!盵6] 由此可見,行動研究并不像理論研究者文中所述說的那樣被教師看做專業(yè)成長的主要途徑,恰恰相反,行動研究在教師眼中成為被強加給的“額外工作”。
因此,我們可以說行動研究在理論層面是夏季,在實踐層面遭遇的卻是嚴冬。這一現(xiàn)實尷尬的出現(xiàn)并非筆者的危言。一些學者在提到行動研究時也有相同的看法:“(1)有廣泛的理論關注;(2)與教師專業(yè)化相聯(lián)系;(3)沒有廣泛的實踐行動;(4)在各級學校的應用不均衡;(5)研究內容不均衡;(6)研究存在失范現(xiàn)象?!盵7] 另有學者也提出,“在研究內容上,理論研究過多,實際應用較少”,“在理論的研究方面出現(xiàn)低層次的重復現(xiàn)象”等問題。[8] 行動研究理念倡導研究的主體主要是實踐工作者或者是與外來指導者合作進行,可是從我國的現(xiàn)實看來,行動研究卻是在理論界有“行動”,在實踐領域卻沒有“行動”起來。
三、行動研究“上熱下冷”的背后
在教育領域,行動研究是被作為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改進我國中小學教育現(xiàn)狀和彌合理論與實踐鴻溝的重要途徑而獲推崇的。這是教育研究者對行動研究的應然要求,但是行動研究開展的實然狀態(tài)卻與教育研究者的訴求不相一致。造成行動研究“上熱下冷”的原因固然有評價制度和教師素質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卻是以下三點。
1.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張力
教育理論作為自上而下的話語體系有其自身的邏輯理性,教育實踐也有其自身的實踐理性,教育實踐雖然受到教育理論的指導,但是不可能完全按照理論所預設的路徑前進。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張力也即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這種若即若離的關系?!敖逃碚撟呦蚪逃龑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不能認為正確的教育理論就一定能指導實踐?!薄皬睦碚摰綄嵺`有多樣性、情境性?!薄敖逃碚撆c實踐的關系與運用者關系更復雜,它與每個人的研究風格、對實踐的感悟直接相關,這就可能會削弱對實踐的指導?!盵9] 因此,教育研究者不能強迫教育實踐者“削足適履”,教育實踐者也不能指望教育研究者“量體裁衣”。教育理論強調“應然”和教育實踐強調“實然”這兩種傾向正是教育張力產(chǎn)生的根源。這種張力體現(xiàn)的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也有把這種張力理解為“阻隔”,并把阻隔分為“由教育理論與實踐自身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所致的必然的合理阻隔和由教育理論與實踐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弊端所致的應然的非合理阻隔”。[10] 理論只能近似地反映現(xiàn)實而不可能做到與現(xiàn)實“零距離”?!叭魏卫碚摱纪瑢嵺`之間保持或遠或近的距離。如果理論與實踐之間是‘零距離的話,‘理論聯(lián)系實踐這個命題也就失去了意義?!盵11] 因此,行動研究在我國“上熱下冷”是理論和實踐之間張力的體現(xiàn)。
2.應試教育的沖擊
“如果說當今中國教育中有哪一個問題是全社會幾乎無人不曉的話,那么,這個問題便是激烈的考試競爭?!盵12] 在與教師的談話中可以聽得出為考試和升學而教的現(xiàn)實狀況依然嚴重,家長、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對分數(shù)看重程度依然很高。很多家長雖然知道孩子的身體狀況、個人愛好對孩子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一旦與成績比起來,這些都會被遮蔽掉。他們的邏輯很簡單,成績高就說明孩子學得好,教師教得好,成績差就說明孩子學得不好,教師教得也不好。同時,教育管理人員也對成績很看重,這種看重是與教育評價方式以及家長的看法相聯(lián)系的。考試評價操作比較簡單,再加上我國考試傳統(tǒng)在人們心中留下的“考試情結”助長了“以考代評”的現(xiàn)實??荚嚺c評價之間被劃上了等號。最后,教師在被動中接受應試現(xiàn)狀。教師雖然接受了素質教育的理念,但是在家長和管理人員的夾縫中不得不屈服于現(xiàn)狀。行動研究在應試教育的余威下很難取得進展。教師的革新理念被扼殺,教師的科研時間被綁架,教師不得不通過保住班級的排名來保住自己的生存境況。因此,應試教育對行動研究的沖擊主要表現(xiàn)為:(1)教師與管理人員的研究熱情喪失。年長教師和管理人員在應試教育時期養(yǎng)成的習慣使其對行動研究有抵制情緒,這種內部抵制情緒制約了行動研究的開展。對于更多的教師來說,其研究熱情的喪失則主要來自外部壓力:管理者對考試升學的重視,家長對成績的看重。(2)教師與管理人員開展行動研究的時間被擠占。不間斷的考試和測驗占據(jù)了教師的大量科研時間,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得不為每一次考試而時刻準備著。
3.行動研究的“外來身份”
首先,教育行動研究對于我國來說是“外來身份”,本土化研究不足。我們知道行動研究起源于美國,它是在解決社會事務時由于現(xiàn)實情境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翱铝栐c同事共同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人與非印第安人之間的關系問題?!薄袄諟卦c他的學生一道, 試圖深入地研究人際關系, 以提高人際關系的質量。勒溫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是關注社會沖突的實踐背景, 很多工作是與猶太人或黑人合作進行的。”[13] 因此行動研究的提出,最主要的一個目的是讓實踐者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到為提高自身生存狀況而進行的研究中來。因此,實踐者之所以愿意加入到研究中并積極地發(fā)揮作用的一個主要前提便是:行動研究能改善自身的生存環(huán)境。我國在引入行動研究時,研究者直接對這一前提予以承認,而實踐者的認可卻模棱兩可。這也是“上熱下冷”的一個原因。這是從行動研究產(chǎn)生的背景來說。從行動研究在教育中的應用背景來說,首先是斯滕豪斯在課程編制過程中,為了減少課程實施的阻力而提倡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美國課程管理的地方化和校本化程度較高,教師的自主性、靈活性很大。我國提出課程三級管理模式較晚,而且校本課程這方面大多還停留在口頭上。在實際教育情境中,國家課程依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教師和管理者的工作還未聚焦于校本課程的編制上。同時我國自從引入行動研究以后,研究視角多集中在行動研究的意義和作用上,缺少對我國實際教育情況是否與行動研究相適應的檢驗。理論層面對于我國本土情況的考慮不足,即理論的本土化研究不足?!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14],行動研究在我國水土不服所反映的本土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理論研究的問題意識不強,對現(xiàn)實狀況考慮不夠。
其次,教育行動研究對于我國教育實踐者來說也是“外來身份”,指導性不強。一直以來,實踐界都在批評教育理論界“研究成果空洞無物、隨意杜撰、故作高深、文章晦澀難懂、重思辨、輕實證;由于沒有調查研究,因而研究結論缺少針對性和說服力”。[15] 教育行動研究的出現(xiàn)卻可以為針對教育理論工作者的這一指責撇開責任。教育實踐者認為,行動研究被作為具有彌合理論與實踐之間鴻溝的功能被送到了教育實踐者面前。因此,對于教育實踐者來說,教育行動研究并不是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改進需要而萌發(fā)的“我要研究”的呼聲,而是教育理論界“你要研究”這一權威命令式口吻。這也就是實踐者認為行動研究是“額外工作”這一想法的背后邏輯。因此,行動研究不是被教育實踐者作為自我實現(xiàn)的途徑,而是被強加給的“外來者”。
四、讓行動研究在教育中“行動”起來
我們所處的時代不是一個缺乏理論的時代,缺乏的是能夠真正俯下身子,深入實際去踐行并檢驗理論的人。因此,必須改變教育行動研究“上熱下冷”的尷尬局面,否則不管行動研究被描繪得多么美好,它也只能作為研究者評定職稱的工具。只有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實踐者都進行自我反思,并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才能改變“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實際工作者看到理論工作者寫的理論文章覺得不解渴,不能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理論工作者對實際工作者做的經(jīng)驗總結覺得不夠味,缺少理論深度”[16] 這一相互指責的狀況。
1.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反思
首先,教育理論工作者要加強教育理論的本土建構?!坝髦h者,必浚其泉源”,教育理論要想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必須立足于教育生活。從教育最前線尋找教育問題,構建教育理論。這就要求理論工作者放下身段進入教育場,并與教育實踐工作者交流溝通,消除誤解和隔閡。這樣的教育理論才會有理論的號召力。這既是教育理論本土建構的要求,也是教育研究的本真追求。
其次,教育理論工作者要注重教育實驗和理論本土化。對于任何一種教育理論,不管是本土建構的還是舶來的,都要首先考慮到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認識到我國教育與“他者”之間的共同性和差異性。在決定推廣一種理論或方法時,要進行教育實驗,找出這種理論或方法的真正“敵手”,有針對性地進行克服。“不經(jīng)過實驗就推廣一種制度和方法,往往帶有盲目性,甚至于危險性。”[17] 因此,對于理論尤其是外來理論必須進行教育理論本土化的實驗?!巴鈦砝碚撌腔谕庥騿栴}研究而創(chuàng)生出的理論,如果忽視對本土問題的關注和本土實踐研究,那么借鑒來的理論也就沒有了附著物。”[18] 我國行動研究理論的推廣宣傳就有對本土真正“敵手”認識不到位的缺陷。
再次,教育理論工作者要注重中層理論的構建。“概括地來講,中層理論就是以元理論為依托,對具體的經(jīng)驗事實和實踐進行理論提升所創(chuàng)造出的理論形態(tài)?!盵19] 自上而下的理論具有引領作用,卻容易忽視了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自下而上的理論能夠滿足實踐的指導需要,但卻具有價值立場游移不定的危險。只有建構中層理論才能融“道”與“器”為一體,將“上”與“下”之間貫通,各級教研室則應該在這方面發(fā)揮作用。
2.教育實踐工作者的反思
首先,教育實踐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具有理論修養(yǎng)的教師才會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有高度的覺解,進而產(chǎn)生改造現(xiàn)實的動力。在學習化社會里,教師要體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性,就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實踐者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要有做教育家的夢想。
其次,教育實踐者要敢于承擔起教研任務。教育行動研究給了實踐者一定的話語權,教育實踐者可以通過行動研究把自己的實踐性知識顯現(xiàn)出來與同仁分享。須知,教育研究不是只有專業(yè)研究者才可以做,對于實踐中的問題教師發(fā)現(xiàn)得更透徹,因此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做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開封,475004)
參考文獻:
[1]劉鶯.教育行動研究的回顧、現(xiàn)狀與展望[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2]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鄔雨剛.基于行動研究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分析[J].文教資料,2008(31).
[4]陳桂生,胡惠閔. 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韓淑萍.行動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N].中國教育報,2009-04-24(5).
[6]牛瑞雪.行動研究為什么擱淺了——大學與中小學合作研究的困境與出路[J].課程·教材·教法,2006(2).
[7]張鵬飛.國內中小學行動研究實施現(xiàn)狀及前景的研究述評[EB/OL],參考資料:http://zuchea0.blog.hbsc.cn/article/548186/25468.html.
[8]張文蘭,郭小平.關于我國行動研究學術成果的分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9(2).
[9]王枬(整理).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高級研討會會議記錄.
[10]何小忠.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阻隔歸因及其矯糾策略[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
[11]王彥明.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教育理論與實踐關系的再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4).
[12]吳康寧.制約中國教育改革的特殊場域[J].教育研究,2008(12).
[13]鄭金洲.行動研究:一種日益受到關注的研究方法[J].教育發(fā)展研究,1997(1).
[14]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15]高寶立.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進展、問題與前景[J].教育研究,2003(7).
[16][17]顧明遠.教育實踐呼喚教育理論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06(6).
[18]于澤元.教育理論本土構建的方法論論綱[J].教育研究,2010(5).
[19]馬多秀.構建中層理論:教育理論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路徑[J].湖南師范大學科學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