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前生醒覺竟傷逝,今世混沌只半生*——亦舒《我的前半生》與魯迅《傷逝》的書寫比較

2011-08-15 00:43:56楊雅潔
湖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1年5期
關(guān)鍵詞:亦舒涓生子君

楊雅潔

(西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前生醒覺竟傷逝,今世混沌只半生*
——亦舒《我的前半生》與魯迅《傷逝》的書寫比較

楊雅潔

(西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甘肅 蘭州 730070)

魯迅的《傷逝》是從男性角度寫感情蛻變的故事,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寫的是同樣的主題,但是卻寫出了不一樣的結(jié)局。這種變化為我們展示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男女作家對婚姻的不同詮釋,以及女性在新時代中的不同選擇和不同命運。

《我的前半生》;《傷逝》;婚姻;女性;獨立

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是個很有趣的作品:書名和溥儀的名作相同,而書中的主人公子君和涓生,正好是魯迅先生《傷逝》中的主角名字。亦舒也許是在為《傷逝》寫續(xù)集,一個香港式的續(xù)集。她坦言她的目的就在于探尋新時代下女子的不同選擇和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和魯迅是持同樣觀點的:愛情可以帶進婚姻,卻不能用愛情來維持婚姻。有種流行說法認(rèn)為:《傷逝》中涓生和子君婚姻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子君不能獨立,因此在被涓生遺棄之后便悲慘的死去。而《我的前半生》在某種程度上對這種提法做出了一個解答,因為里面寫的便是子君獲得獨立之后的情況——她并不是和涓生幸福的生活下去,而是重新開始,奔向新的幸福而去。同是男棄女的故事,兩個作家寫出來的卻是不同的結(jié)局。

一、性別差異下的不同視角

魯迅的《傷逝》是從男性的角度寫感情蛻變的故事:子君在與涓生結(jié)合后沉溺于小家庭,她的生活完全以侍奉丈夫為中心,生命的激情完全被柴米油鹽給消磨了,最終被丈夫涓生以她不能跟上自己的進步為由拋棄?!秱拧穼懙煤茔皭潱干嬲\的悔意讓讀者不忍多加責(zé)怪,反而會不由自主地埋怨子君做得不夠好,涓生變心有理。在《傷逝》中,魯迅在女性問題上的見解是具有超前性的,比如經(jīng)濟獨立,對女性意識不覺醒的批判等。但是,毫無疑問在這其中所隱含的作者立場是男性的立場。書中有一句名言:“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泵菜瓶陀^,但仔細(xì)聽起來好像感覺是婚后子君的停滯不前破壞了愛情。但是,反過來說,從愛情到婚姻的轉(zhuǎn)化中,雙方都應(yīng)該及時做到從戀人到夫妻這一轉(zhuǎn)變,在這一方面,其實只有子君做到了。子君每天任勞任怨的侍奉丈夫,由一個充滿夢想的熱血青年變?yōu)橐粋€只為柴米油鹽操勞的家庭主婦,可以說子君承擔(dān)了做妻子的責(zé)任。而涓生卻依然沉浸在浪漫的愛情美夢中,他覺得即使結(jié)婚也應(yīng)該繼續(xù)保持熱戀時期的感覺,他忘記了生活需要實實在在的物質(zhì)基礎(chǔ),只靠夢想是支撐不起現(xiàn)實的。至于精神上的溝通,則需要兩個人共同來努力,涓生一味的要求子君進步,而他自己為家庭卻并沒有付出多少。因此涓生才是真正缺乏愛情更新能力的那個人,只是到最后還要借懺悔之名來一番自我辯護,可以說這完全是以一個男性的角度來敘述故事的。

在傳統(tǒng)的男性書寫中,女性以一種虛幻的鏡中形象被男性作家所塑造,她們因為男性的不同需求而在作品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象。不少女性作家致力于改變被書寫的命運,要用女性自己的聲音來表述女性本身,但是許多人的努力或是還在揭示這種被他者化的弱勢狀態(tài),或者還停留于扭轉(zhuǎn)兩性對抗中的他者地位這一過程本身,她們都還在用一種潛性的反抗的聲音說話,以達(dá)到從他者到主體的命運改造。[1]

亦舒和眾多女性主義作家的不同就在于她主要書寫的是走出了“房間”的女性,與男性站在同一環(huán)境中面對面競爭著的女性,她已經(jīng)走出了兩性對抗的糾纏,以一種主體的姿態(tài)進行自我表述。[2]在亦舒的書寫策略中,女性成為主體,男性成為一種“他者”,被女性的需要而隨意塑造的他者。

因此從亦舒的視角來看,子君的悲劇大半是由于涓生的軟弱性格所致。她在《我的前半生》中設(shè)定的子君與涓生,雖然所處時代和經(jīng)歷與魯迅所寫的大相徑庭,但其內(nèi)在的性格還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子君的堅強被家務(wù)瑣事掩蓋,長期金絲雀般的生活使整個人漸漸變鈍;涓生雖是開有自己診所的醫(yī)生,但本質(zhì)卻是個遲鈍被動的人。相同的性格角色設(shè)定,在亦舒筆下卻寫出了另一番境界:在這個日漸寬容的社會里,被厭棄的女人只要自尊自愛,就不再是只有死路一條。子君離婚后,被丈夫變相趕出家門,只得一間小小的公寓棲身,贍養(yǎng)費僅夠交月供。她痛定思痛,在好友的幫助下得到一份卑微但自食其力的工作。其間的艱辛不言而喻,但她終究挺了過來,并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陶藝上的天份,還與師傅合伙經(jīng)營起了陶藝制作。與女兒的緊張關(guān)系也變得如同姐妹一般親熱,最后還在探視國外讀中學(xué)的女兒期間結(jié)識了她真正的終生良伴。

二、不同時代下的思維差異

魯迅在批判了子君的女性意識不覺醒的同時,也批判了社會,他認(rèn)為愛情問題與社會問題是緊密相關(guān)的。如果社會得不到變革,女性的社會地位得不到提高,男女地位達(dá)不到平等的話,將不會有真正的男人和女人,將不能消失了嘆息和苦痛。[3]在魯迅所處的時代,女性由于沒有經(jīng)濟獨立而往往受制于人,婦女解放也只能是一句空話,愛情曾讓她們有過獲得解放的幻覺,然而一旦愛情消逝,打擊就是致命的,因此《傷逝》中的子君在失去愛情后只能寂寞地死去。

當(dāng)時的社會是不允許婚姻自主的,更何況子君為了愛情離開家庭而投入了涓生建構(gòu)的新家庭中。他們的愛違背了當(dāng)時的道德,為社會所不容,所以涓生為此也丟掉了工作。當(dāng)愛情問題遇到了生存問題的時候,愛情便無所寄托了。男性往往更注重的是現(xiàn)實,在他們的思想中,愛情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于是涓生便舍棄了他與子君的感情而另找生路。而女性自古以來就是以感情為第一位的,在子君的生活中,愛情就是她的全部,于是兩人選擇的道路便出現(xiàn)了分歧,因此結(jié)局只能以悲劇收場。在《傷逝》中,子君與涓生的愛情并沒有建立在雙方平等自由的基礎(chǔ)之上,也沒有建立在開放的社會之中,因此悲劇的命運是可以肯定的。魯迅認(rèn)為女性意識的覺醒至關(guān)重要,子君的悲劇實質(zhì)上也是她女性意識欠缺所致,她的所謂覺醒只是從“我是父親的”到“我是丈夫的”這一身份地位的轉(zhuǎn)變。[4]在上個世紀(jì)20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中,魯迅還無法清楚的看到女性可以去往的路。對于有足夠的勇氣走出家門的女性,結(jié)果也只能像魯迅在《娜拉走后怎么辦?》中所說的兩條路:要么墮落,要么回來。因此,魯迅能找出女性不幸的根源,卻無法指明女性的獨立自主的道路。

而亦舒可以為女性重新設(shè)計并找到自強之路,因為社會和時代變遷自然得出了結(jié)論:女性可以投入社會,在工作中擺脫受壓抑的地位。在魯迅筆下,女性問題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如果后者問題得不到解決,前者就只能是空談了。

如今女性可以和男性一起出去工作,可以婚姻自主,可以爭取一切的平等和自由,傳統(tǒng)的道德觀對女性的壓抑已經(jīng)隨著女性更多地融入社會生活而日益減少了,而香港這樣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dá)、思想中西交匯的國際大都市對女性的束縛更是少之又少。在《我的前半生》里,20世紀(jì)80年代的子君大學(xué)畢業(yè),嫁給了情投意合的醫(yī)生史涓生,他們生活條件很好,絕不會為了生存而發(fā)愁,但是這樣的一個家庭依然遇到了問題,而這個問題,就是在如今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丈夫外遇,因第三者插足而導(dǎo)致的離婚問題。而亦舒在這里的敘述就很客觀了,她認(rèn)為涓生自私、卑怯固然有錯,而其中子君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zé)任。亦舒在這里讓子君擁有了自省意識,從自身來尋找失敗的原因,她在反省之后認(rèn)為自己是好母親,但卻并不是好妻子?;楹筠o職當(dāng)起家庭主婦的她過于專注家庭而與社會脫節(jié),逐漸變得越來越呆板無趣。由于缺乏交流而忽視了丈夫的感受,他們感情日漸疏遠(yuǎn)。值得慶幸的是,她在離婚之后努力改變自己的思想,擁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并重拾自信。因此在亦舒看來,個人對自己的命運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三、不同氛圍下的讀者群差別

仔細(xì)品味,我們會發(fā)現(xiàn)魯迅并沒有否定涓生的選擇,因為他認(rèn)為涓生既然已經(jīng)不愛子君了,那就應(yīng)該說出來。假如不說,那就是欺騙,就是虛偽,是對子君情感和尊嚴(yán)的極大傷害。[5]魯迅先生以他犀利的筆鋒道出:產(chǎn)生悲劇的真正根源是社會的罪惡和世俗的偏見。魯迅在《傷逝》中寫出了涓生的兩難處境,對涓生寄予了深刻的同情,魯迅的《傷逝》采取的是“涓生手記”這種自我獨白式的敘事方式,將涓生作為第一人稱的敘述人,女性子君的一切由男性涓生來敘述。當(dāng)時,魯迅對《傷逝》的潛在讀者預(yù)設(shè)中包括了五四男性精英知識分子。[6]

相對而言,作為女性作家的亦舒則對退居家庭的女性給予了更多的理解。當(dāng)然這也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當(dāng)今社會中,出軌、第三者這類詞語我們都耳熟能詳,亦舒拋出這么一個題材來談,本身就已經(jīng)非常吸引大家的眼球,而愛情小說的讀者群本身多數(shù)為女性,所以其中的女主人公如何處理這類問題,自然被讀者所關(guān)注。在亦舒看來,愛情當(dāng)中,個人因素所占的比重是遠(yuǎn)遠(yuǎn)大于社會問題的,這個觀點自然與現(xiàn)代社會中女性得到解放是分不開的,因此在《我的前半生》中,她并沒有一味地表現(xiàn)男性的冷漠與多變,而主要展示子君在婚姻破裂之后的醒悟和走向自立的心路歷程,是站在女性角度對現(xiàn)代社會中常見婚姻問題的冷靜分析和反思。

書中包羅萬象,包括女人工作中所面對的壓力以及工作的辛苦,子君的好友是成功女性,很受賞識和器重,然而她也有自己的苦衷:“低級有低級的好處,人家不好意思難為你,只要你乖乖地,可以得過且過,一旦升得高,有無數(shù)的人上來硬是要同你比劍,你不動手?他們壓上頭來,你動手?殺掉幾個,人又說你心狠手辣?!保?](P256)亦舒對人物命運的安排與她要迎合消費市場是分不開的。當(dāng)今社會是一個消費的社會,而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這一特征更為明顯。在消費社會中,人們注重的已不是消費品維持人民生存必需的使用價值和實際功能,而是彰顯消費者身份、地位、財富的意義價值,消費已從生理的需要演變?yōu)樾睦淼男枨?,所以消費主義也同時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8]現(xiàn)代時髦女性多崇尚小資情調(diào),而這部書便是提供了很多這樣的場所以及主人公的小資生活和小資情調(diào)。約會場所會是山頂?shù)呐f咖啡廳,送禮物是祖母綠耳環(huán),書中對人物的服飾有間或細(xì)致的描寫,比如談到涓生的衣領(lǐng)搭配,談到自己穿的衣服,由翟君的夾雜著白色的頭發(fā)想到自己的銀狐大衣,等等。

四、不同作者筆下的不同結(jié)局

魯迅是亦舒喜愛的作家,《我的前半生》里面的丈夫和妻子名字是涓生和子君,沿用他的小說《傷逝》中人物的名字,似將魯迅筆下人物放在了現(xiàn)在的時代背景上,但細(xì)讀下來,感覺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除了社會和時代背景截然不同,其反思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以前有評論者談到,亦舒意圖塑造出一個新的子君,可是這個新的子君始終想要找一個依靠,骨子里是完全的舊式思想,感覺不到獨立自主的快樂,或者說她根本就沒有到達(dá)這個精神層面上,甚至還不如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個子君。后者雖然結(jié)果失敗了,但是畢竟是曾經(jīng)快樂勇敢的自主選擇生活,而前者卻總感覺是被逼無奈。兩本小說,中間隔了幾十年的光陰,可是女人究竟進步了多少?

筆者認(rèn)為,相比魯迅筆下的子君在婚姻失敗之后走向死亡,亦舒筆下的子君在從失敗婚姻當(dāng)中脫離出來后的轉(zhuǎn)變是很大的,她很快便不再自暴自棄,將自己投入到激烈的競爭當(dāng)中去,在承受打擊之后依然能夠不斷反省,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與社會接軌,開始新的人生。新的子君獲得經(jīng)濟獨立之后,自尊自愛的她已有資格去贏得她一直所追求的幸福。我們不但無法證明再次選擇婚姻是無奈之舉,反而感覺到她獨立之后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如果說沒有進步,那么新的子君又怎么會說“靠別人,不如靠自己的雙手比較安心”。子君重新回歸家庭,看似是一種輪回,其實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浴火重生之后的她靠的是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在經(jīng)歷過一次失敗婚姻之后,重新開始的她更能把握住自己手中的幸福。在這個快餐時代,面對許多女子由于吃不了苦或是習(xí)慣了受保護而放棄獨立的機會,亦舒教女性自強自立,一切靠自己,這樣一本勵志書能讓廣大女性朋友深受鼓舞,已屬難得。

[1]周霜.言情小說的性別立場——論亦舒的女性書寫策略[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6(2).

[2]賈麗萍.女性視角:從婚戀到社會現(xiàn)實——亦舒的小說世界[J].華文文學(xué),2003(2).

[3]何云貴.“五四”個性解放者的困境——《傷逝》主題解讀[J].名作欣賞,2006(7).

[4]黃敏.比較魯迅《傷逝》與亦舒《我的前半生》女性觀之異同[J].哈爾濱學(xué)院學(xué)報,2006(3).

[5]張軍.空洞的平等,錯誤的愛情,虛偽的人物——重讀《傷逝》[J].名作欣賞,2005(4).

[6]許艷.從《傷逝》到《結(jié)婚十年》——男女作家眼中的娜拉是如何出走的[J].西安社會科學(xué),2010(6).

[7]亦舒.我的前半生[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8]張嵐.本土視域下的百年中國女性文學(xu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7.

A Comparison Between Yi Shu’s My First Half of life and Lu Xun’s Grieves for the Dead

YANG Ya-jie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Lu Xun’s Grieves for the Dead is a story which deals with the sentiment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masculine angle,and in the My First Half of Life,Yi Shu reflects the same theme,but with an entirely different ending.This kind of change has demonstrated that under different time backgrounds male and female writer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to marriage and female’s different choice and different destiny in the new times.

My First half of life;Grieves for the dead;marriage;female;independence

I210.96

A

1009-1734(2011)05-0029-04

2011-05-08

楊雅潔,在讀碩士,從事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研究。

[責(zé)任編輯 陳義報]

猜你喜歡
亦舒涓生子君
新老讀者與《商界》的故事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風(fēng)雨彩虹鏗鏘玫瑰
涓生思想啟蒙中的不徹底性
小說《傷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論《傷逝》的悲劇內(nèi)涵
亦舒的女性文學(xué)世界
子君的錯
子君的恨
長江8號
宿松县| 阿图什市| 平定县| 凤台县| 武宣县| 绍兴市| 湘西| 益阳市| 阳曲县| 浦北县| 大洼县| 河南省| 信丰县| 石棉县| 乌审旗| 广灵县| 行唐县| 富锦市| 大同县| 新营市| 永平县| 信阳市| 来安县| 冀州市| 临高县| 五大连池市| 安平县| 凤冈县| 都昌县| 库尔勒市| 鄢陵县| 南岸区| 江都市| 扎囊县| 崇文区| 周宁县| 芒康县| 琼结县| 察雅县| 龙里县|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