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璽維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反思;教學活動;教學過程;教后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2-0050-01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既體驗到了改革的艱辛,也收獲了新課程實驗的成果。同時,筆者也深切地認識到,無論是從數學課程標準到新教材、從課改目標到教學現實,還是從教師到學生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矛盾。這些問題與矛盾也正是我們一線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和研究的問題。下面,筆者就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活動前的反思即備課階段的反思
從目前教師備課的現狀看,主要有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慮學生實際;二是有些老教師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不注重反思,憑借原有的經驗設計教學。要克服這些問題,教師備課時就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對學生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從而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教訓和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反思的基礎上。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
二、教學過程中反思
1教育觀念的轉變。不同的教育觀念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這種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種理念下,教師崇尚鉆研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為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了教學過程本身,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程設置已由原來的“一綱一本”變?yōu)椤耙粯硕啾尽?,教材實行三級管理制。教材不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唯一知識載體,它將促使教師由原來的教師型向研究性轉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依據課程標準自行開發(fā)校本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原來的“教教材”變?yōu)楝F在的“用教材”。
2教學目標的變化。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目標已變成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還要特別關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等等。在知識技能中,往往蘊涵著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掌握知識技能和結果,更重要的是經歷形成這些知識技能的過程,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方法,并從中感悟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教堂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師生角色的轉變。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因為過分預設和封閉,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因而,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壓抑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信息的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系的形成。教師不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而是知識的發(fā)現者、創(chuàng)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導”,就是要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xié)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fā)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fā)展。
三、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的概括,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教學的結果如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是否學會了學習?因為“教會”不只是提供給學生某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學習,而是應設法讓學生多體會和感悟,引導學生總結適宜自己的學習方法,經過自己感悟出來的方法對學習者來說才是管用的、好用的。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激勵學生學習,發(fā)揮其能力至關重要,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