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帆
[摘 要] 考究的書籍印刷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藝,是構成書籍美感的重要因素。當我們埋怨一本書設計不美時,常常把問題簡單地歸結到版式的設計上。其實,很多時候設計不精彩不是設計得不好,而是設計者忽視了材料設計與印刷工藝的重要性,以及材料設計意識薄弱造成一些書籍的劣質與平庸。本文從材料語言角度談書籍設計的新思路。
[關鍵詞] 書籍設計 印刷工藝 材質美 形態(tài) 物化
[中圖分類號] G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5853(2012) 01-0033-05
[Abstract] Th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o create books of aesthetic value are the suitable choice of book printing material and exquisite printing technology. When we complain about a book design is not good enough, we often simply attribute the problem to the layout design. But many designers have such lessons that the reason of a mediocre design is not all due to the layout design but the designers ignora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book material and printing technology. Having no consciousness of material design causes the inferior and mediocrity of some books. This article tends to discuss the new thinking of book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 language.
[Key words] Book design Printing technology Material aesthetic Morphology Materialization
書籍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印刷工藝就是書籍的物化途徑。使印刷材料與設計效果最佳結合,是設計師應該具有的設計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與科學技術進步,材料設計、工藝設計已成為書籍設計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凡是杰出的書籍設計家和出版家,都把材料設計看作是書籍創(chuàng)意的一個重要部分,把利用印刷工藝看作是追求書籍形態(tài)美感的重要手段。在書籍設計中,應強調運用材料思維,為書籍設計的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書籍的圖像、文字等信息需要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表現出來,在印刷上,這種物質載體就是承印物。對于書籍,最重要的承印物就是紙張。紙是書籍的生命,有獨特的氣質。呂敬人在《書藝問道》中談到:“紙張中纖維經過搓揉、磨壓,具有耐用結實的美感與實用功能,書籍用紙具有不可思議的文化韻味;紙張的魅力在于其內在的表現力,千絲萬縷的植物莖根層層疊疊,壓在不到毫米厚的平面之內,展現既豐富又含而不露的微妙表情,此時的紙張語言則是無聲勝有聲;紙張的魅力還體現在力與美的交融,珍藏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籍、古書畫仍在散發(fā)著原作墨跡彩繪的光彩,為后人盡情觀賞?!盵1]
1 書籍印刷材料的選擇原則
1.1 將內容設計與承印材料特征作整體考慮
書籍設計一開始就應該對書籍最后印刷的效果有一個預想,對印刷承印物的選擇有明確的考慮,承印物的色彩、重量、紋理質地都會對書籍設計最后的物化效果產生視覺上的影響,內容與紙材的相互作用共同營造出書籍的整體氛圍。
對于不了解印刷紙材的書籍設計者而言,紙張僅僅是電腦屏幕上的白板;而對于能感受到紙張氣質深意的人來說,則能透過電腦屏幕感受到不同紙張表現信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會影響設計者的版面設計思維,或外露、或內斂、或粗放、或細膩的承印材料質感會激發(fā)設計者產生新的設計靈感。將材料作為獨立的審美要素加以強調并呈現在書籍設計之中,可以在設計觀念上為書籍設計的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不能只直觀地感受和簡單地運用材料,而要對材料的固有屬性、功能和價值加以深層的認識和把握,做到從材料角度構思,善于發(fā)現材質美,利用材質美,根據書籍的內涵,融藝術設計與材料表現為一體。
例如《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圖1)的設計。集子中所收的戲曲、臉譜圖畫都是梅蘭芳紀念館現存“綴玉軒”珍藏圖畫、臉譜的原件復制,圖譜原件是梅蘭芳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向北平國劇學會提供的個人藏品。為了真實再現圖畫和臉譜,書籍紙材選擇了宣紙作為印刷承印物,結合先進的印刷技術和設計人精益求精的藝術精神,將集子中的戲曲臉譜、戲畫、戲曲人物近乎原貌地再現出來。宣紙的細膩質感,也傳遞出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韻味。此書成為2003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中國出版社唯一獲金獎的作品。
將材料作為整體設計的一部分,有時能給設計帶來無可比擬的視覺感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由Turnbull Grey工作室為鄉(xiāng)村休閑制衣公司設計的一款時裝發(fā)布會請柬,采用一種毛面特種紙(圖2)。“毛面紙的制作過程比較復雜,首先需要在基紙直面上整體或者局部進行涂層處理,然后把染好顏色的細小羊毛或者植物纖維撒在紙面上,毛面紙最早是模仿一般的織物品和意大利天鵝絨織錦”[2]。由于毛面紙含有大量纖維成分,因此能夠在視覺上模仿布料的質感,這樣正強調了設計要宣傳的活動——成衣展示。材料本身就是對設計對象的完美闡釋,利用材料語言進行設計避免了設計語言的俗套,也能產生全新的視覺體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2 注重承印材料的物理性質
在書籍設計中,對書籍物化承印物的選擇要充分考慮書籍的設計表現形式是否符合承印物自身的物理性質,因為不同材質的紙張對于油墨的吸附能力與適用的印刷工藝不盡相同。
舊金山弗洛拉·格拉布花園的卡片設計,采用細微手工織紋感、材質較厚的紙張印制(圖3)。弗洛拉·格拉布花園是一個培育各種異國情調花草的機構,其標志是有異國情調的龍舌蘭植物圖案。凸版印刷的質感和厚重,以及體現出的一種優(yōu)雅可觸知的品質,能讓我們相信弗洛拉·格拉布花園是一個在植物與園藝方面有著淵博專業(yè)知識的機構,而略帶手工織紋的厚重紙張又能有效地適應機構給人的優(yōu)雅感受,同時也適用于雙面凸版印刷。這個設計將承印材料的物理屬性與視覺識別協調到最佳的品質。
1.3 注重出版物自身特點
書籍都具有一定的傳播目的與側重,在進行書籍的紙材設計時應考慮書籍所要體現的目的。例如彩色雜志需要高質量的圖像,通常選擇銅版紙這種表面光滑,紙質纖維分布均勻,對油墨的吸收性與接收狀態(tài)良好的紙材,以滿足高精度的圖像印刷要求;報紙首要考慮的是成本控制,對圖片的精美程度要求不高,所以適宜選擇價格便宜的新聞紙進行印刷。
2 材料語言的應用方法
2.1 將視覺圖像與承印材料的美感聯系在一起
書籍設計師的設計步驟一般是,先設計書籍裝幀的視覺圖像,然后根據追求的效果選擇承印材料。我們也可以先選擇能有效表達內容的承印材料,然后根據材料質地來考慮書籍視覺圖像的設計,充分發(fā)揮和調動承印材料本身的質感和魅力,讓材料的美感成為設計的亮點。
在選擇承印材料時,我們應運用材料語言拓展設計思路,不拘于形式,視設計所需,勇于嘗試新的材料,勇于選用特種紙和特種材料,如皮革、紡織品、木、竹等(圖4)。呂敬人在構思《朱熹榜書千字文》印刷承印物的設計時,別出心裁。他認為朱熹的大字遒麗灑脫,以原大復制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又要創(chuàng)造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形態(tài),于是在封函的設計上選擇了桐木材質,將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全函以皮帶串連,如意木扣合。桐木材料封函的天然木質質感,傳遞出古色古香的文化氣味。對材料性質恰到好處的應用,增加了書籍的質感和觸感,讓讀者對整本書的整體印象得到提升,增加了閱讀的沖動與趣味,讀者可從中領悟深邃的思考、生命的脈動、智慧的啟示、幻想的誘發(fā),并獲得閱讀的愉悅。
材料本身帶來的質感、空間和肌理會第一時間吸引讀者。紙張的紋路色彩和肌理效果所表達出的情緒和情感,與畫龍點睛的簡單設計一起,可以達到既簡潔又美觀的藝術效果,還能達到節(jié)約印費的目的。
2.2 不同紙材的物理構成與搭配
承印材料表面的光澤、色彩、肌理、透明度等物理結構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視覺質感,形成對材料的精細感、粗獷感、均勻感、工整感、光潔感、透明感、素雅感、華麗感和自然感等認知感受。當讀者將對紙的“體覺經驗反映”轉化為視覺審美時,就產生美感。紙材的物理結構對人的視覺刺激不同決定了視覺感受的差異,這種差異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
在書籍設計時,可以運用不同紙張在書的構成中形成的相互關系,追求一種質感上的對比變化,在變化中促成視覺與觸覺的動人節(jié)奏。如Black Dog出版社邀請設計師加文·安布羅斯為雕塑家菲利達·巴洛設計的一本作品集(圖5)——這本作品集收集了雕塑家巴洛的一系列雕塑作品,十分注意在封面、環(huán)襯、扉頁、正文和插頁的材料中尋求變化,并利用不同的紙張來區(qū)分作品集的章節(jié)。例如,加文·安布羅斯采用牛皮紙作為承印材料表現雕塑家的生平、事跡,用銅版紙印刷展示其重要的雕塑作品,用膠版紙印制其他非重點介紹的作品,用輕質字典紙印制與雕塑家相關的介紹與其他文字信息。這種利用紙張物理結構與搭配進行的設計,不但使書籍內容結構非常清晰,而且產生了不同質感的對比,容易激發(fā)讀者的審美感受。另一方面,從承印材料物理結構與搭配的功能要求上講,牛皮紙纖維粗糙,顏色較深,給人厚重質樸的心理感受,主要用于卷宗印刷,這里加文·安布羅斯用牛皮紙表現雕塑家生平事跡,具有歷史感。銅版紙表面光滑,白度較高,紙質纖維分布均勻,厚薄一致,伸縮性小,有較好的彈性和較強的抗水性能,對油墨的吸收性與接收狀態(tài)十分良好,主要用于細網線印品、畫冊、封面等,本書采用銅版紙印刷雕塑作品可以完美地展現雕塑作品的細節(jié)。輕質字典紙主要用于印刷內文頁數較多的厚書,成品比用正常書寫紙印制的輕得多,設計師在設計書籍輔助信息時選擇輕質字典紙作為印刷承印物,確保了在傳遞大量信息的基礎上,能夠減輕書籍的總重量,方便攜帶,體現了人文關懷。
印刷承印物的選用兼顧了內容、設計、實用和美觀的四者統(tǒng)一,體現了印刷承印物在其物理結構與搭配上對書籍物化效果的實現,這也是用材料語言思維進行書籍設計的一個角度。
3 材料語言與印后加工的結合
3.1 承印材料與印后加工工藝
印后加工配合不同的承印材料,能達到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模切、激光雕刻等印后加工工藝可以改變書籍的結構,配合材質的特點能夠在二維空間內設計出三維空間,使讀者體會到設計的趣味性。例如肖勇的書印:舞動的北京》(圖6),以北京奧運會重要場館形態(tài)為基本元素進行函套及內文設計,利用北京奧運水立方場館的造型特點設計外封結構。在封面設計上,用激光雕刻工藝對封面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出一種上下透疊的效果:封套與封面因為雕刻與鏤空產生自然的光影,自然的光影又與紙材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個細膩的三度空間,具有建筑般的美感。在內頁設計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模切工藝制作出無數個橢圓形,橢圓的錯位與大小的遞減構成新穎的書籍形態(tài),營造出一個向內延展的立體空間。
紙張本身有自己的肌理與性格特征,書籍設計時,部分材質不適宜進行平版印刷,但是十分適合采用燙印、起凸、壓凹等印后工藝進行加工。豐富的印后工藝可以形成肌理,與性質各異的紙張搭配,形成視覺與觸感上的享受。如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刀勢畫》(圖7)——一位日本木刻紙畫家的作品集,在封面用紙上,運用具有東方特質的手揉加工紙,同時用壓凹工藝進行加工,書名下方裝飾運用仿拉絲剛紙,在剛古紙上進行UV局部上光處理,剛古紙與手揉加工紙、UV工藝與壓凹工藝形成“硬”與“軟”、“銳”與“柔”的對比,印刷承印物與印后工藝的搭配表現出豐富的觸覺與視覺體驗,同時這種印刷紙材與印后加工的結合又將書籍的主題——刀勢畫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3.2 材料與裝訂形式結合
在現代書籍設計中,裝訂不僅具備將散頁組裝成冊這個基本功能,更是構成書籍整體美的一個重要手段。
常規(guī)裝訂能從效率上給讀者以方便,從功能上增強書的使用壽命。但是書籍作為精神文化的載體,也可以從審美情趣上給我們多種啟迪。裝訂形式的選擇與書籍的內容、紙材的文化屬性相一致時,裝訂工藝就能與印前設計、印刷、印刷承印物、印后加工一起將書籍的整體形態(tài)完美地呈現出來。例如《小紅人的故事》(圖8),敘述作者二十年來鄉(xiāng)土民間文化采風、考察所獲得的感受,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充滿靈性的剪紙小紅人的故事。書籍設計從函套到紙質到裝訂形式以及封面上的剪紙,都浸染著民間文化的色彩;在裝訂形式上采用古線裝的裝訂方式,透出一股濃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韻味,稚拙的古線裝訂與稚拙民間剪紙題材融合在一起,達到了一種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
裝訂是書籍成型的最后一道工序,有時還可以根據書籍內容和紙材特點,利用裝訂工序進行書籍創(chuàng)意。在書籍裝訂中,將印刷好的全開或對開的印刷品,根據工藝要求及尺寸規(guī)格,裁切成所需幅面規(guī)格,這個過程稱為開料。在現代設計中,有的設計師在書籍加工中省去了開料中的部分內容,讓書籍裝訂保有原始的裝訂痕跡,開背裝、毛邊書籍都屬于這種加工模式。書籍《SHEILAHICKS》的裝訂就巧妙地利用了這種方式,由于印刷紙材為纖維較多的厚毛邊紙,在開料的過程中,保留了紙張原有的毛邊,不予裁切(圖9)。這種刻意的不裁切記錄了書籍從設計到物化的全過程,同時毛邊紙粗糙的質感又與書籍內容——粗麻纖維藝術相吻合,讓人不由得感嘆設計者別具匠心的巧妙構思。
裝訂形式的創(chuàng)新有時還會對書籍的物化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例如Apollo網球俱樂部的形象手冊設計(圖10),封面選擇了一種與網球材質十分相似的紙材,并配以壓印的印后加工,在裝訂形式上,將書籍裝訂成一個球形,從紙材到印刷、裝訂形式的選擇都與書籍內容十分吻合,同時也增加了書籍的趣味性,令人印象深刻。
4 選擇承印材料時應注意的問題
4.1 特種材料在現實應用中的局限因素
總的來講,特種紙在市場上的銷售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特殊承印物的價格偏貴,出版社為了降低書籍成本,不愿意使用價格偏貴的特種紙印刷。二是設計師缺乏對特殊承印材料的足夠認識,對每種材料的物理屬性、印刷效果及所呈現的文化的認識不夠,不能系統(tǒng)地將設計創(chuàng)意與紙張設計、印刷設計連貫起來思考,不能正確運籌紙張的開度、克度、粗細紋路及紙質色素,以致出來的成品與起初構想的設計效果相去甚遠。設計師費盡心機,最后拿出來的成品,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使客戶對特種材料的認同一落千丈。三是我國印刷技術人員技術不夠熟練,有很先進的印刷機器設備,很好的印刷條件、環(huán)境和印刷材料,但無印刷特種紙的經驗,部分印刷廠錯誤地認為印刷特種材料費時、費力、費工序,既容易出問題又無經濟效益,采取回避態(tài)度,因而嚴重挫傷了設計師創(chuàng)新求變的積極性。
4.2 書籍設計師應具備的能力
首先,設計師在書籍承印材料的選擇上應充分了解承印材料的屬性與適用范圍,同時掌握必要的印刷知識。其次,設計師要具備很好的設計素質、專業(yè)技能及良好的審美情趣,能夠使特種材料的運用真正提升書籍的附加價值,完美地表現書籍內容,真正做到讓“材料自語”,而不是材料堆砌。三是加強設計序列訓練,提高設計分析、市場分析、項目分析和說服客戶的能力,讓設計構思最終能夠實現。
5 結 語
書籍設計的繁榮與多元化與印刷工藝的不斷進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當代,書籍承印材料愈益豐富,印刷技術日新月異,不僅為專業(yè)設計師制作出更多更精美的書籍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同時也促使書籍設計者擴展設計思路,把實用、經濟及審美有機地聯系起來,為當代書籍的藝術表現竭盡所能。
注 釋
[1]呂敬人.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142
[2]加文·安布羅斯,保羅·哈里斯. 國際平面設計基礎教程:印前印后[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13
(收稿日期: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