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筆者在臨床實踐中做了兩種不同位置溝槽固位,進行了臨床觀察和比較,發(fā)現(xiàn)在洞緣做溝槽固位比在洞底做溝槽固位對牙髓刺激性要小,而且固位效果無差異,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來我院口腔科門診患者119例,146顆牙,全部為后牙。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2組,每組73顆。Ⅰ組:57例、73顆患牙:男25人,女32人,年齡17~72歲,平均為34歲。Ⅱ組:62例、73顆患牙,男23人,女39人,年齡19~69歲,平均為36歲。兩組均為后牙。
1.2 臨床表現(xiàn) 全部就診患者主觀癥狀為嵌塞食物痛,對酸甜食物敏感,冷熱刺激痛,冷刺激尤為顯著,但刺激去除后癥狀立即消失。無自發(fā)性、陣發(fā)性痛及夜間痛等癥狀。臨床檢查全部為后牙的大面積齲壞,II類洞,中齲或深齲,無穿髓點。探診(+),叩診(-),無牙周袋和創(chuàng)傷合。
1.3 材料與方法
1.3.1 常規(guī)清齲,根據(jù)患者主觀癥狀和體征,在充填前進行一些保護牙髓的處理,如:安撫、間接蓋髓、墊底。
1.3.2 溝槽設計與操作 Ⅰ組:在齲洞的邊緣,可以在合面也可以在頰舌面的洞緣處,選擇牙體組織較多的地方,用倒錐鉆制備溝槽,溝長在1.5~2.5 mm,寬度在1~2 mm,深度在牙釉質內(nèi)或牙本質淺層。若制備2個以上溝槽時,其長寬深都要適當減少,以減少牙劈裂的機會。溝槽一般不超過2個,如剩余牙體組織較狹長,最多增加到3個,多個溝槽之間盡量不相互平行。[1]Ⅱ組:避開墊底材料,在平洞底的側壁牙本質或沿線角用倒錐鉆制作大小、形狀不一的水平溝槽,其深度、寬度和長度視制作部位、固位需要及咬合狀態(tài)而異,深度1~1.5 mm,寬度1~2 mm,長在1.5~2.5 mm或更長環(huán)繞洞底軸壁。常規(guī)牙體消毒、沖洗、隔濕、吹干、置放成型片夾、楔子,采用銀汞合金充填,調合、拋光。
1.4 評價標準 有效:隨訪成功、無脫落。術后牙髓刺激評價標準0級:完全無痛;1級:2周內(nèi)只有短暫的冷熱刺激痛,但無明顯延緩痛,并逐漸好轉;2級:有自發(fā)性、陣發(fā)性痛、夜間痛;3級:牙髓逐漸壞死。2~3級評為有牙髓炎癥狀。
有效 0級 1級 2級 3級Ⅰ組 67 60(89.6) 5(7.5) 2(3) 0(0)Ⅱ組 68 48(70.6) 13(19.1) 5(7.4) 2(2.9)
通過兩種不同位置溝槽固位充填術2~3年的觀察,Ⅰ組失訪2例、4顆,脫落2顆,有效率為91.8%。Ⅱ組失訪2例、2顆,脫落3顆,有效率為93.2。兩組的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牙髓炎癥狀的發(fā)生率Ⅰ組(3%)低于Ⅱ組(10.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牙本質受到外界刺激(機械、溫度或化學)時,可引起小管內(nèi)的液體快速流動(4~6 mm/s),導致成牙本質細胞突和細胞體移位,使纏繞的神經(jīng)末梢被激惹,從而引起疼痛。當牙本質受到長期弱的外界刺激時,在相應的牙髓端有修復性牙本質形成,它們是牙髓的保護屏障。若受到急性、強的刺激,則受刺激得成牙本質細胞可發(fā)生變性,小管內(nèi)的細胞突退變,嚴重時可致成牙本質細胞死亡,甚至造成牙髓發(fā)炎、壞死。所以,備洞時切忌對牙髓牙本質復合體造成過大刺激。[2]在本次實驗中,)組所做溝槽只是在牙釉質或牙本質淺層內(nèi),對牙髓產(chǎn)生較少的刺激。而Ⅱ組所做的溝槽是在洞底牙本質深層內(nèi),可激惹牙髓,導致牙髓充血,近期可出現(xiàn)激發(fā)痛,遠期由于充填材料的慢性刺激,可導致牙髓逐漸發(fā)炎,甚至壞死。
[1]黃敬春,李肇元,孫廣平.固位溝用于后牙牙冠大面積缺損修復的探討.上海口腔醫(yī)學,2002,11(4):380.
[2]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