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淵
(浙江樹人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簡·奧斯汀(1775—1817)是英國女性小說家的杰出代表,被伍爾夫評價為“最完美的女藝術家”①Gilbert S,Gubar S,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ture by Women(2nd ed),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 Ltd.,1996,p.330.。美國知名批評家埃德蒙·威爾遜認為,在近一百多年的文學批評上,只有莎士比亞和奧斯汀享有穩(wěn)定的榮譽。②朱虹:《奧斯丁研究》,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 頁。奧斯汀的小說主要聚焦英國鄉(xiāng)村中產(chǎn)階層女性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自始至終貫穿著強烈的道德觀和責任感,重視社會和家庭和諧,提倡理性的自我控制。作品中豐沛的人文道德關懷給奧斯汀帶來“道德家”的美譽,也使得她被英國批評家利維斯譽為“英國小說家里堪稱大家之人”③利維斯:《偉大的傳統(tǒng)》,袁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第1 頁。。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奧斯汀創(chuàng)作時的女性主義視角也逐漸引起了世人的關注:1938年,莫娜·威爾遜指出,奧斯汀“致力于倡導有理性的婦女”;④梁實秋:《英國文學史》,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970 頁。1983年,瑪格麗特·柯克漢姆在著作中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全面研究了奧斯汀的作品;⑤Kirkham M,Jane Austen,F(xiàn)eminism and Fiction,Brighton:Harvester Press,1983.2005年,瑪格麗特·沃特斯在撰寫《女權主義簡史》時也將奧斯汀列為“執(zhí)筆的亞馬孫女戰(zhàn)士”之一。⑥Walters,Margaret:《女權主義簡史》,朱剛、麻曉蓉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 頁。這意味著奧斯汀的小說給予人們的啟迪已經(jīng)不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的道德訓誡層面,還反映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女性意識的覺醒。放眼國內評論界對奧斯汀的文學批評,基本也集中于兩個方向,如周青⑦周青:《論<諾桑覺寺>中的基督教道德觀》,《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 期,第96-99 頁。、王堯⑧王堯:《簡·奧斯丁批評的道德維度問題研究》,黑龍江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等從倫理學批評入手,探索小說中的道德理念;再如何朝陽①何朝陽:《簡·奧斯丁的女性視點》,《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年第5 期,第22-25 頁。、劉戈②劉戈:《簡·奧斯丁與女性小說家的“說教傳統(tǒng)”》,《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4 期,第12-17 頁。等從女性主義批評入手,分析作家對男權視角下某些觀念的反駁。從國內外對簡·奧斯汀作品的研究現(xiàn)狀看,研究者們大多或從倫理學角度,或從女性主義角度進行評析,但還極少有學者將兩者相結合,對奧斯汀在小說中所建構的道德體系的女性主義特征進行研究。
筆者認為,簡·奧斯汀的道德建構與不少提倡道德培育的男性小說家的不同之處在于:雖然她在小說中倡導的道德理念并不只針對女性,但其中滲透了女性特有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反映了女性對自身和社會的要求。因此,她的小說不僅僅是探討道德倫理問題,更挑戰(zhàn)了男性話語體系為女性規(guī)定的言行準則。本文將女性主義批評和倫理學批評相結合,分析奧斯汀小說中女性主義視角的道德理念和價值體系的建構。
研究奧斯汀小說中的道德建構,不妨先對其自身道德觀的形成背景進行一番探索。國外對奧斯汀本人的研究已有多年歷史,遠至奧斯汀侄子整理的回憶錄③Austen-Leigh J E,A Memoir of Jane Austen and Other Family Recollection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近至卡羅爾·希爾茲④Shields C,Jane Austen,London:Phoenix,2003.、法耶⑤Le Faye D,Jane Austen:A Family Record,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等撰寫的人物傳記,將女作家的成長背景一一還原。
簡·奧斯汀出生于教區(qū)牧師家庭,是八個兄弟姐妹中的一個,因為父親從事神職,在當?shù)爻珜У赖掠^念相當于她全家一貫的責任。據(jù)她哥哥亨利回憶,奧斯汀一生篤信宗教,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這也奠定了她考慮社會與家庭和諧而進行自我控制的基本理念。其次,18世紀末的英國,雖然工業(yè)革命興起,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但是女性依然是弱勢群體,盡管奧斯汀極富才情,她所能接觸到的世界依然十分有限。當奧斯汀逐漸長大后,“她的兄弟們都進入了社交界,唯有她與姐姐被禁錮在家庭和狹小的鄰里社交圈之中”⑥毛姆:《毛姆讀書心得》,劉文榮譯,文匯出版社2011年版,第35 頁。。在那個年代,女性所能參與的社交活動很少,有教養(yǎng)的女性所能從事的職業(yè)更少。對絕大多數(shù)女性來說,婚姻是唯一的出路,更有甚者,隨著當時社會的日益資產(chǎn)化,嫁妝匱乏的女性要獲得滿意婚姻的難度變得更大。奧斯汀自己就是受害者之一,由于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無法提供足夠的嫁妝,初戀便告失敗。后來奧斯汀專注于寫作,多方投稿,曾因缺少10 個英鎊而無法將當時未能出版的某部手稿贖回,數(shù)年后才籌齊款子買回。這些生活體驗對她的婚戀觀和金錢觀有著重大影響。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奧斯汀就此成為一名拜金主義者,之后她也曾遇到頗有資產(chǎn)的求婚者,但綜合考慮兩人的性格、學識等差異,最終還是拒絕了求婚。
奧斯汀既是一名道德作家,又是一名女性作家,家庭與社會背景對奧斯汀自身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她的生活環(huán)境、經(jīng)濟能力和社會地位決定了她的創(chuàng)作視野和最關心的問題。她就像自己在小說中塑造的多位個性鮮明的女主角,思想獨立又缺乏經(jīng)濟基礎。作家通過描繪她們的生活點滴,抒發(fā)了自身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這也是在她小說中建構的具有女性主義特征的道德體系的由來。
個人的道德觀關系到個體存在的意義,也正是嚴格的道德自律,決定了文學作品中正面人物的感召力。在簡·奧斯汀生活的年代,多數(shù)女性因缺乏經(jīng)濟保障,不得不去努力捕獲一個有財產(chǎn)的丈夫,以求衣食無憂?;橐鼋⒃诮疱X的基礎之上,女性為了生存而成為男性的附庸。傳統(tǒng)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幾乎都具備溫順、賢淑、奉獻等美德,成為“家庭天使”就是她們唯一的使命。奧斯汀清楚地看到了當時女性的生活困境,在她看來,自尊、自重、自強,理性選擇愛情和婚姻,并嘗試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立,才是新時代女性的個體道德目標,因此她在小說中提出了新的個人道德準則。
奧斯汀所有作品的主題無不以女性婚嫁問題為中心。在那個年代,“對女性而言,配偶的選擇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擇,因為該男性從此將合法控制她的收入、財產(chǎn)、子女等?!雹貽lsen K,All Things Austen:An Encyclopedia of Austen's World,London:Greenwood Press,2005,p.428.
從奧斯汀的多部小說來看,最理想的組合是《傲慢與偏見》②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張玲、張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中的達西與伊麗莎白,一個是財勢兩旺但不善言辭的貴公子,一個是妝奩單薄卻活潑風趣的灰姑娘,而伊麗莎白之所以獲得達西的愛慕,正是因為她自尊自愛,富有個性,即使面對家境優(yōu)越、身份顯赫的達西,也從未放棄獨立的人格,這就是她最大的魅力所在。他倆在交往中克服了自身弱點,女方則隨著婚姻的締結取得了更多的財富和更高的社會地位,可謂錦上添花。必須指出,雖然作家認同經(jīng)濟基礎是婚姻幸福的保障,但婚戀的前提還是愛情。在同一部小說里,伊麗莎白就拒絕了她表哥柯林斯的求婚,盡管柯林斯擔任郊區(qū)牧師,經(jīng)濟條件也不錯,但本質上卻是個擅長阿諛奉承的荒唐之輩,伊麗莎白很清楚他不適合自己。又如《曼斯菲爾德莊園》③簡·奧斯丁:《曼斯菲爾德莊園》,項星耀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中,瑪利亞純粹為了金錢和地位嫁給了她不愛的富家子,婚后夫妻關系不和,婆媳矛盾重重,終于忍不住與他人私奔,結局落得身敗名裂,這就是一個鮮明的反面教材。由此可見,奧斯汀所倡導的是以愛情為前提,同時又重視經(jīng)濟基礎的理性愛情觀、婚姻觀,這樣既不會太過功利,也不致迷失自我。
基于18世紀末英國社會生產(chǎn)方式的變化,原本以上帝與人為中心的道德規(guī)范開始淡化,世人變得越來越功利,人們的金錢觀受到很大沖擊。奧斯汀撰寫的都是現(xiàn)實主義小說,基于她自身談婚論嫁以及寫稿謀生的經(jīng)歷,也非常理解財富的重要性。如在《愛瑪》中,女主角宣稱自己要做一個富有的單身女人,因為“一個收入微薄的單身女人,肯定要變成一個荒唐可笑的老姑娘”,而“一個有錢的單身女人,卻總是十分體面,既聰明又討人喜歡”,她表示“只有貧窮才能使獨身者讓人瞧不起”。④簡·奧斯丁:《愛瑪》,孫致禮譯,譯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7 頁。結合奧斯汀的生平,這一宣言真可謂是渴望女性經(jīng)濟獨立的大聲疾呼,假如女性能擺脫對男性的經(jīng)濟依附,不再出于生存之需而成為男性的附屬品,那么未來的選擇無疑也會更多吧!但是,作家并不主張金錢至上、利益至上,她在作品中對拜金的角色無不加以鞭撻嘲諷,如《理智與情感》⑤簡·奧斯丁:《理智與情感》,武崇漢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版。中的約翰·達什伍德夫婦,明明承諾過已故的父親,要照顧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結果卻吝惜錢財,一文不給,絲毫不顧兄妹親情;又如《勸導》⑥簡·奧斯丁:《勸導》,裘因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中的沃爾特爵士父女,趨炎附勢,一心結交權貴,最終是竹籃打水,只能落人笑柄。從對這些勢利小人的諷刺揭露可見,奧斯汀是堅決反對拜金主義的。一方面,她肯定了金錢在女性實現(xiàn)個人獨立方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她又對拜金主義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人不應該做金錢的奴隸,絕對不能讓金錢凌駕于道德感之上。
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正值社會劇變、道德觀動蕩的時期,也是女性主義萌芽的階段。如果說之前的女性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中都十分缺乏話語權,尤其是社會活動參與度極低,那么在這個時期,女性在家庭關系、社交關系、就業(yè)培訓等方面的訴求就變得越來越廣泛和清晰。她們不僅希望改變既有的、以男性為主導的家庭模式,而且開始走出家庭,步入社會。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簡·奧斯汀提出的社會道德體系為女性的發(fā)展制定了基本準則,為實現(xiàn)女性的人生目標指明了方向。
家庭生活是女性最關心的領域,也是奧斯汀筆下最常見的場景,其中夫妻關系又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只有夫妻和睦,關系融洽,才能合力營造溫暖、健康的家庭氛圍。然而在奧斯汀的小說中,受到嘉許的夫妻關系寥寥無幾,夫婦大多貌合神離,導致家庭問題叢生,例如《傲慢與偏見》中的本內特夫婦,妻子庸俗不堪,丈夫則樂于在女兒們面前諷刺挖苦妻子,縱容她們看不起母親;又如《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托馬斯爵士夫婦,一個偏聽偏信,剛愎自用;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毫無主見,對子女的教育也相當失敗。夫妻互不了解,缺乏共同語言,與那個時代建立在金錢和地位基礎上的婚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唯一讓奧斯汀發(fā)出贊美的一對是《勸導》里的克羅夫特將軍夫婦??肆_夫特太太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夫唱婦隨”,她精明干練,言談爽利,不但陪伴丈夫出海,積極參與家庭的對外事務(如講談租房價格),還與丈夫一起駕馭馬車,并顯示出比丈夫更高超的經(jīng)濟頭腦和駕車技巧,兩人珠聯(lián)璧合,是人人稱道的模范夫婦。由此可見,奧斯汀向往和倡導的正是這種夫妻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的家庭模式,她主張女性即使步入了婚姻,也應當保持精神上的獨立性,享有與丈夫相等的地位,而這樣的家庭模式,在那個時代還少之又少,這是女作家超前的女性主義意識的體現(xiàn),也寄托了當時萬千女性的理想。
盡管奧斯汀所處的時代實用主義逐漸控制了英國社會的社交生活,但出身紳士階層的奧斯汀在社交禮儀上還是主張彬彬有禮、言而有信的舊式社交道德,這與女性獨有的審美也是分不開的。她的小說描繪了五光十色的多種社交活動,尤以舞會和宴會居多,紳士淑女們在衣香鬢影、車水馬龍中談笑自如,保持得體的風度。誠信顯然是社交道德中重要的一環(huán),如在《諾桑覺寺》①簡·奧斯丁:《諾桑覺寺》,金紹禹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中,凱瑟琳因錯失與蒂爾尼兄妹的約定,大費周章地跑了幾條街去澄清原委,取得了對方的諒解才心安。而在同一部小說中,索普兄妹一個為了討凱瑟琳歡心,夸夸其談,強人所難,毫無紳士風度可言;另一個為了接近富家公子,甜言蜜語,滿口謊言,到頭來只能越來越讓人反感。更重要的是,奧斯汀還強調了女性參與社交活動的必要性,如《傲慢與偏見》中凱瑟琳夫人得知本內特家五個女兒同時進入社交界時,感到十分震驚,因為按照從前的規(guī)矩,要等大姐出嫁了,妹妹們才能出來活動,但是伊麗莎白卻認為,姐妹有同等權利享受青春的樂趣。又如《愛瑪》中的女主角,更是熱衷交際,身為一名尚未出閣的姑娘,卻是當?shù)馗鞣N聚會及慈善活動的核心人物。由此可見,在奧斯汀心目中,社交活動對女性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為當時女性接觸外部世界的機會很少,而唯有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因此,她所提倡的社交道德不僅僅意味著誠實守信、是非分明,更鼓勵女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活動,增進社會聯(lián)系,關注社會動態(tài)。
奧斯汀小說中出現(xiàn)最多的職業(yè)是牧師和軍官,因為她的父親是牧師,兄弟們也有出任牧師與軍官之職,這些職業(yè)是她最為熟悉的。恪盡職守無疑是她筆下職業(yè)道德的基石,如《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牧師格蘭特博士十分貪圖口腹之欲,幾年后就因中風不治身亡,諷刺不可不謂辛辣。更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在奧斯汀生活的年代,有教養(yǎng)的女性能夠從事的職業(yè)還很少,但奧斯汀還是盡力對女性的幾個有限的職業(yè)進行了描述,如《愛瑪》中的泰勒小姐,擔任自幼喪母的愛瑪?shù)募彝ソ處熥阕?6年,像慈母一樣關心和教養(yǎng)愛瑪,結婚后依然與愛瑪保持母女般的親情;又如《勸導》中的魯克太太是一名職業(yè)護士,她不但精心照顧貧困而殘疾的史密斯太太,還教她做手工制品,并幫忙推銷,使病人賴以謀生。這些職業(yè)女性熱愛工作,自立自強,在勞動中充分發(fā)揮自身才能,即使不依附于男性,也能自食其力,獨立謀生。以今天的觀點看,女性的解放正是建立在追求經(jīng)濟獨立的價值觀上,唯有自強不息,努力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才能真正實現(xiàn)男女平等,這也是奧斯汀的道德理想之一。此外,奧斯汀筆下的職業(yè)女性不僅盡到份內的職責,還深切關懷服務對象,可見她所嘉許的職業(yè)道德,除了恪盡職守外,還包含了女性特有的同情心和博愛精神。
簡·奧斯汀雖然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國鄉(xiāng)村,但她憑借敏銳的洞察力與對社會問題的關心,并未被平淡瑣細的日常生活湮沒,而是從中提煉出具有女性主義特色的道德理念。在王權復辟、工業(yè)革命、英法戰(zhàn)爭、新興資產(chǎn)階級隊伍壯大的時代背景下,她以其獨特的女性主義視角推行道德教化、提倡理性探求,通過多部小說展示了當時社會女性的真實處境,提出了家庭權威、婦女婚姻自主、女性參與社交活動及就業(yè)等問題,引起廣泛的探討。文學公共領域歷來是社會意識建構的主戰(zhàn)場之一,小說文本的道德說教就是一種塑造個人身份和社會意識的途徑。奧斯汀的道德建構實質上是一種理性思想的啟蒙,旨在教導女性如何實現(xiàn)人生目標,并為女性的解放與發(fā)展指明了道路。可以說,這一啟蒙對始于18世紀末的第一次女權運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她的創(chuàng)作又表明,當社會道德和社交行為成為需要討論的重大議題時,女性知識分子的道德理念對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具有重要啟迪。比照來看,當代的中國也正處于深刻的社會轉型時期,盡管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但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社會問題接踵而來,在2012年的“兩會”中,社會道德建設更是成為熱點議題,不難看出民眾對重構社會價值體系的強烈渴望。另據(jù)西方媒體報道,參與“兩會”的中國人大代表百分之二十以上為女性,超過了美國國會女議員所占的比例,①鐘聲:《海外看兩會:進取心增添中國女性魅力》,2012-03-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lh/2012-03/08/c_111622627.htm。這表明了中國政府一貫堅持的立場,為女性提供平等機會,賦予女性參與社會話語建構的權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重讀簡·奧斯汀的小說,研究她所主張的道德觀,深入了解西方知識女性在社會劇變、道德觀動蕩時期所表現(xiàn)出的道德人文關懷,對于關注和發(fā)揮女性在社會意識塑造上的積極的、必不可少的作用,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