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平
【摘 要】課程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日漸成為教師教學的新方向,教師已經(jīng)慢慢不再具有過去的那種絕對知識權威性,教師的工作也不僅僅局限于講解知識、解答問題,學生也具有了學習的主動性。所以,研究性學習可以說打開了教師新教學方式的大門,在這種條件下,教師不但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還要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教師 研究性學習 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32
隨著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的實施,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已正式列入課程計劃。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設置研究性學習,其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顯而易見,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別是教師如何適應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將影響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收效。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走出對研究性學的認識誤區(qū),不少教師認為,中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最佳時期,其主要任務是學好各門文化課,搞研究性學習應放在課外,不應作為必修課;搞研究性學習,農(nóng)村中這的教學條件還不足、執(zhí)行有困難,很難搞出名堂來;搞研究性學習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降低升學率……顯然,這是受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所產(chǎn)生的顧慮,教師應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意義和實施方法的認識,消除上述顧慮,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了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把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這不僅使學生看到了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價值,提高學習積極性,還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和重要意義。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與教師一樣能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各種媒體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質(zhì)的提高。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探索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對習慣于純學科課程教學的廣大教師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教師必須加強學習,要重視自身科研素質(zhì)的提高。要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具體方法,懂得如何做課題,研究性學習中課題實施的一般過程是:選題立題→成立小組、制訂方案→課題實施→課題結題→成果展示。選題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1)從學科學習的疑難中找課題,如“濃硫酸氧化性的實驗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測定”;(2)從學生身邊找課題,如“對人體無害的修正液”、“空調(diào)滴水問題的解決”;(3)從各種媒體上找課題,如“長江三角洲7000年來岸線演變和未來預測”等。成立小組、制訂方案,主要是選聘好指導教師,確定課題組長、寫好課題開題報告,開課報告應包括課題背景、研究的目的意義、人員分工、研究步驟、所需條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課題實施主要為文獻閱讀→網(wǎng)上查找→實地考察→專家走訪→資料整理→實驗論證,課題成果可以是課題報告、論文、作品、產(chǎn)品或設計方案、建議等,課題報告主要有課題名稱、指導教師、課題組成員、執(zhí)筆人,正文包括引言、論點、論據(jù)、結果等。要學習本學科甚至跨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發(fā)展動態(tài),掌握信息技術,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重視相關資料的積累、逐步豐富適合本地本校實際、受歡迎的研究課題的綜合性資料儲備。
再次,要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工作。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面對學生提出來的一連串問題,教師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點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通過哪些途徑去尋找答案。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檢索查閱書刊雜志、上網(wǎng)、談訪、問卷等形式獲取資料的方法,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巍?yōu)劣,識別對研究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fā)現(xiàn)資料間的關聯(lián)和趨勢,得出相應的結論;指導學生運用各種通訊手段——信、電話、email等向專家請教,使他們學會學習。教師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zhì)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使他們學會思考。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應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學生。教師身為教育的最直接代言人,應該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應該真心尊重所有學生的人格尊嚴和自我價值。部分教師覺得,研究性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超出了課本很多,因此,肯定是針對成績較好的那些學生進行的,成績中等、偏差的學生根本沒有必要參與進來,只要做“觀眾”就好了,這樣的想法嚴重違背了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研究性學習其實是建立在學生本性基礎上、以學生的個性特點與自身特色為方向的,其所教育的對象是所有學生。所以,教師應該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所有學生,用心發(fā)現(xiàn)每名學生的優(yōu)點,對他們通過努力取得的進步進行表揚和贊許。雖然對教師來說這樣的表揚也許微不足道;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卻意味著這是教師對自己努力的肯定,是教師對自己的期待,他們會因為這樣的鼓勵更加努力學習。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怎樣思考、幫助學生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追求、勇于探究的進取精神。只有教師正確認識了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才有可能幫助學生進行充滿知識探索目的的研究性學習,從而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