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建紅
摘 要: 新課程特別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實施新課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課堂,做到“趣、活、新、實”,充分發(fā)揮認知主體的學習主動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學生主體 體驗式教學
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主要由三個重要因素構成:學生主體、知識客體、教師媒體。美國心理學家弗菜維爾認為,在認知活動中,如果能喚起學生的以認知為主體的意識,就能充分調動學生認知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主體與客體的交融。實踐證明:教學中巧妙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活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課堂,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使課堂教學省時、高效。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現(xiàn)介紹一些做法、思考、收獲。
一、落實學生主體、知識客體、教師媒體,以利于構建以小學生為主體的體驗課堂。
1.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為此,一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二要充分發(fā)揚學生民主,三要教師善于調控學生情緒,四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契機讓學生獨立思考、決策。讓學生扮演主角,是實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學習活動形成有機聯(lián)系,有利于知識技能的內化,并促進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與創(chuàng)造性。
2.挖掘教材的深度,把握教材特點,找準切入點,架設文本與學生主體的橋梁,做到巧過渡。學生是具有強大能動性的學習主體,沒有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文本的生命力便無法體現(xiàn)。一堂好課,必須有一雙智慧的手,為學生架設起文本客體與以學生為主體的靈動橋梁,設法促進學生與文本的情感溝通,及時銜接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讓文本成為學生主體體驗的載體。
3.教學活動的本質特征是學生在教師組織下對知識經(jīng)驗和文化成果的一種特殊認識活動,又是學生主體自主學習,改造主觀,發(fā)展個性的實踐活動。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其發(fā)展程度主要取決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持和主導作用。語文教學既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式接受,又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純粹發(fā)現(xiàn)式,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探究。
二、全盤構思,深化細節(jié),巧妙設計以主體為體驗的活動形式,做到“趣、活、新、實”。
1.主體體驗活動應做到“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者如能在學習中感到趣味,就能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心理學研究證明,愉悅的情緒會使人產(chǎn)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和問題的解決方式。有了趣味性,認知主體就更容易發(fā)現(xiàn)、注意和深入加工這些學習材料,在學習中表現(xiàn)得更好、更有效率。
2.主體體驗活動應做到“活”。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指尖上。”皮亞杰說:“智慧來源于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靈活運用教材,整體構思,活化細節(jié),巧妙設計主體體驗活動形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課堂真正“活”起來,使教學過程富有趣味性、游戲性、可操作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體驗、感悟,嘗到學習樂趣,從而走進有意義的學習,從內心想學,使學習活動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3.主體體驗活動應做到“新”。主體體驗的“新”,即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因為,新穎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事物總是更容易吸引人,更容易引起認知主體的關注。學生在活動中,對那些“新”的內容、新的形式更敏感,更容易發(fā)現(xiàn)、注意和深入加工這些學習材料,從而在學習中表現(xiàn)得更好、更有吸引力、更有效率。因此,在設計主體體驗活動時,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設計具有時代性的、新穎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主體體驗活動。
4.主體體驗活動應做到“實”。主體體驗課堂,無論采取哪種形式,其歸根結底是要讓學生在積極愉悅的活動過程中,快速學習,達到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主體體驗要堅決摒棄那些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和那些看似熱鬧的繁華場面,把主題體驗活動落到實處。切忌為了追求表面的熱鬧與場面的繁華,而忽視了體驗的本質與認知主體的學習效果。因此,主體體驗教學活動的設計,在體現(xiàn)活動的趣味性、游戲性、貼近學生實際、可操作性的同時,還應落實實效性。
三、創(chuàng)設情境,循序漸進,讓學生情感自然流淌。
在主體體驗活動的設計中,教師應整合教材,整體構思,創(chuàng)設情境,循序漸進,讓認知主體的真情實感在活動過程中自然流淌,先是細流,然后才是奔涌的清泉。
如六年級語文下冊最后一個單元是圍繞“難忘小學生活”這個主題開展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是向師友、母校告別。在引導學生誦讀時,借用編者的話送給了老師。文中的語句已經(jīng)不能夠充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深情,而鮮活的、個性化的語言已經(jīng)在學生心中創(chuàng)生。
請聽同學們的心聲吧:
“童年的腳印,留在校園的小路上,歡歌笑語,留在花壇的馨香中……”
“老師,您那似嚴非厲的教導,將永遠留在我心中?;赝@的每一個角落,都珍藏著您的嘔心瀝血。老師,謝謝您!”
“六年的雨露,六年的陽光,六年的呵護,使我這株小小的禾苗茁壯成長。懂得了:原來人生中最大的快樂是幫助,最大的幸福是給予!”
教學中關注細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循序漸進,就能省時高效,使學生情動詞發(fā),如花兒般綻放。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把握學生主體、知識客體、教師媒體三個因素,教師深挖教材,巧妙架設文本與學生主體的橋梁,整體構思,活化細節(jié),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主體體驗活動形式,做到“趣、活、新、實”,使實踐活動集趣味性、活動性、實效性、情感性、可操作性于一體,就能構建以主體為體驗的有效課堂,讓學生的認知主體在積極、愉悅的活動中培養(yǎng)能力,達到理解、感悟、識記、成誦、習作等目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