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市場意識這一視角切入,從個人和市場兩角度來闡釋蘇青小說,從而對其文的現(xiàn)代性肌理做更深層次的解讀。
關鍵詞:市場化傾向 自我意識 雅俗共賞
吳福輝先生曾對于海派文學的現(xiàn)代性做出明確概括,認為海派文學迎合讀書市場,是現(xiàn)代商業(yè)文化的產物這一重要特點。作為海派代表人物,蘇青的創(chuàng)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讀者和市場的需求。一方面由于蘇青作品大量的平民化傾向滿足了讀者的閱讀審美,另一方面則是蘇青有意為之的結果。
一、市場傾向,口實之作
蘇青的小說幾乎清一色關注女性的婚姻和愛情,并從中探究人性的善惡美丑。平民化意識是蘇青小說創(chuàng)作的特色。張愛玲曾經說過蘇青最好的時候能夠做到一種“天涯若比鄰”的廣大親切。誠如所言,蘇青通過小說,借助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說出了普通市民,尤其是女性市民的心理話語,并詮釋了婚姻問題的矛盾,故而吸收了一大批女性讀者的歡迎和擁戴。孤島時期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度日艱難,生活十分拮據,更何況拖家?guī)Э冢毩⒅渭彝サ奶K青。在孤島這樣一個政治低氣壓和文化大沙漠中蘇青選擇談論一些飲食男女之間的家庭瑣事,正給處于孤島壓制下的人們帶去了一絲精神和文學的慰藉。
不同于張愛玲的為了成名而作,蘇青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則顯得頗為無奈。除了自身天賦和興趣之外,無非是為了“口實”而作。蘇青離婚后生活艱辛,唯有靠寫文章艱難度日。對于要養(yǎng)家糊口的蘇青來說,其小說創(chuàng)作也不得不有一番經濟的考量。首先在其發(fā)表形式上,蘇青選擇了連載刊登小說而后集結成冊這樣一種稿費頗豐,能夠開放式聯(lián)系讀者的方式。1943年其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開始在《風雨談》連載,而后其小說《朦朧月》也采取了連載的形式。其次,蘇青的小說會根據讀者的反饋來進行寫作。蘇青的《續(xù)結婚十年》就是在讀者的不斷號召下衍生出來的的后續(xù)之作。這部小說雖仍承襲以往自傳體的寫作方式,但縱觀全文沒有了先前平實曉暢的現(xiàn)實風格,而是極盡想象之能事,更多從讀者出發(fā),將讀者想看到的愛恨糾葛和聲色性愛一股腦地注入到文章中去,迎合大眾的口吻,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也達到了商業(yè)價值提倡的“賣點”。充滿了傳奇性色彩的故事使得蘇青的創(chuàng)作思緒跳出了以往空間的限制,更大程度上擁抱了社會,借助愛情這一最樸素的原始追求,脫離自我空間的局限,具有了廣闊的背景和畫面,描寫了特殊時期的人生百態(tài)。
誠然,蘇青本身已成為生活的奴隸,她深刻體會著勞苦大眾的閱讀需要。在那個時期,《結婚十年》的發(fā)表給蘇青帶來了不僅是豐厚的稿酬,還帶來了頗豐的名利。上海灘紅極一時的蘇青在這個時期可謂是意氣風發(fā)。蘇紅曾說過,在上海灘其姐姐比張愛玲還要紅,每次出版一本小說就能銷售一空。這可謂是市場選擇中的成功范例。
二、俗而不媚,商而不妖
和蘇青同樣具有市場化傾向的還有一批創(chuàng)作群體——鴛鴦蝴蝶派,他們大多數(shù)的生存空間都取決于市場和讀者,所以他們的小說創(chuàng)作的言情化和商業(yè)化氛圍十分濃重??偨Y他們的創(chuàng)作幾乎都有相對固定的模式,使得他們可以“照本宣科”嵌套式習作。故而他們的有些作品都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可言。章回體的范式,才子佳人的愛情。大大滿足了讀者的愛情幻想,但也折殺了讀者對于文學精神的想象空間。蘇青的創(chuàng)作也和他們一樣,描寫愛情,一塵不變的題材,那么蘇青的小說是否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媚俗的含義?
蘇青《結婚十年》剛剛出版就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了很大轟動,大家對于蘇青的大膽寫作議論紛紛,甚至加以詬病。有人說蘇青的作品描寫這類男男女女的愛情糾葛,很容易陷入性愛描寫的謬論和歧路,而這樣的看法現(xiàn)今也依然存在。蘇青的創(chuàng)作高潮期處于孤島文學時期。當時的淪陷區(qū)所謂的“和平文學”,要么淪為敵人喉舌;或者逃避現(xiàn)實談風月;要么就寫寫戀愛婚姻、家庭瑣事。蘇青既不愿選擇淪為喉舌,也不愿躲進小屋,所以就選擇了“婚姻家庭”為保障的寫作。蘇青深信:“戀愛婚姻這一類頗為普遍的現(xiàn)象可以從無數(shù)各個不同的觀點來寫,一輩子也寫不完”。她沒有在孤島那樣一個文化大沙漠,空間和時間上都存在明顯斷裂的地帶選擇“隱士派”的道路,而是選擇自己熟悉的,描寫著一些飲食男女,家長里短的婚姻愛情,算是在大時代下一種頗為無奈的有意識的選擇。無關政治,無心躲避,更多從自我出發(fā),通過感悟來窺探人性,告慰人生。
首先,其創(chuàng)作中的選材和方式都經過自己一番匠心獨運的安排。例如在小說《歧路佳人》中新穎的開頭,船上相遇的兩個人,作者作為傾聽者,真名入文,仿佛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但其實故事的主人公還是蘇青本人的事跡加工而已。其次,在故事的情節(jié)內容安排上,相對于鴛鴦蝴蝶派在作品中對于愛情充滿了夢幻般的演繹,略帶童話故事的愛情是絕對不會出現(xiàn)在蘇青的作品中的。自由戀愛最終會向家庭,向社會,向時代低頭。最后,在蘇青小說自我意識和商業(yè)價值上,蘇青并沒有因為口實而對文學有過多的改造和遷就,其小說作品和張愛玲的小說一樣很好地做到了二者的兼顧。既帶有自我情感的抒發(fā),也迎合廣大市民普通民眾的審美需求。
總之,蘇青的作品在自我和市場之間不斷游離,有意識有目的地做到了平民文學的最高境界——雅俗共賞。蘇青將其借人抒懷的人生經歷和命運的多舛升華成了文學作品, 從而成就了其小說創(chuàng)作內心的困頓托付給了婚姻和愛情,也將中的市場意識和自我體驗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毛?,?蘇青評傳[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趙靜(1989-),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