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平
摘 要: 要想使語文課堂濺起朵朵浪花,語文教師必須重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轉變自身教育理念,成為學生潛力的開發(fā)者、心靈的傾聽者和課程資源的踐行者。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鼓勵學生 轉變角色 提供幫助
當前語文課大多是來回重復課文中的話,而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背誦無關緊要的詞語解釋。從這方面看語文教學過多地“咬文嚼字”、“精耕細作”,結果把容易理解的文章搞復雜了,最終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以致課堂變得沉悶。如果要使語文課堂濺起朵朵浪花,則教師必須重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不斷探索。
一、鼓勵學生去讀書
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彪S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得到廣泛應用。學生迫于中考甚至高考的壓力,幾乎沒有時間閱覽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搭建閱讀平臺,鼓勵學生多讀書。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新課標指出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如《看云識天氣》一文,“霜前冷,雪后寒”、“頭蓋三床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等一些對農村學生來說比較熟悉的諺語導入,創(chuàng)設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開展語文教研活動。如果語文課堂脫離生活實際,那么教學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
2.巧設疑問,喚起注意,創(chuàng)造想象情景。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提出問題,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培養(yǎng)探索與協(xié)作精神。比如教師在教白居易的《賣炭翁》時,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位老人踏著積雪,拉著一車炭去賣,又遇上壞人,你們能想象那是什么樣的情景嗎?”讓學生展開討論,發(fā)揮想象,老師再自然而然地引入教學內容,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
3.鼓勵大膽質疑,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質疑是發(fā)現問題的前提,沒有懷疑精神就沒有進步。這也是學生主體性在學習活動中的體現。農村學生的特點是“憨厚”,“膽小”,知識面窄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經常設計一些帶有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懷疑精神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可提出文中“智叟”說的話是否有道理、“愚公移山”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是否可取、說說你的看法等問題。學生會踴躍發(fā)言,積極討論。
二、轉變角色,勇做學生的“學生”
怎樣做學生的“學生”,才利于師生的教學和學生的發(fā)展呢?
陶行知先生說:“民主的教師,必須要有:(一)虛心;(二)寬容;(三)與學生共甘苦?!蔽覀円ψ觥懊裰鞯慕處煛薄=處熢诮虒W中如何做到“民主”,可從以下方面探索:
1.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
語文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求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教師應當居于學習活動中交流者和促進者的位置。當學生提出意想不到的問題時,教師要表現出機智與寬容。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應該是經常有學生提出問題的課堂。一些習慣用權威控制班級、缺乏民主意識的教師是無法容忍班級里出現“失控”現象的。這樣的課堂也許秩序井然、有條不紊,但學生之間思維的火花不會發(fā)生碰撞,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會被扼殺。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善于“傾聽”,傾聽學生的見解和來自學生的生活經驗。即所謂:“師生之間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往、心靈的理解,便創(chuàng)造了真正的教育。”
總之,教師不能做課堂的統(tǒng)治者,而應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應該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做“裁判”,在激烈的爭論中做“首席”。
2.“彎下腰來與學生探討”——虛心互學。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教師并不是全能的,對很多領域的知識并不是很懂,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在某些方面比老師懂得還多,所以可以師生互動、互學,共同提高?!叭绻悴豢舷蚰愕膶W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環(huán)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边@是陶先生對我們的教誨和忠告。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快樂、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學友。
三、為學生閱讀提供背景材料,幫助學生理解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為避免將“語文課”上成“文學課”,就把必要的歷史背景、人物介紹省去,只留下對課文的逐句分析,學生不但理解不了,趣味也沒了,更談不上“浪花”的迸濺。“知人論世”,若脫離了時代背景,有些分析就會變成“盲人摸象”式的探討。引導學生通過時代背景、作者的思想狀況理解課文,這雖是傳統(tǒng)教法,但這個傳統(tǒng)不能丟。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在成長,教師也在成長。課堂上濺起的“浪花”越多,越能說明學生思維的極大變化和發(fā)展。希望語文課堂上多多濺起“浪花”,讓這些“浪花”變成新課改中的一道道靚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