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艷梅 袁慶鋒
摘要 電影《陽光小美女》中充滿了狂歡化因素,如怪誕身體、狂歡廣場、狂歡語言、加冕——脫冕等。影片在狂歡的氛圍中開始,在狂歡中結束,講述了奧利弗一家做夢、追夢、夢碎并最終頓悟的心路歷程,揭示了美國主流價值體系中精神價值的缺失,批判了當代以“美國夢”為代表的鼓吹物質(zhì)工具性、忽視人文價值取向的成功模式,同時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第二生活”——開辟、培植心靈的花園,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涵。
關鍵詞:《陽光小美女》 社會價值體系 狂歡化 心靈花園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一
由喬納森·戴頓和維萊莉·法瑞斯導演的家庭喜劇電影《陽光小美女》是一部小成本的獨立影片,在美國上映期間贏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在海外市場也得到了廣大觀眾及影迷的歡迎,并在第79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摘得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兩項大獎。影片講述的是奧立弗一家護送小女兒奧利弗參加選美比賽的經(jīng)歷,以真實的鏡頭、細膩的手法展示了一個普通美國家庭追逐夢想繼而破滅的人生遭遇以及在失敗中最終大徹大悟的心路歷程。
英國電影學院獎評委Patrick Lau在受訪中說把“最佳影片”投給《陽光小美女》是因為“它的創(chuàng)意、它的幽默、它巧妙的節(jié)奏安排以及它的出色表演”。它的創(chuàng)意主要表現(xiàn)在奧利弗一家老、中、青、幼三代,涵蓋了美國家庭人口結構的基本年齡段,并通過他們對主流價值體系不同的態(tài)度以及態(tài)度的轉變展現(xiàn)了美國各階層的真實生存狀態(tài),它的幽默及巧妙節(jié)奏更多的依賴于影片中的狂歡化因素??駳g化是影片的一大亮點,是奧利弗一家大徹大悟后的狂歡,是對以“美國夢”為代表的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嘲諷和顛覆。研究影片中蘊含的各種狂歡化因素有助于深入挖掘影片的主題,本文擬從怪誕身體、狂歡廣場、狂歡語言、加冕——脫冕入手分析影片對以“美國夢”為代表的當代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的內(nèi)涵、價值是如何進行解構并成功置換的。
二
“狂歡化”理論是米哈伊爾·巴赫金對拉伯雷及中世紀民間詼諧文化研究后提出的一種詩學理論??駳g化源于歐洲民間狂歡節(jié)的狂歡活動,是自由思想和叛逆精神的一種藝術體現(xiàn),以狂歡消解權威,以無差異解構等級,最終掙脫精神束縛以超越現(xiàn)實,意蘊上體現(xiàn)了狂歡式的世界感受,即“交替與變更的精神、死亡與新生的精神”。影片通過豐富的狂歡化因素解構并置換了社會主流價值標準,呼吁人們更應關注個人的私人領域,尤其是精神價值的追求與實現(xiàn)。
1 怪誕身體
“怪誕的身體是狂歡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奧利弗的肥胖,象征了人的自然本真,卻落入大眾眼中怪誕身體的范疇?!瓣柟庑∶琅钡貐^(qū)賽的冠軍因吃減肥藥被取消總決賽資格,其參賽者為六到七的小女孩,這一細節(jié)折射出主流社會價值觀對女性身體的宰制。在強大社會規(guī)約面前,即使是六、七歲的小女孩也不能幸免,肥胖成為怪誕身體的強大表征。這一扭曲的審美觀在家人對待巧克力的不同態(tài)度上再次得以凸顯。理查德極力勸阻奧利弗吃巧克力,因為巧克力會使身體發(fā)胖,并用奧利弗的偶像美國小姐為例勸導。奧利弗雖不太明白家人的爭論,但她明白肥胖會阻礙她的選美夢,所以在巧克力面前變得猶猶豫豫。肥胖給奧利弗帶來了極大的不自信,在酒店,她遲疑地問爺爺自己是否漂亮,上臺表演的前一刻也仍在糾結自己的身材,對著鏡子默默審視自己凸起的小肚腩,肥胖還招來觀眾們的嘲笑和噓聲。
談到狂歡化中的怪誕身體,我們不能避開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外表奇丑但內(nèi)心圣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栋屠枋ツ冈骸繁幻坠翣枴ぐ秃战鹱u為19世紀法國最具狂化特色的作品,認為作品“狂歡化的外在表現(xiàn)要少得多,狂歡式的世界感受則深刻得多;主要是狂歡化滲入到重大有力的性格塑造之中,深入到欲念的發(fā)展之中”。影片正是把怪誕身體這一狂歡化因素糅合進了選美比賽這一典型反映當前社會價值標準中,以期引起大家的關注。影片中有一直和主流價值體系作對的老嬉皮士爺爺,也有怪誕身體顛覆下官方文化被瓦解的例證——官方文化的代言人加利福尼亞小姐、柯比等對奧利弗的支持等。而奧利弗的父親理查德對冰激淋態(tài)度的轉變更具深意。影片最后,當理查德高聲詢問家人“誰想吃冰激淋”時,以瘦為美的社會審美標準被徹底顛覆,怪誕身體以親昵的方式走出禁錮身體的牢籠,釋放出生命的能量。
2 狂歡廣場
狂歡廣場即狂歡演出的廣場,是全民性的象征,也是狂歡的象征。米哈伊爾·巴赫金認為,“文學作品中一切可能出現(xiàn)的場所,只要能成為形形色色的人們相聚和交際的地方,諸如大街、澡堂、酒館、船上甲板,甚至客廳、臥室……都會增添一種狂歡廣場的意味”。影片中的狂歡廣場是選美舞臺。影片一開始便給出一幕選美比賽獲勝者狂歡的鏡頭,選美比賽是全民性的狂歡盛事,強力向社會灌輸著成功的標準、模式及意識形態(tài)。七歲的奧利弗端坐在錄像機前,全神貫注地觀看著比賽,不時舉起一只手模仿“美國小姐”的揮手姿勢,這一細節(jié)顯示了現(xiàn)代傳媒單向度傳遞的話語霸權是如何強有力地統(tǒng)治著人們的價值觀念,無形中塑造了人們的自我理想和價值觀念。社會是一個無限延伸的選美舞臺,“以成功為核心的價值觀便是以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方式占據(jù)了初始的價值形成階段”,自我的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是為了獲得這種經(jīng)他者灌輸而形成的個人價值體系的認可,這便是奧利弗登上的另一個狂歡舞臺,即“陽光小美女”全國決賽舞臺的最初動力。米哈伊爾·巴赫金認為,在狂歡節(jié)的廣場上,人人平等,不拘形跡,等級界限被打破,藩籬被超越,被壓抑的情感和心理能量得以釋放,人的自然天性得以恢復。爺爺正是利用選美舞臺的這種狂歡化特點,通過奧利弗的表演,導演了一場狂歡大戲,在這場大狂歡里,奧利弗一家、加利福尼亞小姐、DJ柯比等釋放了被壓抑的情感,恢復了其自然的天性,體現(xiàn)出狂歡式的世界感受:交替與變更、死亡與新生的精神,在這里,上流社會與官方文化被降格,傳統(tǒng)的尊卑秩序被顛倒,一切禮儀道德和規(guī)章制度被暫時擱置,人的天性、本真在有限的時空里得以實現(xiàn)。
3 狂歡語言
廣場語言是狂歡節(jié)的最主要的特征。米哈伊爾·巴赫金指出:“在廣場上充滿了一種特殊的語言,不拘形跡的語言,與教會、宮廷、法庭、衙門的語言,與官方文學的語言,與統(tǒng)治階級的語言大相徑庭。”影片中的狂歡語言是奧利弗的舞蹈,是爺爺一手策劃的。因影片中的狂歡廣場是選美比賽的舞臺,故選美比賽中正統(tǒng)的、符合官方要求的或是官方認可的歌舞表演等是這個狂歡廣場的官方語言,是統(tǒng)治階級的語言。例如,那個頻送緋聞、以調(diào)情的眼神不停拋媚眼的金發(fā)女孩,爺爺所教的模仿戴米·莫爾《脫衣舞娘》的舞蹈及所配的劇烈搖滾則是典型的狂歡語言,遭到以詹金斯女士為代表的官方驅(qū)逐。史密斯認為:“惡作劇是狂歡的具體化身?!痹谶@場解構狂歡中,爺爺正是通過奧利弗惡作劇式的舞蹈顛覆了美式芭比娃娃審美標準,向以成人審美標準評判孩子的選美比賽發(fā)起攻擊。在舞蹈中,奧利弗展現(xiàn)了本真,找回了自己,一家人也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一起跳上舞臺,用最怪異的、最自然的舞蹈釋放了自己的本真,摧毀了主流審美意識和官方價值體系。爺爺正是通過把官方遮遮掩掩的低俗審美標準搬上舞臺,在公眾面前加以無限放大而加以顛覆,在此過程中虛偽與本真構成的張力足以使人清醒。這種戲謔性的舞蹈語言是對現(xiàn)存現(xiàn)象的一種反諷,削平了一切貌似的威嚴,使一切在狂歡化中為自己的存在進行辯護,正如克里斯蒂娃所說,“狂歡化語言打破了由語法、語義審查和限定的語言規(guī)則;同時,它又是一種社會和政治抗議”。
4 加冕——脫冕
加冕和脫冕是狂歡節(jié)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米哈伊爾·巴赫金認為:“國王加冕和脫冕儀式的基礎,是狂歡式的世界感受的核心所在,這個核心便是交替與更新,死亡與再生?!庇捌闹黝}正是在爺爺?shù)拿撁帷用嶂械靡酝癸@。
爺爺以吸毒者的面貌出現(xiàn),滿口臟活,而且還有些性欲狂。他告誡德韋恩要趁著年輕及時行樂“多干幾個女人”,路上也不忘買色情雜志消遣。至此,爺爺被降格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丑。爺爺?shù)募用醿x式則漫長而悄無聲息。爺爺年輕時參加了反納粹的二戰(zhàn),身體內(nèi)至今仍有納粹的子彈,如今后悔自己年輕時犯下的錯誤,即盲從社會流行價值標準,最終只能以嬉皮士特有的行為方式——吸毒、性來表達自己的空虛與憤慨。吸毒是“人們反抗現(xiàn)實人生的一種手段”,而性欲狂歡“具有反抗特定知識、權力的意義,以放縱的肉欲狂歡來實現(xiàn)對現(xiàn)存秩序的否定,促進人性的解放,打破僵死的社會風氣”。他支持奧利弗吃冰激淋,鼓勵奧利弗即使失敗也要追求自己的夢想,用夸張的搖滾和脫衣舞模仿撕掉了主流價值體系和官方標準的遮羞布,呼吁人類本真、本性的解放,這都是爺爺加冕的過程。爺爺?shù)玫剿说恼J可,包括眾人接受爺爺?shù)膬r值觀念,這些首先是從奧利弗開始的。奧利弗把自己的舞蹈獻給爺爺,爺爺是奧利弗舞蹈的靈魂,爺爺用搖滾,“一種反叛成人社會和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宣言和姿態(tài)”震醒了諸人,瓦解了理性,使他們最終頓悟,意識到人生的另一面,正如巴赫金所說,加冕——脫冕體現(xiàn)了交替和再生的精神,“說明任何制度和秩序,任何權勢和地位,都具有令人發(fā)笑的相對性”。
三
我們都擁有兩種生活,即可以被其他人看到的公眾生活和并不被大眾關注的私人生活。父親理查德曾沉迷于追求公眾生活中的價值:個人身份、社會地位以及所謂的“成功”。在他的世界觀里,成功者和失敗者被清楚地區(qū)分開來,并以此評判包括他在內(nèi)的每一個人,這種世界觀在現(xiàn)代社會中相當普遍,充斥在各種主流文化媒介中,生命已演變成無休止的選美式競賽。這種世界觀導致了我們對家庭、友誼、愛情、童年生活、樂趣、想象力以及精神世界等私人生活領域的輕視,而我們的私人生活比公眾生活的認可和嘉獎更為豐富,更容易使人滿足,我們應遠離塵世喧囂,開辟并培植心靈的花園,同時建立不同于商業(yè)市場上直觀和粗俗的判斷準則,按照自己的標準評判我們的生活。
詹姆斯·喬伊斯曾說,成功與失敗只是一個欺世盜名的符號。邁克爾·阿恩德通過影片告訴我們“生活的真諦在遠離名利場的別處”,這是對現(xiàn)今主流社會價值體系的一次反撥。
注:本文系2011年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大學英語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探索”(GPA115071)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林嘉澍:《最佳電影,我投〈陽光小美女〉——專訪英國電影學院獎評委Patrick Lau》,《新世紀周刊》,2007年第4期。
[2] [俄]米哈伊爾·巴赫金,白春仁、顧亞玲譯:《巴赫金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 [俄]米哈伊爾·巴赫金,白春仁、顧亞玲譯:《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 周靜瓊:《〈傷心咖啡館之歌〉中的狂歡化因素》,《外國語文》,2012年第2期。
[5] [俄]米哈伊爾·巴赫金,白春仁、顧亞玲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的問題》,三聯(lián)書店,1992年版。
[6] [日]北崗誠司,魏炫譯:《巴赫金:對話與狂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 楊晨:《“十之八九”之外——評〈陽光小美女〉》,《世界電影》,2007年第6期。
[8] [法]Julia Kristeva.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M],translated by Margaret Waller.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4.
[9] 黃華:《權力、身體與自我》,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0] 陳旭光:《電影中“搖滾的形象與含義”》,《藝術廣角》,2004年第3期。
[11] [俄]米哈伊爾·巴赫金:《詩學與訪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 [美]邁克爾·阿恩德,徐南譯:《〈陽光小美女〉成敗啟示錄》,《世界電影》,2007年第6期。
作者簡介:
淮艷梅,女,1980—,河北邢臺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工作單位: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
袁慶鋒,男,1978—,河北邢臺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工作單位: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