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昉
摘 要:基于共享課程建設的大背景,針對當前高校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共享課程建設應配套相應教學改革,具體論述了以學生為主體、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和操作方法,以及共享課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模式。并以“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和上海課程共享中心實踐為例,說明混合式教學和課程共享是全面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共享課程;混合式教學;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近幾年,國內外高校在開放性精品課程建設與共享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建設過程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因課程建設目的不明確,后續(xù)管理和利用不足;網絡平臺靜態(tài)呈現(xiàn)多而交互性不夠等。究其深層原因,可得出這一結論:課程共享若沒有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教學改革來配套,僅僅注重課程內容共享,教學往往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對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深層思考:為什么要做課程共享,如何來做好課程共享,以及課程共享過程如何搞好教學改革。本文對上述問題先做基本分析,再以“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為例,圍繞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研討。
一、大學教學改革的迫切性
不論是大學教育還是中學教育,其教學系統(tǒng)都是由教師、學生、教材以及教學媒介四個要素構成。相比基礎教育的多次改革嘗試,現(xiàn)在的大學教學依然沿襲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現(xiàn)狀,課堂教學多以講授式為主,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因此,無論從學生學習的層面,還是從教師教學的層面,大學教學都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提高。
從學生角度來講,教師主導的講授式課堂,教師根據個人經驗設定若干教學階段,難以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教師授課進程不匹配。如,課堂上學生的思路跟不上教師授課節(jié)奏,卻不能及時反饋;課后學生自學的疑惑沒有得到及時解答,上述情況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缺失和學習動力的不足?!吧险n基本睡覺,作業(yè)基本靠抄,考試基本靠蒙”的情況在大學并不鮮見。此外,現(xiàn)在的傳統(tǒng)教學也缺少對學生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從教師層面來講,由于教學任務重,課時量有限、班級人數多等多種原因,教師往往試圖在盡量短的時間里將知識盡可能多地傳授給學生,缺少與學生的深層互動和情感交流。教師變?yōu)閱渭兊闹R傳授者,教學活動幾乎淪為重復性的體力勞動。以復旦大學“大學物理課程”為例,每年有十多位教師給若干班級講授幾乎相同的內容,加之科研任務繁重,教師們難以從教學中獲得價值感和成就感,缺少提高教學質量的激情。
研究表明:教學方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成效。David A. Sousa曾做過一個“學習24小時后的知識保持率”的統(tǒng)計,數據如下表:
學習方式 保持率
講 授 5%
閱 讀 10%
視聽結合 20%
示 范 30%
討論組 50%
實踐練習 75%
向他人講授/即時應用 90%
從上表可知,單純的講授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效果并不理想。而在討論、實踐、知識即時運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學習效果非常顯著。
目前,大學教學除了面臨內部教學模式改革以提升教學質量的壓力外,近年大規(guī)模開放性在線課程對傳統(tǒng)大學也形成了一定沖擊。例如國外“慕課”(MOOCs)三大平臺把許多優(yōu)質課程放在網上供人免費學習,豐富的課程資源和靈活的學習方式,深受當前大學生的喜歡??梢灶A期,若在線上“慕課”和線下傳統(tǒng)教學之間選擇,學生完全可用“腳、眼睛、耳朵”來投票。大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已刻不容緩,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因此,課程共享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是大學教學質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二、混合式教學與課程共享
小組討論、師生研討對學生學習很重要,但在常規(guī)課堂上推行卻受到諸多限制,而混合式教學和課程共享模式是促進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
1. 混合式教學:MOOCs+翻轉課堂
“混合式教學”是當前國際教育技術發(fā)展的新動向。它把傳統(tǒng)面對面教學和網絡E-learning兩者優(yōu)勢結合,借助互動性強的網絡學習平臺,構建大量在線學習視頻,供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通過面對面的課堂互動討論,為學生答疑解惑,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混合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構建知識架構,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溝通互動。這一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三大轉變: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教師的授課模式從傳授式改為探究式,學生從個別學習變?yōu)樾〗M學習。
混合式教學有諸多優(yōu)勢:(1)在線教程可反復學習,有助于解決學不懂的問題;(2)學生自主安排學習進度,高效利用時間;(3)學生自主決定學習難度和內容;(4)避免教師重復機械勞動;(5)授課透明化,質量可監(jiān)控,可追溯;(6)學習效果透明化,學生及時反饋可追溯;(7)課堂授課以研討為主,培養(yǎng)能力;(8)學生表達和思辨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
混合式教學的主流形式為“翻轉課堂”。具體做法為:教師先創(chuàng)建視頻并提出問題,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視頻內容,查找資料并進行自學,通過小組討論深化理解;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教師引導、點評和答疑解惑?!胺D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
2. 課程共享案例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上海共享中心已運行了兩個學期。第一學期有7門課程面向上海所有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免費共享。共享課不僅僅是把視頻放在網上,更多的是通過線下的教學點、教學班,由教師和多名助教來組織教學。第一學期共有3000多名學生選修共享課,分成81個班級,有80名助教和33名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計開展了214次討論課。第二學期有14門課程參與共享,不僅有上海高校的大學生選修,而且還面向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lián)盟高校如重慶大學、南昌大學等的學生選修,總選修人數達5000多名。基于混合式教學理念的中國式MOOCs,已成為課程共享的典范案例之一。
混合式教學的共享課程分為在線教程和見面課程。在線教程采用進階式,按照明確的知識架構,如章、節(jié)、點進行學習,學習時間可自由掌握。在線學習教程包括參考資料、練習題。學生只有在學習所學章節(jié)并完成習題檢測后,才能進入下一步學習。這便于教師及時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也防止學生投機取巧地跨越某些章節(jié)的學習。除了在線學習,還有線下見面課。見面課以互動研討為主,包括若干次直播互動課和小組討論課。直播大課堂由課程主創(chuàng)教師團隊組織,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解自己在小組討論活動中的思考和問題,并可通過直播讓不同學校學生間進行交流,之后教師進行點評;針對學生學習遇到的普遍疑問,教師一一解答。小組討論課可由教師、助教、乃至學生組織。課程結束后有多元學習考評。
三、共享課程建設與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實踐
2013年10月下旬,教育部在浙江大學召開了關于研討課程的會議。教育部擬考慮建設“兩個200門”共享課程。第一個200門課程是把各個“985工程”高校最有特色的課程集中建設,并能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使用。另一個200門就是由各個相關的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以具體學科組建大型跨校的集成創(chuàng)新課程。
1. 共享課程創(chuàng)新建設
共享課程的創(chuàng)新建設是涉及共享課程目標與架構設計、教學團隊組建、課程內容建設、技術平臺搭建等多方面內容的系統(tǒng)工程。
(1)課程目標與架構設計。課程的目標是什么,這門課程要讓學生收獲什么,這是最重要的工作。目標決定路徑,既然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就一定要轉變僅僅教授知識體系的課程目標。課程一般以學科知識為基礎、根據學科邏輯而編排,而針對學習對象不同需求,可對具體學科內容進行組合。課程框架設計首先要考慮到學科結構的具體內容。以“大學物理”為例,它包括力、熱、聲、光、電磁、原子、電子、近代物理等多個專題。其次要考慮到學習對象的差別,理科、工科、文科的學生對知識側重點的要求會有所不同,難易程度也會不同??偠灾n程設計并非只是建立單一的一門課程,而是建立學科課程體系,有的是交叉的,有的是根據不同要求整合而成的。
(2)教學團隊組建。要進行科學的框架設計,需要相關教學指導委員會組建一個強有力的核心教學團隊,對課程進行頂層設計和板塊劃分然后各大板塊的教學團隊進行分層設計,最后再落實到每個教師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以復旦大學“半導體物理”課程為例,這是微電子和物理學專業(yè)都會開設的一門課程,但兩個專業(yè)的教學側重點會有不同。例如:物理學專業(yè)注重半導體基礎方面知識,特別是量子力學方面的特性,較少涉及其在晶體管等器件方面的應用;而微電子專業(yè)中更側重實用性,但缺少基礎物理方面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诖耍㈦娮訉I(yè)和物理系兩個“半導體物理”課程教學團隊從2010年冬季開始經反復討論后,一致同意組建跨院系校級課程教學團隊,由筆者任總負責人,蔣玉龍教授負責微電子方向課程的相關事務。
(3)課程內容建設。課程內容是共享課程建設的關鍵。內容設計上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知識體系,更要注重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共享課程的在線視頻內容需基于原有視頻拍攝技術進行再創(chuàng)新。視頻課不是簡單地將原來上課的45分鐘搬至網上,而是要基于教學問題將原有知識體系分解為若干段視頻,每段時長10~20分鐘為宜,以確保學生能夠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每段視頻基于學習問題錄制,講解推演要清晰。尤其要注意的是,視頻是面向網絡學習群體的,要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覺到教師正面對著自己上課,而不是讓學生覺得自己正在觀看教師如何給別人上課。
除了精心制作上課的視頻外,還要注重課程資源的建設,要以視頻、動畫、文獻、計算機模擬等多樣化手段精心配備參考資料,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程的理解。這門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多,還可以幫助學生做好在線的知識卡,和視頻章節(jié)相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自學效果。
學習評測也必不可少。為及時檢查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推動學生進階式學習,視頻中需有測試題庫。在一個片段、一個章節(jié)、多個章節(jié)完結時,相應測試題庫能及時彈出來供學生回答。只有答案正確后,方可繼續(xù)下面的學習。測試題庫應包括片段測試、章節(jié)測試、系統(tǒng)測試,題目類型以選擇題為主,學生可自主評判解答。
教師還需給學生布置線下作業(yè)。形式以開放主觀試題為主,考查學生應用知識能力。題型以計算題、思考題、討論題為主。通過此類題目,讓學生思考、深化、拓展視頻所學內容,也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狀況。
(4)技術平臺搭建。共享課程網絡平臺是基于互聯(lián)網,師生都希望有好的應用體驗,需有強有力的技術平臺的支持,具體來說:
教學設計上,要能提供在線教程設計,視頻拍攝標準,具體拍攝、剪輯、加工、制作等技術。
技術支撐上,要能保障網上學習暢通,平臺互動功能強大,要能開展課堂直播互動。
教學互動上,要便于網上學習、交流和討論,記錄和掌握學生學習動態(tài)。
教學管理上,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是比較緊張的,因為學生學習主動性上越來越呈現(xiàn)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所以平臺一定要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進度問題,并提供一些督促的支持。
2. 大學物理的個性化學習進程
混合式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習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必須包括多個步驟。
(1)明確目標。學習的關鍵是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追求并不相同,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網上構建不同的序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組合自己的學習內容。
(2)網上自學。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學習,掌控學習進度,保證學有所獲。
(3)自我測試。通過網上測試,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調整學習進程。
(4)互動討論。網上單獨的個性化學習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更多的問題要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來解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5)答疑解惑。對小組討論未解決的問題要提交課堂討論,課堂討論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答疑解惑的作用。
(6)考試總結。學習的過程是否達到規(guī)定的教學要求,要通過考試來檢驗。整個的考試、考核、總結應該是對學習掌握情況的全面、全方位的衡量,而非簡單以一個分數作為考試評價結果。
3. “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
筆者在教授“半導體物理”內容時,在其中一個章節(jié)“PN結”專題踐行了混合式教學模式。這門課共有60個學生選修,課前我將學生分成兩個班,每班30人,再將每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5名學生。該章節(jié)分兩個單元學習,在兩周內完成。具體過程是這樣的:我將章節(jié)視頻按照內容羅列起來,每個部分提出6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學習對應章節(jié)的視頻內容,并尋求答案;對于碰到的問題,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再在課堂上和大家集體交流。兩周之內,筆者親自組織了兩次課堂大討論。
整個混合式學習過程,除了線上學習,學生們在課下參與更多。如對問題進行學習討論,課堂上學生報告所學內容,并相互的提問、討論,我在適當地方做一些指引,答疑解惑。很多學生體驗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后,感覺收獲很大?,F(xiàn)選取一個學生的感想:
半導體討論課主要圍繞PN結這個相對獨立的主題展開,共進行了兩次小組討論和兩次大范圍討論。
陸教授課前給出的12個問題,對我們學習PN結知識有著很強的指導性,通過對這12個問題的解答和闡釋,我們非常系統(tǒng)和清楚地了解了PN結章節(jié)的主要知識點。
我覺得討論課有以下的優(yōu)點:
① 幫助我們多次鞏固課程內容。小組討論前的自學、小組討論時的交流、大組討論時的講解,我們至少將同一個內容學習了三遍。當然,每一次都是對知識的新的鞏固和加深了解。
② 同學互相幫助,提出問題。聽課和講課給我們的感覺非常不同。小組討論時,許多平時會被忽略的問題被提出,得到討論。當我們沒得到一個一致結論時,會將問題記下,留待詢問老師。討論課使我們學到的知識深度比單單聽講要深很多。
③ 鍛煉了表達(presentation)的能力。小組討論時,有些同學對問題明明很了解和清楚,但無法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明確的說明和表述。通過小組以及大組討論,我們小組每位同學至少講了5個問題,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
④ 討論課還鍛煉了團隊合作、召集人的領導能力,等等。
這門課程的改革實踐,采用混合式教學和基于問題解決式學習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線視頻,再到小組討論、課堂互動,教師答疑解惑。結果表明:師生切實感受到混合式教學確實比單純式講授效果好。師生們都確認一點,這種模式下教與學效果好,自身的投入并不少,參與的興趣大大提升了。
四、大學共享課程建設與展望
以混合式教學和共享課程建設,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需求,提升大學教學質量,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等各方轉變觀念、協(xié)同努力。
(1)學校層面:要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激勵教師重視教書育人。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花費的精力遠大于傳統(tǒng)的授課,不僅要精心構建視頻制作的內容,還要積極引導、組織學生的討論。同時,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激勵教師們在創(chuàng)新教學上的投入,學校應從績效津貼、崗位考核等政策層面上加以保障,以營造重視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
(2)教師層面:要從以“教”為主,轉變?yōu)橐龑W生以“學”為主。
教師的觀念要從以往的單純教學,轉向教書育人。要從以往的重復性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與學生互動交流,啟發(fā)、關心、引導學生思考上。
(3)學生層面:要從被動式學習,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
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對學生的自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不只是獲得知識和考取好成績,更是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對未來發(fā)展的儲備。學生只有自覺自愿地學習,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
總之,只有通過學校、教師、學生等各方的攜手努力,大學才可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最終實現(xiàn)大學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的目標和使命!
[責任編輯: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