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梅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江蘇 揚州225800)
生物是一門圍繞著實驗建立起來的學科,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是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然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生物實驗教學部分卻是生物教學活動中的一個薄弱點,重理論、輕實驗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由于實驗教學質量不高而造成的“拖后腿”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大刀闊斧地對現(xiàn)行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避免的趨勢。
進入高中階段以后,各種考試尤其是高考的壓力在不斷地壓迫著每一位師生,在教學過程中以考試“馬首是瞻”的情況屢見不鮮。由于實驗活動沒有納入考試范圍,導致生物實驗在考試大潮下備受冷落。在很多教師看來,依靠講實驗、背實驗就能夠足以應付考試過程中的實驗部分考察,而無須花過多的精力去開展各種生物實驗,這樣就導致生物實驗教學中“用黑板做實驗”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著。
在高中階段,大多數(shù)的實驗都屬于驗證性的實驗,這也是高中階段學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掌握生物規(guī)律的重要途徑,是教師開展生物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雖然我們肯定驗證性實驗的價值,然而,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生物實驗還有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考能力的任務,而相對單一的驗證性實驗卻難以保證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過多的開展驗證性實驗,會封閉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在新課程理念下,之所以非常強調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因為這一能力體現(xiàn)的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從實驗的準備、實施到最后的總結歸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考察和訓練,而要想實現(xiàn)實驗教學的這些教學效果,必須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驗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然而遺憾的是,很多教師在開展實驗活動的時候往往“一手抓”地幫助學生從頭到尾準備妥當,學生只須按照教師事先制定的方案,提出的要求,做一個“提線木偶”,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身的能力發(fā)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導致實驗教學的價值大量喪失。
如今,多媒體工具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生物教學活動中,其中也包括實驗教學。利用多媒體工具開展生物實驗可以彌補很多傳統(tǒng)實驗方式的不足,對于優(yōu)化實驗教學效果非常顯著。然而,有些教師卻在使用多媒體工具的時候不懂節(jié)制,過分依賴多媒體,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也常常以錄像或者實驗演示課件來替代生物實驗,學生只能用眼“看”實驗,而無法用手做實驗,導致實驗能力的欠缺。
面對高中實驗教學中的諸多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實現(xiàn)生物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呢?
在應試思想的影響下,無法為考試加分的實驗活動始終備受冷落,從而導致了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總是裹足不前。因此,要想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不斷優(yōu)化實驗教學活動,我們一定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實驗課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楚它與理論課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肯定生物實驗在輔助理論講解,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質方面的價值,讓師生充分認識到認真開展實驗活動的必要性,這樣對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驗證已知的知識,探索未知的知識是生物實驗活動的兩大價值功能體現(xiàn),然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大多數(shù)的教師往往都較為重視運用實驗的驗證功能,在開展生物實驗的時候多以驗證性的實驗為主,而對實驗的探究性功能卻很少挖掘,導致學生這方面實驗能力的缺失。為此,教師在開展生物實驗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挖掘實驗的探究價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中的探究活動。例如,筆者在講到“觀察動植物細胞結構”實驗時,就給學生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用來引導學生探究如何制作臨時裝片:為什么蓋玻片和載玻片要用紗布擦拭干凈?如果擦拭的不干凈,是否會影響到實驗觀察的效果?為什么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滴的是清水,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滴的卻是生理鹽水?取材時能否取用洋蔥鱗片葉外表面上的薄膜?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引導,可以有效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也就成為了學生進行思考探究的過程,而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探究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具有諸多益處。
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應當包括實驗設計、實驗準備、操作實施、結論分析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所開展的實驗活動中,學生根本無法充分接觸到這樣四個環(huán)節(jié),而是一味地按照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實驗方案進行,這樣就導致學生的實驗活動相對被動,參與積極性很低。在實驗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越高,越有利于實驗效果的提升和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實驗參與度,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融入實驗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改變教師過去“一手抓”的局面,這樣的實驗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滲透實驗”之前,就讓學生思考一下能不能用其他的材料替代課本實驗中用的“玻璃紙”,結果有的學生想到了紙,有的學生想到了紗布,還有的學生想到了雞蛋膜。在學生的各種提議中,大家紛紛進行了嘗試,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但無論結果如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都明顯高過以往,并且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更加活躍,從而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實驗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工具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避免的潮流,但無論如何,多媒體都不應當成為我們開展生物實驗的主要形式,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在恰當?shù)臅r候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工具來輔助實驗教學。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時,從洋蔥的培育,到取根、解離、漂洗,時間跨度往往較長,學生很難形成較深的印象,從而導致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出現(xiàn)各種問題。為此,筆者在開展實驗活動之前,先利用多媒體工具把整個實驗的步驟以及實驗過程的注意事項用動畫課件的方式展示出來,通過這種試聽體驗,給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來,再開展實驗活動就順利很多。
課堂實驗是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主要形式,但如果我們把實驗活動局限在課堂之內(nèi),會大大限制實驗活動的內(nèi)容和范圍,影響了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在生物實驗中,有一些實驗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育和觀察,同時又不是很復雜,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選擇把學生引向課堂以外,積極開展一些課外實驗。例如,為了說明“植物具有頂端優(yōu)勢”這一現(xiàn)象,筆者就帶領學生一起到校園觀察各種植物枝條還有頂芽和側芽的長勢及大小并尋找規(guī)律,學生通過這一簡單的室外實驗觀察便能夠充分了解到植物端優(yōu)勢的存在及形成原因。這種課外實驗活動的開展,不但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觀察實驗的機會,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雖然當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也不容樂觀,但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實驗教學地位較之于以前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很多教師也越來越重視對實驗教學的改革。相信在新課改的契機下,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實驗教學一定能不斷得到優(yōu)化,更好地向素質化的方向前進。
[1]金邦興.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幾點體會[J].文理導航(中旬),2010年05 期.
[2]李靜珂.淺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及策略[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4年第11 期.
[3]潘華海.淺談如何設計高中生物實驗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年1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