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
【摘 要】當前,新課改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教師要善于探析提升課堂實效的具體路徑。本篇文章即緊密圍繞著新課改的教學精神,嘗試闡述幾點英語教師提升課堂實效的路徑。
【關鍵詞】英語 課堂實效 使命感 教學形態(tài)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180
提升課堂實效,不僅意味著教師可以傳授學生更多有價值的知識,而且強調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因為自由的學習空間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緊密相關。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正是新課改的核心教學目標之一。如何提升課堂實效,不同的英語教師有不一樣的理解,我認為以下四條路徑是行之有效的。
一、加深對學生的了解
俗話說:“離開‘學,也就無所謂‘教。”英語教師要想提升課堂實效,真正把握到新課改的精神,就必須首先加深對學生的了解。這里強調的英語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單單指專業(yè)學習上的了解,還包括教師對學生性格心理、學習習慣以及學生對課堂期待值的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吸收的過程,也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充分參與和同步發(fā)展的過程。教師對學生英語基礎的了解有助于調整教學的內容和節(jié)奏,而教師對學生性格以及心理的了解,則有助于教師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合理拓展和補充教學內容。其次,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不可能簡單依托于課堂學習,更需要學生好的語言習慣的建立及堅持。所以,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更好地采取因勢利導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最適合的英語學習習慣。再次,英語教師還需要了解學生對英語課堂的一個期待值。這個期待值包括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想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也意指學生對教師、對課堂有一種怎樣的期待。了解了學生的期待值,才能有針對性地改善自身的教學,而學生的期待值成真,無疑可以最大化的滿足學生的學習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毋庸置疑,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化了之后,教師的教學實效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對學生發(fā)自內心的一種關愛,而這種尊重與關愛正與新課改的精神不謀而合。加深對學生的了解,不僅是英語教師提升課堂實效的可行路徑,更是教師謹遵新課改精神的題中之義。
二、提升自身教學的專業(yè)性與使命感
課堂實效的提升無疑與教師的教學藝術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因此,在努力探究提升課堂實效的路徑的過程中,英語教師重視自身教學專業(yè)性與使命感是非常關鍵的。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不單單應該吃透手中的教材,更須堅持學習相關的英語知識、涉獵相關的英語信息。只有我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了,學生才可能從英語課堂上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了解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強化自身的教學使命感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能不能提升課堂實效,首先要看他有沒有提升課堂實效的意識和積極性。而這種意識以及積極性與教師對自身職業(yè)的熱愛程度有直接的聯(lián)系。教師越是熱愛自身的工作崗位,越是關愛自己的學生,他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就越是強烈。教學使命感強烈的教師,才會真正傾心于教學工作、傾注心血于課堂實效提升的問題上。
三、探究和應用多樣的教學形態(tài)
教師能不能從根本上提升課堂實效,與實際應用的教學形態(tài)有分不開的關系。實踐證明,探究和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態(tài),是最有助于英語教師提升課堂實效、滿足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的。
(一)主體式學習的教學形態(tài)
主體式學習強調的就是教師擺脫傳統(tǒng)的主講形式,給學生更多發(fā)乎話語權、發(fā)表觀點、展示自我的機會。這一教學形態(tài)彰顯的就是新課改要求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精神內涵。
(二)體驗式學習的教學形態(tài)
體驗式學習是最適合英語課堂的教學形態(tài)之一,因為英語課堂上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的可行性很高。教師只要把情境創(chuàng)設出來,學生就可以進行體驗式的學習。體驗式學習的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引導學生進入到知識建構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體驗式學習可以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提升課堂實效方面效果顯著、優(yōu)勢明顯。
(三)研究式學習的教學形態(tài)
研究式學習指的是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英語課堂,以一種研究問題、探索答案的狀態(tài)開展思考。這一教學形態(tài)的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幫助學生形成知識上的個性化理解。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包容性極強,因此,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完全可以被包容和理解。而且,這種個性化的理解不但是學生自主獲知、印象更為深刻,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思維模式的完善。
四、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改變單一的成績評價模式,更加強調學生能力的發(fā)展進步是新課改的主要內容之一。與此同時,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與課堂實效的提升是息息相關的。學生學習能力強了,理解知識的水平就高,這就意味著課堂時間的節(jié)省。因此,教師要想提升課堂實效,就必須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問題。其中,英語教師最需要關注的即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生自主完成整個英語學習過程的能力。學生自主規(guī)劃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自助自主總結和反思階段性學習情況成果的能力等等都涵蓋其中。換言之,這是一系列的學習能力。要想通過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這一系列的學習能力自然不是易事,而教師最需要把握的一個培養(yǎng)原則就是引導啟發(fā)為主。不同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存在個別差異性,因此,教師過多的干預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步,相反,教師只是在一開始給學生一個能力發(fā)展的啟發(fā)的話,就賦予了學生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在學生能力發(fā)展的中途,學生預見一些問題,產(chǎn)生一些疑惑都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教師就從不同的側面引導學生,給與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建議。其次,就是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合作是這個時代的主題,也是每一個人快樂生活和高效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一個人,如果沒有不懂得如何與身邊的人合作,就會降低辦事的效率。對于學生而言,具備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是事半功倍學好英語的關鍵。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很難在課上課下真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這個時候,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相互幫助就顯得至關重要。所以,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是教師提升課堂實效的重要路徑。那么,英語教師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呢。我認為,能力的建立與實踐的磨煉密不可分。因此,在課堂上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促成學生的討論、合作是很有用的。學生在實際的合作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上的不足,看到其他學生英語學習的閃光點,自然就會成長得更加迅速。除了取長補短,學生還可以互相幫助,互相解答學習上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