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學通,朱 鈺
(1.安徽建筑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 基礎部,安徽 合肥 231635)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同聲傳譯就開始登上了國際會議的舞臺。同聲傳譯具有不占用會議時間,又可多種語言同時使用的優(yōu)點,在國內(nèi)外的口譯實踐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正因為如此,關于同聲傳譯的理論研究也因而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就是關于同聲傳譯譯員誤譯的自我糾錯策略研究,從某種方面來說,自我糾錯策略研究對提高同傳的效果和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同聲傳譯的歷史不長,到目前為止,國內(nèi)外關于同聲傳譯,特別是同聲傳譯誤譯的研究較少。
Kirchhoff是少數(shù)系統(tǒng)地談論同聲傳譯誤譯譯員的自我糾錯問題的國外學者之一,他曾經(jīng)提出,同聲傳譯過程與自我糾錯過程并進,過度糾錯是口譯錯誤的熱觸媒,一旦譯者為糾錯和處理信息耗盡精力,口譯過程就要中斷。
國內(nèi)關于口譯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是建立在西方研究的基礎之上[1]。關于同聲傳譯過程中的誤譯,廈門大學的口譯教研小組認為:“(當同傳譯員意識到)譯錯了時,可針對不同性質(zhì)的錯誤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出的錯微不足道,無傷大雅,又不為聽眾覺察,可以不必糾正,繼續(xù)往下譯。但要避免重復同樣的錯誤。如果出的錯比較明顯,但從聽眾的反應中聽出聽眾已覺察到是譯員的錯誤,譯者也可不去糾正自己的錯誤以便使會議順利地進行。譯員也可視情況自然地予以糾正。當譯者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十分嚴重的錯誤時,即使聽眾沒有覺察到,譯員出于職業(yè)道德應立即改正而不能有意掩藏起來?!保?]
羅一春認為:“在口譯過程當中,錯誤的產(chǎn)生會引發(fā)糾正和壓力的集聚,這種集聚占去翻譯時間,會催生更多錯誤,一旦三者糾結(jié)積累,超過譯者承受能力,翻譯就無法繼續(xù)進行。這就如同雪球效應,錯誤和壓力越滾越大,最終可能導致翻譯停止。”[3]他還認為:“從性質(zhì)上講,雪球效應就是譯者能力或外界條件上的小問題,導致了心理和翻譯上的大問題,這個效應使得譯者不由自主地表現(xiàn)失常,感覺心跳、四肢發(fā)抖、唇舌干燥、大腦空白,想要逃離或放棄。如果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緊張情緒中,譯者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威脅?!闭驗槿绱耍白g者就應該自發(fā)避免過度糾正,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保持情緒的平穩(wěn),以良好的狀態(tài)投人后續(xù)語句的翻譯”。
魏家海認為,同傳過程中會出現(xiàn)信息流失,譯員要采取縮譯、助譯、換譯、猜譯、釋譯及其他各種不同的策略應對同聲傳譯中的信息不足[4]。
此外,張海霞等研究者從同傳的質(zhì)量和同傳譯員的心理鍛煉等方面談到了同傳譯員誤譯的自我糾錯等問題[5]。
學界關于同聲傳譯譯員誤譯自我糾錯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有的研究忽略甚至直接反對同聲傳譯過程中譯員誤譯的自我糾錯,如Kirchhoff、雷天放、陳菁、羅一春等;有的研究只是對同聲傳譯過程中的誤譯原因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總結(jié),如楊梅、蔣婷、張海霞等;有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如魏家海等,但卻未說清譯者應該選擇何時進行糾錯。
眾所周知,同聲傳譯是一種極其復雜的高強度雙語切換活動,譯員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要完成源語信息的接受、理解、轉(zhuǎn)換、表達等信息處理活動,這就要求同傳譯員需要具有扎實的雙語基本功和優(yōu)秀的翻譯能力,具體到實際當中就是譯員的聽力理解能力(特別是外語的聽力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特別是外語的表達能力)。
另外,因為同傳過程中信息的接收和產(chǎn)出幾乎是同步進行的,因此同傳譯員要有敏捷的思維和反應能力,同時還應具備協(xié)調(diào)和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除此之外,同傳譯員還需要具有大量的知識積累,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與心理素質(zhì)等。楊梅和蔣婷就從認知角度討論過同聲傳譯譯員誤譯的原因,認為注意力分配問題、記憶問題、推理問題是造成同聲傳譯譯員誤譯主要的認知原因[6]。
同聲傳譯譯員誤譯的根本認知原因是注意力分配問題,只有解決好該問題,才能保障譯員的同聲傳譯質(zhì)量。記憶是譯員原語理解、譯語產(chǎn)出的保證,如果譯員記憶儲存、加工原語信息的能力不足,原語的意義就會缺失。
推理是幫助譯員理解原語的重要手段,如果譯員推理失誤,就可能出現(xiàn)誤譯。要確保同聲傳譯的質(zhì)量,譯員就必須解決好注意力分配問題,提高記憶的信息儲存和加工的水平,增強邏輯推理能力??梢院敛豢鋸埖卣f,任何一個同傳譯員都可能在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中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過誤譯的情況。
翻譯總體上是把一種語言在其固有語境中所表達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在新的語境中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轉(zhuǎn)換和文化闡釋活動。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翻譯是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翻譯的最基本標準是忠實與通順。而作為翻譯的一種操作形式,口譯更應該遵循這兩個基本標準。
具體到同傳,可以從信息忠實標準、表達標準、語言標準、職業(yè)道德標準幾個方面對同傳進行質(zhì)量評估。其中,信息忠實標準要求信息基本完整、確切,邏輯清晰、連貫,產(chǎn)出的譯文過渡自然,譯文風格同源語風格基本一致[2]。這也決定了同傳譯員出現(xiàn)誤譯時,有責任、有義務對誤譯進行糾正。
著名口譯專家仲偉合曾說過,口譯是集知識與技能、腦力與體力為一體的工作??谧g是一種非常專業(yè)的服務,口譯員作為這項服務的提供者,應該遵守一定的道德行為準則。AIIC(國際口譯員協(xié)會)、NATTI(澳大利亞國家翻譯水平資格認證機構(gòu))都對口譯員的職業(yè)道德作出了明確的要求。
另外,口譯的目的在于把源語的含義和風格準確地口譯成目標語言,口譯員應該全面、準確、清楚地傳達發(fā)言人的信息、意愿和情感,不對發(fā)言人信息做任何的添加、刪減、完善或扭曲??谧g員要對其翻譯的準確性承擔完全責任,并對源語言和目標語言要有全面的掌握。如果在口譯中出現(xiàn)了錯誤,而口譯員意識到了這個錯誤,就應該及時給予糾正和補救[7]。所以,從口譯譯員的職業(yè)道德與口譯的目的來看,無論何種情況之下,譯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對自己的誤譯進行糾錯。
同傳翻譯時,譯員幾乎同步地用目的語表達出源語的信息,在一方講話的同時,不停頓地將其講話內(nèi)容傳譯給另一方,譯員的翻譯與講話人的發(fā)言幾乎同步進行。同聲傳譯中目的語信息與源語信息的幾乎同步出現(xiàn)決定了譯員對自己的誤譯何時進行糾錯、如何糾錯極為重要。
1 譯中插(補)譯 精確地說,同聲傳譯并非完全同步、同聲,因為英漢兩種語言結(jié)構(gòu)的差異,譯員通常都是保持半句之差,或者比發(fā)言者慢一句,斷斷續(xù)續(xù)地翻譯。譯中插譯指的是譯者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這種時間差,對誤譯進行譯中插(補)譯。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我公司專營化肥與殺蟲劑等產(chǎn)品。
譯:Our company specializes in chemical fertilizers which was previously translated into chemical products by the interpreter and pesticides.
在此例中的which was previously translated into chemical products by the interpreter就是譯中插(補)譯。
2 譯后(補)譯 譯后(補)譯指的是譯者在整個同傳結(jié)束之后,恰當?shù)夭蹲綍r機對誤譯進行修正。比如在上例中,譯員可以做如下修正:
I am extremely sorry to say the company specializes in chemical fertilizers instead of chemical products.
在本文中,筆者以同傳特點與標準為基礎,對同傳譯員誤譯的原因、誤譯自我糾錯的必要性、誤譯自我糾錯的策略進行了粗略的探討。但是因為同聲傳譯本身獨一無二的特點以及同傳過程的復雜性,造成譯員實際翻譯中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和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需要我們進一步進行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探索。
[1] KIRCHHOFF H.Interdependence of Variables in the interpreting process,interpreting models and interpreting strategies[M]//POCHHACKER F,SHLESINGER M.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London:Routledge,2002.
[2] 雷天放,陳菁.口譯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羅一春.同聲傳譯過程中的“雪球效應”[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46-50.
[4] 魏家海.同聲傳譯中的信息流失及應變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66-69.
[5] 張海霞.同聲傳譯中譯員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04(1):90-91.
[6] 楊梅,蔣婷.從認知角度看同聲傳譯譯員誤譯的原因[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3):121-125.
[7] 仲偉合.英語口譯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