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發(fā)展研究院 云南曲靖 655000)
為厘清《高等教育法》規(guī)定的“大學校長是大學法人代表”在辦學治校中的地位以及對辦學治校的影響,有必要在大學“去政治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早已有之的趨勢中和提倡“教育家辦學”的時代強音中對作為大學第一責任人的大學校長的辦學治校權進行解剖。大學校長的辦學治校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獨立扮演“法人代表”的角色與擔負國家賦予的辦學治校權,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法人代表的大學校長是在獨立履行辦學治校權的職業(yè)軌跡中隨時都準備挺身而出以捍衛(wèi)大學學術志業(yè)和學術尊嚴并推動大學發(fā)展的人。履行辦學治校權的目的在于捍衛(wèi)大學學術志業(yè)和學術尊嚴并推動大學發(fā)展,獨立辦學治校權是作為“法人代表”的大學校長進行辦學治校的核心權力,獨立辦學治校權規(guī)定了大學校長這個法人代表應該具有的主體性,因為它指明了大學校長的職業(yè)本質。
“大學校長的領導是大學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獨一無二的最具影響力的要素。”[1](P92)從中外大學輝煌的發(fā)展史中可知,那些卓越的教育家型大學校長憑借其具有的獨立辦學治校權引領著大學嵌入國家與民族發(fā)展中,使得大學成為民族與社會發(fā)展的一束不會熄滅的火炬,照耀著一個國家與民族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苦難與悲歡。大學成了一種與民眾生死攸關的非常具體的東西,大學校長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承載這種東西的載體。從中外大學輝煌的發(fā)展史中那些卓越大學校長的發(fā)展經(jīng)歷來看,他們把所有的心力都用于對大學主體性與教育主體性的追求與探索上,大學在從改造國民性到改造社會中起到了直接的作用,進而使自己的主體性在歷史生成中走向了卓越教育家。因此,大學校長職業(yè)發(fā)展的應然狀態(tài)應是成為“獨立辦學治校的職業(yè)教育家”,這種獨立的辦學治校權規(guī)定了大學校長的主體性。因為在任何一所學校,無論從哪方面看,校長都是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人。他或她是對校園內外所發(fā)生的所有活動負責的人。是校長的領導框定了學校的格調、教學的風氣、專業(yè)化的水平、教師的士氣以及學生的成長方向和發(fā)展途徑。所以,教育事業(yè)應當完全交與教育家,使其保有獨立的資格。
辦學治校權是一種公權力,但擁有這種公權力的國家本身是一個虛擬的辦學主體,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大學運轉中,大學是由一批知識分子引領著一批批準知識分子為國家這個虛擬主體進行人才培養(yǎng)和知識生產與再生產的共同體,國家這個虛擬主體把辦學治校權賦予大學校長主體,由大學校長主體來履行辦學治校權。當辦學治校權由國家這個虛擬主體履行時,國家作為大學產權擁有者的身份就與其作為辦學治校者的身份攪合在了一起,擾亂了大學特有的秩序,這就要求賦予大學校長這個與利益無涉的辦學治校主體以獨立的辦學治校權。大學校長主體是辦學治校的中心,辦學治校關系以主體元素為核心展開,辦學治校權由大學校長引領大學師生共同體來施展,脫離了大學校長主體的辦學治校權就只能是抽象的存在,不能在大學具體運轉中得到實現(xiàn)。大學校長辦學治校權的客體是大學校長主體辦學治校的對象,大學職能的開展行為由校長引領展開而構成辦學治校中的日常事務,沒有了校長主體的引領,日常的學術事務與行政事務就失去了特有的價值。彰顯大學校長主體效能,主體性地居于代表國家的黨務系統(tǒng)與代表知識的學術共同體之外獨立地辦學治校。在保證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的大學制度中,切實保證大學校長主體性地辦學治校,即大學校長在大學職能施展中對學術事務與行政事務的處理過程中凸顯主體性,既不受辦學虛擬主體的國家政府的支配,也不受大學內部作為知識生產與再生產的共同體的控制,更不能成為大學內外某一團體勢力或某一學科流派的附庸。大學校長主體性地辦學治校是對大學校長成為獨立辦學治校者個體地位與態(tài)度的訴求,大學校長作為獨立辦學治校權的擁有者與實施者在現(xiàn)代大學制度構建中應該以一個有主體性的獨立的化解學術與政治沖突之裁判者的職業(yè)形象呈現(xiàn)。
賦予大學校長獨立辦學治校權本身不是一種目的和工具性價值,而是一種促成性價值,它的終極目的在于為另一價值——大學產出的精神性存在的實現(xiàn)保駕護航。大學是一種精神性存在,即使大學的“投入”是物質性的,可“產出”卻是精神性的,而凡是精神性的某種存在,無一例外地與物質功利無關。借此,大學校長獨立辦學治校與其說是一種專業(yè)上的和智力上的以及技術性的服務,還不如說是一種精神性服務。在這個層面上講,大學校長的獨立辦學治校并不為大學帶來物質收益方面的提高(大學物質收益方面是政府的分內之事),大學校長的獨立辦學治校的價值指向僅在于引領大學回歸基本的精神需要,捍衛(wèi)大學的正義性,引領大學構建體現(xiàn)人類文明正義之光的課程體系、架構充滿正義的大學管理體制、架設正義的大學制度與文化體系,引導大學把全部的良知用來對建設一個正義的社會做出貢獻;在一個不公正的社會中,引領大學把其責任聚焦于此,并幫助大學澄清價值體系。而促成大學校長實現(xiàn)如此精神性使命的辦學治校權,在本質上“絕不是政治權力,也不是經(jīng)濟權力,所以不能用政治的等級鏈條、職位配置來衡量校長權力的大小,那樣做的直接后果不但是校長權力的異化,更會使校長角色官員化。”[2](P60)大學作為一個在組織上松散但文化上緊密的且具有公民社會組織屬性的價值共同體,通過契約與盟約為公民社會提供思想理論武器與精神道德基礎以及文化上的目的、統(tǒng)一與實力。因此,大學里所遵行的權力運轉邏輯是“權力給予”而非“權力凌駕”?!皺嗔o予”的指向是促成性的,即賦予做某事、完成某事與幫助他人完成某件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的權力;而“權力凌駕”的指向是控制性的,這種權力是建立在操控、支配、獎懲與等級地位前提上的,采用的是“胡蘿卜加大棒”的管理。借此,大學校長的獨立辦學治校權是職業(yè)動力和專業(yè)影響力以及人格魅力的融合,它具有很鮮明的大學屬性,是政治、經(jīng)濟與社會文化交互影響下的動態(tài)生成的關系和過程,是源于國家賦予、法律規(guī)范與公眾信任認同的一種權力。
大學的主體性在于擁有高度而純正的“公共理性、高深性、專業(yè)性、廣博性與超越性”[3],如此,大學才是正義的大學,才是有尊嚴的大學。然而,在當代中國大學的實際運行中,人們往往把“高深性”與“專業(yè)性”看作是大學不可或缺的主體性規(guī)則;把“廣博性”看作是可以根據(jù)政治需要或形勢需要而可以隨時、隨意進行取舍的客體性規(guī)則;把“公共理性”與“超越性”看作是居于主體性規(guī)則與客體性規(guī)則之間可有可無的中間性規(guī)則,甚至被看成是具有潛在危險性而且需要克服的東西,因而“公共理性”與“超越性”也就被當作了名副其實的既非主體性的規(guī)則又非客體性的規(guī)則,抑或是精神層面與政策層面上的點綴或擺設而已。如果“公共理性”與“超越性”被當作大學的一種點綴與擺設的話,那么大學之所以作為大學的資格也就丟失了一半,或者說大學的生命力也就死了一半。在大學校長的獨立辦學治校權履行中,如果公共理性與超越性在大學自始至終的發(fā)展過程中處于闕如狀態(tài),那么大學將被狹隘立場及其狹隘的工具理性與非理性所淹沒,大學校長的獨立辦學治校權將被溶解或被遮蔽在政府和社會之中。
首先,化解大學二元化的內耗體制,建立公眾認同的大學校長辦學治校權。大學校長的辦學治校權要得以落實,“不僅首先必須建立一種合理的大學領導體制,更必須建立一種合理的大學領導任免制度?!盵4]易言之,也就是化解現(xiàn)行“委員會制”與“一長制”平行使用而導致大學二元化的內耗體制,建立公眾認同的大學校長辦學治校權。當代中國大學的固有疾病在于“內耗”,中國大學管理體制是一種二元化的內耗體制與內耗文化。中國大學組織里,從領導班子到師生員工,有著最好的頭腦,卻被二元化的內耗體制鬧得毫無創(chuàng)意。盡管中國已經(jīng)步入“高等教育中等發(fā)達國家”[5],但是中國大學里的內耗體制本性卻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整治。因此,要消除這種內耗,國家這個辦學虛擬主體首先要賦予大學有“校長選擇權”?!按髮W有校長選擇權的涵義是大學校長從政府單一的任命方式轉變?yōu)橛纱髮W自主地通過一定的組織方式與程序,比如教授會、遴選委員會等,通過社會公開招聘的形式提出校長人選報政府審定與任命,以改變大學校長權力來源的政府一元化傾向。”[6]也就是說,作為大學第一責任人與法人代表的大學校長的任免權屬于大學自己的事務,這種任免權必須歸還于大學師生,由其組成的相關代表會議來決定“第一責任人”的去留,選擇他們信任并認同的“第一責任人”,以此來化解二元化內耗體制。
其次,完善法治化的校長辦學治校權機制,建設法律規(guī)范的大學校長辦學治校權。大學校長沒有實質意義上的“辦學治校權”是難以產生教育家的根本原因。作為公權力的大學校長辦學治校權一定來源于法律且受制于法律,即作為辦學虛擬主體的國家在賦予大學校長辦學治校權過程中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賦權機制。沒有法律依據(jù)的辦學治校權不得設立,更不得行使。辦學治校權的行使必然附帶法律責任。在大學校長辦學治校權的履行中這一點尤為重要,獲得并運轉了一種公權力,一定要想方設法找到它所對應的責任。強調大學校長法治化的辦學治校權在于促成作為法人代表的大學校長真正做到“獨立”辦學治校。獨立“是一個人對形成自己的判斷的責任和對依靠自己的判斷生存的接受”[7](P100),即是關于一個大學校長引領大學如何很好生存,獨立的大學校長在精神上與物質上都能自我支持,他注重獨立思考并采取有效的行為去維持大學生存。判斷一個大學校長是否獨立要從根本上看他是從哪個方向去尋求維持大學生存與發(fā)展的方式,他的知識與價值的基本來源以及他所認為為了實現(xiàn)大學自由發(fā)展必須滿足和尊重的最高權威。如此,大學校長在獨立發(fā)揮其引領與協(xié)調作用的過程中,應努力使其他參與主體接受自己的價值觀念。如同張楚廷先生所說:“政府較多地注意的是經(jīng)濟目標,校長必須讓政府確信自己行為的經(jīng)濟價值是實在的。當然,大學的價值觀念遠非如此,學校的真正價值在于推動社會進步,較多地為著社會的下一步,而不只是‘這一步'。校長應努力使政府接受自己的價值觀念,當然,一個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當比校長們看得更清楚,至少是看得一樣清楚?!iL必須爭取政府的支持,同時也堅決支持政府的正確決策(筆者注:若是不尊重科學、不尊重學術、不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決策是不支持的),支持政府實現(xiàn)為人民服務的目標(包括經(jīng)濟目標、社會發(fā)展目標等)?!盵8](P387-388)如此,在強化大學校長獨立辦學治校權的治理模式下,“起保證監(jiān)督作用的黨委能夠發(fā)揮更重要的影響?!谛iL負責制的體制下和黨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體制下,校長接受黨的領導這一點是沒有任何差別的。其差別只在于:前者,校長是在上一級黨委領導下工作;后者,校長是在學校黨委領導下工作。對于一個健全的學校黨委和一個能正確處理集體與個人關系的校長來說,上述差別是無關緊要的?!盵8](P250)
作為大學第一責任人與法人代表的大學校長在擔負某種辦學治校責任之時,必然要享有某種權利,這種權利義務關系建立起來了,才是一個法治狀態(tài)下的大學。大學校長在獨立履行辦學治校權過程中,應當明晰哪些領域是大學本身的領域、自治而自由的領域。學術秩序不能以國家權力為核心來設置,而應以學術的權利為核心來設置,因此在大學法治的時代,大學校長的辦學治校權應得到充分的尊重與切實的保障,這才是依法治校的根本。
[1]Department of Edueation and Seienee(1977).Ten Good Scools:A Seeondary School Enqury.London:H.M.Stationery Off.轉引自:【挪威】波?達林.理論與戰(zhàn)略:國際視野中的學校發(fā)展[M].范國睿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張?zhí)煅?校長權力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王 飛.大學特性新論[J].高等理科教育,2012,(4):26-30.
[4]周可真.大學辦學自主權與校長任免權[EB/O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6-46062.html.
[5]王 飛.“高等教育強國”概念追溯與邏輯反思[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2):58-61.
[6]宣 勇.大學必須有怎樣的辦學自主權[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7):1-9.
[7]【英】塔拉?史密斯.有道德的利己[M].王 旋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
[8]張楚廷.張楚廷教育文集(第五卷?校長學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