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紅
(成都大學師范學院 四川成都 610106)
在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已成為目前語文教育界同行的共識。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是語文教師共同面對的一個核心問題。對于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師有很多“獨門秘訣”,而本文著重探討通過兒童詩教學的有效性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兒童詩教學為何能夠促進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而言,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筆者認為,通過兒童詩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從下面幾個措施入手。
讓學生聽是兒童詩教學的第一步。兒童詩一般都具有音韻美的特征,讀來瑯瑯上口,能立刻被其獨具的語言魅力所感染。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聽錄音或者是現(xiàn)代化媒體播映、聽教師范讀、聽學生朗讀等多種形式,多次聽或反復聽,讓學生先從直覺上親近兒童詩。
教師每次下達的聽兒童詩的任務,都應該有明確要求,如要求聽出節(jié)奏,特別要注意語言節(jié)奏的變化。例如:教學《我想》(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一課時,首先明確這首兒童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夢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歌頌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教學時可把該課的傾聽教學作為教學設計的特色。這首兒童詩分為5個小節(jié),每一節(jié)都押“ang”韻,每一節(jié)都有破折號的運用,所以在初聽這首詩時,應該要求學生能夠感受其音韻之美,體會破折號在聲音延伸上的美妙作用。該詩以孩子的口吻傳遞出無窮的稚趣。第二次聽詩時,可要求學生初步感受蘊含在詩中的盎然情趣。第三次聽此詩時,要求學生根據(jù)詩歌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放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的特殊感受,啟發(fā)學生: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并把自己想象到的畫面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
總而言之,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教學中欣賞名家朗誦,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欣賞詩歌的語言美和韻律美;充分感受兒童詩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懂得欣賞。這不僅是激發(fā)學生喜歡兒童詩的良方,也是學生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前提。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可以看出,多讀對學生來說大有裨益。所以,在兒童詩的教學中,作者該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讀上。不可否認的是,多讀并不是讓學生機械地重復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教師,不需要手把手地教讀,而是應指導學生如何讀詩,從而使學生掌握讀詩的方法,以便于他們獨自靈活運用。
教師應指導學生將字音讀準,因為讀準字音是誦讀的前提。如《中華少年》(人教版六年級上冊)一課,通過漢族、藏族、蒙古族和高山族四個典型民族的少年表達其真摯的愛國情懷和肩負的歷史使命,詩中生字較多,而且在一些重點意象中還有引申意義。掌握生字詞是學生讀懂這首兒童詩的前提條件。初次讀詩,教師就應該把“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作為最基本的要求。
小學教材編入了較多優(yōu)美的兒童詩,教師在教材研讀時要把握文體特征。一般講,因為詩歌中蘊含的視覺形象與美感之間不一定有直接的呼應關(guān)系,所以,誦讀時必須要產(chǎn)生聯(lián)想與想象來實現(xiàn)兩者的有效連接,這也是能夠迅速撥動讀者情感心弦的不二法寶。葉圣陶先生一直倡導在有聲朗讀的基礎(chǔ)上調(diào)動讀者的所有情感積累,最終達到讀者與作者的共鳴以及兩種角色之間的融入。好的兒童詩總是在清淺之中寄寓遙遠、于拙樸之中蘊藏睿智和機趣。臺灣兒童詩人林良把兒童詩稱為“淺語的藝術(shù)”,可見兒童詩的韻律和表達切合兒童誦讀。
讀準字音,不僅能使學生在掌握大量生字詞的基礎(chǔ)上更快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歌,更重要的是大聲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精確、凝煉的詩歌語言能夠在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語感,對學生錘煉文字、體悟意境大有好處。當學生在創(chuàng)作詩歌或在寫作時,能在語言表達中敏銳地辨別語言文字使用的正誤與優(yōu)劣。
誦讀兒童詩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自行反復誦讀,讀通讀懂詩歌,感受事物形象和作者的情感;再誦詩歌,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這樣多種方式的反復變換,日積月累之后,學生的語言敏感度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究竟聽與讀有沒有作用,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第一標準。因此,要抓住校內(nèi)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各種可以鍛煉的良好時機,對學生的習作能力展開適時的培養(yǎng)與提高。
如今的校園環(huán)境遠遠不是以前那樣的簡單,校園也是一個小社會,所以,在學校不僅僅是坐在教室里讀書那么簡單。在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時候,除了第一課堂,還有不容忽視的甚至效果更明顯的第二課堂,特別是當前學校開展的班級讀書會。
教師要相信小學生在詩歌方面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學者林文寶在《兒童詩歌論集》一書中提到: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因此,讓孩子作詩,大人不可以去考慮對大人所必要的功利性的事物。兒童詩的仿寫關(guān)鍵是保護兒童表達的童趣和詩性。
課堂上教授了一首兒童詩歌,學生也通過聽、讀,激發(fā)出他們內(nèi)心的“詩情”,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考慮適當?shù)匾龑W生進行兒童詩“創(chuàng)作”了。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不必提太高的要求,能夠仿照教材中的例子,形似神不似也可稱為“詩”。在以后的教學中再逐步地教給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等表達手法,借助象征的手段,借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之進一步提高。如同樣是教學《我想》這一首詩,就可以讓學生模仿此詩,仿寫一小節(jié),表達自己對童年的懷念和贊美之情。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寫詩,不僅再次體會到詩歌的妙處,而且體會到當一名“小詩人”的快樂,漸漸不再怕動筆。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有一個主題為“輕叩詩歌大門”的綜合性實踐學習單元,在這組綜合性學習中,要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筆者在指導實習的時候,幸運的是所在班級剛好要學習這一單元。于是指導實習生如此安排教學活動:先發(fā)放“詩海拾貝”(教師課前準備的資料)的詩歌表,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給自己搜集到的詩歌分類,如:國外的、李白的、描寫春天的等;接著開展了一次“悠悠詩情漾作者”的詩歌品鑒主題班會,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角度欣賞并向大家推薦一首搜集到的好詩;再然后就是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這些作品中也有許多精彩的亮點,讓筆者驚嘆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新力。現(xiàn)將其中的一些作品摘錄如下:
作品節(jié)選1: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
那吐出的銀絲
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
作品節(jié)選2:
蝴蝶為花醉
花卻隨風飛
花舞花落淚
花哭花瓣飛
花開為誰謝
花謝為誰悲
蝶呀蝶呀
滿天飛
蝶飛蝶落淚
不得不為這些未來的詩人叫好!一個很明顯的實證:這些文筆非凡的“小詩人”寫起作文來也是妙語連珠,讓許多老師都贊嘆不已。
這個單元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寫一個活動總結(jié),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之后,將過程完整記敘并突出重點寫出來時,沒一個學生叫苦喊累,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每一個學生都寫得得心應手。
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不僅再次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熱愛,對祖國璀璨文化的自豪,也同樣培養(yǎng)并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顒涌偨Y(jié),是一個對小學生應用文寫作的考驗和訓練。
當學生學習了許多詩歌之后,會萌發(fā)出一種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的想法,產(chǎn)生一種像詩人一樣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欲望,這樣就從寫詩表達自己的情感發(fā)展為自己寫作傾瀉出自己的感悟。這時候,教師應該正確順應學生的興趣指向,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寫詩環(huán)境,鼓勵學生學詩寫詩的熱情。
語文教材選編了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詩,每冊都有五六篇兒童詩,這些兒童詩歌非常貼近學生生活,語句簡單,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非常喜愛。進入三年級,學生有了初步的閱讀和寫作基礎(chǔ),課本中的很多兒童詩歌后面都要求學生仿寫其中的段落??梢?,兒童詩歌的訓練,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適度創(chuàng)作詩歌,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注重策劃兒童詩創(chuàng)編活動、營造和諧的寫作氛圍、適時歸納出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如在教學兒童詩《問銀河》(北師大版第二冊)后,教師設計了一個兒童詩創(chuàng)編活動。教師可設置如下活動情景:一個玻璃瓶里有一群蝌蚪與幾根水草,請仿照課文中兒童詩的句式和結(jié)構(gòu),創(chuàng)編一首兒童詩,此類兒童詩創(chuàng)編活動可放到三年級或四年級,而不僅僅是低段的仿說訓練。教師在創(chuàng)編活動中確立寫作目標:通過仔細觀察,找到描寫的題材,愿意習作;發(fā)現(xiàn)題材的趣味,樂于習作;模仿詩歌的語言,善于習作;通過仔細觀察,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的良好習慣,為當堂創(chuàng)編兒童詩,確立寫作的方向。
語文教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兒童詩創(chuàng)編應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教學活動中進行。在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引導下,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兒童詩《問蝌蚪》,從生活中找到了“蝌蚪”這個觸發(fā)點,設計創(chuàng)編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前引發(fā)一連串思索、議論與即興表達。這使得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活動,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成功地達成了創(chuàng)編兒童詩的活動目標。
雖然從外形上看,兒童詩充滿童趣和無限的想象力;但是,它對語言文字能力的表達、形式的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手法的靈活運用以及意象材料的組合排列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語言要概括凝煉,情節(jié)不能太散亂,表面現(xiàn)象往往要蘊涵深意、蘊涵所要傳達的信息以及要抒發(fā)的情感等,這些都是要學生對生活觀察、分析、再分析,根據(jù)需要進行提煉、概括、歸納,重新組合。這個過程,不僅考驗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還提高了學生整合篇章的能力,同時還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恰當發(fā)展。
適度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和諧的寫作氛圍。以學生喜歡的小動物作為創(chuàng)編兒童詩的對象,引導學生觀察、表達,教師適當進行表述點評,把學生的口頭表達整理在黑板上,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兒童詩的興趣和自信。
詩歌創(chuàng)作之后,寫下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的過程及感想,這又是一個思想整合的過程,學生在整合中鍛煉自己以不同的文體抒發(fā)自己感悟的能力,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并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一個核心坐標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近幾年,圍繞訓練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有關(guān)文章和教學實踐異彩紛呈、熱鬧非凡,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不乏有益實踐探索。為了給一線教師以有效啟示,應該思考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凸顯文體特點。因此,在兒童詩教學中,緊扣文體的情韻和語言,結(jié)合學生生活實際,激活文字,激發(fā)學生真實地表情達意,呈現(xiàn)學生天然的詩性表達,讓兒童詩教學水到渠成,成為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有趣的路徑。
[1]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方衛(wèi)平.兒童文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王崧舟.王崧舟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5]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