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徐+王成平+苗國厚
摘 要 人文素養(yǎng)在一個人的成長中起著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還是不夠的,探析順應時代發(fā)展,提高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 人文素養(yǎng) 理工科大學生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How to Impro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Humanities
LUO Xu, WANG Chengping, MIAO Guohou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Abstract Humanistic qualit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of a person. But at present,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is not optimistic,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mprov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umani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1人文素養(yǎng)的內涵
我們所說的“人文素養(yǎng)”,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著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含了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這些都是人文素養(yǎng)所涵蓋的。
2 提高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內心世界,當一個人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以后,對待世界和人生的的看法就會變得積極樂觀。而目前,理工科大學生在重理輕文,重專業(yè)知識輕人文知識的思想作用下,是不可能成為全方位的人才。理工科大學生需要積極吸收我國優(yōu)秀的人文精神,才能壯大自身,成為復合型人才。同時,通過加強人文素養(yǎng)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其次,提高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可以大大豐富他們的內在情感,促使他們情感智慧的提升,這恰恰是當前理工科大學生所欠缺的。情感的智慧主要是指個人對自己情緒的把控、對其他人情緒的揣摩,以及對自己人生的自我激勵、面臨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際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心理素質。而提高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利于他們情感智慧的提升。因此,通過加強人文素養(yǎng)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義重大。最后,加強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我國目前教育方面的不足,因為將理科和人文社科分裂,使人才培養(yǎng)有缺陷,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理工科大學的人文素養(yǎng),使他們成為擁有健全人格,全面發(fā)展的社會復合人才,使得我國高校所培養(yǎng)的學生既有科學素養(yǎng),又有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既有專業(yè)知識,又有優(yōu)良的品格。這也是我國歷來教育家所倡導的教育模式。
3 提高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這樣的話:“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應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睈垡蛩固顾f的“和諧的人”應該是指既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又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的人,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當前,我國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缺乏,這個問題應該得到高校的重視,在高校全面發(fā)展的今天,要更著重提高對他們的人文素質教育。
3.1 高校應加強文理科大學生的相互交流
目前很多高校將文科生與理工科學生分班上課,使他們沒有很多接觸的機會。其實針對一些人文社會科學類的課程,文科生和理科生都可以一同上課,相互之間還可以交流思想。理工科大學生有機會與文科生交流,會使他們培養(yǎng)對人文社科的興趣,同時發(fā)現自己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不是,對于一部分求知欲很強的理工科大學生來說,會積極攝取人文社科類知識,完善自己。高校為理工科學生和文科生多創(chuàng)造學習交流的機會,不但能夠豐富他們的知識,而且還能提高他們與人相處的能力,便于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
3.2 樹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現代教育觀
在科學日益綜合化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社會要求的是復合型人才,而復合型人才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技能,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和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高校教育理念需要與時俱進,才能跟得上社會的發(fā)展,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應該是多元化,立體的人,這就需要高等院校更新育人觀念,培育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提高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高校一定要重視為他們提供一個優(yōu)越的人文環(huán)境。高校應該多設置一些文學、藝術、哲學等人文學科課程供理工科大學生選修,重視對他們的情感教育和信念教育,積極幫助理工科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要注重理工科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和社會交往能力,把對人文知識的體驗內化為人文精神。高校還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理工科大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通過參加一系列的社會實踐,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使他們能夠從書本中走出來,身臨其境地感受社會文化,體驗人文精神,從中體會到樂趣。
3.3 高校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藝活動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外部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發(fā)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年孟母三遷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有利于自身成長發(fā)展的環(huán)境,所以,高校要重視自身校園文化的建設,使身在其中的師生都可以感受到校園文化。高校應該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要多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豐富理工科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多舉辦各種形式的人文專題講座、沙龍、文化藝術節(jié)、辯論賽等,多請名人進入課堂講學,讓理工科大學生有機會領略到各行各業(yè)大師的魅力,促使他們向優(yōu)秀者學習,使他們能夠從中吸收人文知識的養(yǎng)分。目前,我們國家一些高校已經開展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積極帶動了許多理工科大學生的參與,這有利于廣大的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我從音樂中得到的東西遠遠多于從書本中得到的。所以有時人文素質的提升利于專業(yè)知識的提高?!?/p>
3.4 提高高校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
教師在一個人的成長發(fā)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對理工科大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建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試想如果教師對人文學科都不熱愛,怎么去帶動鼓舞理工科大學生去學習人文知識呢?教師就是學生的榜樣,如果教師自己就是一個熱愛人文知識,文學底蘊很深的人,那么教師散發(fā)出來的人文精神也一定能夠影響學生。高校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必須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表現出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在平時的言談舉止中起到榜樣的作用,用自身魅力來影響大學生。所以,高校教師要重視人文知識的積累,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多向學生傳輸一些人文知識,讓學生能夠體會到人文精神的魅力所在,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精神來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教師應特別重視大學新生這一群體,要積極教育和灌輸他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引導他們學會利用課余時光來充實自身的人文知識,提高人文修養(yǎng)。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和人文理念,有利于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禮富,邵春珠.理工科大學人文素質教育實踐路徑探究[J].蘇州大學學報,2003.4(2):42.
[2] 李桂花.人文素質教育的時代內涵與創(chuàng)新[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5(9):56.
[3] 劉舜堯.關于理工科大學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5):23-24.
[4] 王邦虎.校園文化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王旎.論我國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融合[D].成都理工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