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愛華 祝秀琴
摘 要:先學后教能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師生有效互動、“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先學后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學的要求。先學后教是語文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先學能使“課堂生成”更加精彩。
關鍵詞:先學后教;高效預習;自主學習
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課堂教學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以學生“先學后教”和“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再次成為我們教學活動的“主角”,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在實踐“先學后教”“自主探究”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經過先前預習,學生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對課文的內容更加熟悉,理解更加透徹。因此,先學后教是語文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先學使我們的“課堂生成”也會更加精彩。
一、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在先學時,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這樣可以促使他們認真讀書,積極思考;在聽課的時候,自己的答案到底是否正確,教師和同學將對自己的解答如何評價,一股強烈的好勝心又促使他們認真聽課。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處于亢奮狀態(tài)。學生只要有了動機,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zhí)著追求。
二、確定學生“先學”的目標
在讓學生進行“先學”時,一定要讓學生明確通過“先學”要達到以下要求:(1)讀準生字的音;(2)明確其結構和部首、筆畫;(3)會認其形,并會口頭進行組詞;(4)初步知道這些生字的意思。例如,我在進行三年級語文《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一課生字教學時,對于“陪、摟、抹、戴、扎”這幾個字,我就根據以上四項要求讓學生進行“先學”的。以這種方式讓學生帶著目的進行“先學”,不僅真正教會了學生應該怎樣學習生字的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這樣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學生“先學”一定要有目標,而且要講究方法,不失時機地教給學生“先學”的方法。在讓學生進行“先學”時,雖然他們年紀還小,但一定要相信他們的能力,在教給他們“先學”的方法后,一定要放手讓他們去做,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先學”的效果。例如,我在進行《撈鐵牛》這一課的生字教學之前,讓學生進行“先學”時,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進行的。(1)圈:要求學生在課文里找出本課的這幾個生字“朱、戀、普、犯、唯、獨、價、值”,并用手中的筆勾畫出來;(2)讀:在文章后面的田字格里標出這些生字的音節(jié),并結合課本認讀這些生字;(3)想:指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各自的想象來識記這些生字的形與義,比如,在教“朱”的時候,學生說出,一頭牛“?!眱蓷l腿,“未”字頭上長一角等;(4)說:引導學生把自己所掌握的生字說給其他組員聽聽;(5)論:啟發(fā)學生在“先學”生字時,如果感覺有疑問,可跟同桌進行討論解決。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生字的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所有這些都達到了新課標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通過先前的預習,初步進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學懂,什么地方還不會,就能心中有數。這就能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提高他們聽課的效率。這樣,在學習中對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
學生在進行先學時,教師巡視了解;先學結束后,教師進行檢查。在這期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教師還可以從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中測知學生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就可以抓住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這樣效果也就會更好了。
三、人人獲得了練習機會,學習素質才會提高
如果不安排學生先學,直接進行講讀分析,課堂上往往只有幾個優(yōu)等生得到練習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只是“陪客”。一些后進生還未思考成熟,優(yōu)等生早已舉手發(fā)言,把正確的答案告訴了大家;還有一部分懶惰的學生根本不想動腦,吃現成的包子,但這些人永遠也學不會怎樣包包子,不經過自學實踐,永遠也提高不了自學能力。自學能力低,又何來提高學習素質呢?進行了先學,學生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學提綱,自己動腦動手練習。這樣每個學生都有訓練的機會,學習素質也得到相應提高了。
四、培養(yǎng)了閱讀書籍興趣,課外知識豐富
由于學生在先學中逐步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在先學課文中將會發(fā)現很多疑問,這些疑問,通過教學有的可能解決了,有的可能沒有解決或沒有徹底解決。學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會產生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師因勢利導,適當加以啟發(fā)與指點,學生就會產生閱讀能力,他們將投入到科普讀物的閱讀中去,這樣,先學就起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由此可見,“先學后教”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凸現新課標理念,也符合學生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實施這一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學的意識,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真正為學生的成才造就一條綠色通道。
參考文獻:
[1]張興華.關于研究性學習時效性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2.
[2]鄭金洲.教育基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6.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城關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