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玲
摘要:幸福研究是當今學術界深入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其研究范疇主要涉及基礎理論(包括內(nèi)涵界定、本質屬性、結構要素、元理論學說)和專題研究(包括幸福感、幸福觀、幸福指數(shù)、國民幸福、民生幸福、幸福悖論、幸福問題、幸福歸因、幸福路徑)兩大部分,并呈現(xiàn)出一定的現(xiàn)實性、多元性和實證性特點。但對于幸福因素的作用機理、幸福構成的特殊差異和幸福研究的實踐創(chuàng)新尚需深入探討,同時也為幸福研究的理論創(chuàng)新、方法突破和實踐深化留下了深入研究的發(fā)展空間。借鑒國外成熟的研究成果,結合中國實際,建立中國特色的幸福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中國化、本土化、特色化的幸福學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幸福學研究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努力方向和根本任務。
關鍵詞:幸福學;幸福問題;幸福指數(shù);幸福悖論;幸福評價
中圖分類號:B821;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254(2014)02-0026-09
An Overview on Happiness Theory
CAI Chun-ling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Yunnan, China)
Abstract:Happiness research is a hot issue being discussed in depth in academia nowadays. Its research category mainly involves basic theory research and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The former mainly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of connotation, essential attributes, structure elements, meta-theory doctrine, and the latter covers happiness feeling, happiness view, happiness index, national happiness, happiness of peoples livelihood, happiness paradox, happiness problem, attribution of the happiness problem, path to realize happiness. They both present sort of reality, diversity and empirical features about the happiness research, and yet what needs to be probed deeply and further are the mechanism of the happiness factors, the special differences of the happiness constitution, and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e happiness research. And at the same time, more developmental room has been left for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method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happiness research. It is the striving orient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eudemonics researc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set u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appines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 the theory system of the eudemonics of chinization, localization, characterization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an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Chinas realities.
Keywords:eudemonics; happiness problems; happiness index; happiness paradox; happiness evaluation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幸福研究已成為當今學術界深入探討的一個熱點,以至于“幸福學”呼之欲出。其中,既有基礎理論研究的推陳出新,亦有專題研究的深化發(fā)展。整理總結幸福理論研究的進展情況,對于助推幸福研究的革新發(fā)展大有裨益。
一、幸?;A理論研究
(一)幸福的內(nèi)涵界定
1幸福的語義內(nèi)涵。對幸福內(nèi)涵的界定是幸福元理論研究必須回答的基本問題。鄧先奇認為,在西方語境中,幸福(英語用Happiness表示)意味著愉快、滿意、滿足等;在中國語境中,幸福是“幸”與“?!钡募?,其中“幸”的涵義包括幸運、幸福、高興、希望等,而“福”則與“禍”相對,代表著福利、幸福和利益[1]61。為此,《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幸福”定義為: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生活、境遇)稱心如意?!掇o海》則將“幸?!倍x為在為理想奮斗過程中以及理想實現(xiàn)時感到滿足的狀況和體驗。
2幸福的學科解釋。王海明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幸福是對一生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實現(xiàn)的心理體驗和心理反應,是對一生具有重大意義的快樂[2]。萬俊人從倫理學層面將幸福解釋為:幸福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一種人們對生活經(jīng)驗的主觀感受,當然也是一種生活價值的評價;相對于每個生活的個體來說,幸福是真切的,當你感到了一種舒適感、一種成就感、一種特別的快樂、一種稱心如意的感覺,那就是幸福[3]。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從哲學命題上提出:“幸福是完善的和自足的,是所有活動的目的。”[4]近代哲學家馮友蘭則把幸??醋鲆环N自由的精神境界,認為“獨立自足的生活,即是合理的幸?!盵5]?!吨袊蟀倏迫珪ふ軐W卷》將幸福界定為“人們在一定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因目標和理想的實現(xiàn)或接近而感受到的一種內(nèi)心滿足”[6]。
從對幸福的哲學解釋中可以概括出:幸福是通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人的主觀需要與外在客觀條件相互滿足的精神和物質狀態(tài)。通俗地說,幸福是一種生活化了的實踐感受,是精神感受與物質具象的有機統(tǒng)一。比如:有的人將幸福概括為“六個好”,即人人有個好工作、家家有個好住所、處處有個好環(huán)境、時時有個好心情、年年有個好收成、一生有個好身體;有的人則將幸福歸納為“八個一點”,即崗位更多一點、學費更低一點、看病更省一點、住房更舒適一點、物價更穩(wěn)一點、空氣更凈一點、事故更少一點、治安更好一點[7]。
(二)幸福的本質與要素
1幸福的本質屬性。韓敏等人認為,對幸福的科學認識,需要辯證地看待幸福的本質屬性或辯證關系;幸福的本質屬性寓于人的主觀性與客觀性、相對性與絕對性、個體性與群體性之中,是人的主觀性與客觀性、相對性與絕對性、個體性與群體性的有機統(tǒng)一,體現(xiàn)出一定的辯證性[8]13-14。章建明、巢傳宣則從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屬性出發(fā),將幸福的本質歸結為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通過“自由自覺的活動”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的實踐活動,包括外在的個體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和內(nèi)在的個體需要得到滿足時的主觀心理體驗[9]。王藝認為幸福的本質屬性是真、善、美的和諧統(tǒng)一,并具有道德性、和諧性、共享性、精神性、超然性、適度性、簡單性和價值性[10]53-55等本質特征。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幸福的本質屬性既有主觀性,亦有客觀性,而其根本屬性則在于社會實踐性,即幸福離不開人的社會實踐,而人的幸福正是在人的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得來的。
2幸福的結構要素。早在古希臘時期,思想家柏拉圖就認為幸福由“蜜泉”和“清涼劑”兩個要素構成,分別代表著感性生活和理性生活,而且單獨的感性生活和理性生活都不能獲得幸福,“只有利用我們自身的力量,使這兩股清泉合理配置,才能夠成為理想的合劑——幸?!盵11]。這是典型的二要素論。英國心理學家卡爾和皮特則是三要素論的代表,他們認為真正的幸福包括生存、個性和高層次的需要三個要素,且三者之間存在必然的內(nèi)在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幸福=P+5E+3H。其中,P代表個性判斷,E代表生存狀況(5E包括身心健康、收入狀況、安全感、自由度、客觀條件),H代表高層次需要(3H包括自我評價、期望水平、抱負和幽默感)[12]39。四要素論者則認為,幸福由金錢、情感、自由和信仰四個要素構成[12]36-40,幸福的要義并不完全由金錢等物質條件所決定,還受情感、自由和信仰等精神要素的影響??梢?,幸福的構成要素是多元的,既包括感性生活和理性生活,也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而從其結構類型來看,則可以概括為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兩大類。
(三)幸福的元理論學說
1中國傳統(tǒng)幸福論。中國傳統(tǒng)幸福論主要以儒家幸福觀、道家幸福觀和中國化了的佛家幸福觀為代表。儒家雖然追求“內(nèi)圣外王”,但很少使用“福”字,而是用“樂”字代替“?!弊?,以表達人的主體自我感受,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幸福感受,追求中庸和諧的幸福人生[13]5。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過原始質樸和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其對幸福的看法主要見諸于“天?!庇^念,認為人生的一切皆由“天命”決定,因而實現(xiàn)人生幸福的途徑在于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佛家有苦、集、滅、道四圣諦,認為人生本無幸福可言,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痛苦,只有擺脫痛苦的“生死輪回”,才能達到幸福的彼岸——“涅磐”境界[13]5-6??梢?,中國傳統(tǒng)儒家、道家、佛家盡管宗旨不同,但在幸福理念的追求上頗為相似,即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幸福,而不是物質生活。
2西方傳統(tǒng)幸福論。西方傳統(tǒng)幸福論主要表現(xiàn)為感性主義幸福觀、理性主義幸福觀和基督教神學幸福觀三大傳統(tǒng)。其中,感性主義幸福觀強調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認為人的幸福主要在于人的感性欲望的滿足與快樂[13]6。其代表觀點包括阿里斯提卜的肉體享樂主義、伊壁鳩魯?shù)目鞓分髁x、愛爾維修的“利己與利人”主義以及邊沁的功利主義等。理性主義幸福觀認為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在于按理性命令行事,主張抑制欲望,貶低感性與情感的作用,而追求道德的完善或精神上的幸福。其代表性觀點包括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和諧說和以犬儒學派和斯葛特學派為代表的禁欲主義[13]7?;浇躺駥W幸福觀則認為幸福不在于對財富、名譽、權力和肉欲的享受,而在于對上帝的熱愛和追求中;塵世生活不過是趨向上帝天國的旅途,德行是達到幸福的手段,只有保持對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歸天國,最終獲得真正的幸福[14]。
3馬克思主義幸福論。馬克思主義認為幸福是為人民解放事業(yè)而奮斗,只有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8]8。其中,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幸福論的理論基礎,集體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幸福論的核心,而實踐活動則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根本途徑??傊R克思主義幸福論體現(xiàn)了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統(tǒng)一、享受與勞動的統(tǒng)一、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社會幸福的統(tǒng)一。正因為馬克思主義幸福論兼顧到了幸福的唯物史觀和辯證法,不是把幸福歸結為禁欲主義和享樂主義,而是根據(jù)唯物史觀和辯證法來強調幸福的社會實踐性,是社會生活條件在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中的反映,人們才把馬克思主義幸福論視為科學合理的幸福哲學[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