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瑩
【摘要】提問是教學過程最常見的行為之一。國內外學者對課堂提問有效性也作了很多研究。但是理工科中職學校的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卻極少有相關的研究。結合一些教學理論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從理工科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分析,針對現(xiàn)有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探索一些相關的有效提問建議。
【關鍵詞】理工科中職學校 有效提問 興趣 學習主體
【Abstract】Asking questions is a common activity in classes.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in it. However, few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question asking in English class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sed on some teaching theories and study methods, 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ore some advices on effective ques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sking ques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English study of students in those schools.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ffective questions interest learning subject
早在3000多年前,古希臘學者羅塔戈就提出:“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偉大教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彼匀绾吸c燃火把 、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并開始探究問題, 是教師在教學中主導地位的具體體現(xiàn)。 正如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xiàn)為等待、探索和行為?!敝挥羞@樣,課堂才是高效的。
關于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古今中外很多學者都作過研究并提出很多詳細的策略。但是針對理工科的中職學校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的現(xiàn)狀, 如何有效設計課堂提問,提升學生的興趣和英語水平,卻極少有相關的文章。 所以,作為一名在中職學校承擔公共基礎英語教學的教師,筆者嘗試為這個特定的群體的英語課堂有效提問做出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理論依據(jù)和研究的方法
本文基于中國傳統(tǒng)的“啟發(fā)式”教育理論,同時結合二語習得理論、建構主義和相關的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作為概念框架,采用問卷調查法、課堂實錄法、文獻查閱法和個案研究法等進行探討,理論和實證材料互相印證,以此促進教師對教學的反思,改進教學方法。
二、理工科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分析
1.英語水平基本處于地區(qū)最低。中職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各學科水平都處于地區(qū)底層;而這部分學生中,文科相對較好的學生基本就讀了文科的中職學校,而文科較差或者男生會偏向就讀理工科,男生一般也在語言方面水平會稍弱于女生,所以工科生 英語水平總體處于地區(qū)最弱。
筆者所在學校屬于廣州市規(guī)模最大的理工科中職學校,學生群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筆者在2013年抽取了電子、計算機和通信各一個班的新生進行開學英語口語前測,情況如下表:
2.普遍對英語不重視。因為主修技術專業(yè),學生普遍認為以后就業(yè)是工廠等基層崗位,無須運用英語。 加上原本英語基礎薄弱,普遍不喜歡學英語,上課時寧愿做專業(yè)課作業(yè),或者玩手機,也不愿意開口讀英語或者回答問題。
3.普遍屬于“綠色”性格。2013年10月,筆者對隨機抽樣80名我校的學生進行性格測試,根據(jù)樂嘉的性格測試理論,發(fā)現(xiàn)有 65.5%的學生屬于綠色性格,還有部分同學是兼有紅色和綠色性格。而根據(jù)這套性格測試理論,綠色性格的人不擅長面對面交流,口語方面會是綠色性格人的弱項,并且容易甘于現(xiàn)狀,得過且過,60分萬歲。所以必須激發(fā)綠色性格的興趣和熱情,才能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三、現(xiàn)在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平時的聽課交流中,比較注意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發(fā)現(xiàn)當前中職英語課堂提問存在很多問題:
1.提問指令不清晰,學生無所適從。在聽課交流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教師發(fā)出指令后學生無所適從,教師誤以為學生不會,其實不然。例如某次口語選拔比賽,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聽錄音回答問題。教師在PPT上打出以下兩個問題:What is the article talking about? Could you use your own words to describe it? 很多學生看到問題不知所措,或者回答了第一個問題之后,無法繼續(xù)回答第二個了。其實設計的本意是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聽力錄音的大意或者描述的對象。第二個問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盡量多地回憶錄音里描述的細節(jié)。 而這樣看起來很像兩個問題一樣,都是問文章描述什么。這是典型的指令不清晰。
2.問題難度缺乏分層,回答對象局限。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教師更多地采用分小組的課堂活動,但是由于工科學生普遍英語水平差,教師通常會傾向于把幾個水平較好的學生分配到每個小組中,充當team leader 的角色。很多時候都是team leader代表小組作答。這樣有利于減少課堂等待時間,避免冷場。但久而久之,教師設計的問題只停留在team leader的水平,而其他學生也依賴team leader去解決問題和發(fā)言,缺乏參與的動力。
3.側重學生對答案的尋找,忽視學生的獨立思維。教師課堂設計的問題經(jīng)常指向文章中的答案,側重于學生掌握教材知識點。但是往往忽視了,中職生雖然還未成年,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 雖然英語水平是比較弱,但是對于教材的很多主題(英語基礎模塊是以一個個跟實際生活和工作相關的主題作為學習載體的)是有自己的見解的。機械化地尋找答案,被動地灌輸知識,容易讓學生覺得就是純粹為了學語言而學語言,更加覺得枯燥。無法融入學生的思想,就更難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了。
4.提問簡單直接,缺乏興趣激發(fā)。為配合課程改革,教師容易走一個極端——為了提問而提問,缺乏鋪墊和設計,沒有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去切入。例如有一次面試新教師,該教師試講的某節(jié)課是關于美國飲食, 該教師直接這樣引入: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hamburgers? 顯得非常突兀、乏味。
5.回答等待時間和反饋方式不科學 。如果學生一時無法回答問題,或不夠全面,教師缺少必要的引導,等待時間和反饋等方面隨意性強,或者直接讓尖子生幫忙或者直接給答案。容易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甚至造成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感障礙。
四、有效的課堂提問方法
針對以上一些普遍的中職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結合理工科學生的特點,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進:
1.深入了解學情,提問指令清晰明了。教師在備課階段要在備學生上下足功夫,做到”因材施問”。學生一般都認為教師是權威的,如果因為教師的指令不夠清晰,導致學生在回答上產(chǎn)生困難,往往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水平問題,從而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比如在基礎模塊中有一個UNIT是講健康生活方式, 如果提問學生:What is a healthy lifestyle? 學生可能因為lifestyle沒學過或者提問太廣泛而不知道從何說起。根據(jù)前面的前測情況,工科生的英語水平普遍不具備展開討論的能力,需要加以引導。所以建議換成:If we want to keep healthy, what should we do ?用 what do we do 引導學生從行為上來回答,他們也學會模仿教師的句式,大部分同學都能回答兩三句,例如we should go to bed early. We should not eat hamburgers.
2.問題要接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并體現(xiàn)分層。維果茨基認為,只有設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由潛在水平轉化到新的水平。這就需要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在現(xiàn)有基礎上提出較高思維水平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鍛煉思維能力的機會。 太簡單無法得到思維提升,太難又會打擊學生積極性。最好是讓學生踮起腳尖再伸長手臂就能夠著,這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內,有成就感,因而最能激勵學生去積極思考。
不過,學生知識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應速度有快有慢。教師要按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同程度分層設計問題。為比較聰明的和自信的學生設計稍難一些的問題;為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勵和幫助的學生設計稍容易的問題。這樣,程度好的學生會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程度相對滯后的學生會對英語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
3.多設計發(fā)散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應該主動把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儲備用他自己的方式加工儲存。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認識和思維體系,所以教師不應該只停留在滿足于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 ,掌握課文的觀點。 例如在講到健康的單元, 教師可以補充提問學生 :Besides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in the textbook, 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ways to keep healthy? 結合現(xiàn)在很流行的觀點,靜養(yǎng)才能長壽,過度鍛煉反折壽,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Do you think running two hours every day is healthy?
4.問題設計要具備新穎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福愛多麗說:“好奇心為注意力之母,猶注意力之為記憶力之母?!敝挥袑W生感興趣,才能發(fā)揮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知識掌握。 所以教師的重要引導角色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工科生本身對英語相對不感興趣,所以要多關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將這些內容加入到課堂中。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切入,引起注意。提問的方式設計也應該多樣性。很多教師習慣按照一定順序提問,學生把握了規(guī)律后,容易推算出自己是否會提問到,而在沒輪到自己時就走神。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曾經(jīng)設計一張PPT,上面是本班所有同學的照片,被26個字母和阿拉伯數(shù)字覆蓋,隨機由一位學生來翻牌,翻到的學生必須回答問題,然后由這位同學繼續(xù)翻下一位。每次翻牌,學生都會哄堂大笑, 整個過程學生都高度注意力集中。
5.合理設置回答等待時間和反饋方式。有的教師見學生一分鐘內沒能回答,就匆匆給答案或者換尖子生回答,這樣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信心的。教師在提問時,必須能大概把握問題難度與學生的水平的差距,給予合理的等待時間。讓學生認為思考時間是合理的,不是自己笨,避免養(yǎng)成匆匆翻答案或者求助身邊的尖子生的壞習慣。 當發(fā)覺學生超過2分鐘還沒頭緒,可以適當給予提示引導,而不是立刻給予正確答案。 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如果回答不上來或者錯誤,也應當肯定他的勇氣和嘗試,不要歸結到他的能力上。
五、個例分析
2013年筆者帶過一個網(wǎng)絡班,該班是中職三年級學生組成的電大班,全部為男生,共68名?;径际侵新毎嗉壚锍隽嗣牟钌瑢τ⒄Z更加沒興趣,基礎也是幾個電大班里最差的。 開學第一節(jié)課筆者就公開在課堂上調查,包括直接問卷和課堂觀察。結果如下:
剛開始兩周,后面兩排經(jīng)常聊天或趴著睡覺。筆者通過運用多種提問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這里面不可忽略的還有一些其他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課堂設計。學生上課睡覺的現(xiàn)象減少了,之前調查中表示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同學甚至抱著課本來提問題,請教老師如何記憶單詞。 原來不希望教師提問的學生有的經(jīng)常積極回答問題。 第一次單元測試,該班平均分80分,及格率為68%, 很多學生表示初中都沒考過這么高的分數(shù)。而期末的電大統(tǒng)考,在學校的幾個電大班中,最高分為我們的一位男生取得,95分。及格率62%。大大改變了這些學生原來在中職一年級大部分英語不及格的現(xiàn)象。最后筆者也被這些學生在期末投票中選為我喜愛的教師。這對于非專業(yè)課的教師來說比較難得。因為學生一般會選班主任或者自己的專業(yè)課教師。
以下是期末考試各項指標的變化 :
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生如果沒有通過思考就不會有所領悟,而不領悟也無法表達出來。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生涯中重點提高啟發(fā)學生的能力,啟發(fā)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去思考,組織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如果能很好的貫徹這點,相信理工科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將得到很大的改善。
參考文獻:
[1][美]Jackie Acree Walsh, Beth Dankert Sattes著,劉彥譯,優(yōu)質提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2]劉顯國.課堂提問藝[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00.
[3][美]普萊斯頓﹒D﹒費德恩,羅伯特著.王錦等譯.教學方法—應用認知科學,促進學生學習[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