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學梅
摘 要: 作者在總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總結,并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采取的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期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語文教學 社會責任感 教學策略
社會責任感是一個人對社會所持的態(tài)度,它對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因此,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是每一門學科教學中必須夯實的最基本的教育內容。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讓學生掌握各種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fā)揮重要作用?!迸囵B(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至關重要、迫在眉睫的。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還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其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概念及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社會責任感是指小學生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自然、對未來等所應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意識,并承擔應承擔的過失的情感體驗。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經驗及課后觀察我發(fā)現,一些孩子自私狹隘,唯我獨尊,斤斤計較。不少學生胸無大志,缺乏理想和追求。當然,成績較好的孩子并非沒有缺點,如:不團結,不愛勞動,不關心班集體,容不得教師的批評,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二、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問題產生的原因
1.身心發(fā)育不成熟
小學生具有身心發(fā)展不成熟、社會閱歷少、心理承受能力弱等特點,研究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同于高年級學生和成人的意義。社會責任感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產生途徑主要是課堂教學和親身實踐,研究課堂教學模式更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家庭溺愛
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備受祖輩父輩的寵愛和嬌慣,沒吃過苦,不懂得真正的社會責任是什么。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從己出發(fā),對己有利就做,無利可做可不做,態(tài)度不端正。重視個人本位,忽視社會奉獻和他人利益。對家庭負責,就是對父母感恩,理解父母,心疼父母??傊W生對待父母很隨意,感恩心不強,似乎可有可無,這些都與家庭溺愛有很大關系。
3.課堂教育的缺失
學校學習仍是小學生獲得知識和經驗的主要途徑。課堂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能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重視考試分數,這將嚴重阻礙學生素質的提高。此外,小學生大多對待他人缺乏耐心,能偷懶就偷懶,所謂集體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只是一句口號,實效不高。小學生的這種重個體功利性輕他人奉獻性的思想和行為值得語文教師深思。
三、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1.在閱讀中培養(yǎng)
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些文質優(yōu)美的文章,思想性非常強,讓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這是教材編寫者的最初目的。但是,某些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語文技能的培養(yǎng),很少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特別是對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找出課文中有關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素材,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找到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契機,借助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
2.在識字中培養(yǎng)
在傳統的識寫字教學中,語文教師注重的只是學生如何把一個字寫正確寫美觀。因此,總是通過一遍又一遍的識寫讓學生記住字的寫法,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抄寫強化學生把字寫美觀,這樣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忽視了學生對寫字興趣的培養(yǎng),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體需要,只是一種單向的灌輸教育,一來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二來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非常不利。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觀察這些漢字的組成,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漢字與責任感之間的關系,將識字寫字教學與社會責任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社會責任感對一個人的重要意義。
3.在作文中培養(yǎng)
作文是學生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表達情感的活動。學生有什么樣的情感,就會用什么樣的文字敘述這種情感,它是學生自我心理與個性體驗的真實再現。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在字里行間表述自己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寫作教學中受到思想的“洗禮”,形成健康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形成的,它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與積累,把社會責任感融入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社會責任感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四、結語
新課標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語文教學走出只重視灌輸知識的怪圈,教師就要更新觀念,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豁達的性格,遠大的理想,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肩負起祖國的重托,這樣中國才會后繼有人,教育才會成功。當然,小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它有賴于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全方位的參與合作和相互促進,從而形成一個緊密的教育共同體,這樣才能擔負起道德教育的使命,使責任感教育沿著新課程的期望目標堅實而穩(wěn)步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