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男
摘 要:在全球一體化的影響下,各國人民的交往日益頻繁,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英語作為西方文化的載體,已成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由于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不同造就了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授學生語言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對英美文化的了解。介紹了初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分析了初中文化意識薄弱的原因,針對現(xiàn)行教材進行分析,找出提高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方法。
關鍵詞: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文化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9-0175-02
文化是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一種歷史形象,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承載了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它不僅僅是一系列簡單的符號,它的表現(xiàn)形式深受人們所生存的社會影響,這其中包括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所以文化中包含著語言并影響著語言,而語言同時承載,傳播著文化。因此,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文化意識就是人們自覺認識文化的一種活動,是對一種文化內(nèi)涵的領悟和熏陶。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語言文化的差異。英語文化意識也就是跨文化意識。“跨文化”一般指文化差異的比較或指文化差異狀況的存在。“跨文化意識”指影響人們行為和觀念的自身文化的理解??缥幕庾R不僅僅是外在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一種內(nèi)在的能力。
中西方文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地域文化,歷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上。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促使各個民族創(chuàng)造了自身的文化。中國自古以漢民族為主在亞洲大陸上繁衍生息,人民的生活與農(nóng)業(yè)密不可分。而英國在歷史上一直把航海業(yè)作為主要的經(jīng)濟支柱。因此,這兩個民族通常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相同的含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會產(chǎn)生特定的文化,有些詞語是源于歷史典故的,具有強烈的歷史民族色彩,要掌握這些詞語就得明白歷史典故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眾所周知,佛教和道教在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主要的宗教,它們對漢民族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許多詞匯都來源于宗教或跟宗教有關的傳說。而在西方,基督教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很多是詞匯來源于《圣經(jīng)》。因此,不同的宗教帶給民族的影響也是深遠的。所以,學生在學習外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必要提高外語的文化意識,這也是得體應用語言的保證。
在現(xiàn)行的初中英語教材中,文化的具體內(nèi)容按照大綱和課程標準做了具體的安排。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同時要掌握文化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思想,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將語言知識的灌輸轉變成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2001年發(fā)布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有以下特征:將文化意識正式作為學生學習的必備能力;它詳細地闡述了文化的含義,并指出了教師在文化教學中要承擔的任務;針對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習階段,制定詳細的教學內(nèi)容。
雖然國家制定了規(guī)范的課程標準,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學生了解英美文化僅僅是通過簡單的電視、電腦、雜志和教材。這些渠道都是間接的、經(jīng)過加工的,有些甚至是負面的內(nèi)容。很少有學生是通過與英美國家的人交流而獲得直接感受。這就致使學生獲得知識都是被動的,并且這些知識都是零散的,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的。由于受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我國英語教學中重語言,輕文化的現(xiàn)象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相當普遍。許多教師只關注學生是否能正確使用語法,能否正確運用詞匯,很少關注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另外,傳統(tǒng)的語言學理論把語言教學和文化意識培養(yǎng)生硬地割裂開。例如,喬姆斯基的語言理論以及菲爾德結構主義語言學都把語言和文化分開。在語言教學中,語言技能和語言形式一直都是教學的中心,而文化教學和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文化教學內(nèi)容相對較少,缺乏系統(tǒng)性。在教材中沒有一個專門的項目能夠承載有效的文化信息。目前在大部分的教材中,文化知識零星分布在各冊教材之中,教師很難掌握文化內(nèi)容的“量”。這使教師在整體把握教材中文化知識教學時感到困難。
根據(jù)對《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文化意識的分析,我們認為在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是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異同產(chǎn)生興趣,并能根據(jù)各自的文化特點產(chǎn)生自己語言的理解。在標準中,有個單獨的部分涉及文化教學:它主要涉及西方國家的人文歷史,傳統(tǒng)風俗,文學意識和價值觀念等。在標準中文化內(nèi)容的教育做出來總體的描述: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文化意識包含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在現(xiàn)行的新課標教材中文化意識的教育內(nèi)容也得到了極大地增加。例如:在第七冊中分幾個單元談到了飲食文化的內(nèi)容,不僅涉及西餐制作,也涉及中國飲食——面條。在第七冊中也向孩子們介紹了如何交友,以及在交往過程中要注意的禮節(jié),如握手,親吻,鞠躬等姿勢。在第八冊中談到了中西方歷史文化,如節(jié)日,如名人,這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在這幾冊書中還穿插了求醫(yī)問藥,購物,衣服穿著等民俗文化。這些一點一滴的文化內(nèi)容使學生走出了教材,真正融入另一種文化中,這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
教材只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途徑,它很單一,很枯燥。它只是編寫人員根據(jù)教育大綱制定的二語習得的指導書。課外閱讀材料才是幫助學生豐富自己的文化內(nèi)涵的重要途徑。對于課外材料,學生要掌握的不僅僅是單詞、句型,更重要的是文化背景,歷史背景。例如:我們所熟知的美國西部淘金者,這之中不乏中國人參與其中,可是這些淘金者對美國本土人們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中國人以什么方式參與進來呢,這都需要學生在了解美國歷史和中國歷史文化后才能體會當時的問題。聽說訓練也是一個文化滲透的方式,孩子每天都沉浸在無限的學習中,殊不知這種方式根本就是填鴨過程,學生毫無興趣。央視有個精品欄目《希望英語》,以一個美國人的視角學習中國的事物,內(nèi)容輕松愉快。類似這樣的節(jié)目還有很多,都能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英語學習體驗。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傳授過程,也不是簡單的接受英美文化,這是個涉及學生語言,文化知識和交際能力的復雜的學習過程。首先,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觀念。其次,教師要正確地了解文化意識的內(nèi)涵。文化意識培養(yǎng)又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四方面的內(nèi)容。它涉及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灌輸,還包括理解能力,自覺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在不同時期設定不同的教育目標,使學生對語言文化有深層次的理解。文化知識的積累是積少成多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從各個角度了解英美文化,教師一定要運用多種方式要把文化培養(yǎng)滲透在外語教學上,將學生培養(yǎng)成參與型文化交際的語言學習者。在外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知識基礎,又要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西方文化常識社交禮儀,為學生跨文化交際掃除障礙。在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是個重要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前提。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意識、對比意識和洞察意識。學生學習必須要建立在外語教學的基礎上,在此之上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展開各種豐富的活動,例如:推薦書目閱讀,觀看多媒體資源,比較中美文化差異等。教師在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在教學目標,資源和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提高和改進。在課堂的教學方式和課外的活動培養(yǎng)中,教師都應該多選擇跨文化交際的主題,為學生拓展思維空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語境,增加親身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真正的感受英美文化,幫助學生理解文化交際中的意義,從而更好地融入文化氛圍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并且多角度的內(nèi)容。在英語教學中,它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為基礎,逐步把學生提升到一定的文化理解上,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文化平等,不能盲目地接受或排斥西方文化,要以客觀、平和的心態(tài)去衡量中西方文化。以對方的價值觀評價對方的行為方式,理解并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參考文獻:
[1]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韓紅.全球化語境下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藝術[J].外語學刊,2002(1).
[3]李劍軍.論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
[4]林娟娟.跨文化教學策略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4).
[5]蒲小君.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技能[J].外語界,1991(2).
[6]舒麗萍.英語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7]趙同慶.中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8]王白石.對高中英語教學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現(xiàn)狀的研究與反思[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9]王如娟.農(nóng)村中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10]吳進業(yè),王超明.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11]張友平.對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再認識[J].外語界,2003(3).
[12]趙麗.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和滲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