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彭莉
摘 要: 新詞語是詞匯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對新詞語的相關概述之上,探討了新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意義,指出了新詞語的學習對于幫助學生了解文化、提高學習興趣等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并總結了在教學活動中新詞語的選定應遵循的重要原則。
關鍵詞: 新詞語 對外漢語教學 原則
詞語是反映社會變遷和人們對事物認識變化的一面鏡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事物、新概念層出不窮,記錄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詞語應運而生?!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作為一部最權威的通用詞典,2013年問世的第6版增收新詞語和其他詞語3000多條,“團購”、“給力”、“雷人”、“云計算”、“潛規(guī)則”、“山寨”等熱詞也被收入該詞典中。這說明,新詞新語盡管很“新”,但是總會有一部分沉淀下來,進入我們的生活,經過時間的檢驗,最終成為我們使用的基本詞匯。
為了使留學生了解一個更現(xiàn)代的中國和體驗更貼近的生活,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和學習部分新詞語,讓這些信息豐富又包含社會文化意義的新詞語走進課堂。
一、新詞語相關概述
新詞語,是指一定時間內在新聞媒體及社會群體中頻繁出現(xiàn)的流行詞語,它被社會的全體成員有所選擇地承認和使用,并最終成為新的規(guī)范形式。它的來源包括新造詞語、增加新義的舊詞語、方言詞語、外來詞、網絡詞語,等等。由于網絡文化的繁榮、自媒體的發(fā)展,大部分新詞語來自于網絡。據中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5月份,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總數達到8.57億戶。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和獲得知識信息的來源,也是信息傳播、新詞語“滋生”的沃土。2013年揭曉的媒體十大新詞語“中央八項規(guī)定、棱鏡門、H7N9禽流感、土豪、自貿試驗區(qū)、單獨二胎、中國大媽、光盤行動、女漢子、十面霾伏”中的“土豪、單獨二胎、中國大媽、女漢子、十面霾伏”這些新詞都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詞,也是網絡上十分流行的詞語。
在新詞語中,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詞語群”現(xiàn)象,也就是新詞語的詞綴化。近年來,幾個類詞綴“~族、~門、~奴、微~、~女、~體、~二代”等使用率居高不下呈連鎖式發(fā)展。比如,2010年走紅的詞語群“~體”、“微~”?!啊w”是人們對某種特定或流行話語格式的總結和歸納,如2006年的“梨花體”、2007年的“腦殘體”、2009年的“蜜糖體”,到2010年,出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凡客體、回音體、校內體、羊羔體、子彈體等走紅網絡。
新詞語區(qū)別于一般詞匯,有其自身的顯著特點,這些特點決定著新詞語的生命周期、消亡和使用。了解新詞語的特點,有助于給對外漢語的課堂教學提供生動鮮活的社會、文化背景,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了解每個詞語表達的含義和文化語境。
(一)新詞語具有時效性和流行性。一般來說,表達事件、表達社會現(xiàn)象的新詞語特別多,一般源于某些特定事件,有相對的時效性。如“棱鏡門”是2013年社會流行熱點事件的名詞,但是它出現(xiàn)在2013年,也只輝煌在2013年。多年前“范跑跑”、“躲貓貓”也是紅極一時的新詞語,但是現(xiàn)在已悄無蹤影。長江后浪推前浪,“梨花體”去了還有“回音體”,諸如此類,層出不窮。
(二)新詞語表達的信息高度濃縮。每一個這樣的新詞語背后似乎都有一個故事,如“中國大媽”這個詞語的背后涉及“廣場舞”、“華爾街掃金”等生動的民間百態(tài),了解這個詞才容易了解這個詞背后表達的意味。
(三)新詞語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皣濉?、“雷人”等詞在日常表達運用中很鮮活生動,對于表達某些態(tài)度和情緒簡單又貼切。2013年,“女漢子”橫空出世,用于表達性格、行為豪爽的女性,頗受網民喜愛,于是網絡上出現(xiàn)各種版本的“女漢子”,不管是外形粗獷、實質心思細膩還是外形弱柳扶風但內心豪放、不拘一格的,都稱之為“女漢子”。“十面霾伏”更是形象地表達了霧霾天氣。這類趣味生動的詞語在課堂上更容易被消化和理解。
(四)部分新詞語有不規(guī)范、難以規(guī)范的問題。由于新詞語產生和傳播的特點導致一些不規(guī)范詞語的產生,這類詞也許在社會上廣泛流通,但是它是不合語言規(guī)范性的,如“神馬”、“妹紙”這些詞在網絡聊天中使用頻率居高、應用廣泛,但是它們是“什么”、“妹子”的諧音,在書面語言中是不被提倡的。認識到新詞語的規(guī)范性問題,有助于教師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針對性、有選擇地引領留學生了解新詞語。
二、新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意義
新詞語,作為詞匯的一部分,對對外漢語教學有重要的研究和實踐意義。
首先,新詞語是了解中國文化、當代中國的重要出口。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根植在語言之中,文化的新發(fā)展、新氣象都可以從語言中窺見。新詞語作為語言的一個重要單位,同樣承載著重要作用。所以,新詞語是透視流行文化的窗口,可以增進留學生對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的了解,是文化重要的傳播工具。與上世紀的“彩電”、“手機”、“超市”相比,當下的“微信”、“微博”、“3D打印機”這些應時運產生的詞語,反映了物質生活的進步和當代中國文明現(xiàn)狀,也彰顯出了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特點。
其次,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的學習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留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音和語法之后,詞匯學習更顯得重要,掌握多少詞匯量直接影響留學生的漢語表達水平。新詞語與社會聯(lián)系緊密,是詞匯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部分,走在詞匯的潮流前沿。如果留學生對在報刊、電視、網絡中接觸到的新詞語不明所以,就會對他們的漢語學習和交流造成困擾。增進對部分新詞語的了解,會給留學生的漢語表達增添“潮”范兒,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某些新詞語,實質上是舊詞承載新意,如“打醬油、山寨、雷”等,舊詞和新意是共生的,并且有各自的使用場合。留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不要混淆,這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當注意的部分。
此外,對于一些中高級的漢語學習者,他們往往處于一種漢語學習的僵化狀態(tài),有了一定的詞匯積累,掌握了大量語法知識,但很難有所突破。而新詞語的學習有可能讓留學生保持學習漢語的興趣,新鮮的事物能夠提供教和學的活力。對于新詞語中的詞綴化現(xiàn)象,學生還可以舉一反三,了解一系列新詞語,學習起來相對容易。
三、新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踐
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新詞語產生得又多又快,再者新詞語有相當一部分可能屬于不規(guī)范的語言現(xiàn)象,因此在進行教學時必須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課程需要明確新詞語教學的范圍。一般來說,新詞語的選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新詞語教學應該選擇那些對于留學生來說實用性強的,在日常交際中能經常用到的新詞語。新詞語教學是建立在滿足留學生日常交際需要的基礎上的,所以在選擇新詞語上,要選那些跟留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能對交際產生幫助的詞,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網絡上常見的新詞語“給力”、“高大上”、“山寨”等,都是具有實用性的,在電視、網絡中能看到、聽到的詞,對外漢語教師應該教給留學生。
(二)穩(wěn)定性原則。新詞語是一種靈活性很強的詞語,是極其不穩(wěn)定的。有些新詞語剛出現(xiàn)時使用頻率不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fā)展,已經銷聲匿跡,也不再是語言交際的需要,這些詞就不具備穩(wěn)定性,只有那些經過時間洗禮、社會認可的新詞語才能繼續(xù)存在于詞匯系統(tǒng)中,才能被引進對外漢語課堂中。有些曇花一現(xiàn)的詞在使用過后已逐漸淡出詞匯系統(tǒng),就不適合對外漢語教學。
(三)積極性原則。在新詞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多教給留學生一些積極向上的,能從正面反映社會發(fā)展的新詞語。有些過于粗俗、不登大雅之堂的詞,在教學中應該予以摒棄。
文化是語言的土壤,在文化的沃土里,語言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漢語是離不開中國文化的,因此漢語詞匯的教學要扎根于文化之中,新詞語的教學也是如此。再者,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要放在一定的語言使用環(huán)境中才有生命力和活力,對新詞新語的教學與使用要放之于生活之中,才能融入生活。網絡上有一些網友自創(chuàng)的漢語測試題因為各種惡搞而走紅。諸如:
(1)“小明,今晚有思修課呢!你去不去?”
“我去!我不去!”
問:小明去不去?
(2)領導:“你這是什么意思?”小明:“沒什么意思,意思意思。”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毙∶鳎骸靶∫馑?,小意思?!鳖I導:“你這人真有意思?!毙∶鳎骸捌鋵嵰矝]有別的意思?!鳖I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毙∶鳎骸笆俏也缓靡馑?。”
問:分別解釋每個“意思”的意思。
“我去、意思”這部分詞在口語中使用較多。不放在一定語言環(huán)境之中,我們就很難辨別這些詞指的是字面意思,還是隱含意思。例(2)中的“意思”不僅要放在語境中考察,還要了解中國文化中的一些禮儀風俗,才能更好地明白說話者到底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四、結語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互聯(lián)網驅動的日新月異的時代,語言和社會同樣發(fā)生著共變。規(guī)范的語言也不例外,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著的。新詞語的大量涌現(xiàn)使傳統(tǒng)詞語規(guī)范觀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有些人認為只要學好基本詞匯就足夠了,沒必要學習新詞語,甚至認為新詞語教學是不合規(guī)范的教學。但是,在自媒體時代,新詞語有廣泛的影響力和滲透力,使語言發(fā)揮更廣泛的交際作用,是對現(xiàn)有語言在交際中的補充。因此,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新詞語教學有重要的研究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高燕.對外漢語詞匯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
[2]魏艷伶.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的幾點思考[J].社會科學家,2006,(3).
[3]楊蕾.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7).
[4]湯志祥.漢語新詞語和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2).
[5]常敬宇.漢語詞匯的網絡性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3).
[6]盛銀花.新詞語文化透視[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1,(7).
[7]周惠珍.新時期多重文化折射下的新詞語[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