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閱讀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豐富學生的知識,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384-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寬知識面,提高品德修養(yǎng)和思想情趣。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識字能力和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和憑借。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而閱讀能力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良好的閱讀能力不但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且能讓小學生學會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進而豐富其情感體驗,發(fā)展他們健康的個性。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是閱讀教學的當務之急。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主要從以下方面闡述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
一、結合小學語文課堂實際,引發(fā)閱讀興趣
為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貼近學生生活、有利于調動學生興趣的優(yōu)勢,教師應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用心發(fā)掘它。如在教學小學二年級課文《清澈的湖水》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姑娘的動作和表情來表現(xiàn)她的美好心靈,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并且將表現(xiàn)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句子畫下來,說說這幾句話為什么令人感動。教師圍繞學生找的句子,以重點詞設問,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句、段中尋找依據(jù)。當教學小潔吃過面包后卻緊緊攥著面包紙不松時,教師可以抓住這句話,讓學生展開討論:她為什么不松?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小姑娘是個怎樣的孩子,我們從小姑娘身上體會到些什么。
通過討論交流,學生都會感受到小姑娘的品質。像這樣的教學事例很多,老師可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質疑,大膽想象;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靈活掌握,著重做到“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課后還可調動學生對周邊的人或事進行觀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不同人、不同事之間的聯(lián)系,以激發(fā)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加強閱讀材料的興趣。
二、加強語文詞字句的訓練,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閱讀課文就是要讀懂文章之中的句子,詞語。如果連句子之中的詞語都不認識的話,同學們又怎么能夠很好的理解這篇文章,并在文章之中得出見解。對小學生而言,掌握一些寫作之中或是文章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字、詞語是十分關鍵的。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的時候應該注重詞語的累計。學生現(xiàn)目前學習的都是一些簡單的詩詞或是文章,因為小學生識的字不是很多,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學任務,安排好識字教學的進度,在識字教學的同時擴展學生的閱讀量。通過閱讀一些文章,學生也能夠認識很多的生字詞,這是提高學生們的詞匯量的一個好辦法。在對學生進行詞語訓練的時候,教師應該注重以下兩點。第一,重視學生對生詞的理解和運用,讓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第二,在培養(yǎng)學生認識字詞的時候,教師應該將字詞與其所在文章之中的語言環(huán)境相結合。在中國,不同的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極容易出現(xiàn)不同的意思,所以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該讓學生意識到這點,并且將字詞與這個環(huán)境相結合,也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多元化,提高閱讀能力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語文教師要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意識,敢于打破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教學模式,善于用自己獨特的思想方法和見解去解讀作品,并進行個性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和再創(chuàng)造。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農(nóng)村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調配和引導小學生進入閱讀學習的狀態(tài)。我們知道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傳授為主導。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是簡單的教師講和學生聽、教師說和學生寫。這種方式不能很好擴展小學生的思維。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精講多讀。教師的導讀藝術就表現(xiàn)在善于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趣,拓展閱讀思維的四維空間,在閱讀理解(感言辨體,入情得意)和閱讀遷移(運思及物)兩個層面上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創(chuàng)新能力。改變以往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固有模式。一個好的教師不是只會讓學生跟著自己走,而且也要能要把握學生的反應和情緒,順勢而導,讓學生融進課堂去學閱讀、去學習。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然,在課堂教學中多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可以大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突破閱讀的難點,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閱讀的文章,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也對課堂的有效拓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四、倡導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個性。同時,閱讀是為了豐富學生的閱歷,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等,是屬于創(chuàng)造過程,而不應該是被接受。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惫P者在教學過程匯總中,首先誘導學生拓展閱讀范疇,廣泛積累閱讀;其次,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思維,倡導個性理解,即讓學生用自己的思想、語言等與作者、文本進行對話,實現(xiàn)自我獨特的閱讀感受;最后,帶領學生感受、品味文本內(nèi)涵,深化其個性審美,升華其情感體驗,感悟閱讀文本的內(nèi)涵。
總之,教育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的藝術,要提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最終達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