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
摘 要: 為了增效減負,作者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細化、提煉三維教學目標,實施“預習案—課堂學習案—知識鞏固案”,教師從主演變?yōu)閷а?,把主演位置讓給學生,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利用學案導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促進導和學的和諧發(fā)展,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不但優(yōu)化教學結構,更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困生“脫困率”。
關鍵詞: 三維導學案 自主探索 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每一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要想打造高效課堂,就必須克服傳統(tǒng)教學高投入低產出的弊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一般是“教師備課→教師上課、學生聽課→教師布置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教師批改作業(y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基本不參與課前預習,在課堂上被老師拖著走,學生被迫填鴨式學習,效率低下。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前都是教師單獨完成,學生很少參與。教師只是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
當今語文教學有效性備受人們關注,語文教師應冷靜思考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樹立時間和效益觀念,以教師自身的發(fā)展為基礎,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為條件。為了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首先要樹立學生的學校主體性,讓學生先自學,把不明白的問題帶到課堂,而后老師有針對性地講解。我校大力開展“三維導學案”教學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效果顯著。“三維導學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預習案:準備性學習,通過預習要知道下節(jié)課上什么內容,學習的重點、難點是什么;學習案:新課學習自主學習、同伴交流、教師指導;訓練鞏固案:鞏固性學習、拓展學習。在鞏固中掌握,在拓展中舉一反三,拓展思維,在反思中提高。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
一、預習案(課前進行)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3.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學習課文細致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二)走進作者
魯迅(1881年~1936年)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fā)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后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三)給加點的字注音
菜畦( )?搖?搖輕捷( )?搖?搖油蛉( )?搖?搖斑蝥( )?搖?搖纏絡( )
珊瑚( )?搖?搖豁( )?搖?搖斂( )?搖?搖腦髓( )?搖?搖陌生( )
鑒賞( )?搖?搖人跡罕至( )?搖?搖覓食( )?搖?搖秕谷( )
系( )?搖?搖傳授( )?搖?搖書塾( )?搖?搖蟋蟀( )
宿儒( )?搖?搖蟬蛻( )?搖?搖人聲鼎沸( )?搖?搖竇( )
厥士( )?搖?搖拗( )?搖?搖倜儻( )?搖?搖金叵羅( )?搖?搖盔甲( )
(四)通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1.圈出你不認識的或不理解的字詞,畫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兩個生活片段中各寫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說說你們的印象。
3.前后兩個生活片段各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課堂學習案(課堂進行)
要注意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一般提倡高強度快節(jié)奏的授課方式,主要采用問題串提問,進一步了解預習效果,在預習的基礎上圍繞重點難點和易錯顛簸,采用邊講邊練邊評邊糾錯的教學策略,教師重點使用三案的幾種基本方法:追問法、展示法、合作討論法、點撥法。
通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一)先聽錄音,然后指定學生朗讀全文,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1.前后兩個生活片段各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兩個生活片段中各寫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說說印象。
3.圈出你不認識的或不理解的字詞,畫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二)文章哪一部分寫百草園,哪一部分寫三味書屋?
一是(1-8)敘述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二是(9-24)敘述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三)結合課后練習一(3)談談作者的感情。(這節(jié)課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提問:把前后兩部分聯(lián)系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1.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2.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3.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xiàn)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引導:百里草園里有哪些好玩的東西?
討論并歸納:(1)有趣的動植物;(2)神奇的傳說(3-6);(3)雪地捕鳥(7-8)。
引導:你對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覺得作者筆下的這位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
討論并歸納:當時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嚴厲,孩子們還是有相當多的自由的。作者筆下的先生:一是知識淵博,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二是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基本上不體罰學生。
(傾向第三條,最后一段話表現(xiàn)了對兒時生活的留戀)
(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jù)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第三種說法,最易為現(xiàn)代人接受,似乎最合理。)
三、訓練鞏固案
(一)要求:要注意作業(yè)形式的多樣化,有試題,也有活動任務,還有拓展遷移;作業(yè)量適當。
(二)分析與問題:對于鞏固案,一些老師只是片面認為是課堂或課后練習。甚至寫寫相關書后練習,或學習手冊就算練習完成了,缺少精心設計的練習。另外,像語文學科,布置一些詞語抄寫和課文背誦作業(yè)就算完事。
(三)設想
1.重視鞏固案的重要性,精心設計課堂或課后練習,特別是一些實踐活動等練習,形式多樣。比如,語文課練習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研究探討性的問題,甚至動手驗證性的問題等。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生課外學習興趣,還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可謂一舉多得。
2.認真篩選書后練習和學習手冊上的題目,選擇一些做,不必都做,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再配合自己設計的相關練習,以此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作用。
3.學校要加強檢查評比,分學科選出有質量、有個性的鞏固案加以提倡。對練習中出現(xiàn)的隨意性現(xiàn)象要及時加以糾正,遇到練習的泛濫現(xiàn)象,控制學生課外作業(yè)量的同時,更要保證鞏固效果。
例如:鞏固案設計
1.熟讀課文,想一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在山的那邊》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2.選出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A.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市人,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小說。
C.本文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D.“三味書屋”不是“我”的樂園,但其中也不乏樂趣,如大家放開喉嚨讀書的情形和到后園折梅花、尋蟬蛻都是好玩的事情。
3.“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位學問淵博的老者,文中魯迅對他的看法是:( )
A.他挫傷了學生的求知欲,魯迅很討厭他。
B.他對魯迅很嚴厲,魯迅認為這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所以對他很不滿。
C.他沒有多少真才實學,只是常讀些令學生難懂的文章,魯迅覺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學,對學生又有一些開明的思想,魯迅對他很恭敬。
4.文章在寫百草園時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選出下面分析正確的一項:( )
A.這個故事是長媽媽講的,目的是使魯迅懂得做人之險。
B.這個故事是長媽媽講的,它表明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C.這個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感,也給這個兒童樂園增添了情趣。
D.這是一個迷信故事,魯迅有力地批判了長媽媽的迷信思想。
5.作者緊緊抓住被描寫事物的特征著力從?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四個方面描寫,充滿情趣。
6.這段文字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略)
7.從“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來看,這段文字采用的寫景順序是:( )
A.由高到低
B.由靜到動
C.由近及遠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經(jīng)過兩年實踐,我利用“三維導學案”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提高了每位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脫困率”,從根本上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我從“教的神壇”走下來,傾聽學生的心聲,從學生的視角思索和改進教學策略和步驟,客觀地反思教學得失,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自省、自查、自糾。這樣的教學嘗試還有深入探究的空間,相信只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的負責態(tài)度,勇于探索實踐,教改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朱彩華.對“導學案”使用的幾點思考.考試周刊,2011(36).
[2]桂華.凸顯文本的語文核心價值.中學語文教學,2008(3).
[3]錢敏.充分利用導學案,進行有效導學.學知報,201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