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光輝
摘 要: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探究教學,要注意課題的選擇和問題的獲得,要與其他教學法相結合,要合理利用校本資源。
關鍵詞:教學方法;科學探究;選擇
九年制義務階段的探究性課程,功能是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的學習能力,最大限度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探究式教學,筆者覺得有些方面似乎值得探討。
一、探究課題選擇
(一)探究課題選擇
新課程實施后,不管是誰開課,好像非上成“探究式”不可。事實上,不是什么事情,什么問題,都需要探究,都值得探究的。如科學中的《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等章節(jié),就不一定非把它們開成探究式的公開課。實際上,它們更多地是讓學生形成一種概念和思維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深度方面起著某種重要作用。具體實施,最多只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例題教學,模仿練習,建立解題思路和常規(guī)方法,運用掌握的各類概念進行解題分析。
所以,筆者認為首先要弄清探究課題的可行性,只有當一個課題具備了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等特點時,才有可能去進行探究式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
(二)探究問題的設計和把握
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并獲取結論的過程。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哪里來?一是教師設計,二是學生提問。
1.教師設計問題
(1)注意問題的合理性
對于一個合理的探究問題,本身就應該具有讓學生去探究的空間。但在具體教學中,為了探究式教學,諸多老師不管問題大小,都向?qū)W生提問,讓學生討論、小結、回答。也就是說,有些教師認為,有問題就必須探究??墒?,問題的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才有多大!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讓他們來探究1小時和1分鐘,1分鐘和1秒鐘的關系,是毫無意義的,也是無法探究的問題。記得有這樣一件事,有位教師開課時,為了讓學生體驗1000米有多長,居然讓學生在操場上走了十幾分鐘,這算是探究教學嗎?從表面上看此類課堂氣氛十分活潑,學生似乎對知識掌握得很好,教學效率也會很高,但實際效果卻令人懷疑。
(2)注意問題的關鍵性
筆者認為,教師要想設計好探究式問題,首先要吃透課程要求,結合有關知識點,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在適當?shù)恼鹿?jié),適當?shù)臅r候,設計一些發(fā)散類問題和探索類問題。并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要適應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靠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讓學生有“跳一跳,可摘桃”的感覺,既不會讓學生覺得問題太淺,懶得去實踐,又不會讓學生覺得問題太深,不能去實踐。這樣的問題才能算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浮力》一節(jié)中,有關浮力的大小和定義,顯然十分抽象。于是,筆者首先把一個軟木塞浸入水中,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讓他們討論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由于學生已有二力平衡和物體運動狀態(tài)與力的關系的知識,他們?nèi)菀椎贸鲕浤救艿礁×Φ慕Y論。這時,筆者立即把一個鉤碼放入水中,讓學生進行觀察現(xiàn)象并討論:鉤碼沉入水底,水有無對它產(chǎn)生浮力作用?這是一個似是似非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可能因此而產(chǎn)生混亂……物體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會上浮,不受到浮力的作用而它卻浸入在水中!這個問題是在學生通過觀察軟木塞有受到浮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去探究鉤碼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這是一個可實現(xiàn)的問題,既不超越學生能力范圍,同時又不是學生輕而易舉就可以解決的。于是,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激起了強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的欲望,就可能進行探究的過程。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思考,同時結合給定的實驗器材自行設計實驗,來證明浸入水中的鉤碼是否也有受到浮力的作用,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也就不那么難了。在此過程中,問題的設計顯然很關鍵。
2.學生提出問題
教材編寫得再周密再細致,也不可能適用于每位學生。學生提出問題后,如何對學生提的問題分別對待,合理處理,進行篩選,要看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和創(chuàng)新性。一節(jié)課的時間十分有限,因此,要盡可能地把較多的時間用于能力培養(yǎng)以及潛能的開發(fā)上。知識的缺乏將來容易彌補,能力的欠缺是很難補救的,就不同的能力發(fā)展而言,人都有相應的關鍵期,錯過了它將是教育最大的失誤。所以,教師不要因為“沒有完成”教學目標而擔心,更不能認為“不合算”,要及時對學生提問的問題進行引導和解決,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和獲取知識的喜悅。
二、探究教學法和其他教學法的選擇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
實際上,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運用教材,處理教材,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通過教學方法的實施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而且使他們的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素質(zhì)等方面都得到培養(yǎng)。倡導探究式教學,并不意味著放棄其他教學方法。就教學模式而言,有探究式、合作式、分層導學式等等,我們不能因為哪種模式目前最流行而一擁而上。特別是在科學中,許多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一個自身的過程,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重復這些過程,而是應該借助學生原有經(jīng)驗或通過觀察實驗與學生思維活動相結合的方法。在探究未知現(xiàn)象的活動前,都應對教學中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和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有一個基本的估計,總是在理論指導下先進行嘗試性的假設。盲目地進行所謂的探究,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結果的,機會不會賦予沒有頭腦的人。
(二)探究式教學和驗證式教學的結合
有一位老師在進行歐姆定律的教學時,他先帶領學生回顧有關電流的知識,電壓對電流形成的作用等問題,然后馬上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探究,以便得出歐姆定律。但歐姆定律是這樣容易發(fā)現(xiàn)的嗎?這樣的探究式教學有效果嗎?結果,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知所措,課堂一片嘩然。
其實,在研究歐姆定律時,可以將驗證性和探究性兩種實驗教學方式相結合:(1)讓學生猜想電流,電壓,電阻三者關系。(2)直接告訴學生歐姆公式I=U/R。(3)讓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去驗證,即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三者關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和另一個量之間的關系。研究電流和電壓關系時,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壓,來觀察電流如何變化;在研究電流和電阻關系時,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4)讓同桌學生討論:如何根據(jù)研究目的和方法,利用學會使用的儀器,設計一個實驗。教師在對學生的討論作簡單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投影實驗電路圖,介紹有關儀器,特別是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5)分組實驗,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同時對歐姆定律產(chǎn)生感性認識。
由此可見,探究中可有驗證,驗證中可有探究,兩者互相聯(lián)系,相輔相成,關系如圖:
課程改革,是對我們?nèi)w教師的一種挑戰(zhàn),更是一種新的機遇,我們要自覺地、主動地參與。進入新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處理的問題還有很多,“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 考 文 獻]
[1]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課堂的教學行動策略[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解學仁.淺談驗證性實驗的教育功能[J].教學月刊,2004(3).
(責任編輯:張華偉)endprint
摘 要: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探究教學,要注意課題的選擇和問題的獲得,要與其他教學法相結合,要合理利用校本資源。
關鍵詞:教學方法;科學探究;選擇
九年制義務階段的探究性課程,功能是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的學習能力,最大限度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探究式教學,筆者覺得有些方面似乎值得探討。
一、探究課題選擇
(一)探究課題選擇
新課程實施后,不管是誰開課,好像非上成“探究式”不可。事實上,不是什么事情,什么問題,都需要探究,都值得探究的。如科學中的《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等章節(jié),就不一定非把它們開成探究式的公開課。實際上,它們更多地是讓學生形成一種概念和思維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深度方面起著某種重要作用。具體實施,最多只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例題教學,模仿練習,建立解題思路和常規(guī)方法,運用掌握的各類概念進行解題分析。
所以,筆者認為首先要弄清探究課題的可行性,只有當一個課題具備了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等特點時,才有可能去進行探究式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
(二)探究問題的設計和把握
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并獲取結論的過程。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哪里來?一是教師設計,二是學生提問。
1.教師設計問題
(1)注意問題的合理性
對于一個合理的探究問題,本身就應該具有讓學生去探究的空間。但在具體教學中,為了探究式教學,諸多老師不管問題大小,都向?qū)W生提問,讓學生討論、小結、回答。也就是說,有些教師認為,有問題就必須探究??墒?,問題的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才有多大!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讓他們來探究1小時和1分鐘,1分鐘和1秒鐘的關系,是毫無意義的,也是無法探究的問題。記得有這樣一件事,有位教師開課時,為了讓學生體驗1000米有多長,居然讓學生在操場上走了十幾分鐘,這算是探究教學嗎?從表面上看此類課堂氣氛十分活潑,學生似乎對知識掌握得很好,教學效率也會很高,但實際效果卻令人懷疑。
(2)注意問題的關鍵性
筆者認為,教師要想設計好探究式問題,首先要吃透課程要求,結合有關知識點,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在適當?shù)恼鹿?jié),適當?shù)臅r候,設計一些發(fā)散類問題和探索類問題。并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要適應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靠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讓學生有“跳一跳,可摘桃”的感覺,既不會讓學生覺得問題太淺,懶得去實踐,又不會讓學生覺得問題太深,不能去實踐。這樣的問題才能算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浮力》一節(jié)中,有關浮力的大小和定義,顯然十分抽象。于是,筆者首先把一個軟木塞浸入水中,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讓他們討論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由于學生已有二力平衡和物體運動狀態(tài)與力的關系的知識,他們?nèi)菀椎贸鲕浤救艿礁×Φ慕Y論。這時,筆者立即把一個鉤碼放入水中,讓學生進行觀察現(xiàn)象并討論:鉤碼沉入水底,水有無對它產(chǎn)生浮力作用?這是一個似是似非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可能因此而產(chǎn)生混亂……物體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會上浮,不受到浮力的作用而它卻浸入在水中!這個問題是在學生通過觀察軟木塞有受到浮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去探究鉤碼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這是一個可實現(xiàn)的問題,既不超越學生能力范圍,同時又不是學生輕而易舉就可以解決的。于是,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激起了強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的欲望,就可能進行探究的過程。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思考,同時結合給定的實驗器材自行設計實驗,來證明浸入水中的鉤碼是否也有受到浮力的作用,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也就不那么難了。在此過程中,問題的設計顯然很關鍵。
2.學生提出問題
教材編寫得再周密再細致,也不可能適用于每位學生。學生提出問題后,如何對學生提的問題分別對待,合理處理,進行篩選,要看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和創(chuàng)新性。一節(jié)課的時間十分有限,因此,要盡可能地把較多的時間用于能力培養(yǎng)以及潛能的開發(fā)上。知識的缺乏將來容易彌補,能力的欠缺是很難補救的,就不同的能力發(fā)展而言,人都有相應的關鍵期,錯過了它將是教育最大的失誤。所以,教師不要因為“沒有完成”教學目標而擔心,更不能認為“不合算”,要及時對學生提問的問題進行引導和解決,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和獲取知識的喜悅。
二、探究教學法和其他教學法的選擇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
實際上,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運用教材,處理教材,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通過教學方法的實施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而且使他們的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素質(zhì)等方面都得到培養(yǎng)。倡導探究式教學,并不意味著放棄其他教學方法。就教學模式而言,有探究式、合作式、分層導學式等等,我們不能因為哪種模式目前最流行而一擁而上。特別是在科學中,許多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一個自身的過程,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重復這些過程,而是應該借助學生原有經(jīng)驗或通過觀察實驗與學生思維活動相結合的方法。在探究未知現(xiàn)象的活動前,都應對教學中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和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有一個基本的估計,總是在理論指導下先進行嘗試性的假設。盲目地進行所謂的探究,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結果的,機會不會賦予沒有頭腦的人。
(二)探究式教學和驗證式教學的結合
有一位老師在進行歐姆定律的教學時,他先帶領學生回顧有關電流的知識,電壓對電流形成的作用等問題,然后馬上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探究,以便得出歐姆定律。但歐姆定律是這樣容易發(fā)現(xiàn)的嗎?這樣的探究式教學有效果嗎?結果,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知所措,課堂一片嘩然。
其實,在研究歐姆定律時,可以將驗證性和探究性兩種實驗教學方式相結合:(1)讓學生猜想電流,電壓,電阻三者關系。(2)直接告訴學生歐姆公式I=U/R。(3)讓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去驗證,即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三者關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和另一個量之間的關系。研究電流和電壓關系時,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壓,來觀察電流如何變化;在研究電流和電阻關系時,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4)讓同桌學生討論:如何根據(jù)研究目的和方法,利用學會使用的儀器,設計一個實驗。教師在對學生的討論作簡單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投影實驗電路圖,介紹有關儀器,特別是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5)分組實驗,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同時對歐姆定律產(chǎn)生感性認識。
由此可見,探究中可有驗證,驗證中可有探究,兩者互相聯(lián)系,相輔相成,關系如圖:
課程改革,是對我們?nèi)w教師的一種挑戰(zhàn),更是一種新的機遇,我們要自覺地、主動地參與。進入新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處理的問題還有很多,“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 考 文 獻]
[1]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課堂的教學行動策略[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解學仁.淺談驗證性實驗的教育功能[J].教學月刊,2004(3).
(責任編輯:張華偉)endprint
摘 要: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探究教學,要注意課題的選擇和問題的獲得,要與其他教學法相結合,要合理利用校本資源。
關鍵詞:教學方法;科學探究;選擇
九年制義務階段的探究性課程,功能是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的學習能力,最大限度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探究式教學,筆者覺得有些方面似乎值得探討。
一、探究課題選擇
(一)探究課題選擇
新課程實施后,不管是誰開課,好像非上成“探究式”不可。事實上,不是什么事情,什么問題,都需要探究,都值得探究的。如科學中的《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等章節(jié),就不一定非把它們開成探究式的公開課。實際上,它們更多地是讓學生形成一種概念和思維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深度方面起著某種重要作用。具體實施,最多只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例題教學,模仿練習,建立解題思路和常規(guī)方法,運用掌握的各類概念進行解題分析。
所以,筆者認為首先要弄清探究課題的可行性,只有當一個課題具備了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等特點時,才有可能去進行探究式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
(二)探究問題的設計和把握
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并獲取結論的過程。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哪里來?一是教師設計,二是學生提問。
1.教師設計問題
(1)注意問題的合理性
對于一個合理的探究問題,本身就應該具有讓學生去探究的空間。但在具體教學中,為了探究式教學,諸多老師不管問題大小,都向?qū)W生提問,讓學生討論、小結、回答。也就是說,有些教師認為,有問題就必須探究。可是,問題的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才有多大!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讓他們來探究1小時和1分鐘,1分鐘和1秒鐘的關系,是毫無意義的,也是無法探究的問題。記得有這樣一件事,有位教師開課時,為了讓學生體驗1000米有多長,居然讓學生在操場上走了十幾分鐘,這算是探究教學嗎?從表面上看此類課堂氣氛十分活潑,學生似乎對知識掌握得很好,教學效率也會很高,但實際效果卻令人懷疑。
(2)注意問題的關鍵性
筆者認為,教師要想設計好探究式問題,首先要吃透課程要求,結合有關知識點,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在適當?shù)恼鹿?jié),適當?shù)臅r候,設計一些發(fā)散類問題和探索類問題。并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要適應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靠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讓學生有“跳一跳,可摘桃”的感覺,既不會讓學生覺得問題太淺,懶得去實踐,又不會讓學生覺得問題太深,不能去實踐。這樣的問題才能算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浮力》一節(jié)中,有關浮力的大小和定義,顯然十分抽象。于是,筆者首先把一個軟木塞浸入水中,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讓他們討論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由于學生已有二力平衡和物體運動狀態(tài)與力的關系的知識,他們?nèi)菀椎贸鲕浤救艿礁×Φ慕Y論。這時,筆者立即把一個鉤碼放入水中,讓學生進行觀察現(xiàn)象并討論:鉤碼沉入水底,水有無對它產(chǎn)生浮力作用?這是一個似是似非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可能因此而產(chǎn)生混亂……物體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會上浮,不受到浮力的作用而它卻浸入在水中!這個問題是在學生通過觀察軟木塞有受到浮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去探究鉤碼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這是一個可實現(xiàn)的問題,既不超越學生能力范圍,同時又不是學生輕而易舉就可以解決的。于是,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激起了強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的欲望,就可能進行探究的過程。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思考,同時結合給定的實驗器材自行設計實驗,來證明浸入水中的鉤碼是否也有受到浮力的作用,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也就不那么難了。在此過程中,問題的設計顯然很關鍵。
2.學生提出問題
教材編寫得再周密再細致,也不可能適用于每位學生。學生提出問題后,如何對學生提的問題分別對待,合理處理,進行篩選,要看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和創(chuàng)新性。一節(jié)課的時間十分有限,因此,要盡可能地把較多的時間用于能力培養(yǎng)以及潛能的開發(fā)上。知識的缺乏將來容易彌補,能力的欠缺是很難補救的,就不同的能力發(fā)展而言,人都有相應的關鍵期,錯過了它將是教育最大的失誤。所以,教師不要因為“沒有完成”教學目標而擔心,更不能認為“不合算”,要及時對學生提問的問題進行引導和解決,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和獲取知識的喜悅。
二、探究教學法和其他教學法的選擇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
實際上,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運用教材,處理教材,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通過教學方法的實施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而且使他們的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素質(zhì)等方面都得到培養(yǎng)。倡導探究式教學,并不意味著放棄其他教學方法。就教學模式而言,有探究式、合作式、分層導學式等等,我們不能因為哪種模式目前最流行而一擁而上。特別是在科學中,許多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一個自身的過程,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重復這些過程,而是應該借助學生原有經(jīng)驗或通過觀察實驗與學生思維活動相結合的方法。在探究未知現(xiàn)象的活動前,都應對教學中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和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有一個基本的估計,總是在理論指導下先進行嘗試性的假設。盲目地進行所謂的探究,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結果的,機會不會賦予沒有頭腦的人。
(二)探究式教學和驗證式教學的結合
有一位老師在進行歐姆定律的教學時,他先帶領學生回顧有關電流的知識,電壓對電流形成的作用等問題,然后馬上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探究,以便得出歐姆定律。但歐姆定律是這樣容易發(fā)現(xiàn)的嗎?這樣的探究式教學有效果嗎?結果,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知所措,課堂一片嘩然。
其實,在研究歐姆定律時,可以將驗證性和探究性兩種實驗教學方式相結合:(1)讓學生猜想電流,電壓,電阻三者關系。(2)直接告訴學生歐姆公式I=U/R。(3)讓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去驗證,即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三者關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和另一個量之間的關系。研究電流和電壓關系時,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壓,來觀察電流如何變化;在研究電流和電阻關系時,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4)讓同桌學生討論:如何根據(jù)研究目的和方法,利用學會使用的儀器,設計一個實驗。教師在對學生的討論作簡單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投影實驗電路圖,介紹有關儀器,特別是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5)分組實驗,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同時對歐姆定律產(chǎn)生感性認識。
由此可見,探究中可有驗證,驗證中可有探究,兩者互相聯(lián)系,相輔相成,關系如圖:
課程改革,是對我們?nèi)w教師的一種挑戰(zhàn),更是一種新的機遇,我們要自覺地、主動地參與。進入新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處理的問題還有很多,“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 考 文 獻]
[1]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課堂的教學行動策略[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解學仁.淺談驗證性實驗的教育功能[J].教學月刊,2004(3).
(責任編輯:張華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