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秋
摘 要: 歷史基礎知識、基本線索、階段特征等構成了有層次的歷史知識體系。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能力,指導學生從歷史知識的點、線、面入手構建歷史知識體系。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實踐,在歷史課堂中構建起歷史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明顯增強,讓學生輕松學好歷史。
關鍵詞: 歷史知識體系 構建策略 培養(yǎng)能力 教師指導
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六個學習板塊。依照歷史發(fā)展時序,在每個板塊內容的設計上,采用“點—線”結合的呈現方式。“點”是具體、生動的歷史事實;線是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通過“點”與“點”之間的聯系理解“線”,使學生在掌握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理解歷史發(fā)展過程。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進入、適應社會和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扎實基礎。那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能力呢?結合一年多來我開展的“初中歷史課堂知識體系的自主構建”實踐活動,談一些看法。
一、培養(yǎng)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能力的重要性
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是知識浩瀚、時間性強、階段特征明顯、知識橫縱聯系密切,總體可以說繁而不亂,但也因此導致很多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學習有所抱怨。一是歷史知識信息量大,不好記憶;二是歷史知識比較瑣碎不好聯系,學起來無從下手,且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總是找不到等。因此,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構建歷史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學生高效、快捷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
二、培養(yǎng)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能力的方法
所謂歷史知識體系,即歷史知識自身固有的總分、主次、前后、內外和因果等既區(qū)別又聯系的層次結構形式。它們共同連接成一個有機結合的歷史知識的點、線、面體系?!包c”指歷史教學中一個個基本歷史基礎知識點,主要是歷史史實;“線”指這些歷史基礎知識點中存在的內在聯系,一般指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基本線索和階段特征;基本線索一般就是歷史教學中的縱向聯系,階段特征是指歷史的橫向聯系;“面”的構成,就是由點線結合組成的知識面,一般指歷史教學中出現的歷史專題;這一個個面組成了整個歷史知識體系。要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起歷史知識體系,就要從點、線、面幾方面著手,掌握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最終達到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目的。
(一)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構建起歷史知識體系中的“點”。
由于歷史知識體系中的點是指歷史教學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點。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講述基礎的歷史知識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就不可能構建起歷史知識體系。好比一幢房子,沒有地基,房子就無從構建?!稓v史課程標準》對點的基本要求就是準確地記憶,歷史基礎知識點是歷史知識體系的基礎。我在上課時,一般安排學生用10至15分鐘時間閱讀教材,然后參照初中課標教材同步導學叢書《名校學案》中的“知識網絡”對本課歷史基礎知識點進行梳理,從而使學生構建一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體系。例如:學習《美國的誕生》一課時,有關美國誕生的內容很多,主要內容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戰(zhàn)爭進程、重大事件及其影響;《獨立宣言》主要內容、華盛頓的主要活動及其作用。這些內容較繁雜,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主要過程。對于這些知識點的概括,許多九年級學生仍然感到有難度,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處理有效信息的能力,以求達到了解和掌握的最佳效果?!睹绹恼Q生》內容的核心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主要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美國的誕生》簡單地歸納為:A. 爆發(fā):來克星頓槍聲(1775年4月);B.建軍:大陸軍,華盛頓(1775年);C.宣布獨立:《獨立宣言》發(fā)表(1776年7月4日);D.轉折: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E.承認: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883年);F.成立政府:制定1787年美國憲法,成立聯邦政府(1787年)。經過這樣的處理,學生從“爆發(fā)、建軍、獨立、轉折、承認、政府”幾個關鍵詞出發(fā)進行記憶,了解和掌握這些歷史知識點就會相對簡單,達到很好的效果,教師也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梳理基礎知識,指導學生構建起歷史知識體系中的“點”。
(二)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構建起歷史知識體系中的“線”。
歷史知識點具備以后,需要的就是找出歷史基礎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就是找到線,掌握線索,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引導學生進行聯系舊課的復習,讓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點和知識網絡,聯系新學的知識點,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把相關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條知識線。
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美國的誕生》時,要求學生在記憶的同時,能夠理解美國革命對美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了解美國的誕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個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zhàn)爭是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原先屬于英國的13個北美殖民地人民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斗爭贏得了獨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學生通過學習《美國的誕生》,了解和掌握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過程,加深對《獨立宣言》和《1787年美國憲法》的理解,從而理解美國革命對美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學生就能理解美國獨立戰(zhàn)爭是正義、進步的事業(yè),它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贏得了國家獨立,為資本主義在美國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同時推動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這樣,學生對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歷史影響這條線的理解就更清晰明了。
再有,學習《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先讓學生認識到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已經成為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障礙;再讓學生認識到經過美國南北戰(zhàn)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后美國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將《美國南北戰(zhàn)爭》和《美國的誕生》兩課聯系起來,學生更能夠理解美國南北戰(zhàn)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革命,學生理解了這個性質,也就理解了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和鞏固這條線。
(三)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構建起歷史知識體系中的“面”。
歷史知識體系的整體把握,也就是在具備點、線的基礎之后,我們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使學生學會站在全局角度看問題。在九年級歷史專題復習和時事熱點復習時,我要求學生用圖表法、括號法等方法對同一主題內容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整合,從橫向和縱向聯系中找出專題知識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這樣,學生就能夠有意識地把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理清,構建整個單元或者專題知識框架和體系,構建起歷史知識體系中的面。例如:學生學習了美國資產階級統治的建立和鞏固,教師就可以在總復習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世界歷史“步入近代”和“資產階級統治加強”的知識體系構建,學生通過梳理“文藝復興與新航路的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有關知識點,再梳理“美國南北戰(zhàn)爭—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有關知識點,就能夠從全局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和鞏固”這個歷史知識體系進行很好的把握。
在實施課題的實踐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對一節(jié)課或一個知識點進行梳理時,學生往往貪多求全,梳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內容過多過繁,不夠精練;在總復習階段,由于課堂教學專題知識容量大、時間緊,部分學生對專題知識體系的梳理更困難,無從下手,不能完成任務。因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識最重要的知識點,逐步強化訓練使學生將知識體系簡明扼要地體現出來。
所以,構建歷史知識結構體系,注重歷史基礎知識點,理解知識點內在聯系構成的基本線索,把握歷史的階段特征,才能最終形成科學的、完整的、立體的歷史知識體系。歷史教學絕不是單純地復述歷史,而是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闡述歷史;系統的歷史知識體系客觀地再現了歷史進程。在指導學生構建這個體系的過程中,改變過去教學中重記憶輕理解、重結論輕過程的弊病,重視培養(yǎng)學生記憶、理解和運用能力。當然,無論是知識體系的內化還是能力的養(yǎng)成,都需要學生在教師課堂示范、引導的基礎上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只有學生不斷強化和創(chuàng)新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能力,才能輕松地學好歷史,歷史教育目標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初中歷史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
[2]初中歷史《課程標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