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磊
摘 要: 文言文仍然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雖教師都強調文言基礎知識的教學,但教學已出現(xiàn)失衡現(xiàn)象,作者希望通過對層級教學的探索,理清文言文教學的思路,實施文言文臺階式教學。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 先言后文 逐層深入 層級教學
文言文對于大多數(shù)高中學生來說仍然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但它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之一,而且考查的難度在加大。然而一些語文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么重視文言基礎知識,要么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現(xiàn)文言文教學的失衡現(xiàn)象,導致學生文言文學習指向性失誤,學習思路混亂。教師在指導文言文學習時應采用層級教學,先言后文,文言兼顧,從文字到文學、文化逐級學習,使學生明晰思路,既積累文言知識,又了解文中所蘊含的文學、文化知識,豐富古典文化內涵。
一、以誦讀為根本,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意識
文言文是一種久遠的語言形式,有固定的語言架構,與學生意識中的現(xiàn)代語言架構有很大差別。現(xiàn)代語言的架構不能理解文言文,必須用文言的架構理解文言文,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意識,培養(yǎng)對文言詞語、句式、句氣等知識的意識反應。培養(yǎng)意識的捷徑就是誦讀涵泳。誦讀不僅是為背誦文言章句,更重要的是讀出文言句讀、文言詞語意義、句式構成方式等,了解古人為文表達的習慣,讓這種習慣成為自己語言意識的一部分,深入心中,融入骨髓,在見到文言文時從古人的角度、習慣無意識地理解,這樣學習文言文就容易得多。
誦讀的方法各式各樣??梢詮拿溟_始,一句句、一段段去讀,也可以選擇經(jīng)典段落讀;可以粗讀瀏覽,也可以細讀精研;可以激情自讀,也可以齊讀體會;可以大聲朗誦,也可以默讀感悟??傊屨b讀成為文言文學習的主線,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文言魅力,在誦讀中樹立文言意識。
例如《赤壁賦》的學習,通過誦讀可以讀出賦文的韻味,增強對文言修辭、句式、文言現(xiàn)象及文言所繪畫的場景、情感的意識體會,如讀到“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該有對仗句的意識;讀到“舉酒屬客”該有“屬”讀“zhǔ”的意識;讀到“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是介賓后置句的意識;讀到“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就能想象曹操在赤壁大戰(zhàn)前橫馬對江賦詩、躊躇滿志的英姿與豪情。讀全篇就能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蘇軾被貶后在文中所融入的悲傷、哀怨、曠達、超脫的情感及對于人生“變”與“不變”的思考。只有誦讀才能領略蘇軾為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的特點。
二、先言后文,文言兼顧
對于文言文閱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這兩點分別對文言的“言”和“文”提出要求和學習方向,也指出文言學習的步驟——先言后文,指出“言”是基礎、臺階,文是升華、樓閣,二者要兼顧,實現(xiàn)文言文學習的價值?!把浴笔俏恼碌恼Z言材料,包括詞、句、句式、句氣等基礎知識,是文章構成的形式及意義?!拔摹笔侵肝恼碌乃枷雰热荨⑺囆g特色、文化內涵等,是文章所承載的思想情感、藝術技巧及傳統(tǒng)文化等。先打基礎奠地基,后蓋樓閣,要有順序,不能顛倒,兩者都做,不完全傾向某一個方面,建成的高樓才既牢固又美觀。
例如教學《項脊軒志》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實詞“去、三五、往往、再、爨、先妣、扃牗、歸寧”、虛詞“以、而、之、為”、判斷句“項脊軒,舊南各自閣子也?!?、被動句“得不焚,殆有神護者?!薄⒔橘e后置句“其制稍異于前”等文言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這是“言”,是翻譯文章、了解內容、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本條件,要做實、做細,課程教學再改革,基礎知識是不會丟棄的。再引導學生對“文”的內容即作者表達的對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及對祖母、母親、妻子的深切懷念之情和表達這些情感所運用的細節(jié)描寫、借景抒情等藝術手法加以理解、感悟。
三、從文字、文學、文化三個層面逐級深入學習
文言承載著古人的智慧、思想、情感、藝術,傳承幾千年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它向我們展現(xiàn)古代的文字、文學、文化,但對于學習來講這三者是逐層深入的。文字是呈現(xiàn)文學、文化的符號,它不僅具有直觀性,而且具有意義。文學是以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反映客觀世界、表現(xiàn)作者心靈的藝術。文化是通過作品所反映的一個時期的物質和精神。三者互為依靠,逐漸升華。學生學習時要一層一層地解決,一級一級地提高對文言的認識,要有梯度,有清晰化的思路。
文字的學習要明確它的意義、與現(xiàn)代文字意義的區(qū)別。文言文字雖與現(xiàn)代文字一致,但所表現(xiàn)的內容大多已發(fā)生很大變化。有的已發(fā)生轉移,有的范圍已擴大或縮小,有的已消亡。如“河”只指黃河,“去”表達離開、距離而沒有到的意思,“妻子”指妻子和兒子等,對此教師要指導學生了解文字所代表的內涵,弄清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的不同,這樣文字才不是符號,不再是風干的標本,每一個字符才具有溫度、靈性,才具有傳承的作用。
每篇文言文都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藝術特點的展現(xiàn)。學習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文學性,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他們的情感,體會他們?yōu)槲牡母叱囆g,了解并借鑒文言文的文學性,深厚學生的文學功底。如《報任安書》中的悲憤之情;《寡人之于國也》所闡述的王道思想,設喻說理,氣勢充沛的論辯藝術?!跺羞b游》的意隨筆至、文辭變化萬端而富有哲理,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正如清代林云銘所云:“篇中忽而敘事,忽而議論,以為斷而未斷,以為續(xù)而非續(xù),以為復而非復,只見云氣空濛,往返紙上,頃刻之間,頓成奇觀?!?/p>
在文言作品中大多反映作者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學習作品也要了解傳承古代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識高度。如《季氏將伐顓臾》折射的春秋戰(zhàn)亂,《阿房宮賦》反映的秦始皇奢靡,《六國論》揭示六國滅亡的原因,《蘭亭集序》所展現(xiàn)的古代書法的魅力。
文言文學習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是一個從文字到意義、內容到情感、文學到文化的逐級深入的過程。師生要耐心、細心,加強合作,夯實基礎,逐步提高,才會跨越這道橫在學生面前的語言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