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動結式的蘊含、疊合和整合

2014-12-29 02:13朱莉華
關鍵詞:句法結構構式李四

朱莉華

(1.湖南商學院 外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2.湖南師范大學 外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動結式的蘊含、疊合和整合

朱莉華1,2

(1.湖南商學院 外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2.湖南師范大學 外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動結式研究的核心問題和爭論的焦點是前后次事件成分的蘊含,疊合和整合關系。通過澄清三種關系對動結式的解釋優(yōu)勢,達到闡明句法理論,事件框架和概念整合理論在動結式研究上的互補關系,指出動結式構式語義多樣性和構式方法用于跨語言對比研究的合理之處。

動結式;蘊含;疊合;整合

動結式(NP1-V-NP2-XP)研究的主要問題為:動結式的句法生成;動結式的句法和事件結構投射;動結式的次事件疊合。其實證材料有:語言內,跨語言和歷時發(fā)展。句法生成主張直接賓語限制(direct object restraint)即次成分XP表述賓語NP2(Simpson 1983)[10]。但該主張不能解釋次成分XP不表述直接賓語的情況,例如The ice froze solid.,也不能解釋漢語特殊動結式,例如張三吃飽了飯。提出于是,用事件結構來解釋動結式次事件的關系方案應運而生,主旨是句法結構受事件語義結構的投射,如Li(1995),Croft(2009),Rappaport & Levin(2001)等。Li[7]的語義層級方案不能解釋“張三追累了李四了”的歧義“李四追張三,李四累了”(沈家煊2004)。Croft[1]的致使鏈方案由于力傳遞的不確定性,受到了質疑,如(They drank the pub dry.)。當然最嚴重的問題可能是前后次事件不一定存在明顯的致使,如they ran across the room。此外,事件投射并不能解釋Talmy(2000)提出的復雜事件詞匯化的疊合問題。而Mateu(2012)[8]則把疊合原則納入到句法原則中來解釋動結式,如李四哭濕了手絹;他切這把刀。構式語法則主張動結式是個構式群(Goldberg 2004)[4]。但語義的獨立和疊合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即整合,即動結式次事件能整合成新的形式和語義結構。所有的爭論都圍繞著蘊含、疊合和整合在句法和語義層面的運作方式,本研究意圖澄清動結式次事件的蘊含、疊合和整合的語義關系。

一、界定

動結式指表達結果性事件的語法結構,可以簡寫為NP+V+(NP)+XP(A/P),在不同語言中都有分布,例如:

(1)a.張三涂黑了墻。

b.我走過了學校。

c.手凍硬了。

d.掃把掃斷了

(2)a. John painted the wall blue. (Washio 1997)[12]

b. The couple waltzed out of the room

c. The trapdoor banged/thudded shut. (Havov&Levin 2001: 775)

d. The line clicked dead. (Havov &Levin 2001:774)

(3)a. 太郎が壁をブルーに塗った。

b. 太郎は財産を飲み潰した

c. 僕はアイスクリームをカチカチに凍らせた.(Washio 1997)

不同的語言可能句法組配方式并不一樣,如表1:

表1 漢日英動結式句法格式

漢語的特點是V和XP總是比鄰共現(xiàn)的,而英語和日語則可以分開。漢語和英語的V和XP的順序一致,而日語則具有選擇性。從構式角度看,不同的格式表征不同的語義框架,含有不同的構式。英漢動結式的對比具體參見趙琪(2009)。從動結式運動事件表達的角度看,漢語和英語是次要成分(satellite)表達路徑,而日語是(main verbs)表達路徑,所以英語和漢語是S型語言而日語是V型語言(Talmy 2000)[11]。Talmy的總結部分地指出了動結式的語法化模式跨語言的差別,但動結式不僅僅涉及路徑的表達,而且涉及狀態(tài)和致使等語義的表述??傊?,動結式的核心問題是動詞次事件和XP次事件在句法和語義層面的蘊含(incorporation)、疊合(conf l ation)和整合(integration)三種關系在動結式中的體現(xiàn)及其解釋力。本研究主要理清形式和功能學派通過三個關系在動結式解釋上的相互借鑒。

二、蘊含和疊合

蘊含(incorporation)指句法上的嵌入關系,具體化為句法結構的復制(Hale & Keyser 1993)[6]。但語法的嵌入關系的獲得,以語義的上下義關系為前提。從句法角度看,蘊含關系就是中心成分移動(head-movement)。Haugen (2009)應用蘊含和疊合的區(qū)分來分析形容動詞。Mateu(發(fā)表中)則主張動結式也存在蘊含和疊合的區(qū)別,例如(4)的句法結構:

(4) Juan puso a María nerviosa. (西班牙語 )(Mateu 2012)

Juan 放 María 緊張

(Juan把María弄緊張了。)

(Mateu 2012)

圖1 (例4句法結構)

Mateu主張的蘊含指在動結式中補充成分復制了動詞的句法結構。但蘊含關系不能解釋漢語連動動結式,例如(5):

(5)張三哭濕了手絹。(Huang 2006)[5]

a. 張三哭了。

b. 手絹濕了。

在這個結構中,“哭”和“濕”都是動詞,沒有必要復制動詞,這樣“濕”具有V和X疊合的結構,如下面的句法結構圖(Mateu 2012):

圖2 (例5句法結構)

句法層面上“濕”即是動詞又是補充成分,二者疊合成一個語法成分。其主要依據(jù)是“哭”和“濕”在語義上彼此獨立,“哭”描述的是動作方式,而“濕”表述的是受事的受作用結果,不能構成結構關系。Mateu提出的蘊含和疊合關系是運用事件驅動語言結構理論對語法機制的一種修正,其根本理論假設是句法形式和意義發(fā)生投射,在堅持句法自主的前提下提出新的句法運行的參數(shù)。其疊合關系主要依據(jù)是Talmy(2000)對運動事件中致使和方式詞匯化疊合的理論假設,例如:

(6)I squeezed the toothpaste out of the tube。(Talmy 2000:45)

在(5)中,“squeeze”是方式和致使的一個聯(lián)合事件(co-event),分析成致使+方式。我們認為Mateu借鑒Talmy的疊合思想意圖解決的是語義和句法的界面問題,主張的是句法結構反映語義結構,但沒能解釋事件結構如何驅動動結式的形成。

三、事件框架

認知語言學的主張之一是語言結構整體反映事件結構。Croft(1993;2001)提出致使鏈通過原型理論來解釋動結式,主張動結式的受事是受到單向力傳遞的作用,單向力傳遞驅動了動結式次事件表述直接賓語的DOR假設(Simpson 1983)[10]的實證正確性。但英語大量存在無賓語的動結式,如The food froze solid (Rappaport & Levin 2001)[9]。這種動結式不能用結構驅動來解釋。Rappaport & Levin(2001)用大量的實例說明了致使鏈的解釋力的有限性,從事件依賴性考察了反身動結式和常規(guī)動結式次事件在事件依賴程度上的差別,以此主張動結式次事件間的事件依賴度驅動動結式句法形式的密度,例如(7):

(7)a. Tracy ran quickly to the library, but it took her a long time to get there since she took a circuitous route.

b. Tracy ran quickly, but it took her a long time to get to the library since she took a circuitous route.(Rappaport & Levin 2001)

(7a)的副詞“quickly”修飾的是前后兩個事件,所以和“but”句放一起感覺很矛盾,而(7b)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這說明,動結式前后次事件聯(lián)系緊密。但有些情況,動結式次事件對時間沒有依賴性,例如:

(9)a. 張三挖深了坑。

b. 我喝醉了酒。

(10)a. Kim danced out of the room.

b. Terry rustled into the room.

例(9),“深”和“醉”只是表述事件的結果,跟動作的時間長短沒有關系。而例(10)“dance”和“rustle”的時間是跨越“out of”和“into”的兩個結果,結果只是在動作的過程中發(fā)生。二者具有自己獨立的時間范圍。我們主張時間象似性只是具有顯著的心理現(xiàn)實性,但不具有絕對的解釋力[13]。而這也反映在等級象似性上。沈家煊(2004)曾經(jīng)批判了等級象似性的絕對解釋力,例如:

(11)張三追累了李四了。

a.張三追李四,李四累了(有使成義)

b.張三追李四,張三累了(無使成義)

c.*李四追張三,張三累了

d.李四追張三,李四累了(有使成義)

根據(jù)沈家煊(2004)的論證,Li(1993)語義和句法等級對應原則不能適用于生成(11d),而題元顛倒則有循環(huán)論證之嫌。而沈家煊則引出認知凸顯的概念來解釋(11d),即“張三”和“李四”的位置可以顛倒是因為凸顯成分的選擇。我們主張認知凸顯的解釋是合理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凸顯并不否認語義等級差別的存在,從致使鏈的角度看,語義單向的不平衡性在該句理解中是必要的。該句的主要問題是施事和受事的等級不是約定的有生性的差別,而是施力和受力的差別,而該差別可以受到即時注意凸顯的調節(jié)。這種凸顯背景轉換還體現(xiàn)在倒置動結式中,例如:

(12)a. 感冒藥吃死老陳

b. 小區(qū)里跑進了野豬 (張翼 2009)[14]

張翼(2009)依據(jù)注意轉換主張倒置動結式是表達意外致使的構式。我們主張雖然注意轉換體現(xiàn)在倒置動結式的理解中,但是注意輪換顯然受到事件自身性質的制約,例如:

(13)a. *老陳吃死感冒藥

b. 野豬跑進了小區(qū)里。

前句不合法是因為是使成事件,本身對施事和受事具有屬性的要求,但后句是運動事件。所以在解釋中應該體現(xiàn)不同句式事件差別。此外,注意輪換的解釋的預設是:動結式次事件本身是一個事件整體。句法結構整體提示語義框架整體則是構式語法的主張。

Goldberg(1995)[3]主張動結式的構式義是施事作用于受事、受事狀態(tài)改變作為動結式的構式義。但這樣的觀點都受到了挑戰(zhàn),比如:

(14)She was wiping the mirror free of steam

例(14)中“the mirror”實際上并沒有狀態(tài)的變化,所以只能說是受到影響。于是,Goldberg &Jackendoff(2004)實際上改變了主張,總結出了英語動結式含有的四種構式意義:致使狀態(tài),狀態(tài)改變,致使運動和移動。但整體句法結構提示整體框架語義的構式義不能忽視動結式次事件的整合式的互動關系。我們主張過程運作和構式浮現(xiàn)是共存的。

四、整合

整合是指不同的概念空間會合成新空間的過程。Fauconnier(2005)[2]主張語法結構反映概念整合過程,例如dolphin-safe,該短語不能表示dolphin的屬性,而是可能表示海豚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也可能是人不要對海豚進行傷害。不同的解釋實際上是概念整合的結果。Fauconnier(2005)用概念整合來解釋致使運動動結式。概念整合解釋的核心內涵是以構式語法假設句法結構表達某種抽象度的語義結構為前提,主張動結式NP-V-NP-XP激活施事-動作-客事-方向的常規(guī)(conventional)整體宏事件,并作為輸入空間之一,輸入空間二是未整合的致使序列(unintegrated causal sequence),空間二為空間一提供實質內容,整合之后的結果是浮現(xiàn)空間把未整合的致使序列壓制成一個整體事件。

(15)a. Hunk choked the life out of him

b. *Hunk choked the life.

整合后的句子是合法的,而整合前的句子則是不合法。用整合也可以解釋例子。

(16)a. 張三喝醉了酒

b. 張三喝酒。

c. 張三醉了。

從形式上看,(16a)的結構NP+V+XP+NP可以是(16b)NP+V+NP的形式內容和結構和(16c)NP+V的V整合后形成的。從內容上看,(16a)表達[主體+狀態(tài)]致使[主體+狀態(tài)]是常規(guī)致使框架和吸收(16b)和(16c)內容的浮現(xiàn)整合結構。這樣,整合在形式和意義層面上同時反生。整合的優(yōu)勢是即考慮形式的運行又考慮語義的運行,即可以允許形式和層級語義投射也可以允許注意輪換的操作,為解釋動結式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五、結論

蘊含,疊合和整合是動結式研究中了從句法生成到事件結構再到廣義構式語法都關注的核心問題。不同研究角度爭奪的主要是解釋力的問題。但很明顯,句法理論正在不斷吸收認知學派的詞匯化語義的疊合主張,而認知概念整合理論實際上也主張形式和語義層面的雙重整合。總體上看,在動結構式中,蘊含,疊合和整合關系分別可以解釋不同的動結式實例,這也說明Goldberg和Jackendoff(2004)主張動結式構式語義多樣性的合理之處。構式方法能用于跨語言對比研究。未來的研究應該關注動結式在語言類型學上的指標意義。

[1] Croft, W. Force dynamics and Directed Change in Event Lexicalization and Argument Realization. unpublished ms.,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Albuquerque, NM,2009:113-155.

[2] Fauconnier, Gilles. Compression and emergent structure[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5,6.4:523-538.

[3] Goldberg, A.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87-95.

[4] Goldberg, Adele E. & Ray Jackendoff. The English resultative as a family of constructions[J]. Language , 2004, 80:532–569.

[5] Huang, C. T. James. Resultatives and unaccusatives: a parametric view[J].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Linguistic Society of Japan, 2006,253: 1-43.

[6] Hale, Kenneth L. & Samuel Jay Keyser. On argument structure and the lexical expression of syntactic relations. In Kenneth L. Hale &Samuel Jay Keyser (eds.), The view from building 20: Essays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Sylvain Bromberger, 53-109. Cambridge, MA:MIT Press,1993:221-230.

[7] Li,Yafei. The thematic hierarchy and causativity[J].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1995, 13;255-282.

[8] Mateu, Jaume. to appear. Conflation and Incorporation Processes in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A]. In V. Demonte and L. McNally(eds.), Telicity, Change, and State: A Cross-Categorial View of Event Structure[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112-132.

[9] Rappaport, Hovav Malka and Beth Levin. An Event Structure Account of English Resultatives[J]. Language,2001, 77-4: 766-797.

[10] Simpson, Jane. Resultatives. Papers in Lexical-Functional Grammar[A]. In Lori Levin ed., Malka Rappaport, and Annie Zaenen,143-57.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1983:87-96.

[11] Talmy, T.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Ⅱ: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M]. London: The MIT Press, 2000:120-130.

[12] Washio, R. Resultatives, compositionality and language variation[J].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1997,6: 1-49.

[13] 李 穎.從顏色詞匯看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隱喻[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6(4):89-91.

[14] 張 翼.倒置動結式的認知構式研[J].外國語,2009,(4): 33-42.

The Reversed Sub-Events and Construal

ZHU Li-hua1,2
(1.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Hunan Commerce College, Changsha 410205, Hunan, China; 2.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The main issues for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are incorporation, confl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ubevents of the clausehood event.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corporation, confl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form and function and reveals their complimentary relatio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incorporation; conf l ation; integration; event

H314

A

1673-9272(2014)02-0129-04

2013-11-18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構式視域下語言習得對比研究——以英語動結構式為例”(編號:10C0866);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課題:“漢英空間維度概念‘大’認知對比研究”(編號:CX2011B176)。

朱莉華(1975- ),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湖南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及語言教學。

[本文編校:羅 列]

猜你喜歡
句法結構構式李四
威脅構式“你敢VP”研究
你追我趕
熟人就是這樣變成陌生人的
李四超前
構式語法對二語教學的啟示
漢語口語常用構式哈譯研究
基于英漢句法結構對比下的英語長句的翻譯
“就/才”進程—評價構式的認知修辭分析
十日煩
徐闻县| 侯马市| 亚东县| 金山区| 洮南市| 达孜县| 禹城市| 闸北区| 沙田区| 信宜市| 板桥市| 洞头县| 卢龙县| 龙井市| 红河县| 徐汇区| 宁阳县| 武穴市| 巫山县| 阳山县| 靖边县| 南投市| 高清| 车险| 若羌县| 洪洞县| 宁陕县| 贡嘎县| 汶川县| 同仁县| 雷波县| 锡林浩特市| 绥棱县| 陵水| 石城县| 青神县| 桐庐县| 尼玛县| 囊谦县| 玉田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