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德(甘肅省高臺縣第三中學734300)
激發(fā)學生熱情,培養(yǎng)英語學習動機
李吉德(甘肅省高臺縣第三中學734300)
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不高,究其原因,不外乎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文化因素的制約、學習策略不合理、學習動機不純、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等。在這些因素當中,我認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一旦學生的學習動機形成了,就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課前能夠很好地預習,上課能認真聽講,課后能及時地復習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這樣就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huán)??梢哉f,教師不教,學生完全能夠自己去學習。所以,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決定性的步驟。
英語教學學習動機學習方法
我們知道'現(xiàn)在的教材很難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假如像有的教師那樣'一切放給學生'完全讓學生自己去閱讀的話'很難達到教學的目標。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在教學內容上“做點文章”'至少在花樣上翻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來達到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師的教學方法是這里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說'教師的教學設計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核心。其實我們知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的時候直接聯(lián)系'好的方法學生容易記住'也愛學習;不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厭學'教師教得也費勁。教學就是學生學的內容和教師教的方法完美結合'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就是教學的全部精華。
現(xiàn)在我們舉例談談。在學習I can't find my()?這個句型時'我們教師首先要給學生講清楚'在后面的空格里如何填內容'至少講四五個例句'有時還得多講幾個。在經(jīng)過這樣一些過程后'可以讓學生自編對話了'對話的內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簡單'可以復雜'最好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
一次教學中有兩位學生'完成的對話內容非常精彩'稍微胖點的男生扮演圣誕老人'書包里裝有圣誕禮物'另一名瘦小的則扮演小狗。故事情節(jié)的開展后'圣誕老人急切地問小狗:“Where are my shoes?I can't find my shoes.Can you find my shoes?”
小狗抓抓腦門回答:“Yes'I can'but I'm hungry'Iwantto eatsome meat.”
圣誕老人搖了搖頭'苦笑了一下'從書包里掏給小狗“一塊肉”'又問:“Where are my shoes?”
小狗一邊大口地吞吃一邊放大聲音說:“You put your shoes in your bag.”
以上對話'故事情節(jié)簡單明了'學生的表演技術到位'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有機結合。像這樣的對話'學生只要動動腦子就能編輯出來。這種既練習了新句子'又同時復習了舊知識'還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是成功的'我們應該經(jīng)常使用。
家長們經(jīng)常說'學生在家里就不好好學習'希望學生在學校待的時間長一點'言下之意是學生在學校就能好好學習。我想這個問題的產(chǎn)生'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在家里沒有學習的環(huán)境'所以就從心里放松了對學習的重視'精力就不集中了'這樣看來'營造合理的學習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尚械?。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中'就能主動地去學習'無需教師敦促。所以我們要想方設法地去設置適合每科的學習情境'就英語而言'我們可以嘗試以下的辦法'來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一)提問法
教學中教師根據(jù)課文學習的需要'直接提出問題'由學生來回答'這種方法簡潔明了'一問一答很實用。教師提出問題'必須要有針對性'不能漫天撒網(wǎng)似的'使學生無從回答。平時我們在聽課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提問題不注意針對性'感覺提出的問題很“大”'我們教師都無法回答'何況是學生。
有一次'我們聽一名女教師的課'她的提問就很好'她在講解“Whatare you doing”時'課前變換人稱'用“Li Ming,Danny,Jenny and Mrs.Li Ming are atthe train station”為過渡'緊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導:In Lesson 11.Where are they?Whatare they doing?Who is loud?這樣的引入新課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就是奔著句型來的'開門見山直接明了'不愧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二)活動法
一節(jié)課'不能讓學生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年齡越小的學生'他們的堅持力就短。一節(jié)課'過了十五分鐘左右'就會發(fā)現(xiàn)一半的學生屁股就晃動了'不是左右搖晃就是腦袋左右偏轉'所以'教師可以在集中精力講解十分鐘左右時'設計一個活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積極引導學生動起來'然后再靜下來'讓學生集中精力學習。這從心理學上講'就是利用學生好動的特點'來設計我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節(jié)課當中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適時地去調整'去完善'久而久之就會積累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就是自己的經(jīng)驗'自己的心得。當然'這個需要我們自己揣摩'自己總結。
有的教師喜歡做小測試'出幾道題或者是一套微型試卷。愛測試的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比較了解。而有的教師懶于做這些工作'也就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及時反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也就無法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故而教學成績就不好。其實'及時反饋不一定是測試的內容'作業(yè)的及時反饋也是一項很好的形式。英語教師每天及時地反饋作業(yè)'是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的公開課或者優(yōu)質課評選時'往往看不到這一環(huán)節(jié)。反饋就是更正昨天的錯誤'溫故而知新'復習舊知識就能有新的體會或者發(fā)現(xiàn)。如果不去復習'學生越學越糊涂'在一定程度上說'差學生就是沒有及時反饋的原因。英語教師更要做到及時反饋'及時復習'因為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課'學生容易忘記'容易厭倦'如果做不到這點'那我們的英語教學就勢必會越走越窄'到最后只能感嘆學生不好教了。
總之'英語課程的教學'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學生反感不愛學'效果不好。因此我們英語教師就要在學生、教師兩個方面想辦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讓他們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學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學習大潮中來'把英語教學抬高一個層次。
(責編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