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兢克,王 健,崔華峰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00)
遺尿俗稱“尿床”,是指3周歲以上的小兒睡中小便頻繁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證。本病的發(fā)生男孩多于女孩,部分患兒有家族史,病程較長,常反復發(fā)作。在臨床上,筆者運用隔姜鋪灸八髎穴治療小兒遺尿患者1例,療效佳,現報道如下。
病例介紹
患兒,男,11歲,因“夜間小便自遺8年余”于2014年5月14日就診。8歲前患兒家長認為孩子年幼未予系統(tǒng)診治。近幾年,隨著年齡增長癥狀未見緩解,在外院予普通針刺及藥物治療2年余,效不顯,遂到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就診??淘\見:患兒面色白,體型偏胖,夜間遺尿,每夜可發(fā)生2~4次,呼之難醒,尿量大,小便清長,平素怕冷,易疲勞,舌質淡,苔白滑,脈沉。腰骶部X線顯示骶椎隱裂。中醫(yī)診斷為:遺尿(下元虛寒)。西醫(yī)診斷:骶椎隱裂。中醫(yī)治以溫補腎陽、培元固脬為法;予隔姜鋪灸八髎穴治療。操作:將500 g新鮮生姜用食品加工機打成碎末狀,適當擠一下姜汁,在患兒八髎穴處先鋪一層姜汁浸過的紗布,然后將打碎的姜均勻地鋪在紗布上(八髎穴處),鋪姜時適當用力,使鋪好的姜緊實平整,厚度約3 cm,根據八髎穴的定位,姜鋪好后,形狀似倒置的梯形。梯形上緣平第5腰椎棘突下,寬約5 cm,下緣平腰俞穴處,寬約3 cm。將質量較好的艾絨,用手搓成梭形,每個大小約5 cm,將搓好的艾絨逐一放置于鋪好的姜上,囑患兒勿動以防止艾絨燃燒后滾落燙傷。待艾絨燃盡后,用鑷子將艾灰自然鋪平于姜面上,再依次放上搓好的艾絨,按此方法,對患者施灸2 h,約6~7壯?;純菏鲈谑┚牡倪^程中溫熱感可向小腹部傳導,并持續(xù)約90 min;注意事項:在施灸過程中,及時詢問患兒溫度是否適宜,防止燙傷,施灸結束后,將姜末丟棄。囑患者灸后多喝溫開水,以防上火。治療1次后,痊愈?;純寒斎找雇砜勺孕斜镄巡⑴拍?,不需家長喚醒?;颊邽殪柟摊熜?,每周來診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余,未再復發(fā)。
按語:我國早在《靈樞·本輸》就有“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瀉之”的記載?!吨T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侯·遺尿候》說:“遺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約于水故也……腎主水,腎氣下通于陰,小便者,水冶之余也,膀胱為津液之腑,既冷氣衰弱,不能約水,故遺尿也?!保?]中醫(yī)學認為,遺尿的病位主要在膀胱,與腎脾肺三臟密切相關。病因有虛實兩方面,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病失于調養(yǎng),或情志過極,均可致膀胱開合失司、約束無力而遺尿?,F代醫(yī)學將遺尿分為原發(fā)性遺尿和繼發(fā)性遺尿兩種。前者指未查明病因者,后者一般病因較為復雜,如泌尿系統(tǒng)畸形、隱形脊柱裂、脊髓損傷、大腦發(fā)育不全等疾病均可導致遺尿。該患兒夜間遺尿,尿量多,次數頻繁,兼見面白、怕冷等虛寒癥狀,故中醫(yī)辨證為腎氣不足、下元虛寒證。腰骶椎X線示:骶椎隱裂,西醫(yī)當屬繼發(fā)性遺尿。
八髎穴[2]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屬膀胱絡腎。膀胱為貯存津液、化氣行水、職司小便之腑,腎則為主水之臟。因此,八髎穴可調節(jié)該臟腑氣化功能,利于膀胱之開合,增強膀胱的固攝作用。八髎穴具有強腰壯腎固本、調補沖任、調經理氣、行血散瘀等作用[3]。生姜辛溫無毒,功可升發(fā)宣散、祛寒解表、調和營衛(wèi)、通經活絡、溫胃止嘔、理氣止痛等。艾灸作為中醫(yī)的傳統(tǒng)療法,能夠溫經通絡、祛風解表、溫腎健脾、回陽固脫、益氣升陽、消瘀散結等[4]。姜與艾灸相結合協同發(fā)揮作用,增強療效。八髎穴及隔姜鋪灸的治療作用肯定,治病范圍廣泛,在以后的臨床實踐中,我們應該靈活運用,對于一些普通針刺效果不顯的婦科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可適當應用隔姜鋪灸腰骶部的方法,以增強臨床療效。
[1]汪受傳,虞堅爾.中醫(y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08-210.
[2]王玲.八髎穴探討[J].中醫(yī)雜志,1993,28(9):535-536.
[3]李柏文,李鐵,胡秀武,等.八髎穴的臨床應用概況[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12):61-65.
[4]陸壽康.刺法灸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