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創(chuàng)
(咸寧市中心血站,湖北 咸寧 437100)
無償獻血是指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將自身的血液無私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yè),但不向任何單位和個人索取任何報酬的行為[1]。無償獻血是一項需要全民動員、人人參與的崇高事業(yè),是弘揚人類文明進步,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的具體表現(xiàn)。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頒布實施,有償獻血和職業(yè)獻血徹底取締,無償獻血成為臨床用血的主要來源。然而,獻血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對無償獻血的認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異,因此獻血動機和心理狀況也有較大差別[2]。了解和掌握獻血者的心理狀況,因勢利導進行護理干預,對獻血者心理健康和無償獻血工作的順利開展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作者多年的臨床實踐,對無償獻血者心理動機和護理要點進行初步探討。
1.1 無私奉獻型 這部分人主要為黨、團員,軍人,大、中專院校學生及青年領導干部,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懂得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的道理,為挽救他人的生命,捐獻一份熱血,奉獻一片愛心,對他們來說是心靈的凈化,也是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不需組織動員,不計任何報酬,不為任何名譽,自覺自愿參加無償獻血,其中絕大多數(shù)人成了固定的獻血者。他們對獻血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沒有什么心理負擔。
1.2 回報社會型 這部分人本人或者自己的親朋好友,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候,曾經(jīng)得到過社會的關愛和幫助,從心理上要回報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只要有社會公益活動,往往都積極參加。這部分人分布較廣,但大多數(shù)是大、中專學生,他們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信念支配,抱著“知恩圖報”的動機,主動參加無償獻血,每次獻血都會給他們帶去心靈的籍慰。但他們對獻血知識了解往往較少,也存在一定的心理負擔。
1.3 健康需求型 這部分人分布也較廣,但以中老年人居多。他們對無償獻血以及血液生理知識比較了解,認為獻血有利于身體健康,如刺激人體造血功能,加快血液新陳代謝,降脂減肥,降低血液粘度等等,期望通過獻血來預防和減少某些疾病的發(fā)生。他們往往物質生活水平較高,身體肥胖,營養(yǎng)過剩,同時對自身的健康也過分關注,常常主動定期參加無償獻血,當然也可以定期享受免費體檢,較少心理負擔。
1.4 深謀遠慮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湖北省獻血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對一部分市民起到了促動作用,“一人獻血,全家受益”,其償還機制迎合了部分人的心理。這部分人大多是無醫(yī)療保障的農民、下崗工人、個體戶或企業(yè)職工。他們未雨綢繆,趁著自己年齡適宜,身體健康,為自己和家庭將來可能用血作儲備,有的是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尊老愛幼盡孝心。他們有一定的儲血意識,一旦獻血“夠量”,他們就可能不再獻血。
1.5 從眾獵奇型 目前我市公民無償獻血的熱情還不是特別高,群眾基礎比較薄弱,無償獻血工作還存在一定的政府行為。政府每年向各單位分配一定的獻血指標,由單位具體組織落實。為了完成單位計劃,部分干部職工在單位領導的動員下參加無償獻血。還有部分人看到周圍的人都在獻血,自己不獻血心理不安,參加獻血是一種被動狀態(tài),并非內心所愿。另外有些人覺得無償獻血神秘新奇,想親自體驗一下獻血的感覺。這部分人對獻血及血液生理知識知之甚少,存在一定的焦慮恐懼情緒,容易發(fā)生獻血反應,再次獻血者比較少。
1.6 其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在遇到喜慶或特別的日子時,不再把吃喝玩樂當作唯一的慶祝方式了,遇到如生日、結婚紀念日、情人節(jié)等特別的日子,總會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來參加無償獻血,他們采用這種高尚的形式來進行慶祝,并當作一種紀念。還有部分人以無償獻血來證明自己身體健康。隨著無償獻血知識的宣傳普及,很多人把能參加無償獻血作為一種自豪,他們用無償獻血向人們證明自己良好的健康狀況。還有一部分大中專院校同學在畢業(yè)前參加獻血,這樣無償獻血證就成了他們畢業(yè)后找工作的“健康證”。
2.1 熱情迎接,真誠相待 我國現(xiàn)階段的無償獻血需要全社會各個層次的公民參與,他們在奉獻時,雖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自我心理需求,但這符合道德倫理規(guī)范,是獻血者應享有的權益,應當給予尊重和滿足,當然這種滿足是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范圍內。無償獻血工作只有在強調奉獻的同時,注意尊重、滿足獻血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所以在采血工作中,不管獻血者懷著什么樣的心理參加無償獻血,我們都要熱情接待,從內心尊重他們的行動,對他們的愛心要給予高度的肯定和贊賞,并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3]。
2.2 耐心解釋,大力宣傳 阻礙無償獻血事業(yè)發(fā)展的心理因素,一是人們不理解無償獻血的意義,二是不了解血液生理知識,同時獻血者大多存在焦慮恐懼情緒[4],這就需要我們做好獻血健康教育宣傳工作。要善于觀察獻血者的言語、神態(tài)和舉止,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因人制宜采取有效辦法進行宣傳、解釋、勸導、說服,進行適當心理疏導,消除思想顧慮,澄清模糊認識,轉變獻血觀念,使他們從科學的角度認識獻血,認識到無償獻血利國利民利己,緩解緊張恐懼情緒。
2.3 改善環(huán)境,優(yōu)化服務 創(chuàng)造安全衛(wèi)生、舒適便利的獻血環(huán)境,改善服務態(tài)度,提高服務質量是順利開展無償獻血工作的重要保證。無論是“愛心小屋”,還是流動采血車,都要求環(huán)境清潔、整齊、安靜、舒適,溫濕度適宜,通風采光條件良好,還可播放旋律優(yōu)美的輕音樂或電視,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5]。工作人員態(tài)度要和藹親切,文明禮貌,主動熱情與獻血者溝通,技術要熟練輕捷、從容老練、“一針見血”,減輕獻血者痛苦,并自始至終守護,給他們以安全感,取得他們的信任。
2.4 落實政策,做好后續(xù)工作 貫徹執(zhí)行《湖北省獻血管理條例》,落實無償獻血免費用血政策,使無償獻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把公民的獻血義務和用血權利統(tǒng)一起來,并為用血者提供同樣優(yōu)質與熱情的服務。做好獻血后續(xù)服務工作,發(fā)放紀念品,在有選擇的前提下,力爭做到人性化、多樣化和實用化,并向每一位獻血者表示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對身體檢查不合乎獻血要求者,做好解釋工作,指導是否需要就醫(yī),并切實保護獻血者個人隱私。
總之,無償獻血是一種愛心事業(yè),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擁護。我們應以滿腔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心,為無償獻血者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以親切友善的態(tài)度和精湛的技術、嚴謹?shù)墓ぷ髯黠L取得無償獻血者的信任,讓他們自覺、自愿本著救死扶傷團結互助的精神,從科學與進步、文明與奉獻的角度參加無償獻血。
[1]鐘茗.初次無償獻血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4):212
[2]曲舒江.無償獻血者的獻血過程影響因素與心理護理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2012,28(12):1072
[3]范粉嬋.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對于無償獻血事業(yè)的促進作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21(8):69
[4]吳靜文.無償獻血者不良反應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2,26(6):540
[5]郭崇鍵.無償獻血者心理分析與護理對策[J].藥物與人,2014,27(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