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金
(江南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江蘇無錫214122)
浪漫主義愛情赤焰中的藍色妖姬
——小說《包法利夫人》人物解讀
彭金金
(江南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江蘇無錫214122)
西方浪漫主義思潮沖擊著限制人性自由情感的社會規(guī)約,炙烤著人類原始激情的赤焰?!皭邸北环顬楣饷⑺纳涞纳?,迷眩的懷舊幻想超越了普遍適度的道德自我,生出朦朧而虛妄的“藍色之花”。愛瑪·包法利毫不猶豫地陷入愛欲的泥潭,沉迷于感官的欲求及“與愛戀愛”的精神困境中,在神圣而高貴、鄙俗而頹靡的浪漫主義想象中等待末日的審判。
浪漫主義;愛情;包法利夫人
浪漫主義作為19世紀初期風(fēng)靡一時的文學(xué)潮流,其解放個性、自我實現(xiàn)的核心理念,絕不妥協(xié)、封閉遁隱的傲世姿態(tài),憂郁唯美、追尋無限的生活范式,不僅激發(fā)著人類最原始、最自由的豐富想象,催生出一系列才華橫溢的精神貴族、驚世駭俗的鴻篇巨著,同時構(gòu)建出美麗靈魂的愛情法則,即遵從自然性情的流向,粗俗可鄙的舉止因心靈的圣潔而變得至高無上,美德存在于感情的激流中,套用浮士德的一聲驚呼來概括,即“感情就是一切”。
《包法利夫人》是現(xiàn)實主義大家福樓拜的代表作。作品中的主人公愛瑪·包法利出身平民,因受貴族化的教育,極度耽于幻想。她鄙視缺乏浪漫情調(diào)的醫(yī)生丈夫,相繼與道德敗壞的鄉(xiāng)紳和自私怯懦的文書偷情,淪為高利貸者的盤剝對象,最終在積債如山的情況下服毒自殺。如同浪漫主義者在感情的擴張中恣肆膨脹著靈魂與欲望,愛瑪恰似獨舞于烈火赤焰中的藍色妖姬,于唯美主義的浪漫想象中,淪為倫理僭越的殉難者;在游戲驅(qū)動的自制規(guī)則下,化為烏托邦信仰的自由女神;置身于靈肉分離的苦行中,感知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沉湎于靈魂漫游的無限情欲中,體味著精神虛無的幻滅之悲。
福樓拜一貫秉持“客觀而無動于衷”“非個性”“無感覺”的創(chuàng)作原則,以及“人生虛無、藝術(shù)才是一切”的理想旨趣,這種純粹的唯美傾向與對“純藝術(shù)”的詩意追求,投射在包法利夫人對愛情的妙想癡迷中,開始一種超脫于自然層面之上的精神漫游。她習(xí)慣沉溺于游離人生的遐思中,浪漫的情愫在現(xiàn)實鄙俗的誘惑與自身意欲的沖動下,簇生出譫妄倦怠的靈魂與飄忽不定的意志,在剎那間的美感享受中沉淪到習(xí)俗層面之下。對庸俗無聊的厭倦、對美的渴求迫使愛瑪摒棄一切世俗的限囿,開始“危險地生活”。
存在主義大師薩特指出:“想象的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它能脫離當下的現(xiàn)象,在獨立的意象層面進行活動?!保?]205愛瑪沉迷于審美人生的自欺狀態(tài)中,天性多感的心緒使她善于敏銳地捕捉事物的幽趣微韻,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熏染培養(yǎng)了她忿恨規(guī)約、耽于夢幻的心靈。起初,愛情于她仿佛一只玫瑰色的巨鳥,在詩的燦爛天空翱翔。愛瑪在自然的懷舊情結(jié)中追逐著欲望之流,渾然忘我任由延綿的情思劃入 “拉馬丁的蜿蜒細流,諦聽湖上的豎琴、天鵝死時的哀鳴、落葉的種種響聲、升天的貞女和在溪谷布道的天父的聲音”[2]32。繾綣萎靡的情感世界觸撥著她的神經(jīng),舉止高雅、衣冠楚楚的白羽騎士是她夢寐以求的愛人。如盧梭所言,“我的欲望在燃燒,卻沒有任何明確的對象?!保?]57受著“懷鄉(xiāng)病”的煎熬,愛瑪徘徊在沉思與希望之間,為虛無的東西而憔悴。當談吐如人行道般平板、呆滯遲鈍的查理成為她唯一的審美對象時,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難以消弭的鴻溝令愛瑪試圖退居幻想之鄉(xiāng),并認為這是唯一值得棲居之地。她甚至通過最高的感情冒險,逃離令人窒息的愚昧生活和人性法則,拋棄偽善的道德維度,馳騁自由不羈的想象,從而實現(xiàn)私人倫理與自我性情的合法化。愛瑪將愛提升至與神同等的層面,并隨時為之獻身。她以自我的唯美精神看待生活,隔絕了與公共空間的聯(lián)系,“罪惡”“拯救靈魂”“責任良知”等倫理觀遭到審美主體的驅(qū)逐。以至于愛瑪在與情人奸淫媾和的欲望擴張中墮落,在飽飲凄愴欲絕的悲哀之后愈陷愈深。此時,猙獰詭異的權(quán)威之音便如芒在背,宣判包法利夫人不可饒恕的罪行,可憐的愛瑪終究無法掙脫森嚴牢固的道德藩籬,淪為愛情宗教與情感倫理的殉難者,這是以唯美的態(tài)度看待生活的必然結(jié)果?!吧举|(zhì)上是非道德的東西,”包法利夫人實際上是用藝術(shù)之美抗擊庸俗的社會現(xiàn)實,與傳統(tǒng)的道德標準決裂,這與唯美主義大師王爾德“藝術(shù)之上”“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的思想理念是想通的。
在席勒看來,“藝術(shù)是一種游戲的形式”[4]91,人類處于自然的必然性與社會的嚴苛戒律的永恒枷鎖中,獲得自身解放的唯一途徑就是保持游戲玩家的心態(tài),自由想象與發(fā)明,成為游戲規(guī)則的創(chuàng)造者和角色的扮演者,即游戲的驅(qū)動。浪漫主義者將法則視作某種禁閉自由而建立起的 “人為習(xí)俗”,即阿卡狄亞式的夢幻城堡。他們歡愉欣喜地遵循著自制規(guī)則,任想象馳騁凌駕于必然性之上,自己成為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潛入超理性、高度空想的烏托邦王國里,追尋著隱秘叵測的古老意象——藍色之花。
作為底層出身的農(nóng)家女兒,愛瑪整日向往風(fēng)花雪月、金碧輝煌的貴族生活,面對庸俗鄙陋、平淡悒郁的塵世,她企盼浪漫新奇的際遇,渴求席卷意志的愛情。受著幻影的鞭策,愛瑪“睜大一雙絕望的眼睛,觀看她生活的寂寞,好像沉了船的水手,在霧蒙蒙的天邊,遙遙尋找白帆的蹤影”[2]51。天資卓絕的愛瑪開始模仿藝術(shù)世界虛構(gòu)縹緲的臆想景況。風(fēng)度翩翩、談吐風(fēng)雅的子爵,為愛迷狂、向死而生的女子,燭光掩映、縱情聲色的舞會都如真似幻,成為愛瑪虛擬游戲里的必備元素,而她自己則飾演風(fēng)姿綽約的女主角,娉婷裊娜、美韻銷魂。羅道爾弗的引誘讓愛瑪?shù)母星闅g悅沸騰,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扒槿恕毕笳髦龔木裆嫌匈Y格自詡為貴族少婦,徹底陶醉在酩酊纏綿的愛情世界。愛瑪甚至幻想與情人遠走天涯,馳往自由國度。在鮮花錦簇、鐘響騾鳴、清泉淙淙、弦琴低吟的白日夢中,她心思縝密地設(shè)想著美妙的未來。然而,情人的無情背棄摧毀了愛瑪精心設(shè)置的游戲規(guī)則,為愛孤注一擲的她被噩夢般的幻想欺騙了。突如其來的打擊并沒有泯滅愛瑪殘存的生命意志,甚至激發(fā)出更洶涌原始的欲望?!坝捎谟麖娏遥煜宋镔|(zhì)享受與精神愉悅?!保?]49萊昂的強勢進攻再次蠱惑了愛瑪蠢蠢欲動的靈魂,游戲重新確立“物欲和淫樂”的規(guī)則,凄凄惶惶的失足女角色變?yōu)閾]霍奢靡的享樂貴婦。萊昂成為愛瑪理想男子的模糊幻影,為了增添富貴氣,使愛情不至于失去光彩,上流社會成為愛瑪模仿的伊甸園,莊園別墅、金銀細軟、高車駟馬與華美妝容都作為其扮演貴婦的陪襯,在揮金如土的欲望國度樂不思蜀。然而,幻想中的游戲規(guī)則在現(xiàn)實面前必然不堪一擊,最終債臺高筑、山窮水盡的愛瑪走向絕對的虛無與自我毀滅?!皼]有什么本身就浪漫的東西,只有想象才使它變得浪漫”[3]155,“浪漫主義者沉湎于鋪張自己的想象,以提升感情的迷醉程度”,結(jié)果卻如諾瓦利斯為《塞斯的門徒》構(gòu)思的結(jié)局那樣,在揭開夢幻神秘的面紗時,人們看到的是 “驚奇中的驚奇——他自己”。
《包法利夫人》折射的是資產(chǎn)階級高唱凱歌的英雄時代成為過去,叱咤風(fēng)云的精神領(lǐng)袖、目光深邃的思想巨人銷聲匿跡,鄙陋可厭的庸夫俗子大行其肆。理性與感情的交鋒,道德與欲望的對峙,群體與個體的博弈,靈魂與肉體的沖突,醞釀著信仰缺失、道德淪喪、精神荒蕪的世紀病。上帝的不可知性被顛覆,人不再是自然的所有者與歷史的仲裁者,受制于靈魂非理性力量的引導(dǎo),甚至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地球在沒有任何主人的情況下在虛空中前進”[5],這就是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人們渴望通過感官治療靈魂的創(chuàng)痛,通過靈魂解除感官的饑渴。在“永劫回歸”的愛情詩篇里,女人渴望壓在男人的身軀之下,把握自我的存在密碼,當現(xiàn)實與理想無法和諧,女人的靈魂便輕如羽翼,遠離大地,踏上靈肉分離的漫漫苦旅。
愛瑪是浪漫主義世界中走出的女子,她逃離真實的人格,步入傳奇的幻境。她懷揣著超凡脫俗的愛意,試圖喚起查理身上的浪漫激情,丈夫的愚鈍庸俗,婚姻的平淡無趣令她敏感的心被寂寥憂郁吞噬;她傾注無與倫比的熱情,在與羅道爾弗海誓山盟的偉大愛河中悠然自得,而河床卻“一天涸似一天”,澄凈的夢想出現(xiàn)污泥而瀕臨破滅;她在與萊昂顛鸞倒鳳的情欲中異想天開,冥思子爵細膩多情、溫文爾雅的幻影,“她膩味他正如他厭煩她”,以至于竭澤而漁式的幸福變成無水之池,而她仍堅持在情書中臆想愛情的妙趣。可以說,愛瑪所追求的并非肉欲,而是幻想中的愛情和自身情緒的投影,她所愛的并非具體的人,而是這些人使她引起的愉悅感覺和浪漫遐想。貫穿作品始終的子爵形象,擁有詩人的心、俊逸的英姿,是愛瑪最高貴完美的靈魂伴侶。愛情占據(jù)了愛瑪?shù)娜可?,她眩暈在自己的軟弱中,任由感性、野蠻、激情的力量支配,踽踽獨行于心靈荒原之上,然而她無時無刻不在靈與肉的煉獄中煎熬?!凹彝ド畹钠接故顾蛲萑A,夫婦之間的恩愛使她緬想奸淫?!保?]92愛瑪?shù)木袢顼L(fēng)雨飄零中的鳥羽,得不到皈依救贖。當她決心做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祈求上帝解除深沉的苦難時,卻遭遇愚昧膚淺的教士,當她決意懺悔并想幫丈夫聲名遠揚時,卻誤信讒言而適得其反?,F(xiàn)實如一潭死水,承載不起愛瑪感情的狂瀾熱浪。沒有上帝的垂憐、男人的熱愛,沒有道德、名譽、肉體的負載,愛瑪?shù)纳寥氡瘣淼木车嘏c純粹的想象,而她的想象力越豐富,就越無法得到滿足,靈魂裹挾著肉體上升至永恒的虛空。
魯迅曾說:“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黑格爾認為,“悲劇沖突產(chǎn)生在兩種同樣合理而又片面的倫理力量之間?!保?]包法利夫人激起我們悲劇快感的是 “審美意義上而非倫理或道德意義上的同情”,是以“尊嚴赴死”對抗“屈辱偷生”的崇高美,是永恒不滅的生命力被現(xiàn)實扼殺的悲壯。薩特指出,“存在先于本質(zhì)”,人應(yīng)當“絕望”且孤獨,他為自己負責,并在行動中塑造自己。愛瑪不甘忍受痛苦與厭倦,渴望“超越一切愛之愛”,追求現(xiàn)實世界無法提供給她的無限的滿足,最終在對愛情的迷狂膜拜與幻想狂歡中走向毀滅。福樓拜的心靈始終與愛瑪牽系在一起,任激情的烈火蔓延,亢奮的意志巖漿侵蝕理性美德的堤壩,靈魂受盡極度虛無的折磨,墜入刻骨銘心的幻滅。
李健吾曾說,“愛瑪?shù)谋瘎『腿珪拿利惥驮谟谒姆纯挂庾R”[7]12。對愛瑪而言,人生在欲望焦慮與蒼白慵懶之間循環(huán)往復(fù),在可憎的醉生夢死中永世輪回。不甘命運捉弄的她為了至高無上的浪漫愛情,義無反顧地走上抗爭之路。愛瑪仿佛受了酒神精神的驅(qū)策,借助于醉境之樂的短暫超脫,探尋真愛的本質(zhì),此時人生變成一場狂舞歡歌的筵席。愛瑪先是被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羅道爾弗征服,迷醉在癲狂瑰麗的溫柔鄉(xiāng)里,甚至為了“持續(xù)的狂喜”而甘愿被放逐沙漠、流浪懸崖。愛瑪?shù)囊庵静粌H沒有因情人的背叛而消沉摧毀,反而更加堅韌勇敢、不屈不撓,任何磨難都無法終結(jié)她對理想愛情的追逐。因此,當懦弱自私的第二個情人萊昂向愛瑪示愛時,一切道德責任、適度法則瞬間擊潰,對靈魂無限的渴求浪潮漸涌不止。愛瑪肆無忌憚地揮霍著丈夫的財產(chǎn),擴張著自己的激情,無度地縱欲、撒誑。當敲詐勒索的投機商、絕情冷漠的情人榨干了愛瑪?shù)木衽c物質(zhì)時,她并沒有坐以待斃,先是去求助于勒樂,這個曾畢恭畢敬、近乎諂媚的商人嘲弄她,隨后猥瑣荒淫的公證人調(diào)戲她。此時愛成為她唯一的救命稻草,而貪婪懦弱的萊昂卻無跡可尋,老謀深算的羅道爾弗斬釘截鐵地回絕了她,愛瑪?shù)膼矍槊缐粼诂F(xiàn)實面前徹底粉碎?!叭说拇嬖诜绞?jīng)Q定人有責任、要選擇、要承擔、要行動”[8]708,“(人)由于命定是自由,把整個世界的重量擔在身上;他對作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他本身是有責任的。”[1]205愛瑪以絕望的自欺姿態(tài)挑戰(zhàn)著世俗的規(guī)約,在瘋狂的愛情冒險中滿足自己的靈魂對“無限的渴望”。在堅定不移的意志與污濁灰暗的環(huán)境不可協(xié)調(diào)的沖突中,一種“崇高的感情被刺戳起來了”。福樓拜曾稱許 《包法利夫人》,“無論多么壞,總將是屬于堅韌的意志的一部著作?!倍鴲郜斪鳛楝F(xiàn)實的個體,最終要為自己的自由與行動負責?!八耄磺衅墼p、卑鄙和折磨她的無數(shù)欲望,都和她不相干了?!保?]276欲望之火漸漸熄滅,生的意志隨之消亡,一把砒霜將她帶離塵世,踏入美妙浪漫的樂土。而真正扼殺愛瑪生命意志的與其說是外界的迫害,不如說是其內(nèi)心對堅守愛情理想的絕望。
“浪漫主義是荒蠻的森林,是一個迷宮,唯一的導(dǎo)向是詩人的意志與情緒。”[4]102而浪漫主義的愛情猶如噴薄欲出的赤焰,蹂躪著森林中的一草一木,摧毀著迷宮中的一瓦一礫,唯一和緩的途徑是“幻想”,才能接近自然的人性的無限。這又導(dǎo)致自我“超越性”與“事實性”的分離,使浪漫主義者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搖擺、道德與性情的沖突中成為世俗的反叛者,精神上的流浪者。包法利夫人形單影只地徘徊在這片充滿欲望、鬼魅、神秘的原始森林中,被心靈的惡魔所迷惑、折磨,在經(jīng)歷毀滅性的失敗和絕望之后,發(fā)現(xiàn)“一切都只是精神世界的外衣”,一切都是為幻覺而追求幻覺。浪漫主義愛情的世界里實際上沒有明確的對象,只有主體。包法利夫人心馳神往的“藍色之花”原是自己理想的反射物,她在自我靈與肉的交融博弈中,化為浪漫愛情赤焰中的藍色妖姬。
[1]李鈞.存在主義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2]福樓拜.包法利夫人[M].李健吾,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8.
[3]歐文·白碧德.盧梭與浪漫主義[M].孫宜學(xué),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以賽亞·柏林.浪漫主義的根源[M].呂梁,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5]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shù)[M].董強,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6]朱光潛.悲劇心理學(xué)[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7]李健吾.福樓拜評傳[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8]薩特.存在與虛無[M].陳宣良,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
(編輯:張雪梅)
A Blue Enchantress in the Romantic Love Flame: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aracters in Madame Bovary
PENG Jin-jin
(School of Humanities,Jiang 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s a swift and powerful trend,the Romantic Movement attacked the social conventions that constrained the human natue for free feelings and aroused the primitive human passion.When Love was worshipped as a brilliant and shining godess,the florid nostalgic fantasy overwhelmed the general and moderate moral self,and the hazy and false bule flower budded.Emma Bovary passionately falls in love without hesitation.She indulges in sensual desires and gets deadlocked in a spiritual dilemma of“l(fā)oving the Love”,waiting for her doomsday sentence in a holy,nobel,vulgar,swooning and romantic imagination.
romanticism;love;Madame Bovary
I 106.4
A
1671-4806(2015)05-0109-04
2015-08-27
彭金金(1990— ),女,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現(xiàn)當代文學(xué)。